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艘「亞森」級核潛艇下水 俄羅斯新武器件件要命

2021-01-09 北晚新視覺網

2017年4月8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亞森」級多用途攻擊核潛艇的二號艇「喀山」號近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下水。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和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出席了下水儀式。科羅廖夫表示,該艇的下水對俄羅斯整個國家是一件大事。「亞森」級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潛艇,威力如何,為何俄高官將其上升到這樣的高度?

「喀山」號核潛艇下水首艘「亞森」級核潛艇2014年列裝海軍不懈堅持:歷時20年才問世的新式潛艇

「亞森」級核潛艇,或稱「北德文斯克」級、「白蠟樹」級,正式編號為885型,它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製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

在冷戰時期,蘇聯的水面艦艇實力遠遠不如美國,必須發展潛艇部隊進行抗衡。蘇聯從50年代開始大力研究核潛艇,包括攻擊核潛艇以及能發射洲際飛彈的戰略核潛艇。美蘇兩家展開了核潛艇的軍備競賽,你追我趕,不斷翻新。其中在攻擊核潛艇方面,前蘇聯時期先後服役了"N"級(鯨魚級)、"V"級(鱸魚級)、"A"級(阿爾法級)、"O"級(奧斯卡級)、阿庫拉級(鯊魚級)、"M"級(魚鰭級)"S"級(塞拉級)等多款攻擊核潛艇。

8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的奧斯卡級和阿庫拉級成為蘇聯海軍主力,與美軍第五代攻擊核潛艇「洛杉磯」級的性能大致相當。到80年代後期,美國又製造出第六代「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綜合戰鬥力勝過奧斯卡級和阿庫拉級。為了抗衡海狼級,蘇聯方面準備研發新一代核潛艇。然而冷戰以蘇聯陣營的潰敗而告終,蘇聯解體。

即使在冷戰敗北後,俄羅斯海軍部門中的有識之士堅持認為,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更先進的攻擊核潛艇保護漫長的海岸線。俄羅斯海軍於1993年提出了新一代「亞森」級核潛艇的項目,並於1993年12月21日正式開工。

但他們的壓力非常大。蘇聯解體後帶來的經濟滑坡,俄羅斯軍費受到嚴重影響,加之在核潛艇項目上,有高層認為戰略核潛艇比攻擊核潛艇更為重要,集中力量優先發展「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因此之後10餘年中,亞森級核潛艇的研發極為緩慢,連工程師的工資都發不出,有人要直接廢棄這個項目,還有人試圖吸引美國人投資,把它建成一艘純粹的救生艇。

直到2005年,俄羅斯經濟好轉,普京面對北約的不斷挑釁,強化了軍備建設,同時「北風之神」的研製接近尾聲,這幾方面因素加起來,使「亞森」級獲得了更多資源。其首艦「北德文斯克」號於2011年下水,2014年正式服役。二十年的不懈堅持,終於看到了光明前途。2017年服役的第二艘「喀山」號是2009年開始建造的,而第三艘「新西伯利亞」號於2013年開始建造。俄國海軍希望裝備至少8艘,作為對抗美軍最新攻擊核潛艇的王牌。

奧斯卡級核潛艇資質非凡:堅固靜音 裝上海水墊子

「亞森」級核潛艇外觀拉長水滴線型,艇身修長,艇艏圓鈍。採用混殼結構,其外面一層是外殼,裡面一層是耐壓殼,兩層殼之間則是海水艙,當潛艇在水下時,其中充滿海水,相當於裹上了一層厚厚的海水墊子。這樣,當潛艇發生水下碰撞,或者遇上爆炸時,就能夠保護艙內人員和設備。如果挨上一枚魚雷,就算魚雷能炸開外殼,接下來面對好幾米厚的海水,爆炸能量也會被盡數吸收,無法再對內層耐壓殼造成嚴重破壞。據稱,這種潛艇在北冰洋上浮時,可以輕易把好幾米厚的冰層撞開,自身卻不傷分毫。

