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出土神秘古書,劉備之死真相大白,難怪正史不寫

2020-12-15 李男家常事

新疆出土神秘古書,劉備之死真相大白,內容顛覆,難怪正史不寫。

根據歷史記載,劉備在他事功業成,做足了準備幹出一番大業之際,卻突然走了,留下了阿鬥和丞相,踽踽獨生於那慘澹淋漓的亂世。

劉備之死,正史記載:

章武三年,夏四月癸巳,先主殂於永安宮,時年六十三。

一個「殂」字,完事——然而不知怎麼死的。於是,後世對劉備之死的認知是:死於白帝城,但不知怎麼死的。

幸運的是,三國之後近兩千年,考古學者在新疆發現了一批神秘古卷。經學者鑑定,這批古卷是當年裴松之為三國志做注後的一批抄本殘卷。

這批殘卷,書寫於南朝宋時期,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裴注三國志抄本。因其保存在氣候乾燥的西北地區,得以近乎完整保存。

這部殘卷中,有這樣一句記載,與劉備之死有關:

朕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

下痢:東晉《肘後備急方》:痢疾之簡稱;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以其洩利不爽,名之下痢。

意思明白:劉備如廁出了問題。

但劉備隨後說自己因下痢而轉雜他病,並因此致命(殆不自濟:自己不行了),顯然,劉備可能得了某種絕症,進而由腸胃引發全身病變,可能是胃癌或腸道癌類絕症。

然而,劉備之死,如此悽慘,生於蜀漢的陳壽,自然不會在正史中詳細描述這些。這則記載,讓劉備的真正死因,大白於世。

按照記載所述,劉備最初只是「如廁」出了問題,但後來逐漸引發了其它疾病,最後這些疾病,要了劉備的命。我們無法確知劉備的「如廁」問題,具體是什麼病。

但依據劉備描述,則或許是腸道方面的癌症類疾病,由於當時的醫療技術無法治療,從而擴散,引發了身體的其它疾病,最後很痛苦地死去。

可見,劉備並非因為討伐東吳失敗而中道崩殂,也不是死於其它原因。然而,這麼痛苦和悲慘的事,陳壽作為一位出生在蜀國的晉朝史官,自然能略去就略去。

其實我們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事件的直觀和感知,絕大多數都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三國演義是部小說,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僅這三分虛構,就足以讓人扭曲(當然,小說自有其價值,這裡且不談這個話題)對當時人物和事件的諸多認識。

同樣,這樣的例子一抓一把。

例如,演義裡的劉備,是一位哭鼻子老好人,歷史上的劉備,是一位劉邦式的老兵;例如,鞭打督郵的,不是張飛,而是劉備;再如,赤壁之戰,曹軍遠遠沒有八十三萬大軍,歷史上最多二十多萬,等等,不勝枚舉。

所以如果想要真正了解歷史,了解那些歷史人物最真實的一面,就可以讀一讀像《史記》、《資治通鑑》這樣的書。

唐太宗李世民說: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說,「今天越複雜,越應該回頭看看歷史。」

我很喜歡讀《史記》。因為這部書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社會史,讓人鑑古知今。偉人曾經說,兩部書一定要讀,一是《史記》,二是《資治通鑑》。真的很有道理。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史記》和《資治通鑑》等史書,讀後你才知道什麼是人性,什麼是謀略,什麼是危險,什麼是機會,什麼是愚蠢,什麼是智慧……

