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訊,據俄羅斯媒體報導,俄羅斯「亞森」級多用途攻擊核潛艇的二號艇「喀山」號近日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下水。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裡·羅戈津和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科羅廖夫出席了下水儀式。科羅廖夫表示,該艇的下水對俄羅斯整個國家是一件大事。「亞森」級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潛艇,威力如何,為何俄高官將其上升到這樣的高度?
「亞森」級核潛艇,或稱「北德文斯克」級、「白蠟樹」級,正式編號為885型,它是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研製裝備的第一型攻擊型核潛艇。
在冷戰時期,蘇聯的水面艦艇實力遠遠不如美國,必須發展潛艇部隊進行抗衡。蘇聯從50年代開始大力研究核潛艇,包括攻擊核潛艇以及能發射洲際飛彈的戰略核潛艇。美蘇兩家展開了核潛艇的軍備競賽,你追我趕,不斷翻新。其中在攻擊核潛艇方面,前蘇聯時期先後服役了"N"級(鯨魚級)、"V"級(鱸魚級)、"A"級(阿爾法級)、"O"級(奧斯卡級)、阿庫拉級(鯊魚級)、"M"級(魚鰭級)"S"級(塞拉級)等多款攻擊核潛艇。
8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的奧斯卡級和阿庫拉級成為蘇聯海軍主力,與美軍第五代攻擊核潛艇「洛杉磯」級的性能大致相當。到80年代後期,美國又製造出第六代「海狼」級攻擊核潛艇,其綜合戰鬥力勝過奧斯卡級和阿庫拉級。為了抗衡海狼級,蘇聯方面準備研發新一代核潛艇。然而冷戰以蘇聯陣營的潰敗而告終,蘇聯解體。
即使在冷戰敗北後,俄羅斯海軍部門中的有識之士堅持認為,這種情況下更需要更先進的攻擊核潛艇保護漫長的海岸線。俄羅斯海軍於1993年提出了新一代「亞森」級核潛艇的項目,並於1993年12月21日正式開工。
但他們的壓力非常大。蘇聯解體後帶來的經濟滑坡,俄羅斯軍費受到嚴重影響,加之在核潛艇項目上,有高層認為戰略核潛艇比攻擊核潛艇更為重要,集中力量優先發展「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因此之後10餘年中,亞森級核潛艇的研發極為緩慢,連工程師的工資都發不出,有人要直接廢棄這個項目,還有人試圖吸引美國人投資,把它建成一艘純粹的救生艇。
直到2005年,俄羅斯經濟好轉,普京面對北約的不斷挑釁,強化了軍備建設,同時「北風之神」的研製接近尾聲,這幾方面因素加起來,使「亞森」級獲得了更多資源。其首艦「北德文斯克」號於2011年下水,2014年正式服役。二十年的不懈堅持,終於看到了光明前途。2017年服役的第二艘「喀山」號是2009年開始建造的,而第三艘「新西伯利亞」號於2013年開始建造。俄國海軍希望裝備至少8艘,作為對抗美軍最新攻擊核潛艇的王牌。
「亞森」級核潛艇外觀拉長水滴線型,艇身修長,艇艏圓鈍。採用混殼結構,其外面一層是外殼,裡面一層是耐壓殼,兩層殼之間則是海水艙,當潛艇在水下時,其中充滿海水,相當於裹上了一層厚厚的海水墊子。這樣,當潛艇發生水下碰撞,或者遇上爆炸時,就能夠保護艙內人員和設備。如果挨上一枚魚雷,就算魚雷能炸開外殼,接下來面對好幾米厚的海水,爆炸能量也會被盡數吸收,無法再對內層耐壓殼造成嚴重破壞。據稱,這種潛艇在北冰洋上浮時,可以輕易把好幾米厚的冰層撞開,自身卻不傷分毫。
這種堅固的外殼,使得亞森級擁有了世界第一流的深潛能力。其巡航深度超過450米,最深可以下潛到水下600米,一說能達到800米。要知道對潛艇而言,下潛深度正比於隱秘性。每往下潛100米,潛艇傳到水面上的噪聲就會下降10分貝,相當於噪聲功率變成之前的10%。這樣,又會引發水面艦艇綜合探測能力的下降。
