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將物業、業委會融入基層治理 「益」起...

2020-12-16 蘇州新聞網

近日,蘇州市姑蘇區雙塔街道13個長效管理小區的物業迎來了一次「期末大考」。除了小區整體環境、治安案件發生率、居民滿意度等常規考評內容,垃圾分類、「331」整治、「紅色物業」「共享物業」等重點工作成效也成了考評的重要指標。考評分數較高的物業公司將獲得更多的長效管理補貼,而考評分數較低的也將被酌情更換。

「不僅在物業管理方面,今年以來,雙塔街道在『3+N』基層治理模式的基礎上,堅持黨建引領,升級打造了『子城益家』服務品牌,切實發揮社區黨組織、物業、居民和業委會等主體作用,形成治理合力,讓所有居民都能享受到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益處。」雙塔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孫強生說。

馮文歡 攝

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強化黨組織「治家引領」

「在這裡換個衣服拉鏈只要一塊錢服務費,而且就在家門口,真的便宜又實惠。」近日,家住裡河新村的趙文霞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只花了一塊錢,就修好了一個拉鏈壞了很久的包,她開心地和鄰居分享這個便民優惠。

據悉,在裡河社區便民服務站,除了「一元裁縫鋪」,還有收費都相對便宜的修車、配鑰匙、磨刀等服務。「很多類似服務攤以前都設在街頭,因不符合市容環境標準被取締,但是他們提供的服務也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社區黨委決定設立一個統一的便民服務站。」裡河社區黨委書記胡晨表示,在服務站設立之前,社區黨委組織召開居民座談會,徵集了居民對於這些「老手藝」的需求,並在社區中專門騰出一個房間作服務站場地。之後由社區邀請有相應手藝且收入較低的「手藝人」入駐服務站為居民提供服務。

便民服務站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務的同時,解決了低收入「手藝人」的再就業問題,這是雙塔街道各黨組織堅持需求導向,積極服務群眾,發揮「治家引領」作用的有力體現。前不久,翠園社區黨委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為契機,聯合物業公司更新了辦公區域,設立了「物業黨員責任崗」,開放了「紅色議事廳」,讓居民「跑一次」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推動居民和業委會「當家自治」

位於裡河一村的「心鄰」廣場是居民鍛鍊、聊天、遛狗的好去處,而在不久前,這裡還是一個讓居民忍不住搖頭的臭水塘。水質差、周邊環境髒亂、車輛停放不規範等問題曾經一度困擾著社區,也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在今年的裡河片區改造過程中,裡河社區引導成立了「老管家」行動支部,行動支部全部由居民中的黨員骨幹組成。行動支部成立後,就將這片臭水塘的改造作為重點民主協商項目。前期,行動支部的黨員一次次上門走訪並徵集居民意見,將臭水塘改造納入片區整體改造計劃中。如今,「老管家」行動支部還主動承擔起「心鄰」廣場的日常維護,發動黨員骨幹、業委會成員和熱心居民加入到文明遛狗、環境整治和垃圾分類宣教中。

行動支部發揮模範作用,帶動居民和業委會自治熱情,這樣的情況在雙塔街道並不少見。和裡河社區「心鄰」廣場的建設維護一樣,鐘樓新村封閉式管理中涉及的管理規劃、人員車輛排摸、設施落地安裝等居民協調工作,也全部由社區引導成立的「小區是我家」行動支部成員認領。行動支部的投入、熱心居民的加入、共建力量的融入使鐘樓新村的協調工作在半個月就全部完成。

彭化成 攝

創新服務模式,提升物業公司「管家水平」

今年年初,隨著翠園湖改造的完成,湖周邊環境發生了質的提升,但是與此同時,湖邊的兩家物業公司都反映日常衛生、安全等管理壓力大。為此,雙塔街道決定以翠園新村為試點,成立永金物業新村項目黨支部,建成紅色物業,以支部為紐帶,實現物業、業委會、社區、共建單位多方紅色聯動,補齊老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的短板。

