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馬爾克斯相信愛情。
書中有一個情節,一張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新聞,兩個老人乘船重溫蜜月,回到故地,竟然被出遊的船夫用船槳打死了。而這兩個老人四十年來一直偷偷的旅行,因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家庭。
馬爾克斯的創作思路正是來源於此,放到現實來說的話,這不就是出軌嗎?這兩個老人一定會被罵的體無完膚。但是,馬爾克斯卻不這麼認為,為什麼呢?因為愛情。
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本書更是如此。20歲讀和40歲去讀,從中得到的愛情領悟定然是不相同的,女生去讀和男生去讀肯定也是不同的。那麼我就來寫一下關於我心中的哈姆雷特。
陪你酩酊大醉的人註定不能陪你走到最後
不得不說,馬爾克斯深諳愛情的真諦,也非常地了解女人的心思,僅用一本書就將愛情——這一複雜而又美好的事物描寫的淋漓盡致。
現實生活中,有人被愛情所傷,從此不相信愛情;有人為情所困,得不到愛情便不了了之;還有些人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在《星際穿越》中,愛情被認為是高維度的事物,愛可以穿越時空,跨越維度。馬爾克斯用三人之間的愛情,就描寫了現實中各種愛情的可能情況。
費爾明娜·達薩的初戀情人是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初遇愛情是青澀而懵懂。弗羅倫蒂諾對費爾明娜一見鍾情,日日思念,夜不能寐。
就像詩經中說的那樣,「求之不得,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但是,在費爾明娜父親的壓力之下,弗洛倫蒂諾最多也只能寫信傾訴自己的感情。
有個令人非常感到困惑的地方,為什麼費爾明娜在旅行回來之後,突然拒絕了弗洛倫蒂諾?並在最後的信裡寫道:「今天,見到您時,我發現我們之間不過一場幻覺。」而且,在之後遇到烏爾比諾一開始是厭惡的,為什麼又接受了他並和他結婚?
其實答案逃不過兩個字,現實。
弗洛倫蒂諾與烏爾比諾身上都有各自的優點,或者說是截然不同的兩人,前者對愛情浪漫而瘋狂,後者堅定而安穩。當費爾明娜旅行回家,掌管家庭之事後,她在柴米油鹽中,終於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到達愛情之前橫貫的這條巨大的鴻溝——現實。
費爾明娜因為弗洛倫蒂諾的浪漫而愛上他,但他的浪漫過於瘋狂,無法給與費爾明娜足夠的安全感。他會因為愛情而茶飯不思,無心工作,也正是如此,費爾明娜不敢與他結婚。
而烏爾比諾則出生名門,並且才能出眾,就連弗洛倫蒂諾也認為烏爾比諾「魅力獨特,風度翩翩」。拿到今天來講,你也會選擇那個能夠給你安全感和安穩生活的那個人,即使你更愛前者一點。
「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也最舒心的三十年……如果再讓她選一次,她還是會從世間所有的男人中選中她的丈夫。」
小說中出現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茄子。剛開始的費爾明娜嫁入烏爾比諾家時,是討厭茄子的,到最後,她開始喜歡吃茄子,並能夠做各種各樣的茄子。這就像她對烏爾比諾的感情一樣。
「費爾明娜當初在某種乍現的成熟之光中拒絕了阿里薩,但很快,她就因遺憾與負疚感到了痛苦,但她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費爾明娜發現了潛意識中阻礙她愛他的原因,她說:『他就好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影子』。」
隨著人的長大和成熟,年輕時的瘋狂誓言不過是瞬息即逝的現實。當費爾明娜覺得他是一個影子時,便意識到了這份愛情的虛無和不確定性。烏爾比諾也說過:「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陪你酩酊大醉的人註定不能陪你走到最後。文章的最後雖然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最終相愛了,但此時的弗洛倫蒂諾已經不是那個瘋狂的小夥子了,他已經變得成熟而穩重。
年輕時愛情總是狂放不羈的,然而現實總會改變一個人,年輕時女孩心中的他或許多年後已經不是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小說可以重來,現實卻錯過了便結束了。
是愛情還是寂寞的慰藉?
馬爾克斯這本書應該是在歌頌愛情的,但在寫弗洛倫蒂諾的愛情時,不免寫的有些令人生厭。放到平常的愛情小說來講,為了突出弗洛倫蒂諾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可能會一生不去找其他情人,只為費爾明娜。
但是馬爾克斯卻不這麼寫,他寫了弗洛倫蒂諾為了排解孤獨和寂寞有上百位情人,有的只是一夜情,也有的這份愛情會維持好幾年。
你不得不佩服,馬爾克斯只用一個人就將世間各種各樣的愛情幾乎寫了個遍,有寡婦、人妻、僕人甚至少女,關於愛情的可能性表現得淋淋盡致。但是,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這位以孤獨出名的作家真的只是歌頌愛情嗎?
我認為不是的,在弗洛倫蒂諾幾百次愛情中,真正相愛的也寥寥無幾,反映到我們現實中來講,也許兩個人結婚在一起並不是真正的相愛,只是為了排解孤獨而已。也就是說,馬爾克斯在這裡有孤獨的隱喻,唯有孤獨才是永恆。
「一生一世」的愛情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或者很多女生覺得弗洛倫蒂諾就是一個渣男。一開始發誓要為費爾明娜保持童貞,結果有上百個情人,寡婦、人妻甚至還有中學少女,最後還想著自己的初戀情人。
的確,弗洛倫蒂諾確實是有很多的情人,並且有真的相愛的。但是他也的確為費爾明娜保持了童貞,但這並不是肉體上的童貞,而是靈魂上的童貞。這也是書的最後,弗洛倫蒂諾為什麼對費爾明娜說為她保持了童貞的緣故。
放到現實來講,很難有人能夠像弗洛倫蒂諾那樣在耳順之年依然保持浪漫,而這種黃昏之戀更是難得一見,即使有,恐怕大多也是老年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很晚的情人。他們仿佛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
烏爾比諾用一生都在制止霍亂,然而在小說的結尾,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卻製造了一場假的霍亂,這也許是象徵著費爾明娜在經歷了婚姻生活後也最終走向了背叛。
當船長問弗洛倫蒂諾我們這樣來來回回要走多少次呢?他回答說:「一生一世」。生命是沒有止境的,而這場愛情霍亂也才剛剛開始,對於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來說,他們回到了初次相遇的時期。
結語
馬爾克斯在小說中還寫了一個道理。
「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而也正是由於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無論是烏爾比諾回到家鄉,還是費爾明娜重回故鄉,還有最後弗洛倫蒂諾與費爾明娜的航船旅行,都從中反映出了這個事實。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記憶中的人、事、物是準確的,其實不然,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和改變我們對過去事情的記憶。
比如說,人們總是認為越長大越孤單,於是當你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時,就會自動地略過與小夥伴的爭吵,而強化那些快樂的記憶。
然而現實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好。我曾經也去過自己已經廢棄的學校,事實如此,看到的只有荒涼和破敗。也許,一些美好的回憶永遠的藏在心底不去觸碰才是最恰當的。
在我看來,馬爾克斯在整本小說中表達出婚姻束縛了愛情這一看法。在這場三角戀情中,看似是烏爾比諾獲得了勝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烏爾比諾也厭倦了這場一成不變的婚姻,最終走向了背叛。
確實,大部分人們在結婚之後並不會把精力放在愛情上,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和心中的道德也不會選擇背叛,即使感到厭倦和枯燥,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新的寄託點,比如說孩子、工作,由此可見愛情的核心也許並不是婚姻。
那麼愛情究竟是什麼呢?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