薛丁格的貓和不確定的病

2021-02-16 陳言泌語

每當看到家裡的貓子們蹲在紙箱裡拼命撓,邊撓邊眯著兩隻耳朵、喉嚨裡發出「呼嚕呼嚕」舒爽的聲音,腦子裡總會回想起多年前讀大學本科的時候,那年夏天剛好學到了高等物理中「量子物理」章節,老師在黑板上講得眉飛色舞,窗外的知了吱哇亂叫,全班同學都抓耳撓腮地盯著黑板和飛揚的粉筆灰,試圖理解「量子物理」的重點和精髓。時隔多年,我早已忘了多個極其複雜的推導公式,只記得全班痛苦又無奈的氣氛、E=mc²和薛丁格的貓。

自從當年上了量子物理課,我腦子裡總是時不時浮現出當年的薛丁格同學把貓關在盒子裡的場景,盒子打開的那一刻,貓子的狀態就變成確定狀態,它要麼是死的,要麼是活的;當盒子沒有打開的時候,貓子的狀態就變成不確定狀態,裡面的貓子既是死的,又是活的。我總是會感嘆當薛丁格同學的貓子可真倒黴,既然貓子的自然狀態就是不確定的,那就順其自然好了,何必要打開這個盒子。

感嘆歸感嘆,不過這件事對我最大的影響是讓我意識到:微觀的量子世界和宏觀世界研究方法不同,在宏觀世界中看起來、聽起來荒謬的東西放在微觀量子世界是既定的事實。宏觀世界是由無數的微觀量子世界在一定的趨勢法則中組成的,微觀量子世界在一定數量級按一定的趨勢法則疊加也會組成宏觀世界。

兩個世界有不大一樣的公理,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宏觀世界的貓可以確定是死是活;而微觀量子世界的貓在盒子裡,它自然狀態就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總之貓子在盒子裡既不想出來,又過得很開心就是了。如果非要打開這個盒子確定,那麼在打開盒子的一剎那,貓子的狀態就確定了,對於這隻倒黴的貓子來說,打開盒子這個人可能成了它的謀殺犯,也可能成了它的救世主。微觀的量子世界只適合談趨勢和概率,而宏觀世界才適合談確定,如果要用確定的眼光看待微觀世界,這個世界就可能受到了破壞。

後來在臨床工作中,談了無數的手術談話、做了無數的操作,遇到了許許多多患者就是難受、但就是查不出來為什麼的情況,或者查出來了異常,但經歷了無論手術還是用藥都還是難受的情況……隨著治不好的、不確定的病越來越多,能治好的、確定的病越來越少,薛丁格的貓也在我的腦子裡跳得越來越歡……。

 患者終日在「用藥-生病-再用藥-再生病-再用更強效的藥」中循環;醫生終日在「痛苦-煩躁-找方法實踐觀察-痛苦」中循環。一部分醫生在循環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打破了惡性循環,另外一部分醫生在循環中陷入煩躁的自保模式,不再相信患者的描述,如果報告單正常但患者仍難受,選擇相信報告單。患者在診室外拿著「一切正常」的報告單忍受痛苦,而醫生在診室內因為痛苦煩躁超過閾值而關閉內心……好像有哪裡不對?

 有一位朋友,每天中午11點就開始感到心跳加速、全身無力、手指發麻、眼睛看不清東西,他真的很想確定自己是什麼病,所以因「心跳加速」看了心內科,「眼睛看不清」看了眼科,「全身無力、手指發麻」看了神經內科,做了CT,也做了核磁共振,抽了不少血全部顯示「一切正常」,他也成了這3個科室的「疑難雜症」,每天都用不少藥,包括緩解心跳加速的藥、營養神經的藥、各種眼藥水等,可是症狀仍舊每日準時發作,他也終日痛苦。直到有一天,這位朋友休假,早上起得晚了些,早餐也吃得晚了些,11點竟然沒有出現任何身體不適,他很開心,直到傍晚6點再次發作心跳加速、全身無力、手指發麻、眼睛看不清東西……他突然意識到自己的「疑難雜症」不是任何器官或系統的疾病,而是來源於「餓了」這個狀態。因為他餓了,所以他全身無力、手指發麻、眼睛看不清,因為能量不足;呼吸、心跳都要加速要給全身供能,呼吸過快又加重了全身無力、手指發麻……

這位朋友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就診例子,他沒有任何器官有病,他只是身體狀態異常,這個異常狀態調整過來之後,其他器官不適的「疑難雜症」自然緩解。所以,患者在診室外拿著「一切正常」的報告單忍受痛苦,而醫生在診室內因為痛苦煩躁超過閾值而關閉內心……到底有哪裡不對?

