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濟南快速公交的故事——BRT-5號線
08:04來自濟南公交
點擊上方
即可收聽音頻
主 播|邢如飛
200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山東舉行,其主會場便設置於濟南東部新建的奧體中心。隨著盛會的臨近,由奧體中心快速通往老城區中心公交線路缺乏的問題愈加突出。為此,濟南公交在2009年10月1日開通了由全運媒體村開往火車站的BRT-5號線。這條線路直接連通了濟南火車站和奧體中心,並且途經了濟南東站(現在的大明湖站)和長途汽車東站,在當時為全運會的順利舉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線路開通初期,BRT-5號線是當時唯一進入火車站廣場的線路,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2010年4月30日。山東魯能泰山俱樂部主場遷移至奧體中心後,BRT-5號線也為省內各地來濟前去看球的球迷提供了方便。相比於其他BRT線路,5號線的走向較為蜿蜒曲折,途經龍鼎大道、龍奧南路、奧體西路、經十路、二環東路、花園路、東關大街、明湖東路、明湖北路、明湖西路、經一路,並由站前路和車站街穿過濟南站站前廣場,是裡程最長的快速公交主幹線。
王鶴翔 / 攝
BRT-5號線開通時,僅在二環東路甸新南路至花園路這3千米的路段中進入BRT車道運行,停靠4個快速公交站臺,2018年9月後,改為在燕山立交橋下進入BRT專用道,停靠的BRT站臺數目增加為5個。與其全程約19千米的裡程和30個停靠站相比,上述數字所佔的比例實在是不高。但是,濟南快速公交模式的靈活性也在5號線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快速公交線路不拘泥於有限的BRT專用道,同時保證了線路的覆蓋範圍與整個快速公交網的運行效率。2019年12月,為更好地接駁地鐵3號線龍奧大廈站,BRT-5號線由龍奧南路、龍奧西路、龍奧北路、奧體西路運行改為由龍奧南路、奧體西路運行。此外,在開通後的11年間,這條線路在走向上基本沒有變化。為了沿線市民乘車,5號線分批增加了不少停靠站點,由最初的18個增加至現在的30個。BRT-5號線近年來的客流一直較為充足,時常會出現人滿為患的狀態,尤其是高峰期部分由12米車執行的班次,其擁擠程度更是不言而喻了。
屈碩鳴 / 攝
2009年,BRT-5號線開通時,其配車均為12米青年客車。隨著客流的增長,車隊在濟南火車站廣場進行了測試,確認18米級客車可以正常運行後增加了數臺鉸接車。此後,該線路上的18米車比例逐步增加,除無軌電車之外的各款18米BRT車型基本都在5號線服役過。當前,5號線的主要配車為中國重汽濟南豪沃客車有限公司生產的18米鉸接車及12米單機車。每逢周末和長假前後,5號線都會迎來濟南站往返東部城區的大客流的直接衝擊,為此,濟南公交幹線分公司常常會安排一些車體左側不開門的車型加班,這些臨時加班車在5號線運行時無法停靠二環東路上的5處中央島式站臺,因此不得不擺上「本車不停靠BRT站臺」的牌子,這條線路在客流尖峰時的火爆情況可見一斑。
王鶴翔 / 攝
我與線路的故事
第一次體驗時,希望能體驗到一臺中通「風採」天然氣鉸接車,在多班由其他車型執行的班次開走後,終於如願坐上了6186號車,感受到了新車的舒適程度,體驗了「解鎖」新車型帶來的滿足感。第二次與初中同學一起體驗了6123號車,再一次感受到了龐大客流的威力,18米的鉸接車內難有立錐之地。下一次體驗時趕上了6125號車,這次的體驗令剛剛放假回到濟南的我感到眼前一亮,經十路東段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洪家樓的商圈也已煥然一新,與小時的記憶已是天壤之別。隨著今年各款新車上線運營,作為柴油車青年18米客車也已風光不再,於是,今年我也特意抽出時間又體驗了兩次5號線的「老兵」。一次是6117號車,遇到了非常和善的駕駛員和隨車駕駛員,在了解到我是公交愛好者後,隨車駕駛員在為乘客測溫之餘與我聊了一路,話題從5號線出發延伸到與公交有關的多個方面。當時,由於疫情防控,開往濟南站方向需在站前路東側的臨時站點下車,與兩位駕駛員道別後便去繼續體驗其他線路了。最近的一次是今年五月,我同一位車迷朋友體驗了6131號車,這大概也是最後一次在這條線路上體驗到青年鉸接車了。看著車窗兩旁的景色不斷後退,宏偉的龍奧大廈和奧體中心,大氣的省博物館和美術館,美麗的百花公園和大明湖公園,熙熙攘攘的濟南火車站,我再次體會到了將它們逐個串聯起來的這條線路的意義。從全運會前開通直到今天,它承載著無數市民的通勤任務、無數遊客的旅程腳步、無數遊子的返鄉歸故。這條重點線路見證了城市的變化與發展,為城市建設增添了新的活力。也願諸位讀者閒暇時登上一輛BRT-5號線,在大客流當中感受萬象更新的城市景觀,在泉城美景中品味有溫度的城市新顏。
此文選自「綠色出行,發現不期而遇的美好」徵文比賽獲獎作品《我與濟南快速公交的故事》 作者:伊志奇
濟南公共運輸集團有限公司
來 源|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