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書閣(需求面積:650-2000平方米),前身鍾書書店,按時間來講,已經是創辦25年的老牌了。當人們談及起中國文化產業的豐富發展歷程,2011年的那場網際網路大席捲,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社會變遷下的實體書店發展並不總是一帆風順,而鍾書閣依然駐守在風雨之中,更在2013年至今的8年間,建設品牌、設計轉型、走向全國連鎖。如今,鍾書閣每每新店開業即飽受行業內外高度關注,其「一店一設計」、「最美書店」等獨特的空間印象常常被人反覆提起,一直是多維領域中的大熱IP。
9月19日,鍾書閣都江堰店驚豔亮相,店內設計更魔幻、更極致,迅速成為熱門打卡勝地。
(都江堰鍾書閣)
異於傳統書店的風光意象,店內書架牆蜿蜒縱深,在鍾書閣標誌性燈光和鏡像效果下,恢弘的都江堰水壩經過藝化變形為書牆,蔓延向上,高聳巍峨,似歷史文化建立起的超級城牆,既作為承載書籍的功能載體,又搭建出宏大壯闊的圍合式洞天福地,呈現出了如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茲魔法學校一般的夢幻空間。
最美書店/以設計演繹時代文化
(北京鍾書閣老佛爺百貨店)
而在幾個月前,鍾書閣北京老佛爺百貨店與寧波店的相繼開業已經充斥大眾視野,讓更多城市的讀者真真正正體驗了一把被「書海」環繞的超現實感。短短數時,鍾書閣都江堰店正式開業,與所有分店相同的是,它仍然擁有海量藏書;而不同在於,當你走進這間鍾書閣,窺見的是另一番前所未見的宏大圖景。作為符合現代先鋒個性與藝術時尚表達的文化產物,鍾書閣設計所彰顯的時代氣息,吸引越來越的讀者和旅客,也縈繞了無數故事與記憶。設計鬼才李想的傾力執筆,賦予鍾書閣獨有的設計美學與品牌文化,讓書店的價值早已不可估量。
每每來到一個城市必會迎來大眾打卡的鐘書閣,僅僅是間「最美書店」嗎?
如果說2013年還沒有「網紅店」這一名詞概念,設計師李想只為做金浩老師想要的最美書店,那鍾書閣深耕到今天,我們理應剝離網絡作用下+的喧囂標籤,撇去匯集的攘攘人流與灼灼目光,窺探設計外至內的深層思考與蘊意。
最勇書店/設計轉型,逆流而上,
(鍾書閣泰晤士小鎮Ⅰ期)
回到2013年,街邊的鐘書小店在網際網路的浪潮下,勇轉衝擊為契機,變虧為盈。鍾書閣首店的一炮而紅,讓申城人驚嘆的是其意想不到的設計格局:書天書地的次元聖殿,絢爛多彩的兒童書館,萬花筒中的大千繁華... 它與眾不同的設計模式,包含了設計師對「書店」的理解與再造,當然也戰略性的商業謀劃。
在當時傳統書店的建設隊列裡,創新觀念先行的突破式設計還不多見,何況是使用圖書產品和鏡面來盈滿精神空間的情緒與氛圍,一度刷新大眾的審美認知。大膽的手法銜接理念的深化,繼而兒童閱讀區、舉辦交流活動等多樣功能應運而生,用戶體驗被注重及滿足,鍾書閣的品牌價值很快通過設計的落地深入人心,迎來了越來越多的讀者群體和媒體曝光,更重要的還有來自政府的大力支持。作為中國實體書店轉型的標杆,以設計成功轉型的鐘書閣矗立崛起,繼而挖掘出更多追求的可能性。
(鍾書閣杭州店)
書店要依循城市公共生活的迭變而謀求發展空間,走出上海的鐘書閣也在自我迭代。當鍾書閣杭州店2016年在G20峰會期間走進世界人民的視野,揚州店被編入印度小學教材《Life》,重慶店的山城幻境刷爆朋友圈,以及溶洞世界貴陽店再登人民網等,摒棄單一的場景設計,在地文化的新內容融入、「書店+」模式的多元鮮感讓鍾書閣得以始終保持熱度,源源不斷的客流也激活了書店坐落的商業綜合體。
在市場未來不明朗的態勢下,以鍾書閣為代表的新型書店逐漸湧現,這些斐然成績帶動文化產業的重啟和回暖,人們也開始相信無論處境艱難,亦能發光的設計力量。
最穩書店/疫情之下,新店新面貌
2020年伊始是另一次危機來臨,不少實體書店走向窮途末路,關門停業,但鍾書閣很快恢復營業,穩步中繼開新店,每間新店皆異於人們的慣常印象,設計依舊是鍾書閣再創新的源生力量。
(都江堰鍾書閣)
可以看到,不論是北京老佛爺百貨中的古典園林,寧波東海之濱的山巖肌理,廣州百年老街上的嶺南風情,還有都江堰的恢弘水壩與山城水色,每間店都成為最新的在地名片,並向更廣闊的界域傳遞著影響力。它的設計已成為時代劇變潮流中的一個藝術「表達」,令書香彌散匯融城市生活,每至一地,為遇見更多愛書的讀者,每開一店,也給整個行業累積信心與希望。只要走進門內的另一世界,它便道盡一場浪漫理想與美好嚮往。
由鍾書閣轉至它背後的設計,對於深耕文化空間的設計師李想來說,塑造空間美已然是本能,核心理念與設計策略更顯智慧。從追求空間功能與美學的平衡規劃,品牌、空間與人的情感互動,再到滿足書店作為商業空間的品牌傳播需求,李想總是穩坐思考者之位,居於多維視角去踐行鍾書閣的設計服務和出品,這種匠心堅守和使命感也因此成為她的設計價值,式鍾書閣的驚喜設計不觸達新的地域與群體,引業界側目。
從2013年的最美書店,到如今成為實體書店之光,鍾書閣不僅僅是承載閱讀的精神樂園,更是在這一打破庸常的空間裡,顯現出了一種最好的生活狀態,那就是「書店見」。
本文轉載來自:設計集成,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