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死又活」的薛丁格貓以及它的殘忍隱喻

2021-02-18 癌圖騰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既死又活」的薛丁格貓,正如那個灰暗年代無數科學家的命運。

撰文 David Kaiser

翻譯 陸靜怡

審校 楊晨 張士超


縱觀與量子理論有關的所有奇談,很少有比薛丁格那既生又死的貓更古怪的了。實驗是這樣的:一隻貓被關在一個密閉無窗的盒子裡,盒子裡有一些放射性物質。一旦放射性物質衰變,有一個裝置就會使錘子砸碎毒藥瓶,將貓毒死。反之,衰變未發生,貓便能活下來。薛丁格設計了這個可怕的實驗來挖苦量子理論荒唐的一面,按照量子論支持者的解釋,在打開盒子看貓之前,這隻貓非生非死,而是處在典型的量子態,即活與不活疊加的離奇狀態

在當今這個貓咪錶情包盛行的時代,薛丁格的奇談總是被當作玩笑,以戲謔而非陰鬱的口吻提及。它也成為許多哲學與物理學困境的代表。與薛丁格同時代的尼爾斯·玻爾和沃納·海森堡曾宣稱,類似於那隻貓所處的混合態是大自然的基本特點。而其他人,比如愛因斯坦,則堅持大自然必須做出選擇:非生即死,而非既生又死

薛丁格的貓如今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然而這個奇談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往往被忽視:薛丁格當初構思這個實驗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面對迫近的世界大戰、種族滅絕和德國人土崩瓦解的精神世界,薛丁格聯想到毒藥、死亡和毀滅並非巧合。因此,薛丁格的貓不僅告訴我們量子力學的光怪陸離,還提醒著我們,科學家也像普通人一樣有情感、會恐懼。

薛丁格打造這個思想實驗,是在1935年夏天與愛因斯坦的一場對話中。

兩人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那時他們都居住在柏林,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讓他一舉成名,他的計劃也時不時地被世俗的事務打斷——國際聯盟的委員會議,宣揚猶太復國主義的演說,再加上他自己的科研工作。再說短小精悍的奧地利人薛丁格,他在1927年升任柏林大學的教授,距他提出量子力學波動方程(現稱薛丁格方程)僅僅過了一年。他們或是一起在薛丁格家中享受熱鬧的維也納香腸派對,或是一起在愛因斯坦避暑別墅旁的湖中划船。

然而沒過多久,他們在一起的愉快時光就戛然而止了。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那時,愛因斯坦恰巧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市拜訪他的同事。在他離開的日子,納粹分子查抄了他在柏林的公寓以及避暑別墅,並且凍結了他的銀行帳戶。因此,愛因斯坦從普魯士科學院(P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辭職,並快速地做出安排,在新澤西州的普林斯頓住了下來,成為新誕生的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的首批成員之一。


知識之死:20世紀30年代,在納粹德國發生了諸多令人揪心的暴力事件,圖中的焚書就是其中之一。這些事件的影響波及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科學家採用何種暗喻來描述科學。圖片來源:U.S. National Archives

而薛丁格是一個在政治上比愛因斯坦低調的非猶太人。在那年春天,他驚恐地看著納粹分子大肆焚書、對大學教員進行愈發嚴苛的種族限制。同年夏天,薛丁格受聘牛津大學研究員職位,離開了柏林(後定居都柏林)。八月,他在旅途中給愛因斯坦的信裡寫道:「很遺憾,近幾個月我像大多數人一樣,沒有辦法保持內心平靜、專心工作。」

不久,他們又恢復了交流,只是閒適的漫步已被跨大西洋的信件取代。在1933年的劫難之前,他們倆都對量子理論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並為此獲得諾貝爾獎。除此以外,他們都對同行為波動方程做出的解釋感到失望。所以,信紙為媒,郵票為介,他們重新回到熱烈的討論中。