給大家推薦一套《資治通鑑》,原文+注釋+譯文+解析,疑難字還有注音,通俗易懂,實現了無障礙閱讀。不但大人能看,更適合孩子閱讀。

這套書,厚厚6大本,也不貴,只需要一頓火鍋都不到的錢,可以說非常值了。

相關焦點

  • 蜀漢五虎之死:關張被殺,黃忠趙雲善終,馬超是到底是如何死的?
    這些順口溜準不準確另說,畢竟每個人心中的三國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哪個版本的排行,幾乎都有蜀漢的五虎上將,而五虎上將的死很多朋友也是比較在意。關羽之死關羽,是目前為止民間名氣最大、最受崇拜的武將。演義上劉關張三人在桃園中結拜了兄弟。
  • 湖南曾出土一批竹簡,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關羽會丟荊州
    呂蒙率軍白衣江渚之上,拔掉江陵,馬忠在夾石擒住關羽父子,孫權一句吾實不得已而殺之,將軍謝幕。關羽之死,後人多將目光落在糜芳和士仁(不叫傅士仁,就叫士仁)身上,這種判斷,放在演義之中,尚且說得過去,嚴肅了談,就靠不住了。
  • 三國正史中,馬超「有信布之勇」,為何在季漢五大將中武功墊底?
    讀者諸君可能發現了,楊戲對馬超的評價不高,尤其是「乖道反德」四個字評語,說得很重——正史中是馬超先起兵造反,然後才坑死了在京城當衛尉的父親馬騰和兄弟奉車都尉馬休、騎都尉馬鐵。馬超在造反之前,已經跟韓遂明確表示不要老爹了:「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 劉備臨死前,喊了一個人的名字如果諸葛亮明白了,歷史將被改寫!
    ——羅素(英)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901字,閱讀約2分鐘劉備臨死前,喊了一個人的名字。如果諸葛亮明白了,歷史將被改寫!劉備,一個帶著一生遺憾而死的君王,本可以有機會成就雙帝王的事業,可惜他被一個錯誤的決定打敗了。雖然他告訴諸葛亮在彌留之際不要重用馬謖,但他也叫了一個人的名字。可惜諸葛亮不懂。如果諸葛亮明白了,那麼三國的歷史就會被這個人改寫!。劉備嘴裡喊著,這個人還沒叫出來。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等人身高了,還有七尺男兒的身高
    洛陽出土漢代骨尺,提供了答案。這座漢墓埋葬時間為東漢晚期漢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骨尺長23.7釐米,寬2釐米,骨尺分寸刻畫清晰,尺的正面一半刻卷草紋和菱形點紋,另外一半分為5等分。 骨尺就是用長骨頭磨製的尺子,中國古代經常作為尺寸標準。
  • 正史上的呂布有多牛?難怪陳宮和張遼會一直跟隨,換我也跟隨!
    很多人都喜歡說呂布無能,但其實呢,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呂布無能,顯然就是典型的夜郎自大;甚至而言,說呂布比不上劉備和曹操,都免不了有些可笑!因為,在正史中,呂布的戰績,幾乎是無人能比的。最簡單而言,關羽和張飛牛吧,那都號稱是萬人敵;劉備牛吧,那可是未來的漢昭烈帝,可結果呢,劉備領著關羽、張飛,而且在整體實力佔優的背景下,也讓呂布打得一度無法在徐州立足。甚至而言,劉備領著關羽、張飛,在徐州已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面對呂布初來乍到,卻依然被打得一敗再敗,最後只能投靠曹操。
  • 座談|「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整理出版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的來源在座談會上,《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主編之一、旅順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王振芬詳細介紹了這批文獻從新疆出土、日本暫存、整體回流的輾轉過程以及跨越一個世紀之久的整理和研究,以下為精簡部分:「二十世紀初,日本西本願寺第22代主持大谷光瑞步西方後塵於
  • 三國演義劉備是怎麼死的?死後安葬在哪兒?
    其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的小說,被許多人誤以為該書內容就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正史。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史家多稱其為先主。
  • 呂布兩次搶了劉備妻女?還讓劉備失去徐州,難怪劉備讓曹操別留他
    本來是有一個機會讓他提前成為一方諸侯的,那就是陶謙將徐州讓給劉備的時候。當時劉備文有陳登、糜竺,武有關羽、張飛,雖然配置不算最高,卻也不懼怕任何人了。 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
  • 孟師爺奇門運籌丨奇門遁甲多次出現在古書中
    奇門遁甲非常神秘,這份神秘更多的是來源於歷史還有一些古書上的記載。從九天玄女傳授黃帝,到後來的姜太公、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大神。很多人都聽過「奇門遁甲」這個詞,也有很多人聽過關於奇門遁甲的神秘的傳奇故事,傳說奇門遁甲法術威力無比,具有上天入地之能,特別是奇門遁甲中的「天、地、人、神、鬼、風、雲龍、虎」九遁和三奇神咒、真人閉六戊法,天罡步鬥法和三奇符式及六甲符式等更是令人高深莫測,同時又因「十個奇門九個瘋」的說法而令人望而生畏,「奇」字最早見於《周易。
