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樣子?「一生一世」

2020-12-17 0點以後

歡迎收看,馬爾克斯相信愛情。

書中有一個情節,一張報紙上刊登了一則新聞,兩個老人乘船重溫蜜月,回到故地,竟然被出遊的船夫用船槳打死了。而這兩個老人四十年來一直偷偷的旅行,因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家庭。

馬爾克斯的創作思路正是來源於此,放到現實來說的話,這不就是出軌嗎?這兩個老人一定會被罵的體無完膚。但是,馬爾克斯卻不這麼認為,為什麼呢?因為愛情。

一百個讀者有一百個哈姆雷特,這本書更是如此。20歲讀和40歲去讀,從中得到的愛情領悟定然是不相同的,女生去讀和男生去讀肯定也是不同的。那麼我就來寫一下關於我心中的哈姆雷特。

陪你酩酊大醉的人註定不能陪你走到最後

不得不說,馬爾克斯深諳愛情的真諦,也非常地了解女人的心思,僅用一本書就將愛情——這一複雜而又美好的事物描寫的淋漓盡致。

現實生活中,有人被愛情所傷,從此不相信愛情;有人為情所困,得不到愛情便不了了之;還有些人的愛情來得快去得也快。在《星際穿越》中,愛情被認為是高維度的事物,愛可以穿越時空,跨越維度。馬爾克斯用三人之間的愛情,就描寫了現實中各種愛情的可能情況。

費爾明娜·達薩的初戀情人是弗洛倫蒂諾·阿里薩,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初遇愛情是青澀而懵懂。弗羅倫蒂諾對費爾明娜一見鍾情,日日思念,夜不能寐。

就像詩經中說的那樣,「求之不得,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但是,在費爾明娜父親的壓力之下,弗洛倫蒂諾最多也只能寫信傾訴自己的感情。

有個令人非常感到困惑的地方,為什麼費爾明娜在旅行回來之後,突然拒絕了弗洛倫蒂諾?並在最後的信裡寫道:「今天,見到您時,我發現我們之間不過一場幻覺。」而且,在之後遇到烏爾比諾一開始是厭惡的,為什麼又接受了他並和他結婚?

其實答案逃不過兩個字,現實。

弗洛倫蒂諾與烏爾比諾身上都有各自的優點,或者說是截然不同的兩人,前者對愛情浪漫而瘋狂,後者堅定而安穩。當費爾明娜旅行回家,掌管家庭之事後,她在柴米油鹽中,終於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到達愛情之前橫貫的這條巨大的鴻溝——現實。

費爾明娜因為弗洛倫蒂諾的浪漫而愛上他,但他的浪漫過於瘋狂,無法給與費爾明娜足夠的安全感。他會因為愛情而茶飯不思,無心工作,也正是如此,費爾明娜不敢與他結婚。

而烏爾比諾則出生名門,並且才能出眾,就連弗洛倫蒂諾也認為烏爾比諾「魅力獨特,風度翩翩」。拿到今天來講,你也會選擇那個能夠給你安全感和安穩生活的那個人,即使你更愛前者一點。

「那是她一生中最快樂也最舒心的三十年……如果再讓她選一次,她還是會從世間所有的男人中選中她的丈夫。」

小說中出現了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物——茄子。剛開始的費爾明娜嫁入烏爾比諾家時,是討厭茄子的,到最後,她開始喜歡吃茄子,並能夠做各種各樣的茄子。這就像她對烏爾比諾的感情一樣。

「費爾明娜當初在某種乍現的成熟之光中拒絕了阿里薩,但很快,她就因遺憾與負疚感到了痛苦,但她從未懷疑過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費爾明娜發現了潛意識中阻礙她愛他的原因,她說:『他就好像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影子』。」

隨著人的長大和成熟,年輕時的瘋狂誓言不過是瞬息即逝的現實。當費爾明娜覺得他是一個影子時,便意識到了這份愛情的虛無和不確定性。烏爾比諾也說過:「對於一對恩愛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陪你酩酊大醉的人註定不能陪你走到最後。文章的最後雖然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最終相愛了,但此時的弗洛倫蒂諾已經不是那個瘋狂的小夥子了,他已經變得成熟而穩重。

年輕時愛情總是狂放不羈的,然而現實總會改變一個人,年輕時女孩心中的他或許多年後已經不是自己心中的白馬王子。小說可以重來,現實卻錯過了便結束了。

是愛情還是寂寞的慰藉?