不僅如此,艇上所有構件都專門控制了震動強度,加之兩層艇殼採取的高強度、低磁性合金。艇上還鋪設了新型消聲瓦,既能吸收敵方主動聲吶的探測聲波,又能隔絕和降低噪聲。俄軍還在潛艇上儘量採用低噪聲機械設備,並加裝隔聲罩、消音器和設立隔聲室,甚至針對部分空氣噪聲較大的位置配置了主動聲源系統抵消噪聲。新型的大側斜螺旋槳噪聲也比傳統螺旋槳大為降低。
多管齊下,使得亞森級被稱為最安靜的一款核潛艇。亞森級巡航深度450米,已經足夠使得大部分現有的反潛器材失效。
除了深潛度和低噪聲,「亞森」級還搭載了新型自動化的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能夠顯示戰場態勢和信息、確定目標運動要素、輔助決策、分析海洋水聲環境、控制武器發射、確定射擊陣位、對進行導航與躲避引導,模擬訓練等眾多功能,並能在10秒至15秒內識別目標並攻擊。其火控系統可以一次跟蹤近140個目標,同時攻擊其中4個來自不同方向、不同距離的目標。
首艘亞森級核潛艇「北德文斯克」號,長111米,寬13米,水面8600噸,潛排量13800噸,船員90人。它在水面上航速為16節,潛航時則可達到31節以上,基本上與現在大型艦艇的最高速相當。
從二號艇「喀山」開始,俄方在首艇「北德文斯克」號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從885型升級為885M型。主要採用了新型的KTP-6型一體化壓水反應堆,和過去的反應堆相比,尺寸更小,重量更輕,更加安全和可靠。其最大功率31.6兆瓦,加一次核燃料可以管30年,這意味著核潛艇最初加一次燃料後,從下水直到退役,基本無須再加。
65-76型超重型魚雷Fizik-1魚雷殺器在手:新式武器件件要命在武器裝備方面,「亞森」級堪稱是一座水下的活武庫。其中有8座CM-346通用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可攜帶24-40枚飛彈。它也可以發射俄軍幾乎所有的潛射巡航飛彈,既能對海攻擊,也能對陸攻擊。
其中很可能成為主要攻擊手段的是P800寶石重型超音速通用反艦飛彈。該飛彈飛行速度2.5馬赫,末段飛行高度可降至5米,專炸艦艇的肚子,最大射程可達300公裡,很容易低空突破艦艇的防護,以高速製造出致命的打擊。
另一款「口徑」超音速巡航飛彈,可用魚雷管發射,是在蘇聯戰略遠程飛彈3M10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據稱最大射程超過2500千米,甚至俄軍方宣稱達到5000公裡。其通過亞音速巡航和超音速突防,衛星制導,能夠實現3米以內的誤差,還可以搭載核彈頭。這樣的核彈頭,一枚就能毀滅整個航母編隊。
亞森級還有8座533毫米魚雷發射器,可以發射各種魚雷,還可以用來布設水雷。其中533毫米的魚雷Fizik-1,長7.2米,重2.2噸,300千克戰鬥部,發射深度400米,打擊深度最大1200米,是一款既能反艦也能反潛的先進通用魚雷,能對2500米以內的潛艇,或1200米之內的水面艦艇進行自動搜尋。該魚雷採用最尖端的泵噴推進器,具有460千瓦推力,最高航速55節,最大射程50公裡。另一款65-73/76型超重型魚雷,能以50節航速攻擊50千米以外目標。其最大航行深度1000米,發射深度400米。可怕的是其戰鬥部高達900公斤,還可採用核裝藥。
而「暴風雪」火箭魚雷則是魚雷中的「高手」。它採用火箭推進器,竟然能夠達到每秒100米即200節左右的超高速度。這個速度超過一般的艦艇和潛艇速度好幾倍。其有效射程為10公裡左右,一旦被它盯上,兩分鐘內就能命中目標,將敵艦葬於大海。
美國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兩大對手:美國「海狼」與「維吉尼亞」俄羅斯海軍當前的最大對手,當然是美國海軍。早在冷戰時期,美國在擁有絕對優勢的水面艦艇同時,對潛艇並未放鬆,從50年代開始美軍就不再製造常規潛艇,清一色採用核潛艇。其中攻擊核潛艇共發展了七代,分別是鰩魚級、鰹魚級、長尾鯊級、鱘魚級、洛杉磯級、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
