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又叫大棗、良棗,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食物,也是中藥裡的一味良藥。
醫聖張仲景就非常喜歡用紅棗,《傷寒論》中全部112方,用大棗者就有40方,使用率在40%以上。
紅棗在民間也很受歡迎,有「一天三棗,終身不老」、「要使皮膚好,粥裡加紅棗」的說法。
紅棗有滋潤肌膚,益顏美容的功效,俗話說:
要使皮膚好,粥裡加紅棗,可見紅棗對護膚美容的益處。先給你看個故事,據《北夢所言》中記載,有一蘇姓女子常食紅棗,雖年過五十,但其顏面猶如少年女子。故民間有「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門前一棵棗,紅顏不顯老」之說。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溫熱食服,對皮膚大有益處。經常食之,可以滋養肌膚,容光煥發,提高抗衰老能力。
中醫常用紅棗養胃健脾,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用紅棗與龍眼肉煲糖水,常吃可寧心健脾;用紅棗與麵粉製成棗糕,口味香甜,助食慾又可健脾胃。此外,亦可用紅棗7枚,花生50克, 玫瑰花3克,冰糖適量加水共煮至軟爛,食棗喝湯,此湯羹出自《古鄞食譜》,有健腦護肝養脾胃之功能。
《本草綱目》記載:「《素問》言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為脾經血分藥也。」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
用水發黑木耳50克,紅棗 25克,鮮山藥250克,分別洗淨後加水上籠蒸透,然後加適量白糖略蒸後裝盆,勾些薄芡淋上製成三色羹,經常食用,也有補血、生血之功效。
同時紅棗可以促進睡眠。晚飯後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即可。用紅棗、桂圓肉加水煎服,治氣血虧損、心悸怔忡、夜不成眠之症。唐代盂詵所著《必效方》中記載了將紅棗、銀耳和冰糖一起煮湯,
可止咳潤肺。材料:銀耳:20克(大約半朵),紅棗:20顆,冰糖:60克(可根據各人的口味添減分量)。
做法:把銀耳放在清水中發開,摘去蒂頭,撕成小塊,與紅棗、冰糖一起放到鍋裡,加水6碗,大火煮開後,改用文火再煮半個小時,即可熄火。參棗米飯,藥王孫思邈就極力推薦此方,認為大棗如此實用,能夠補氣養胃,延年益壽。
如果體質虛弱,氣血不盛,睡眠質量差等,服用之後,可使人血氣暢通,身輕不倦。原料:黨參10-20克,大棗20枚,糯米250克,白糖50克。
方法:將黨參和大棗用水同煎半小時,去掉黨參渣;用糯米蒸飯,將大棗鋪於飯上,將棗參湯加白糖煎為濃汁淋在飯上即可食用。
有一款點心,可以每日早、晚餐後各吃一次,
有駐顏祛斑、健美豐肌的作用,並可以緩解面部黑斑、形瘦,這款點心就是蒸紅棗、木耳。選紅棗10顆,黑木耳15克,冰糖適量。紅棗要用清水泡約2小時,黑木耳用清水泡發就可以。將它們放碗內,加清水、冰糖,上籠蒸約1小時即成,非常美味。有一道茶,養胃的效果不錯。可以準備半斤紅棗和生薑,然後將甘草、丁香和沉香搗成粉末,然後加點鹽,每次15到25克,清晨煎服或泡水代茶飲,每日數次。紅棗炒黑後泡茶喝,可治療胃寒、胃痛果再放入桂圓,
就是補血補氣茶了。紅棗加桂圓煲紅糖水,到棗爛、桂圓綿時,打只雞蛋;繼續用小火焐熟雞蛋。
紅棗、桂圓和紅糖都有補血的功效,煮出的雞蛋很滋補。中醫上講,女性有躁鬱不安、心神不寧等症狀。可用適量百合、蓮子搭配紅棗調理。
若與小米同煮,可更好地發揮紅棗安神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