這種堅固的外殼,使得亞森級擁有了世界第一流的深潛能力。其巡航深度超過450米,最深可以下潛到水下600米,一說能達到800米。要知道對潛艇而言,下潛深度正比於隱秘性。每往下潛100米,潛艇傳到水面上的噪聲就會下降10分貝,相當於噪聲功率變成之前的10%。這樣,又會引發水面艦艇綜合探測能力的下降。

不僅如此,艇上所有構件都專門控制了震動強度,加之兩層艇殼採取的高強度、低磁性合金。艇上還鋪設了新型消聲瓦,既能吸收敵方主動聲吶的探測聲波,又能隔絕和降低噪聲。俄軍還在潛艇上儘量採用低噪聲機械設備,並加裝隔聲罩、消音器和設立隔聲室,甚至針對部分空氣噪聲較大的位置配置了主動聲源系統抵消噪聲。新型的大側斜螺旋槳噪聲也比傳統螺旋槳大為降低。

多管齊下,使得亞森級被稱為最安靜的一款核潛艇。亞森級巡航深度450米,已經足夠使得大部分現有的反潛器材失效。

除了深潛度和低噪聲,「亞森」級還搭載了新型自動化的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能夠顯示戰場態勢和信息、確定目標運動要素、輔助決策、分析海洋水聲環境、控制武器發射、確定射擊陣位、對進行導航與躲避引導,模擬訓練等眾多功能,並能在10秒至15秒內識別目標並攻擊。其火控系統可以一次跟蹤近140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4個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距離的目標。

首艘亞森級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長111米,寬13米,水面8600噸,潛排量13800噸,船員90人。它在水面上航速為16節,潛航時則可達到31節以上,基本上與現在大型艦艇的最高速相當。

從二號艇「喀山」開始,俄方在首艇「北德文斯克」號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從885型升級為885M型。主要採用了新型的KTP-6型一體化壓水反應堆,和過去的反應堆相比,尺寸更小,重量更輕,更加安全和可靠。其最大功率31.6兆瓦,加一次核燃料可以管30年,這意味著核潛艇最初加一次燃料後,從下水直到退役,基本無須再加。

65-76型超重型魚雷Fizik-1魚雷殺器在手:新式武器件件要命

在武器裝備方面,「亞森」級堪稱是一座水下的活武庫。其中有8座CM-346通用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可攜帶24-40枚飛彈。它也可以發射俄軍幾乎所有的潛射巡航飛彈,既能對海攻擊,也能對陸攻擊。

其中很可能成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是P800寶石重型超音速通用反艦飛彈。該飛彈飛行速度2.5馬赫,末段飛行高度可降至5米,專炸艦艇的肚子,最大射程可達300公裡,很容易低空突破艦艇的防護,以高速製造出致命的打擊。

另一款「口徑」超音速巡航飛彈,可用魚雷管發射,是在蘇聯戰略遠程飛彈3M10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據稱最大射程超過2500千米,甚至俄軍方宣稱達到5000公裡。其通過亞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防,衛星制導,能夠實現3米以內的誤差,還可以搭載核彈頭。這樣的核彈頭,一枚就能毀滅整個航母編隊。

亞森級還有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各種魚雷,還可以用來布設水雷。其中533毫米的魚雷Fizik-1,長7.2米,重2.2噸,300千克戰鬥部,發射深度400米,打擊深度最大1200米,是一款既能反艦也能反潛的先進通用魚雷,能對2500米以內的潛艇,或1200米之內的水面艦艇進行自動搜尋。該魚雷採用最尖端的泵噴推進器,具有460千瓦推力,最高航速55節,最大射程50公裡。另一款65-73/76型超重型魚雷,能以50節航速攻擊50千米以外目標。其最大航行深度1000米,發射深度400米。可怕的是其戰鬥部高達900公斤,還可採用核裝藥。

而「暴風雪」火箭魚雷則是魚雷中的「高手」。它採用火箭推進器,竟然能夠達到每秒100米即200節左右的超高速度。這個速度超過一般的艦艇和潛艇速度好幾倍。其有效射程為10公裡左右,一旦被它盯上,兩分鐘內就能命中目標,將敵艦葬於大海。