「依託物業公司黨組織為民服務專項經費及共建力量的多維參與,幫助小區解決了如停車位設置、綠化修剪、分類垃圾亭建設等實際問題,實現了物業公司專業水平、居民滿意度和小區整體環境提升的多贏。」翠園社區黨委書記賀成介紹,結合街道網格化工作,物業公司黨支部還選任黨員志願者擔任社區網格兼職副網格長、網格員,開展網格巡查、問題處理。

在「紅色物業」之外,「共享物業」管理模式在雙塔街道也實現了進一步發展。在今年的鐘樓新村智能化改造中,聯誼物業作為「大物業」承擔起鐘樓新村的管理職責。不到一個月,聯誼物業先後幫助在新村中安裝了道閘,重新施劃了停車位,同時還給所有的居民都錄入人臉識別門禁信息。「現在小區改造好了,有了物業管理,物業費也不貴,真的讓我們很舒心。」在鐘樓新村住了近30年的劉文表示,現在幸福感滿滿。(蘇報見習記者 劉達 蘇報通訊員 巴舜蕾)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深化拓展「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
    「作為小區成員,受到黨社之家的鼓舞,我也想為小區貢獻一點自己的力量。」為居民免費理髮的理髮師表示。如今,排隊理髮、排隊看診成了富康新村獨有的景象。每個月的居民服務日早已成為小區居民最盼望的日子,參加的人多了,專職網格員又組建起志願者隊伍,負責排隊叫號,維持現場安全秩序。這就是楓橋街道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動體現。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 湖南長沙縣細「治」入微走出「網上群眾路線」
    人民論壇網訊(記者 王博)9月22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中央政法委員會宣傳教育局協辦,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六省市網信辦和人民論壇網共同承辦的「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儀式在江蘇蘇州舉行。
  • 善治善成服務民生 物業服務融入基層治理的保利實踐
    作為央企物業龍頭,保利物業對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不僅僅從業務本身和規模出發,更重要的是擔當起央企的責任與使命,也由此提出了物業之於國家發展新格局下的新價值。近日,記者來到保利物業成都分公司聽其分享大物業時代下物業服務融入基層治理的保利實踐。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動漫說理」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杭州已經多次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那麼,杭州人幸福的「密碼」是什麼?近年來,杭州市提出了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建設目標,搭建「城市大腦」讓杭州更智慧、更宜居。目前,杭州城市大腦通過理念驅動推動數字賦能,圍繞解決城市治理、民生服務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已建成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可以看到,杭州城市大腦的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擺在中心地位。
  • 半月談|讓紅色基因深植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武漢答卷
    為此,湖北省委積極部署深化新時代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武漢市委高度重視,將其作為答好習近平總書記「必答題」的重要內容。市委書記作為第一領題人,主動謀劃,推動答題。武漢市委相繼出臺系列文件,並細化形成190項推進措施,建立由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任組長,25家責任單位為成員的協調推進機制。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國內首個!南昌公安用5G技術打造智慧指揮平臺
    江西新聞客戶端訊(記者曾憲文)9月26日,記者跟隨「大國小鮮@基層之治」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媒體團和權威專家學者,走進南昌市公安局大數據指揮中心、視頻雲中心、反詐中心,一睹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的風採。
  • 自貢大安區「紅色領航」打造基層治理升級版
    近年來,自貢市大安區堅持黨建引領,以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為突破口,實施「紅色領航」行動,夯實基層基礎,突出共建共治,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紅色堡壘」強基礎。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網格)黨組織—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
  • 湖州吳興湖東街道:解好基層治理「方程式」
    ,構建了「片區黨工委—社區大黨委—小區黨組織」三級組織網絡,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推行「紅色物業」建設,著力構建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等多方聯動的「黨建+物業」體系,通過建立功能型黨支部,組建社區「三治」隊伍,搭建居民樓黨群小區客廳,健全工作機制等舉措,讓物業的底色更「紅」、屬性更「純」、服務更「優」。東柿社區紅樹灣小區是個純商業住宅小區,住戶多為周邊雙林、菱湖一帶首次購房的農戶,在個人生活習慣和文明品味上還存在一定差距。
  • 西寧市城東區:「紅色引擎」跑出基層社會治理「加速度」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西寧市城東區韻家口鎮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以解決轄區突出問題和維護穩定為目標,積極探索創新基層治理新模式,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聚焦源頭預防,實施平安守望工程。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唐任伍: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需先弄清群眾...