 是解法不對。越是想確定什麼病,越是沒有辦法得出真正的解法,調整患者真正不舒服的「狀態」,反而能各個擊破、不戰而勝。畢竟,生病的是人,生病會有各種各樣不舒服的狀態,治療「狀態」、治療人,才會有不一樣的未來。

人體有系統、器官、組織、細胞……組成,系統與系統、器官與器官、組織與組織、細胞與細胞……他們有各種極其複雜的聯繫。人體是個極其複雜、由無數個微觀世界組成的宏觀世界,總想「確定是什麼病」,總會得出越來越多的不確定,當盒子打開確定的那一刻,就意味著貓子可能活著,也可能死了,也就意味著「疑難雜症」可能能治好、也可能治不好了。用宏觀世界的解法來解微觀世界,不確定的病只會越來越多。當患者的「狀態」調整好了,很多「疑難雜症」也就自然消失了。

相關焦點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這句話真的是比較火的,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人不太清楚這到底是個啥意思,來看看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比如你有個老婆,你不確定她愛不愛你,這個時候在你的思維中只會有兩個結果,愛或不愛,你不問,這兩個結果永遠存在,科學上把這個稱作《既愛又不愛》,這個也就是對應薛丁格的貓裡的,既死又活的狀態吧。  只有你問了,才會有結果,但是一旦你問你老婆,這個結果就會被決定。而這個結果是由於你提出了問題所導致的,也就是你的提問直接幹預了結果。
  • 名詞 薛丁格的貓
    ②延伸出的「多世界詮釋」,成為平行宇宙的理論依據之一1935年,薛丁格將可憐的貓關在裝著少量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有50%可能性是放射性物質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它,另外還有50%的可能性是放射性物質不衰變不釋放毒氣它還活著。
  • 如何理解薛丁格的貓?貓到底是生是死?
    當人們談到貓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貓,比如叮噹貓、加菲貓等,還有炒到2千的星巴克貓抓杯,然而,在科技界影響最大的卻是一個不存在的貓,這便是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貓之所以如此令人感到迷惑,因為這隻貓和深奧的量子力學聯繫在了一起。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啥意思?
    最近有學生問我,到底啥是薛丁格的貓。難道他養了一隻貓嗎?以我的能力,做以下解釋。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這隻貓到底「害死」了多少人?
    這一思想實驗巧妙地把微觀物質在觀測後是粒子還是波的存在形式和宏觀的貓聯繫起來,以此求證觀測介入時量子的存在形式。因為這隻貓的提出最終使得薛丁格心神不寧,把他整的是死去活來,而且由於「薛丁格的貓」的提出,從此開啟了量子力學研究的熱潮。從而整得更多的人死去活來。中國對於量子力學的研究自然不肯落後,從而整的更多的中國人也狂抓!
  • 「巖中花樹」和「薛丁格的貓」,看似異曲同工,根本是兩回事
    薛丁格和他的貓「在觀測者測量之前,粒子表現得像概率波,而在觀測的那一刻,它就成了具有確定位置的粒子,這就是波函數的坍縮。」叫做哥本哈根解釋。這個解釋招致了不少物理學家的批評,比如愛因斯坦和他的忠實粉絲薛丁格。薛丁格是奧地利著名的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一個思想實驗,就叫做薛丁格的貓。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
    薛丁格是個聰明的人,他沒有任何理由去殺死一隻貓。儘管這只是一個假想實驗,薛丁格依然受到了那些愛貓人士和部分略顯尖銳的科學家的猛烈抨擊,看看邁克·雅各布森(Mike Jacobsen)設計的一款意為「薛丁格的賭注」的T恤,諷刺意味讓人一目了然。
  • 為什麼說「薛丁格的貓」是對上帝在擲骰子的最好論證?
    「薛丁格的貓」是量子力學裡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這個實驗的最初目的是為了論證量子力學的不可靠性,但是最後卻叛變,成為了證明量子力學正確性的重要實驗。但是「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也就是宏觀世界中是永遠無法實現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既死又活」的薛丁格貓以及它的殘忍隱喻
    一旦放射性物質衰變,有一個裝置就會使錘子砸碎毒藥瓶,將貓毒死。反之,衰變未發生,貓便能活下來。薛丁格設計了這個可怕的實驗來挖苦量子理論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論支持者的解釋,在打開盒子看貓之前,這隻貓非生非死,而是處在典型的量子態,即活與不活疊加的離奇狀態。在當今這個貓咪錶情包盛行的時代,薛丁格的奇談總是被當作玩笑,以戲謔而非陰鬱的口吻提及。
  • 王陽明的「巖中花樹」和量子物理中「薛丁格的貓」是一回事嗎?
    有從科學角度分析的,有從玄學角度探究的,「巖中樹花」大戰「薛丁格貓」,真的熱鬧非凡。我也樂此不疲地把雙方的論點、論據都看的八、九不離十。本來只是想看個熱鬧,從中去學習和了解一下,但看來看去,覺得還是有必要胡言亂語幾句。我們就先來捋一捋兩件事到底是怎麼回事: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一個正確的概念還是荒謬的概念?