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兩大對手:美國「海狼」與「維吉尼亞」

俄羅斯海軍當前的最大對手,當然是美國海軍。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水面艦艇同時,對潛艇並未放鬆,從50年代開始美軍就不再製造常規潛艇,清一色採用核潛艇。其中攻擊核潛艇共發展了七代,分別是鰩魚級、鰹魚級、長尾鯊級、鱘魚級、洛杉磯級、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

美軍現役主力是第五代洛杉磯級核潛艇,從70年代到90年代共造了60多艘。它長110米,寬10米,潛排量6930噸,水下航速35節以上,可以發射魚雷、戰斧巡航飛彈、反艦飛彈等。其綜合作戰能力與「亞森」級有相當差距。

「亞森」級真正的對手,是1989年開始建造的第六代「海狼」級核潛艇,以及1993年開始建造的第七代「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海狼」長99米,寬13米,水下排水量9150噸,水下最大航速38節,最大潛深600米,採用了X型艇艉和泵噴推進方式,機動性高、安靜性好,裝備8具660MM大口徑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飛彈、捕鯨叉反艦飛彈和MK48-ADCAP型魚雷。這款先進的潛艇,也是刺激俄羅斯發展「亞森」級的初始原因,換言之,是亞森級的天然假想敵。不過由於「海狼」剛剛服役,冷戰便已結束,美國認為不必再製造昂貴的核潛艇,因此「海狼」造了3艘即告停止。

「維吉尼亞」級則是「海狼」的便宜版,至今已服役10多艘。該艇潛排水7800噸,最大潛深488米,最大航速34節,同時安裝了最先進的C4ISR作戰系統,還能發射無人潛水器,用於水下偵察、掃雷和反潛,以及搭乘「海豹」突擊小組的小型潛艇,作為島嶼和登陸滲透突擊之用。在未來的對峙中,「亞森」級更可能遇上的對手便是它。

從美俄攻擊核潛艇的對比來看,「亞森」級從排水量、潛航深度等方面都勝過「海狼」級,噪聲比海狼級少10分貝(即噪聲功率僅為海狼級的10%),從裝載飛彈和魚雷的威力上更是遠勝之。這兩款美軍攻擊核潛艇比「亞森」級最顯著的優勢是速度方面。但對潛艇而言,速度本來就不是第一位的。潛艇在水下開得再快,還能跑過魚雷?所以,如果雙方潛艇「單挑」,「亞森」級應該佔優。

不過,也不能因此就說俄羅斯就在潛艇上佔了上風,畢竟現代戰爭絕不是單挑。美軍的第六代和第七代攻擊核潛艇雖然在單艦戰鬥力上不如俄軍,然而它們的背後卻有一整個龐大的平臺支撐。這裡面既包括信息、導航系統網絡,也包括友軍的支援。美國擁有巡遊七海的10個航母編隊,有遍布六大洲的海軍和空軍基地,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可以隨時獲得補給與增援。

戰略價值:暗箭在弦 引而不發

正因為背後的平臺支撐差距太大,對於目前處於美國包圍圈中的俄羅斯而言,「亞森」級並非是克敵制勝的王牌,它更多的是一種「存在即威懾」的暗箭。在「亞森」級服役之前,俄羅斯現役的奧斯卡和鯊魚級核潛艇,面對美軍的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基本就是幹挨揍的狀態。再過些年等這些核潛艇更加老舊,而美軍不斷在製造相對廉價版的維吉尼亞級,可以說俄羅斯海軍就會陷入「不光海面被碾壓,海底也沒有辦法」的窘況。