1935年5月,愛因斯坦和兩個年輕的同事波多爾斯基、羅森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發表了一篇論文,直言量子力學是不完備的。他們寫道:「物體應該有實在的要素——準確的數值和性質,然而量子理論僅僅給出了概率。」6月初,薛丁格寫信為愛因斯坦的新作道喜,稱讚他「公開地要求那些武斷的量子力學支持者們解釋我們曾在柏林熱切討論過的東西」。十天後,愛因斯坦回信向薛丁格傾訴說「這場沉浸在認識論中的鬧劇可以休矣」。他們口中「鬧劇」的出演者是玻爾及其以海森堡為代表的追隨者,這些人都認為量子力學完美地解釋了這個概率性的世界。

而這也成為了貓實驗誕生的萌芽。在給薛丁格的回信中,愛因斯坦讓他設想兩個一模一樣的密閉盒子,在其中一個盒子中放入一個球,在打開任一盒子之前,在第一個盒子中找到球的概率應該是50%。而愛因斯坦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完備的描述,他相信在原子領域一定有一個合適的理論,可以計算出一個確切的數值。在愛因斯坦看來,僅僅計算出概率還遠遠不夠。

在薛丁格熱情洋溢的回覆感染下,愛因斯坦進一步擴充了他的盒中球的類比。若是把物理學家們談論的微觀過程放大到宏觀尺度會怎麼樣呢?在8月初寫給薛丁格的信中,愛因斯坦設想了一個新的方案:想像一堆性質不穩定的火藥,很有可能在一年內都不會爆炸。他寫道:「原則上這很容易用量子力學的形式表示」,對於火藥這一年內的情況,薛丁格方程的解釋看上去合情合理,然而「一年以後情況完全變了,這時波函數 ψ(薛丁格在1926年引入量子理論的波函數)描述的便是一種既還沒爆炸又已經爆炸了的混合狀態。」愛因斯坦在信中激動地表示,不僅僅是玻爾,所有物理學家都不應該接受這種無稽之談,因為 「現實中並不存在介於已爆炸和未爆炸之間的狀態」。他堅信大自然必定會在兩者間做出選擇,因此物理學家也該如此。

愛因斯坦本可以選擇許多其他的宏觀的例子來批判量子概率的描述,而他卻選擇了以火藥爆炸造成的明顯破壞為例,也許意在反映當時歐洲不斷惡化的局勢。早在1933年4月,他就寫信給另一位同事論述對像希特勒這樣的「病態煽動者」獲得權力的看法,信中還說「我敢肯定你知道我有多確信事物之間是存在因果關係的」,量子和政治都是如此。同年晚些時候,他在倫敦一個座無虛席的禮堂內,發表了有關「暴風雨中的時代閃電」的演說。他在給另一位同事的信中說,他驚恐地看著「德國人秘密地大規模重整軍備。工廠日夜不停地製造(飛機、輕型炸彈、坦克和重型武器)」——大量炸藥靜待引爆。1935年,愛因斯坦公開放棄他先前對反戰主義的承諾。

也許是受到與愛因斯坦近期交流的影響,薛丁格開始撰寫他自己的長論文,題為《量子力學的現狀》(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Quantum Mechanics)。收到愛因斯坦有關火藥實驗的信約十天後,薛丁格回復了他想到的新花樣:他的盒子裡放的不是火藥,而是一隻貓。

薛丁格寫道:「密閉的鐵匣子裡放著一個蓋革計數器和少量的鈾,因為量非常少,所以很可能一個小時內有一個原子衰變的概率和沒有衰變的概率一樣。當第一次衰變發生時,通過繼電器,裝置會釋放錘子砸碎一瓶氫氰酸。另外殘忍的是,還有一隻貓設被關在這個鐵匣子裡。」與愛因斯坦的例子一樣,薛丁格假想預定的時間過後,根據量子力學的理論,「此時既可以說貓是活的,又可以說貓是死的。」愛因斯坦非常高興,並在9月初回信道:「你的貓實驗說明我們的意見完全相同,既包含生又包含死的波函數ψ不能被用來描述現實的狀況。」

