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國內約2.5億人存在防脫生發和白髮轉黑的需求,再加上超過一億頭髮乾枯、分叉、頭屑、頭皮敏感等發質受損人群,按這些剛需人群每年低消費500元計算,養發是一個年產值可達1750億的市場!面對著巨額的可消費市場,同時伴隨著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這塊巨大的蛋糕,誰又能在未來分得更多?
正文:
1、 養發護髮市場需求大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自身保養的重視程度也日漸提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已到達30733元,每年仍以超過8%的速度增加。隨著消費者購買力的提高和頭皮健康的重視,養發護髮已日益貼近消費者的生活需求,消費需求更加注重體驗和服務。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局
1. 養發服務需求擴大
顏值經濟快速崛起,美始於頭的審美觀念盛行。
近十年,化妝品行業規模的快速增長,映射出消費者對顏值的關注度變得更高,與顏值有關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變強。同時,從消費者對線上美護髮產品的搜索熱詞結果看,消費者對於秀髮的關注點和需求也變得更多元分化。具備DIY能力的消費者除了會在家自己變換時尚的發色外,也愈發關注發質的自然健康,積極尋求多種產品深度護理頭皮及頭髮
數據來源:高端美護髮行業消費洞察報告
受頭髮問題困擾的消費者眾多,養發行業服務的消費需求剛性且消費基礎廣泛。
除了工作壓力造成的睡眠質量低之外,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影響睡眠質量的最大幫兇。據統計,2019年中國網民每周上網時間高達27.9小時,且83%的公眾存在睡眠困擾,其中年輕人比老年人受到更加嚴重的睡眠問題。睡眠問題引發的內分泌失調,是產生頭髮困擾的主要因素之一。
數據來源: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
近年來,頭髮問題低齡化趨勢明顯,且年輕群體更願意在頭髮養護方面消費,養發行業市場需求後勁強。
從消費者在頭髮護理產品中的花費來看,20-29歲年齡段頭髮護理花費呈現明顯增加趨勢,且增速高於其他年齡段。其中20-29歲的女性近6成在頭髮護理方面的花費變得更多。
數據來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2. 多方養發護髮機構出現
據艾瑞數據統計,2019年養發服務行業規模達到了663億元,預計未來每年行業增速在10%左右。同時,行業頭部品牌每年的新增門店數量依然保持高速增長,平均每年新增門店在100-200家,未來行業規模的增速可期。
數據來源:艾瑞數據
以行業頭部品牌絲域養發、詩碧曼和章光101為例。絲域養發成立於2003年,目前已擁有2300多家線下門店,其中直營店200多家,覆蓋220個城市;2012年成立的詩碧曼,現已擁有全國90餘家分公司,線下門店數超過2000,旗下產品現已入駐到數十個海外市場;章光101於1999年成立,截止到2019年全國門店數量共1500多家,其中直營店佔約20%,加盟店遍布33個省級行政區。
頭髮養護行業品牌連鎖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連鎖經營在擴大門店知名度,門店選址,員工培訓以及大規模採購方面具備顯著優勢,養發連鎖品牌的開店成功率遠高於獨立門店。同時,頭部品牌紛紛發力拓展門店數量,競爭市場逐漸由一二線城市轉向三線及以下城市。
除本身具備養護髮實力的品牌外,原本專注於頭髮其他領域的品牌或門店也開始涉入。以理髮店、美容院和醫院為例。
八佰伴品牌的主要服務內容為染髮和洗髮,現階段,該品牌也開始進行養發項目。由於客源群體的特殊性,該類門店可直接接觸具有養發需求的目標人群,且配套銷售場景便利;思妍麗美容院的服務綜合性更強,在廣大群體心智中,美容院具有十分專業的面部美容技巧和儀器配備,頭髮護理則不盡然,因此養發業務的發展具有局限性;以雍禾植髮為代表的植髮醫院具備專業的人員和使用設備,但因成本投入過大的原因,無法進行規模化複製,且消費成本明顯高於其他機構,因此養發業務非其主要利潤來源。
2、 養護護髮產業鏈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