而「亞森」級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尷尬。在未來,俄羅斯海軍有一個雄心壯志,將「亞森」級擴編到30艘左右。這當然是一個相當昂貴的計劃,未必能獲得足夠的撥款,但即使是目前區區兩艘的「亞森」級核潛艇,也是意義重大的。雖然它們鬥不過美國整個海軍,也鬥不過「人多勢眾」的「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但存在這麼兩三艘「大洋黑洞」在500米的深度下遊弋,終身不需要返回補充燃料,還攜帶著對艦艇致命的飛彈、魚雷甚至戰術核彈,這就使得廣袤的七海,對於美國或其他不友好國家的艦艇而言,不再是風光坦途,而是危機四伏,處處暗藏殺機。這樣,無論是和平年代的對峙,還是戰爭爆發後的鬥爭,都迫使敵對國家必須投入巨大的軍力和資源,用於警戒航線和沿海地區。

「亞森」級的問世,還為俄羅斯擴展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增加了重重的籌碼。面對北約東擴和美軍反導系統的全球部署,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在冷戰後的20餘年中遭到了不斷的壓縮。如今,普京用這款「引而不發」的暗器,讓整個世界都能感到「熊掌」的存在。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楊益

相關焦點

  • 亞森-M級核潛艇:「俄式猛鯨」撼動大洋
    亞森-M級核潛艇:「俄式猛鯨」撼動大洋■張杰 劉志華冬天的北德文斯克市大雪紛飛,俄羅斯北方造船廠內卻瀰漫著一股暖流。2019年12月25日,俄羅斯885M型亞森-M級「新西伯利亞」號核潛艇在這裡下水。作為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俄羅斯對其寄予厚望。俄海軍總司令尼古拉·葉夫梅諾夫上將表示,目前全體艇員已經完成訓練,隨時準備在新潛艇上工作。
  • 亞森-M級核潛艇自動化程度非常高,下潛能力比維吉尼亞級還深
    而俄羅斯最新一級的戰略核潛艇是「北風之神」級,與之搭配的就是新型的「亞森-M」級攻擊核潛艇。目前「亞森-M」級的二號艇「新西伯利亞」號已經在2019年12月下水,而首艇「喀山」號也已經在近期完成「口徑」PL巡航飛彈試射任務,預計將於2021年加入俄羅斯海軍序列。
  • 俄最新核潛艇「喀山」號測試,亞森-M級多處設計缺陷!
    撰文:利刃醬爆一般印象中,軍工廠總是竭盡全力的宣傳自己製造的武器如何強大,然而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這次似乎沒有遵循這個規則,而是主動自揭其短,對媒體公開表示,俄羅斯目前正計劃下水服役的最先進潛艇"亞森"級潛艇——喀山號存在多處設計缺陷,可能還要繼續進行一些測試工作,爭取在年底前完成交付海軍
  • 40艘戰艦年內服役!核潛艇、神盾艦應有盡有,俄海軍要雄起了?
    作者:尤裡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常年以來除了一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俄羅斯海軍的新型戰艦服役卻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但今年可能是一個「豐收年」。俄海軍司令近日宣布,今年將服役多達40艘戰艦,俄海軍這是真的要雄起了嗎?
  • 世界最強攻擊核潛艇,如今有了對手
    近日美國海軍1艘"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和1艘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參加在北冰洋舉行的代號為ICEX-2020的軍事演習,其中一艘核潛艇從厚厚的浮冰下方撞開冰面上浮的畫面,昭示著美國潛艇依然殺氣騰騰。(俄羅斯"亞森"級攻擊核潛艇)因造價太高而下馬,卻依然先進無比按照美國海軍的原計劃,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原本計劃建造29艘,並全面替換早期的洛杉磯級核潛艇。但是由於1991年年底蘇聯的意外解體,冷戰戛然而止,單艘造價超過11億美元的海狼級一下子就成了美國國會眼中的"賠錢貨"。
  • 一口氣建造14艘核潛艇,24小時緊盯美本土,美自由航行成笑柄?