薛丁格收到愛因斯坦回信後沒幾個月,如今聞名遐邇的薛丁格貓實驗刊登在了雜誌《自然科學》(Die Naturwissenschaften)上,措辭幾乎與信件中的一模一樣。然而這篇論文差點在印刷之前夭折。就在薛丁格給該雜誌投稿後的幾天,創始編輯、猶太物理學家 Arnold Berliner 被解僱了。薛丁格想要撤回稿件表示抗議,直到 Berliner 親自說情他才作罷。

那年夏天困擾薛丁格的絕不僅僅是 Berliner 受到的不公待遇。他從不掩飾對納粹政權的厭惡,在被迫逃離柏林的時候,他已經有點宿命論的傾向。他在日記中隱晦地說:「也許是我對這個世界了解的還不夠多,也許是我沒有準備好面對這樣的世界……」抵達牛津幾個月後,一個來拜訪他的朋友注意到,先前的苦惱加上背井離鄉帶來的壓力讓他每天都鬱鬱寡歡。1935年5月,就在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的論文發表的同時,薛丁格在 BBC 廣播發表了一場20分鐘的演說,題為《自由的平等與相對性》,回顧了歷史上多次「用絞架、刑柱、刀劍和大炮對付德高望重的自由人」的政治迫害。伴隨著法西斯進軍的鼓點,有關球與盒的奇思異想,很快轉變成爆炸、毒藥以及令人毛骨悚然的生死計算

他的論文還在印刷中時,薛丁格寫信給玻爾,再次嘗試讓他和其他一些人解釋量子力學的這個奇怪特點。薛丁格希望能與波爾面對面地談論這個問題,就像與愛因斯坦近距離交流一樣。「但是現在不是能愉快旅行的時候」。現實中的問題也許比無法旅行嚴重得多。薛丁格寫道「希望能像以前一樣長期住在某地,以相當的概率確定接下來自己五到十年該幹什麼。」然而生活中卻充滿了危險的不確定。

歐洲還在陷入更深的黑暗中。就在薛丁格發表量子貓和氫氰酸的實驗幾年後,納粹的工程師們在毒氣室中用同種毒藥(代號「Zyklon B」)展開了無情的屠殺。1942年3月,在被關入集中營之前,《自然科學》雜誌的的前編輯Arnold Berliner選擇了自殺——他的生命最終走向殘酷的確定

多年之後,薛丁格臆想中將挫敗量子力學的一個思想實驗,卻成為用來教授量子論的經典比喻之一。量子力學的一個中心原則就是粒子可以存在於疊加態中,能同時擁有兩個相反的特性。儘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面對「不是A就是B」的抉擇,而大自然(至少在量子論的描述中)是可以接受「既是 A 又是 B」的。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物理學家成功地在實驗室中實現了多種薛丁格貓態,將物質微粒轉變為「既是 A 又是 B」的疊加態,並探測它們的性質。儘管薛丁格對此持保留意見,然而每一次測試結果都符合量子力學的理論預測。在最近的一次試驗中,我和我的同事證明了中微子(一種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非常微弱的亞原子)可以在薛丁格貓態下移動數百英裡。

薛丁格的奇談是一個雙重諷刺。儘管薛丁格的貓聞名於現如今的物理課堂內外,但很少有人記得薛丁格引入這個實驗是為了批判而非解釋量子力學。更重要的是,薛丁格的貓在那個年代影射了更廣闊的世界——一個越來越奇怪、越來越兇險、越來越讓人捉摸不透的世界。


原文連結:http://nautil.us/issue/41/selection/how-einstein-and-schrdinger-conspired-to-kill-a-cat

(來源:科研圈  2016-10-25 )