  •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都是怎麼死的?演義和正史中的結局大不相同
    張遼、樂進、于禁、徐晃、張郃五人並稱為曹操的五子良將,在正史中他們的死和演義中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在正史中,他們各自的地位和演義中也是不盡相同的,從這五人的地位和死法,其實可以看到,羅貫中先生的價值觀是和大家有點不同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家都認為大富大貴的生活比較好,比較認可善終的結局。
  • 新疆出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護臂,專家修復後,發現其特別之處
    不過,「織錦護臂」的出土堪稱一波三折,織錦護臂便是在尼雅考古隊的搜索而來,尼雅遺址學術考察隊在新疆和田地區經常探索遺址,希望能夠發現新的文物。時隔千年,很多文物早已在漫天風沙中被埋沒地下,想要短時間內找到有用有價值文物,無異於難以登天,更何況新疆地區一片戈壁,條件惡劣,尼雅遺址考古隊在這片區域曾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考古,可惜均無所獲。
  • 曹操設計誆騙,劉備再三挽留,看完你就知道了
    直接在曹操身邊效力不就可以了嗎?而且即使想回劉備身邊,他為母親盡孝後就可以回去了,為什麼還不走呢?其實這裡面有比較多的原因,因為徐庶是孝子,而且他的母親也因為曹操的卑劣行徑而感到厭惡,他的母親在臨終前給過徐庶遺言的,就是死也不給曹操效力!當然,上面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小說裡的片段。
  •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三國演義中關羽一刀斬顏良,正史是咋記載的?比演義可怕。 關羽 他一生跟隨劉備南徵北戰,在徐州不得已暫時進入了曹營,得到了曹操的欣賞,被曹操封為漢壽亭侯,他也在官渡大戰中幫助曹操斬顏良誅文丑,立下了赫赫戰功,算是回報了曹操。
  • 歷史上的孫尚香,真的與劉備是恩愛夫妻嗎?她的結局如何?
    孫尚香為劉備殉情?這個情節只存在於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之中,正史上對於孫夫人在記載,在他回到東吳之後便消失了——對於古代的史官而言,女性永遠不可能是歷史的參與者,除非在他們與某位「帝王將相」相關之時。
  •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三國英雄的真實身高了!
    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三國英雄的真實身高了!看過《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歷史類的小說的,應該都會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人的身高,書中對她們的描述都是用古代的單位尺和丈來描述的。再有就是古時候的計量單位可能跟現在不一樣。在洛陽的漢墓中發掘出過一把骨尺,據考證這把骨尺是東漢漢桓帝永康元年當做陪葬品埋下的。這把出土的骨尺長度約是23釐米,上面的刻度還保存得很清楚。骨尺的一半刻有五個刻度,而另一半則是有一些圖案。在這個骨尺出土之後,還曾發現另一個骨尺,長度上來說兩個骨尺差不多長。
  • 諸葛亮為什麼不早出山,而是死等三顧茅廬的劉備呢?
    那麼,擁有臥龍稱號,一直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為什麼不早早出山,而是要死等一個三顧茅廬的劉備呢,是傳說中的那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還是另有隱情?那麼,江南的孫權,北方的曹操呢,諸葛亮為什麼也不去投奔他們,而是死等劉備呢?
  • 新疆十大未解之謎,你知道幾個?
    對於樓蘭古國為何神秘消失,不同學科的研究者從各自的觀點來解釋這個未解之謎:有人認為是由於羅布泊的枯竭,自然環境的變化,河流改道等原因。也有人認為是孔雀河上遊不合理地引水、蓄水,認為造成的。更有人認為是絲綢之路改道、異族入侵等原因造成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那麼,究竟哪方面更接近歷史真實呢?
  • 劉備是豫州牧,為何不割據豫州?
    劉備有很多種稱呼,比如蜀主、漢中王、昭烈帝,或者是調侃型的大耳賊。其實在劉備稱王稱帝之前,他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稱呼,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都經常提到,這就是劉豫州。曹操吞併荊州欲攻東吳,諸葛亮把劉備神吹一通,孫權略有不滿地問:「果如此,則劉豫州(牧)何不事曹操?」
  • 劉備在談笑間就把他玩死了,呂布究竟敗在哪裡?
    195年,呂布被曹操打敗之後,不得已又投奔了劉備。他對劉備說:「咱倆都是邊地人。我呂布殺了董卓,這些鳥人不僅沒有一個願意接納我,還都想殺我。」他請劉備在他的大帳中落坐,然後讓他的妻子給劉備行禮,隨後二人喝酒,他稱劉備為賢弟。劉備心裡很不痛快,覺得呂布過於託大。按照漢代禮節,兩人年齡相近,呂布不適合稱呼劉備為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