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位於海澱區融科資訊中心的知名書店鍾書閣「出招」自救,店員直播推廣書籍和文創產品,為不能來店的廣大讀者「隔離疫情,不隔離閱讀」。同時,政府管理部門也對實體書店積極支持,同渡難關。
「最美書店」出招自救
疫情的出現,對中小企業,特別是文化企業是巨大的考驗。書店,是城市溫度的重要載體,面對困境,各家紛紛「出招」自救。
位於海澱區融科資訊中心的知名書店鍾書閣,平日因「最美書店」的名氣及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深受讀者們喜愛,時常日均3000客流量。如今疫情期間,一改往常大排長隊的景象,走進書店,映入眼帘的是安靜陳列的圖書和幾個忙碌的店員。店裡沒有顧客,可店員們也沒閒著,拿著書本用手機拍拍錄錄進行著線上營銷,為不能來店的廣大讀者提供了一條「隔離疫情,不隔離閱讀」的書山之徑。
「比爾。蓋茨說,瑞達利歐曾向我提供非常寶貴的指導和忠告,你在《原則》一書中都能找到……」鍾書閣店員們通過抖音、微博、朋友圈用短視頻進行著書籍和文創產品的推廣。這條捷徑在讀者看來是便利,但對店員們來說意味著由銷售到不同行業的「轉型」。小尚、小呂作為店裡的顏值擔當,已經化身「網紅」,頻頻出鏡。「以前我們從來沒接觸過短視頻,兩三天才能完成一個30秒視頻,這些日子我們從頭學起,現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做出一個30秒視頻,還比以前更有創意。」正在忙碌著剪輯的店員小崔走上自學成才「剪輯師」的道路,小肖當起了直播的文案策劃及微店的主理,其他店員們也在忙著發貨等幕後工作。他們專業線上營銷的樣子,讓人幾乎忘了他們書店店員的本來職業。
書店上線美團外賣平臺
在鍾書閣,不僅員工在轉型,書也有了新的「出路」。「您有新的美團外賣訂單了,請及時處理!」3月9日北京鍾書閣融科店正式上線了美團外賣平臺,目前總計上線了65個商品,其中5款文創產品。3月12日,北京鍾書閣融科店迎來了第一單美團外賣,這也是自2月1日關閉線下門店以來,店裡出售的第一本圖書。書店周圍3—5公裡,甚至10公裡範圍內的消費者都能下單,30分鐘之內就能送到家。「半小時送到,確實不錯。」第一位下單的顧客這樣評價到。近期,在入駐美團外賣之前,鍾書閣也鋪開了其他線上銷售渠道,如通過天貓店鋪、京東店鋪進行直播,通過微博、微信小書童、微信公眾號進行薦書,通過微店售書。
線下實體書店是遭受此次疫情衝擊較大的行業之一,據北京市委宣傳部調研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約有八成實體書店處於關閉狀態。疫情發生前,鍾書閣融科店日常客流量近3000人次,疫情期間大廈關閉後,客流量為零。
疫情期間,建投書局北京國貿店客流量也下降至少80%。建投書局國貿店負責人介紹,為應對疫情,他們先後採取過網絡直播、微信群活動等方式,但因為運營時間短、粉絲基礎薄弱等原因,收效甚微。
針對這一情況,北京市與美團就「實體書店+美團平臺計劃」達成協議,72家實體書店成為第一批進駐美團平臺的示範企業,其中既有北京圖書大廈等大型綜合性書城,也有鍾書閣、建投書局一類的體驗式閱讀空間。
為讀者提供更多喜愛的圖書和服務
北京鍾書閣融科店向店長介紹到:「積極探索多種渠道來『自救』只是一方面,我們也希望通過多元化的方式,讓廣大讀書愛好者實現『隔離疫情,不隔離閱讀』。今後我們將繼續採取網絡銷售、社群營銷、會員活動、定製服務等方式,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和體驗消費互動轉化,進一步加快實現主營業務渠道多元化和經營立體化,為讀者提供更多喜愛的圖書和服務」。
書店自身積極採取自救措施,同時,政府管理部門、出版單位等各方也共同施策,同渡難關。海澱區政府在2月初就啟動全區實體書店經營情況調研,針對實體書店的實際困難進行梳理並開展協調工作,推動區屬部門及場地方加大對實體書店租用空間租金的減免力度,建議各相關單位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加大對實體書店的支持,及時著手啟動年度區級實體書店補貼等支持政策的落地。(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