馬爾克斯這本書應該是在歌頌愛情的,但在寫弗洛倫蒂諾的愛情時,不免寫的有些令人生厭。放到平常的愛情小說來講,為了突出弗洛倫蒂諾對愛情的忠貞不渝,可能會一生不去找其他情人,只為費爾明娜。

但是馬爾克斯卻不這麼寫,他寫了弗洛倫蒂諾為了排解孤獨和寂寞有上百位情人,有的只是一夜情,也有的這份愛情會維持好幾年。

你不得不佩服,馬爾克斯只用一個人就將世間各種各樣的愛情幾乎寫了個遍,有寡婦、人妻、僕人甚至少女,關於愛情的可能性表現得淋淋盡致。但是,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這位以孤獨出名的作家真的只是歌頌愛情嗎?

我認為不是的,在弗洛倫蒂諾幾百次愛情中,真正相愛的也寥寥無幾,反映到我們現實中來講,也許兩個人結婚在一起並不是真正的相愛,只是為了排解孤獨而已。也就是說,馬爾克斯在這裡有孤獨的隱喻,唯有孤獨才是永恆。

「一生一世」的愛情

也許在一些人看來,或者很多女生覺得弗洛倫蒂諾就是一個渣男。一開始發誓要為費爾明娜保持童貞,結果有上百個情人,寡婦、人妻甚至還有中學少女,最後還想著自己的初戀情人。

的確,弗洛倫蒂諾確實是有很多的情人,並且有真的相愛的。但是他也的確為費爾明娜保持了童貞,但這並不是肉體上的童貞,而是靈魂上的童貞。這也是書的最後,弗洛倫蒂諾為什麼對費爾明娜說為她保持了童貞的緣故。

放到現實來講,很難有人能夠像弗洛倫蒂諾那樣在耳順之年依然保持浪漫,而這種黃昏之戀更是難得一見,即使有,恐怕大多也是老年對孤獨和死亡的恐懼。

「他們之間的感覺並不像新婚燕爾的夫婦,更不像相聚很晚的情人。他們仿佛一舉越過了漫長艱辛的夫妻生活,義無反顧地直達愛情的核心。」

烏爾比諾用一生都在制止霍亂,然而在小說的結尾,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卻製造了一場假的霍亂,這也許是象徵著費爾明娜在經歷了婚姻生活後也最終走向了背叛。

當船長問弗洛倫蒂諾我們這樣來來回回要走多少次呢?他回答說:「一生一世」。生命是沒有止境的,而這場愛情霍亂也才剛剛開始,對於弗洛倫蒂諾和費爾明娜來說,他們回到了初次相遇的時期。

結語

馬爾克斯在小說中還寫了一個道理。

「他還太年輕,尚不知道回憶總是會抹去壞的,誇大好的,而也正是由於這種玄妙,我們才得以承擔過去的重負。」

無論是烏爾比諾回到家鄉,還是費爾明娜重回故鄉,還有最後弗洛倫蒂諾與費爾明娜的航船旅行,都從中反映出了這個事實。人們總是認為自己記憶中的人、事、物是準確的,其實不然,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會影響和改變我們對過去事情的記憶。

比如說,人們總是認為越長大越孤單,於是當你回憶起小時候的事情時,就會自動地略過與小夥伴的爭吵,而強化那些快樂的記憶。

然而現實卻沒有想像中的美好。我曾經也去過自己已經廢棄的學校,事實如此,看到的只有荒涼和破敗。也許,一些美好的回憶永遠的藏在心底不去觸碰才是最恰當的。

在我看來,馬爾克斯在整本小說中表達出婚姻束縛了愛情這一看法。在這場三角戀情中,看似是烏爾比諾獲得了勝利,但隨著時間的流逝,烏爾比諾也厭倦了這場一成不變的婚姻,最終走向了背叛。