    薛丁格的貓來源於量子的不確定性。在盒子中,如果放射性原子衰變,貓就會死,如果沒有衰變,貓就會活下來。這隻貓給科幻作者提供了素材,也把量子力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面紗,聊聊貓背後的真相是什麼。雙縫幹涉圖:電子和光子都同時具備波和粒子的性質。當每次像雙縫發射一個電子,數量累積足夠多了,屏幕上就會出現幹涉條紋。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20世紀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當時最重要的兩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學解決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馬克思·普朗克、尼爾斯·波爾、沃納·海森堡、埃爾溫·薛丁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學家共同努力才得以創立量子力學,也就是上面被譽為世界最輕朋友圈的照片!
  • 物理學「神獸」薛丁格的貓,到底代表了什麼?答案比你想像的複雜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讓很多人感到疑惑的問題,「薛丁格的貓」到底代表了什麼?為什麼這個思想實驗經常被人提及,它對我們的科學發展有什麼幫助嗎?其實重要的並不是貓咪,而是貓咪所處的狀態「生死之間」,如果不打開盒子,我們就無法判斷貓咪的生死,這個時候這只可憐的貓就是生和死兩種狀態共存。
  • 為什麼少有人做「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有技術難度嗎?專家給出...
    「薛丁格的貓」是一個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故事,有些人甚至能夠將它完整地背下來。 然而真正能夠了解這個故事及其背景的人卻並不多,如果你真的希望誰複製這個實驗,去抓只貓來試一試的話,那就說明你真的不懂它。 薛丁格並沒有打算做這個實驗,他甚至不認為這個實驗能夠成功,因為他闡述的是一個悖論,用了當時科學家們最拿手的思想實驗的方式。在薛丁格的貓身上,有強烈的不滿,我們甚至能感覺到些許諷刺。
  • 為什麼「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中永遠無法實現
    很簡單,因為「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是套用宏觀世界的認知來對對微觀世界進行闡述,在宏觀世界是無法複製的。1924年,德布羅意首次正式提出了「波粒二象性」,他指出波粒二象性不只是光子才有,一切微觀粒子,包括電子和質子、中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
  • 「薛丁格的貓」究竟有多恐怖?你不知道的物理之神奇
    薛丁格這個名字相信一些我年輕人就是比較大的熟悉的了,薛丁格是奧地利維也納人,奧地利誕生的名人也是非常的多的,因此薛丁格也就成為了一名物理學家。其實在薛丁格小時候,就展現了自己愛讀書的天分,這也促使了薛丁格將來會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學家。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如此抓狂?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思想實驗,即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的實驗,那麼這個實驗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喜劇《生活大爆炸》中關於薛丁格的貓的有趣一幕)假設有這樣一個系統,A點是電子發射器,可以發射電子。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的一些基本邏輯和自己的真實感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很多時候,他們說的名詞你聽不懂,並不一定就是你的問題,而是因為他們自己根本就說不清楚,或者壓根不想讓你聽懂。 好,言歸正傳,繼續我們今天的主題: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顛覆的世界
    要是原子沒有衰變,那麼貓就好好地活著。自然的推論:當它們都被鎖在箱子裡時,因為我們沒有觀察,所以那個原子處在衰變/不衰變的疊加狀態。因為原子的狀態不確定,所以貓的狀態也不確定,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終定論:要麼貓四腳朝天躺在箱子裡死掉了,要麼它活蹦亂跳地「喵喵」直叫。問題是,當我們沒有打開箱子之前,這隻貓處在什麼狀態?
  • 渣男薛丁格和他的456789個女人們
    這年頭,貓奴越來越多,而能把貓運用於科學,還流芳百世的古往今來只有薛丁格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