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將加速中國啤酒高端化進程
繼白酒企業集體漲價後,啤酒行業也「坐不住了」。昨日開盤前,華潤啤酒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正在對一些區域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以舒緩成本壓力」。除了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燕京啤酒等多家啤酒企業也均傳出提價消息。在調價通告中,這些啤酒企業將提價原因歸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運輸費用增加等」。
業內專家認為,告別了漫長的行業整合期,啤酒行業進入分化期。這是啤酒行業十年來首次集體漲價,將加速中國啤酒的高端化進程,中國啤酒將進入真正的品牌競爭時代。
新快報記者 陳琳
國內啤酒企業十年來首次提價
昨日開盤前,華潤啤酒(00291.HK)在港交所公告稱,因為原材料、包裝物、人工成本及其他成本上漲,公司一直透過精益營銷、精益生產、產品優化及高檔化等各種方法,消化成本帶來的壓力。在產品價格方面,公司正在對一些區域部分產品適度調整價格以舒緩成本壓力。
青島啤酒1月5日發布公告稱,由於公司2018年面臨包裝材料價格上漲及生產成本增加等壓,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並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於2018年1月1日進行提價。燕京啤酒則在去年12月就被傳出提價。據啤酒行業人士透露,燕京啤酒已將北京地區「清爽」及浙江仙都「本生」提價,包裝物以及燃料成本(北京地區煤改氣)價格提升是提價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這是國內啤酒企業10年以來首次提價,核心原因是行業利潤過低,啤酒行業的利潤率只有幾個百分點。近年來進口啤酒的入侵令國內啤酒壓力倍增,次輪提價有利於整個啤酒行業的發展。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自2014年7月起,國產啤酒的產銷量連續25個月下滑,國內啤酒企業普遍陷入業績下滑的困境。直到2017年上半年,啤酒行業才呈現復甦的跡象。有業內人士表示,啤酒企業選擇在啤酒行業的淡季提價,且在白酒集體漲價之後,非常合時宜。
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告訴新快報記者,啤酒企業此輪漲價渠道商早有預期,現在啤酒渠道商利潤微薄,希望啤酒廠漲價然後給予渠道更多費用補貼。
或加速中國啤酒高端化進程
酒業專家蔡學飛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撇開成本上漲、利潤微薄等原因,這一波啤酒集體漲價主要是為了迎合消費升級的趨勢,是啤酒消費多元化、個性化、高端化(精釀)的必然選擇,也是應對國外啤酒競爭加劇的重要策略,可滿足企業在當前競爭格局下品牌升級的需要。
他還提到,對於啤酒行業來說,前十年是典型的行業整合期,主要靠規模和價格競爭。而到了近幾年,啤酒行業進入分化期,開始靠品牌和概念來競爭。
儘管啤酒行業已有復甦跡象,但啤酒對年輕人的吸引力似乎在減弱。智研諮詢發布的《2017年中國啤酒行業集中度及盈利能力分析》顯示, 2012年起,啤酒主要消費人群(20歲-50歲)佔總人口的比例在逐漸減少。2011年-2015年,20-24歲人口比例開始出現下降,從總人口的9.48%下降至7.3%。因此,包括華潤啤酒、青島啤酒、哈爾濱啤酒等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紛紛通過推新品、話題營銷、換包裝等方式發力中高端,吸引年輕消費群。
蔡學飛認為,啤酒行業集體漲價將加速中國啤酒的高端化進程,中國啤酒將進入真正的品牌競爭時代。高端啤酒符合消費趨勢,預計銷量將在價格提升的影響下得到增長,但產量不會有太大變化。國內外高端啤酒將迎來新的爆發增長期。肖竹青也指出,提價是催化劑,將加速啤酒行業的整合,有利於高端產品與品牌弱的產品區分開來。
外資啤酒企業
看好中國中高端啤酒市場
中國啤酒企業集體漲價行為,似乎也「刺激」了國外啤酒品牌在中國的布局。據外電報導,嘉士伯集團大力拓展中國市場,將斥資約5億丹麥克朗(折合約5.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推廣樂堡啤酒(Tuborg)、嘉士伯及1664 Blanc等高端啤酒品牌。嘉士伯表示,公司重視亞洲市場,尤其將中國視為主要的盈增利長點。
對此,朱丹蓬對新快報記者分析說,嘉士伯集團看中的是中國的消費升級趨勢,以及整個產業結構的提升,所以就趁勢而來了。中國啤酒行業正在回暖,且在中高端啤酒的布局上取得了一定階段的成果,這對於定位偏中高端的樂堡啤酒而言是利好。對於整個外資啤酒企業的入侵,中國啤酒企業應該從品牌、品質和服務三方面努力。如果不能解決這三塊的話,中國啤酒行業對接外國的競爭將非常困難。
肖竹青預測,未來啤酒行業的競爭格局趨緩。百威在中國定位為要利潤;華潤啤酒未來十年定位為品牌重塑的十年;復星接手青島18%的股權,財務投資者更傾向於要利潤;重慶啤酒和燕京啤酒已率先提價。總體而言,競爭格局趨緩。
川財證券則表示,隨著行業供需、產品結構的改善,預計2018年啤酒業績拐點將會在上半年大概率出現,建議持續關注。
(原標題:啤酒企業集體提價)
本文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