相關焦點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什麼?
    一個小時內,這种放射性元素有50%的概率會衰變,而一旦衰變,會通過蓋革計數器釋放電脈衝,進而觸發裝置擊碎玻璃瓶,最終釋放出毒氣將貓毒死。但在整個過程中,箱子都是關閉的,貓是死是活你並不知道,除非你打開了這個箱子。換言之,在你親眼目睹之前,這隻貓既可能是死的又可能是活的。
  • 薛丁格的貓在盒子裡,可否看出它是死是活?看看科學家怎麼說?
    文/仗劍走天涯薛丁格的貓在盒子裡,到底能不能看出它是死是活呢?看看科學家怎麼說?量子力學被全人類都認為是最高的育種學碩也是最難與學透學懂的一種學說,是全世界高知識分子所研究這一種科學領域。普通人是根本沒有辦法去理解量子力學其中蘊含的道理的,薛丁格的貓被放在科學實驗的盒子當中,它到底是死還是活著的呢?薛丁格的貓這一個實驗也是世界上被譽為最難以去解決的一個難題。還能在不改變量子系統的情況下進行對他的測量。
  • 如何理解薛丁格的貓?貓到底是生是死?
    當人們談到貓的時候,可能會想到各種各樣的貓,比如叮噹貓、加菲貓等,還有炒到2千的星巴克貓抓杯,然而,在科技界影響最大的卻是一個不存在的貓,這便是薛丁格的貓。薛丁格的貓之所以如此令人感到迷惑,因為這隻貓和深奧的量子力學聯繫在了一起。
  • 薛丁格的貓是什麼意思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通俗解釋
    薛丁格的貓比喻什麼:  薛丁格的貓,比喻一件事如果你不去做,它就可能有兩個結果,而一旦你去做了,最後結果就只能有一個,你的參與也直接幹預了結果。  比如你有個老婆,你不確定她愛不愛你,這個時候在你的思維中只會有兩個結果,愛或不愛,你不問,這兩個結果永遠存在,科學上把這個稱作《既愛又不愛》,這個也就是對應薛丁格的貓裡的,既死又活的狀態吧。  只有你問了,才會有結果,但是一旦你問你老婆,這個結果就會被決定。而這個結果是由於你提出了問題所導致的,也就是你的提問直接幹預了結果。
  • 什麼是薛丁格的貓,這隻貓到底「害死」了多少人?
    於是薛丁格提出了著名的貓實驗思想,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根據經典物理學,在盒子裡必將發生這兩個結果之一,而外部觀測者只有打開盒子才能知道裡面的結果。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一個正確的概念還是荒謬的概念?
    薛丁格的貓來源於量子的不確定性。在盒子中,如果放射性原子衰變,貓就會死,如果沒有衰變,貓就會活下來。這隻貓給科幻作者提供了素材,也把量子力學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陰影。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面紗,聊聊貓背後的真相是什麼。雙縫幹涉圖:電子和光子都同時具備波和粒子的性質。當每次像雙縫發射一個電子,數量累積足夠多了,屏幕上就會出現幹涉條紋。
  • 名詞 薛丁格的貓
    ②延伸出的「多世界詮釋」,成為平行宇宙的理論依據之一1935年,薛丁格將可憐的貓關在裝著少量放射性物質的盒子裡,有50%可能性是放射性物質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它,另外還有50%的可能性是放射性物質不衰變不釋放毒氣它還活著。
  • 為什麼說「薛丁格的貓」是對上帝在擲骰子的最好論證?
    作為愛因斯坦的盟友,薛丁格同樣無法認可玻爾的觀點,所以他提出了「薛丁格的貓」實驗。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 薛丁格的貓到底是啥意思?
    最近有學生問我,到底啥是薛丁格的貓。難道他養了一隻貓嗎?以我的能力,做以下解釋。
  • 「麥克斯韋妖」與「薛丁格的貓」齊名,它有何恐怖之處?
    「薛丁格的貓」既是死的又是活的,這是非常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上,這就是薛丁格當年提出這個思想實驗想要達到的目的。薛丁格試圖以這隻「既死又活」的貓讓人們明白,量子力學中的「疊加態」是多麼的荒謬,然而時至今日,薛丁格的貓儼然成為了量子力學的代名詞,這是薛丁格萬萬沒有想到的。
  • 再揭量子真相: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好,言歸正傳,繼續我們今天的主題:量子力學中「薛丁格的貓」,到底在說什麼? 薛丁格的貓,又稱薛丁格之貓,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1935年提出來的,大致內容是: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