    夯實基層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是重要內容之一。  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歸根結底是為了廣大基層群眾,為了更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淮安:以「家文化」提升基層「善治能級」
    家長和孩子定期走進「家文化」課堂,學習如何構建更加融洽的家庭關係;高質量試點創建「黨小組之家」,使之成為激活基層黨組織「神經末梢」的「微陣地」……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以強化基層有效治理為牽引,以深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改革為抓手,以家文化品牌打造為引領,推動黨群活動經常化、基層治理網格化、為民服務一體化,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米」。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無錫新吳「有事好商量」
    城市中的老小區、老街巷、老村落,行路難、上學難、看病難……這一長串「老大難」問題,最考驗基層治理水平。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介紹,新吳區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平臺為聚合點,瞄準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出「金點子」、獻「務實策」、謀「創新舉」,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也為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創新路徑。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蘇州工業園區湖東社工委:「政視合一」破解...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湖東社工委不斷創新政務公開模式、延伸政務公開觸角,通過整合資源、延伸覆蓋、創新載體,不斷推動政務公開工作創新發展。藉助政務短視頻化契機,轉變傳統生硬冰冷的硬性宣傳模式,翻開了「政視」結合嶄新一頁,建立更為立體化、人性化的基層形象。同時,在良性政民互動中倒推基層治理手段,與「視」俱進傳遞「政能量」。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唐任伍:提高基層治理水平,需先弄清群眾為何...
    夯實基層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社會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水平明顯提高」是重要內容之一。提高基層治理水平,歸根結底是為了廣大基層群眾,為了更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張家港南豐鎮:創新網格管理模式 讓居民幸福...
    為深入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優化完善網格化社會治理體制機制,2020年以來,江蘇省張家港市南豐鎮搶抓「三整合」改革機遇,積極探索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打造基層精「治」新樣本,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心築網 夯實基層網格化陣地  「網格微自治」是破解基層治理難的一劑「良方」。
  • 裕華區雅清社區將「紅色」工作 貫穿基層社區治理全過程
    裕華區雅清社區將「紅色」工作 貫穿基層社區治理全過程 2020-12-10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1250個基礎網格與158個警格疊加融合,南京...
    社區網格是基層社會治理的前沿崗哨。到2022年,江蘇將基本形成同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相適應的「網格+警格」融合聯動格局,真正打出「平安前哨」金字招牌。秦淮分局指揮室副主任褚弘坤介紹,一方面,我們將網格員上報的信息,涉及公安職責範圍的,流轉至公安內網平臺,實現聯動處置;另一方面,將公安機關110接報的非警務警情和非緊急求助、基層民警工作掌握的社會治理範疇信息,推送到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暢通非警務警情分流。  「秦淮區共有社區民警169名,需要管理實有人口110萬人,治安管理面廣量大,工作中難免出現堵點。」秦淮公安分局民警唐麗穎說。
  • 基層社會治理有份「唯亭藍本」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全周期管理」推進現代化治理模式在中組部專題研討班上引發關注—— 基層社會治理有份「唯亭藍本」□蘇報駐園區首席記者 董捷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推動力。
  • 創新基層治理讓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進入新發展階段,為迎接新機遇、回應新挑戰,促進社會活力與社會秩序的統一,基層社會治理應處理好以下四層關係。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係。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將黨的領導融入到多元治理主體中,不斷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範圍。
  • 社區治理的「武侯經驗」:創新信託物業模式,破解小區治理難題
    物業企業出於利潤考慮,對小區共有部位、設施設備疏於維護,能拖就拖、能湊合就湊合,造成小區品質早衰貶值,資源巨大浪費。為有效破解傳統物業服務模式的治理困境,給基層和群眾提供新的物業服務模式選擇,武侯區率先探索將信託理念引入物業服務領域,在社區黨組織領導下,引導小區植入信託物業服務模式。通過一個個小區的和諧,以此取得好的社會效益,最終達到「人城境業」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