美軍現役主力是第五代洛杉磯級核潛艇,從70年代到90年代共造了60多艘。它長110米,寬10米,潛排量6930噸,水下航速35節以上,可以發射魚雷、戰斧巡航飛彈、反艦飛彈等。其綜合作戰能力與「亞森」級有相當差距。
「亞森」級真正的對手,是1989年開始建造的第六代「海狼」級核潛艇,以及1993年開始建造的第七代「維吉尼亞」級核潛艇。
「海狼」長99米,寬13米,水下排水量9150噸,水下最大航速38節,最大潛深600米,採用了X型艇艉和泵噴推進方式,機動性高、安靜性好,裝備8具660MM大口徑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飛彈、捕鯨叉反艦飛彈和MK48-ADCAP型魚雷。這款先進的潛艇,也是刺激俄羅斯發展「亞森」級的初始原因,換言之,是亞森級的天然假想敵。不過由於「海狼」剛剛服役,冷戰便已結束,美國認為不必再製造昂貴的核潛艇,因此「海狼」造了3艘即告停止。
「維吉尼亞」級則是「海狼」的便宜版,至今已服役10多艘。該艇潛排水7800噸,最大潛深488米,最大航速34節,同時安裝了最先進的C4ISR作戰系統,還能發射無人潛水器,用於水下偵察、掃雷和反潛,以及搭乘「海豹」突擊小組的小型潛艇,作為島嶼和登陸滲透突擊之用。在未來的對峙中,「亞森」級更可能遇上的對手便是它。
從美俄攻擊核潛艇的對比來看,「亞森」級從排水量、潛航深度等方面都勝過「海狼」級,噪聲比海狼級少10分貝(即噪聲功率僅為海狼級的10%),從裝載飛彈和魚雷的威力上更是遠勝之。這兩款美軍攻擊核潛艇比「亞森」級最顯著的優勢是速度方面。但對潛艇而言,速度本來就不是第一位的。潛艇在水下開得再快,還能跑過魚雷?所以,如果雙方潛艇「單挑」,「亞森」級應該佔優。
不過,也不能因此就說俄羅斯就在潛艇上佔了上風,畢竟現代戰爭絕不是單挑。美軍的第六代和第七代攻擊核潛艇雖然在單艦戰鬥力上不如俄軍,然而它們的背後卻有一整個龐大的平臺支撐。這裡面既包括信息、導航系統網絡,也包括友軍的支援。美國擁有巡遊七海的10個航母編隊,有遍布六大洲的海軍和空軍基地,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可以隨時獲得補給與增援。
戰略價值:暗箭在弦 引而不發正因為背後的平臺支撐差距太大,對於目前處於美國包圍圈中的俄羅斯而言,「亞森」級並非是克敵制勝的王牌,它更多的是一種「存在即威懾」的暗箭。在「亞森」級服役之前,俄羅斯現役的奧斯卡和鯊魚級核潛艇,面對美軍的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基本就是幹挨揍的狀態。再過些年等這些核潛艇更加老舊,而美軍不斷在製造相對廉價版的維吉尼亞級,可以說俄羅斯海軍就會陷入「不光海面被碾壓,海底也沒有辦法」的窘況。
而「亞森」級的橫空出世,打破了這種尷尬。在未來,俄羅斯海軍有一個雄心壯志,將「亞森」級擴編到30艘左右。這當然是一個相當昂貴的計劃,未必能獲得足夠的撥款,但即使是目前區區兩艘的「亞森」級核潛艇,也是意義重大的。雖然它們鬥不過美國整個海軍,也鬥不過「人多勢眾」的「海狼」級和「維吉尼亞」級。但存在這麼兩三艘「大洋黑洞」在500米的深度下遊弋,終身不需要返回補充燃料,還攜帶著對艦艇致命的飛彈、魚雷甚至戰術核彈,這就使得廣袤的七海,對於美國或其他不友好國家的艦艇而言,不再是風光坦途,而是危機四伏,處處暗藏殺機。這樣,無論是和平年代的對峙,還是戰爭爆發後的鬥爭,都迫使敵對國家必須投入巨大的軍力和資源,用於警戒航線和沿海地區。
「亞森」級的問世,還為俄羅斯擴展自己在全球的影響力增加了重重的籌碼。面對北約東擴和美軍反導系統的全球部署,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在冷戰後的20餘年中遭到了不斷的壓縮。如今,普京用這款「引而不發」的暗器,讓整個世界都能感到「熊掌」的存在。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 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