確實,大部分人們在結婚之後並不會把精力放在愛情上,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和心中的道德也不會選擇背叛,即使感到厭倦和枯燥,取而代之的是尋找新的寄託點,比如說孩子、工作,由此可見愛情的核心也許並不是婚姻。

那麼愛情究竟是什麼呢?不清楚。

相關焦點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本能
    如果說讀書可能會影響人生,那影響我的書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與《霍亂時期的愛情》。一本在我最失意的時候給我最大的激勵,另一本則向我展示了所有關於愛情與生活的可能性,以及對「夢」的堅持。碰巧我和他的愛情,也伴隨這本書開始。
  •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
    霍亂時期的愛情因電視劇《春風十裡不如你》知道了這本書小說,於是買了一本。當時二十三歲,很大可能因為荷爾蒙分泌比較旺盛的原因,被「愛情」兩個字擊中,哈哈哈哈~ 剛翻開一看,被最開始沉重壓抑的死亡和霍亂給增添上一層灰色心情,硬著頭皮往下看被馬爾克斯的有趣的語言吸引,慢慢被拉進一個打動人心的愛情故事。結尾是文章開篇,兩人做了一次海上長途旅行,決定一起終老,漂流到永遠。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天舒陪伴】愛是沒有終點的 ——讀《霍亂時期的愛情》有感
    宅在家中刷新聞,經常刷著刷著就會看到一些不經讓你落淚的照片,醫護夫妻隔著玻璃兩眼相望,丈夫送護士妻子坐上去武漢支援的大巴……有網友評論說:這真是《霍亂時期的愛情》。懷著好奇,我打開了這本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沒錯,就是那個寫出《百年孤獨》,還獲得史上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加西亞·馬爾克斯。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大全」中的18句話,每一句都能寫情書
    《百年孤獨》的作者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任何年齡的愛情,都合情合理
    馬爾克斯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說道:"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擁有純潔無瑕的友情是不可思議的",一語道出異性之間感情的曖昧之處。《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出版的第一部小說,小說中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愛情在現實之中的樣子,在作者的筆下,愛情的隱秘、忠貞、純潔、粗暴,甚至是轉瞬即逝以及轟轟烈烈等特點。這樣的愛情如同一朵朵盛開的鮮花,吸引著無數墜入情網的男男女女如同蜜蜂般痴迷、靠近。
  • 《霍亂時期的愛情》被婚姻辜負的你,還相信愛情嗎?
    一提起加西亞·馬爾克斯,最為人稱道的作品當屬《百年孤獨》,但是除此之外,他的《霍亂時期的愛情》也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偉大作品。如果說《百年孤獨》是一部格局宏大的家族故事,講述的是馬孔多世世代代的宿命輪迴,那麼《霍亂時期的愛情》就是一部著手於細微裡個人的愛情堅守和初衷。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像病毒,持久而致命瞠目結舌
    今天為您推薦《愛的百科全書》——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寫完世界的愛情百態,以洞察人類愛情真相的這本書為鑑,一起探索愛情的奧秘吧!稚嫩的愛情:無知的光輝幻影少年的孤獨難以言喻,像春光天開始融化的冰一樣,總是帶著辣味。因此,鄭春光也總是伴隨著痛苦。
  • 《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筆下的愛情究竟是什麼?
    說到描寫愛情的小說,真的是數不勝數,幾乎所有作家都窮盡畢生精力,試圖描寫愛情的方方面面,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個動人悽美的愛情故事。但是文學界有一部公認的作品,它寫盡了愛情的各種模樣,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這本書就是加拿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 白頭到老的夫妻不一定有愛情,但愛情的最高境界是「白頭到老」
    「白頭到老的夫妻有愛情嗎?」不遠處,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家用破舊的三輪車載著一位同齡的阿姨。他們看上去兩鬢滄桑。閨蜜問的這個問題真是現實啊。白頭到老的夫妻不一定有愛情,但是我想愛情的最高境界應該是「白頭到老」。能夠白頭到老的婚姻,愛情在婚姻中的穩定性不是佔第一位的,意味著責任和相互需要才是。所以在這樣的婚姻裡,彼此需要,彼此負責,彼此的利益和社會關係緊緊糾葛,親情甚至是習慣在婚姻裡都會比愛情重要。
  • 偉大的愛情教科書《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了51年等情敵離世