    「自由航行」是美國震懾他國的有力手段,11艘航空母艦帶給美國的底氣,讓美軍在海上也保持著「橫行霸道」的作風,儘管眾多國家對於美國行為多有不滿,但礙於其絕對的軍事力量,並不敢與其正面硬剛。但也有一些國家堅定站在「反美陣營」,對美國的「自由航行」絲毫不予以容忍,其中自然包括美國的最大對手——俄羅斯。一口氣砸下400億美元,14艘核潛艇同時開建據悉,日前俄羅斯國防部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向外公布了一則消息,即一項全新的戰略核潛艇建造計劃。
  • 北方艦隊突然下令封海,美衛星緊急匯報:大國最新核潛艇試射成功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5日的報導稱,俄羅斯北方艦隊此前突然下令封海,而他們之所以下達這一命令,是為了測試「亞森-M」級攻擊核潛艇首艇「喀山」號。據了解,「喀山」號是在11月21日離開潛艇基地的,在本次航行過程中,它完成了動力系統和艦載武器系統的相關測試,不出意外的話,這艘核潛艇將在2021年正式入列北方艦隊,它將與「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一同保衛俄羅斯海疆的安全。為了與美國對抗,蘇聯海軍先後裝備了671RTM型維克託III級、945型塞拉級和971型阿庫拉級攻擊核潛艇。
  • 「躺了」足足23年,俄羅斯巨型核潛艇被重啟,威力依舊不可小覷
    根據透露的消息,俄羅斯將對這艘核潛艇進行改裝升級,如果計劃順利的話,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將在2023年重新迎接這艘「伊爾庫茨克」號核潛艇。 據悉,「伊爾庫茨克」號核潛艇是俄羅斯949A奧斯卡II級中的第二艘核潛艇,於1985年在北方機械造船廠開工建造,1987年建成下水,第二年就進入海軍艦隊服役。
  • 最新核潛艇駛入內海,5萬噸核巨艦緊隨其後,不準美軍靠近一步!
    據美國「戰區」網站最新報導,日前美國海軍最先進的「海狼」級隱身攻擊核潛艇再次現身北歐海域,外界認為,海狼級核潛艇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對俄北方艦隊的部署進行偵察,同時試探俄軍的防禦體系,再加上近期美軍轟炸機頻繁的抵近飛行,這引起了俄軍方的強烈反應,下令對美軍的挑釁行動發起對等反擊,禁止美艦機
  • 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有多強?採用模塊化設計,廣泛採用隱身技術
    五常中,核潛艇技術最強的自然是美國,美國目前在役的核潛艇有4款,其中攻擊型核潛艇有「洛杉磯」級,「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戰略核潛艇有「俄亥俄」級。其中「洛杉磯」級、「海狼」級和「俄亥俄」級是冷戰時期的產物,雖然各方面性能依舊強大,不過和最新的「維吉尼亞」級還是有些差距的。那麼「維吉尼亞」級有多強呢?
  • 俄最強造船廠成立81年,曾建造128艘核潛艇,美國也甘拜下風
    北方機械製造生產聯合體這家船廠,位於俄羅斯西北白海之濱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地區北德文斯克市,成立於1939年12月21日,在這一天,這家船廠開工了噸位高達6萬噸級的23型「蘇聯」級戰列艦「蘇維埃白俄羅斯」號,但由於衛國戰爭爆發,生產活動被迫停頓,在衛國戰爭期間,它主要為紅海軍修理戰損的主戰艦艇,由於船廠位於俄西北白海之濱,德軍鞭長莫及。
  • 上千公裡外狙殺目標,俄最新核潛艇駛入內海,必須要學習俄軍強硬
    然而,就在美國海軍通過反導測試亮出「拳頭」後不久,俄羅斯海軍進行了一次核潛艇的飛彈測試,這次俄羅斯海軍使用的最新型亞森-M級「喀山」號核潛艇,在北極圈的內海白海進行了口徑巡航飛彈的測試。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24日報導,「亞森-M」級(855型)核潛艇首艇「喀山」號23日在白海順利完成飛彈試射任務。據俄北方艦隊的官方消息:「飛彈試射任務是在國家測試收尾階段框架下展開的。口徑巡航飛彈準確命中遠在一千多公裡之外位於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的靶標。」
  • 全球排名前5的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飛彈核潛艇,被四個國家壟斷
