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有一種痛,叫恥骨聯合分離。
什麼是產後恥骨聯合分離?
我們該怎麼做診斷和治療呢?
恥骨聯合的解剖位置
恥骨聯合(pubic symphysis)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纖維軟骨連接而成。上、下面及前面都有韌帶加強,上方的叫恥骨上韌帶,下方的叫恥骨弓狀韌帶。
纖維軟骨中間有一縱裂隙,叫做恥骨聯合腔,無滑膜覆蓋,正常間隙為4-5mm,妊娠分娩時可生理性增寬3mm,一般不超過10mm。
什麼是產後恥骨聯合分離?
恥骨聯合分離是指骨盆前方兩側恥骨纖維軟骨聯合處,因外力而發生微小的增寬或上下錯位,表現恥骨聯合局部疼痛和下肢抬舉困難等功能障礙的軟組織損傷性疾病。有人也稱恥骨聯合錯縫。也是正常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的合併症,因局部血循環障礙而引發的恥骨無菌性壞死。
產後恥骨聯合分離是指:正常成人兩恥骨間隙只有4-6mm,但是孕期孕酮和鬆弛素的作用下會發生關節鬆弛,可增寬2-3mm,使骨盆暫時擴大,為胎兒通過產道做好空間準備,但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兩恥骨之間的間隙大於10mm以上,醫學上稱之為「恥骨聯合分離」。
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病因
患者在孕期時,胎兒胎位較低、胎兒不斷增大伸拉,下腹壁張力過高,而分娩時胎兒過大又用力過猛,或陰道助產中不適當的強力牽拉,如出頭困難時行產鉗或臀位牽引。
孕期孕酮和鬆弛素的作用下會發生關節鬆弛,產時用力不當或姿勢不當造成產時或產後骨盆收縮力平衡失調,有可能使骶髂關節軟骨面發生錯位,致使恥骨聯合面不能恢復到正常位置。
恥骨聯合分離的臨床表現
初起時自覺恥骨聯合處鈍痛,症狀逐漸加重,後期發展到大腿內側酸痛,改換體位疼痛明顯加重,甚至行走困難,不能下床。
分娩過程中突發恥骨聯合劇痛,產後無緩解。
恥骨聯合處疼痛,翻身軀體活動時加劇,骨盆不能承受壓力,以局部疼痛為主,嚴重者伴鴨步樣走勢或臥床不能行走。
產後恥骨聯合分離診斷流程與診斷標準
包括妊娠及分娩情況、生產方式、哺乳方式、既往史、家族史、高危因素、疼痛史、日常行為習慣與運動習慣等。
包括DR檢查-判斷恥骨聯合分離距離、超聲檢查-顯示恥骨聯合及其周圍軟組織的解剖結構、綜合體質體能檢查、身體成分檢查、身體姿勢檢查與特殊體格檢查等。
以了解患者是否出現恥骨聯合關節紊亂、恥骨聯合分離、恥骨聯合筋膜炎等情況。
WHO診斷標準——從妊娠滿28周至產後1周恥骨聯合分離的診斷標準: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恥骨聯合區疼痛、腰背部及下肢放射性疼痛、翻身或行走困難等症狀,並且恥骨聯合處明顯增寬伴壓痛,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X線攝片恥骨聯合縫隙寬>10mm。
產後恥骨聯合分離的康復治療方案
康復治療目標:減輕恥骨聯合處的疼痛,恢復恥骨聯合對位對線,保證患者可在疼痛耐受範圍內完成步行、翻身坐起等功能活動。
使用骨盆調整技術對恥骨聯合側支進行對位調整。
通過手法或儀器對大腿內收肌、恥骨肌、臀中肌以及闊筋膜張肌進行放鬆。
可選用法國PHENIX康復系列設備中的TENS門控電流+內啡肽電流方案進行鎮痛治療,配合平滑肌電刺激方案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進一步鞏固療效。電極片位置貼恥骨聯合疼痛區域、感覺神經通路或恥骨聯合兩側。
電刺激治療原理是刺激肌肉顫動,使肌肉張力鬆弛並降低肌肉緊張,TENS快速傳導刺激信號來阻斷疼痛信號傳導,從而達到止痛效果;內啡肽是刺激神經使人體分泌更多內啡肽,從而起到鎮痛作用。
恥骨聯合分離-電極片參考貼法
通過腹式呼吸練習以增強穩定骨盆相關肌群的肌力和耐力,平衡左右穩定肌群,提升整體核心控制能力。
恥骨聯合分離的康復治療方法還有很多,本文就不一一列舉了。
日常預防復發的辦法
日常生活中可避免引起疼痛的情況:坐位穿褲子、避免翹二郎腿、避免大範圍轉動腰部、避免單腿站立或長時間雙腿站立、側臥時雙腿間夾枕頭等等。同時還要注意個人衛生、飲食以及作息習慣。
可行的護理措施
患者易焦慮,煩躁及抑鬱 ,康復師應與患者和家屬保持良好溝通,充分告知病情,指導其正確的飲食、活動等方面的知識,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同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思想顧慮,保持其心情舒暢。
對陰道自然分娩者要指導正確分娩姿勢,避免用力不當或用力過猛。如使用產鉗,應避免不恰當牽拉;給產婦加腹壓時不能使用衝擊力,要持續均勻用力;助產人員不要在接產時用力壓迫孕產婦兩側大腿,同時兩腿勿過度張開;接產者動作不可過猛或過於粗暴。
每日補充鈣劑,進食高蛋白高鈣飲食。
在床上儘量平行緩慢移動腳和臀部,避免久站和跨坐,避免提重物;穿鞋底柔軟、舒適的平底鞋,避免穿帶跟的硬底鞋。
往期精選
生完孩子,走不動了?恥骨聯合分離了解一下
【徵文大賽】003-圍產期恥骨聯合分離疼痛治療分享
【徵文大賽】015 - 不該被忽視的恥骨聯合分離之痛
歐亞迪斯
健康女性 玫瑰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