    如果你沒聽說過這本《霍亂時期的愛情》,那麼你也應該聽過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另外一本著作《百年孤獨》。不得不說,馬爾克斯真的很擅長這種拉長時間線的長篇小說。無論是講了一個世紀的《百年孤獨》還是這本寫了一生的《霍亂時期的愛情》,馬爾克斯善於運用漫長而細膩的時代背景來描繪一代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糾葛。
  •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處方」之七:孤獨指數,霍亂時期的愛情 2020-02-07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人的愛情能有多長?世界上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
    人的愛情能有多長?答案是51年9個月零4天。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身邊躺過622個情人之後,依然能在80歲遇見時,說我只愛你。當純粹的愛情遭遇世俗的現實,顯而易見被徹底打敗的肯定是前者,世上幾乎沒有人能像《霍亂時期的愛情》裡的阿里薩那樣,為一份愛堅守51年9個月零4天,也許是上帝實在不忍心,在他76歲時成全了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親授撩妹神技
    寫在開頭:《霍亂時期的愛情》,自己買這本書,其實是機緣巧合。坦白地講,那次去書店,原本是為了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遺憾的是,當時書架上並沒有《百年孤獨》。於是,在失望之極,看到了被擺放在經典文學作品顯眼處的,他的另一部文學巨作《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做愛片段譯文
    F為愛情等待53年,遊走於622個情婦與肉慾之間,仍為72歲的真愛留有一顆處子之心。這種堅守,反倒襯得別人俗了。《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寫的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愛情故事。
  • 《霍亂時期的愛情》說:欲望不再受信仰約束時,這個世界就亂了
    《霍亂時期的愛情》說:欲望不再受信仰約束時,這個世界就亂了一、愛情是一場身體上的霍亂,也是一場心靈裡的動蕩當我拿到《霍亂時期的愛情》時,被裡面的第一句話吸引,「不可避免,苦杏仁的氣味總是讓他想起愛情受阻後的命運。」
  •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用51年等情敵離世,這場愛情長跑至死不休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首部長篇小說。在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沒有延續從前的創作風格,而是大膽的挑戰用3年雕琢出了一部描寫愛情的曠世傑作。很早就聽說這本書,但我一直不敢看。我怕又像《百年孤獨》一樣給我沉重的打擊。
  • 號稱愛情大全的《霍亂時期的愛情》,給予我們最現實的三點啟示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以阿里薩和費爾米娜半個世紀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展開,經過51年9個月4天的等待,阿里薩終於與摯愛費爾米娜走到了一起。阿里薩在這場跨世紀的痴情與守望中,再現了不同時期對愛情的不同感悟與態度,也讓當代人看到了不同時期愛情的不同模樣,進而反思當代愛情的困惑與出路。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中,哪句經典語錄讓你哭了?
    ——《紐約時報》我曾經以為《挪威的森林》是我喜歡的小說,直到我遇到《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一直以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是我最喜歡的小說,直到我遇到《霍亂時期的愛情》。很多人聽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沒讀過,很多人讀過《霍亂時期的愛情》但不知道這也是馬爾克斯的著作,因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太過出名,以至於讓我們忘了這部描寫著半個世紀的愛情著作。馬爾克斯說過:「有兩部書寫完後使人像整個兒被掏空了一般:一是《百年孤獨》,一是《霍亂時期的愛情》。」
  • 《霍亂時期的愛情》:普天之下的戀人皆有「病患」
    在諸多以災難為背景的經典文學作品中,加西亞•馬爾克斯在198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另譯《愛在瘟疫蔓延時》),無論是對於小說家自身,還是對於廣大讀者來說,它都是最重要,也最炙手可熱的作品之一。有人拿它跟《百年孤獨》相較,哪部更好,不好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與評判。不可否認的是,它們都是好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