  • 薛丁格的貓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如此抓狂?
    在量子力學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思想實驗,即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的實驗,那麼這個實驗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其中,C箱子裡有一隻活貓和一個毒氣裝置,並且如果有電子進入C箱子,毒氣裝置就會釋放毒氣,最終毒死這隻貓。
  • 為什麼「薛丁格的貓」這個實驗在現實中永遠無法實現
    作為愛因斯坦的盟友,薛丁格同樣無法認可玻爾的觀點,所以他提出了「薛丁格的貓」。薛丁格提出在一個盒子裡有一隻貓,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質。之後,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將會衰變並釋放出毒氣殺死這隻貓,同時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質不會衰變而貓將活下來。
  • 薛丁格的貓和不確定的病
    時隔多年,我早已忘了多個極其複雜的推導公式,只記得全班痛苦又無奈的氣氛、E=mc²和薛丁格的貓。自從當年上了量子物理課,我腦子裡總是時不時浮現出當年的薛丁格同學把貓關在盒子裡的場景,盒子打開的那一刻,貓子的狀態就變成確定狀態,它要麼是死的,要麼是活的;當盒子沒有打開的時候,貓子的狀態就變成不確定狀態,裡面的貓子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竟是為了幫愛因斯坦吵架
    薛丁格為什麼會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當談論起薛丁格的貓之時想必各位小夥伴並不陌生,這是著名科學家薛丁格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用宏觀世界來描述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在量子理論發展的初期,著名的物理學及愛因斯坦和另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波爾正在爭論一個話題,那就是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
  • 《原始碼》:薛丁格的貓
    每一個結果都是造成它的原因的結果,而它的原因,又是其自身原因的結果。花是註定要開的,因為那陣風帶來了花蜜,風是註定要來的,因為遠方的蝴蝶拍了拍翅膀(蝴蝶效應),蝴蝶是註定要拍翅膀的,因為另一隻女蝴蝶正光著身子偏偏起舞。    如此看來似乎一切都已註定,過去的原因決定了現在的結果,那麼作為自認高等的人能夠擺脫束縛,擁有自由嗎?在決定論者看來,這是在自欺欺人。
  • 薛丁格方程是什麼?沒有那麼難,看完你也會!
    在科學界中湧現出很多傑出的科學家,我們熟知的科學家有愛伊斯坦、牛頓等等,大家對於薛丁格可能不太了解,薛丁格也是一位很厲害的科學家。埃爾溫·薛丁格是奧地利物理學家,他是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發展了分子生物學。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顛覆的世界
    因為原子的狀態不確定,所以貓的狀態也不確定,只有當我們打開箱子察看,事情才最終定論:要麼貓四腳朝天躺在箱子裡死掉了,要麼它活蹦亂跳地「喵喵」直叫。問題是,當我們沒有打開箱子之前,這隻貓處在什麼狀態?似乎唯一的可能就是,它和我們的原子一樣處在疊加態,這隻貓當時陷於一種死/活的混合。現在就不光光是原子是否幽靈的問題了,現在貓也變成了幽靈。一隻貓同時又是死的又是活的?
  • 好物365--薛丁格的貓
    【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
  • 「巖中花樹」和「薛丁格的貓」,看似異曲同工,根本是兩回事
    薛丁格的推理實驗設想在一個封閉的匣子裡,有一隻活貓及一瓶毒藥。當衰變發生時,藥瓶被打破,貓將被毒死。按照量子力學的解釋,箱中的貓處於「死—活的疊加態」,只有當你打開盒子的時候,疊加態突然結束,我們就知道了貓的唯一確定態:是死,還是活。著名的"薛丁格的貓"的假設實驗,奠定了波動力學的基礎。這隻虛構的小貓也因此成就了一隻名動天下、號稱物理界四大神獸之一的「薛丁格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