    今日軍事網站給出的世界前五大進攻型核潛艇排名如下:1,美國海狼級攻擊核潛艇;2,美國維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3,英國機敏級攻擊核潛艇;4,俄羅斯亞森級攻擊核潛艇;5,俄羅斯塞拉II級攻擊核潛艇。圖註:潛艇調試儀式期間的美國海軍海狼級核動力攻擊潛艇毫無疑問,海狼級攻擊核潛艇算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攻擊核潛艇,美國僅僅造了三艘就停止了後續建造。據稱,海狼級即便達到20節高速前進也不用擔心被發現,潛水深度可達487米,也可在極地冰層下作業。武器方面可攜帶50枚魚雷,也可換裝戰斧巡航飛彈。
  • 為同歸於盡而生,俄羅斯鯊魚級核潛艇,可在水下生存100天
    這艘讓西方驚嘆的核潛艇,就是971型攻擊核潛艇,蘇聯方面叫鯊魚級攻擊核潛艇,而西方叫它颱風級攻擊核潛艇。從名稱上我們就能感受到,這款潛艇強悍的作戰能力。西方之所以對鯊魚級攻擊核潛艇很忌憚,是因為它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和戰略核潛艇不同,攻擊核潛艇往往針對的是敵方海上目標。無論水上還是水下目標,只要被它盯上大概率是跑不掉的。
  • 俄攻擊核潛艇15年來首次完成北極航行,進行飛彈射擊訓練
    據俄羅斯《消息報》6月2日報導,俄羅斯多用途攻擊核潛艇15年來首次完成了在北極的航行,885型「亞森」級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在氣候條件嚴峻的北極進行了測試。在此期間,海軍人員進行了上浮和下潛訓練,並進行了飛彈射擊訓練。據了解,這場獨特的演練是在去年年底進行的。
  • 俄軍將用核潛艇為「鋯石」高超音速飛彈進行目標指引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消息報》12月17日援引俄國防部消息報導稱, 在明年舉行的俄羅斯北海艦隊演習中,將演練使用「亞森」核潛艇為22350型「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上的「鋯石」高超音速飛彈進行目標指引。
  • 法國最新核潛艇首射巡航飛彈,射程上千公裡,防長稱讚是世界一流
    據法國國防部對外披露,去年7月下水的首艘「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絮弗倫」號(Suffren)號,10月20日在法國西南部比斯卡羅斯(Biscarrosse)的法國武器裝備總局(DGA)飛彈測試中心,進行了新型MdCN潛射巡航飛彈的試射,這是今年4月以來該艇進行試航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節點。
  • 新型核潛艇開始海試,排水量翻一倍,法國水下力量迎來飛躍發展
    「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首艦「絮弗倫」號下水作為法國新一代攻擊型核潛艇,「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項目啟動於1998年,首艦「絮弗倫」號於2007年開始建造,2019年7月下水,並在2019年12月啟動了最核心的部件——核反應堆,標誌著「梭魚」級攻擊型核潛艇項目的重大突破。
  • 印度公布6艘國產核潛艇建造時刻表,10年內即可下水!
    其實,印度近段時間的自信心爆棚絕不僅僅體現在邊境問題上,據印度《經濟時報》發布的消息,新德裡方面已經正式通過了6艘印度國產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未來規劃,而在其具體的計劃當中,這6艘攻擊型核潛艇將會在未來10年之內成功下水。這樣一個消息,對於素來以建造緩慢、技術落後的印度軍工而言,真的是份切實有效的計劃嗎?
  • 無懼疫情阻礙,2艘直升機航母2艘核潛艇如期開造,壓力來到美國
    在這兩天之內,俄羅斯幾個船廠將會如期開工建造兩艘準航母——兩艘兩棲攻擊艦以及兩艘亞森級核潛艇。之所以俄羅斯建造兩棲攻擊艦的消息如此受到外界關注,一則是,這兩艘兩棲攻擊艦建造的地點頗為引人關注,二則是,因為這也是俄羅斯自獨立以來首度建造的萬噸大艦,各方對俄羅斯是否還具有建造萬噸大艦的能力,都充滿著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