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開頭:
《霍亂時期的愛情》,自己買這本書,其實是機緣巧合。坦白地講,那次去書店,原本是為了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遺憾的是,當時書架上並沒有《百年孤獨》。於是,在失望之極,看到了被擺放在經典文學作品顯眼處的,他的另一部文學巨作《霍亂時期的愛情》。買回來,擱在書房,一晃就兩年過去了。
直到前段時間,最好的朋友S和我談論此書,問我「男人是不是都像阿里薩一樣,嘴上說心裡永遠只愛你一個,身體卻在不停地背叛?」
這個問題顯然太過於深奧,因為它永遠不會有答案。
抱著做學問嚴謹的態度,我認真拜讀了這部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1985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霍亂時期的愛情》。
讀完之後,整整一個月時間,都被這部作品深深震撼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今天通過自己的理解,嘗試著將作者的思想進行輸出,但願能夠帶給朋友們一些戀愛的靈感和幫助。
這部光芒閃耀、令人心碎的作品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紐約時報》
小說的內容大概:男主人公阿里薩在情竇初開的年紀,一次給富貴人家送電報的時候,看中了府裡小姐,被女主人公費爾明娜的美貌勾去了魂魄。然而兩人地位懸殊,在經歷了長久而受阻的愛情之後,費爾明娜嫁給了地位高、職業好、學問深、更般配的烏爾比諾醫生。從此,阿里薩每時每刻都在思念費爾明娜,整整51年9個月零4天,直到其丈夫烏爾比諾醫生意外去世,兩人才得以再續前緣。
小說的發生背景:拉美人民正被戰爭和霍亂威脅著的生命,人和人之間缺乏信任。在這個時期,愛情是艱難的。
看到這裡,你不是覺得這個故事情節老套庸俗?
接下來,你要的令人震撼的情節來了:
在思念等待的51年9個月零4天,阿里薩與600多個情婦發生了短暫的愛情、肉體的關係,因為肉體的歡愉、短暫的愛情可以緩解對費爾明娜的那種痛徹心扉的思念。不過他保密工作做得相當好,以至於在最後兩人重逢的時候,費爾明娜好奇為什麼從來沒有聽說過他有女人,阿里薩立刻回答:「那是因為我為你保留了童貞。」
為了讓思路更清晰,在此,我只做其中一個角度的分析論述:「如何從一無所有、被女神拒絕的窮小子,逆襲到重獲女神青睞,並與之攜手一生一世?」
一、先天條件不好沒關係,寒窗苦讀有出路
阿里薩是河運公司的老大和情人的私生子,一出生便不被認可,被原配妻子發現後,父親便狠心拋棄了母親和他,只是私下裡給點極少的零花錢。即使這樣的生活,也沒能過幾年,父親就一命呼籲了。
阿里薩長相一般,性格內向,骨瘦如柴,視力上有缺陷,患有先天便秘。
你以為這樣的出身、這樣的生存環境,阿里薩就會自暴自棄,走上仇恨的復仇之路嗎?
答案恰恰相反。
在母親的影響下,阿里薩會認字後就開始讀配有插圖的故事書;青春期,讀完了「人民圖書館」的所有詩集;中年期,開始看小說和散文作品;年老時,讀二十卷《青年寶庫》以及全套的經典著作。
阿里薩不僅讀了很多書,並將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為自己所用,在最後的緊要關頭,更是用思想和才華給了女神心靈相通的情感支持,重獲女神的關注和感激。
事情是這樣的:在女神丈夫去世不久後,《正義報》披露了兩件事,讓其身心受到重創:一是丈夫和閨蜜的姦情,二是父親骯髒的生意。阿里薩看到女神為此心力憔悴,十分心痛,也意識到機會重新放在他的面前,於是給當時最有影響力的報刊發去一封匿名信,談論報紙所應負的道德責任以及對別人應有的尊重。信被刊登在頭條,文採斐然、有理有據,一針見血。
效果可想可知,阿里薩以一己之力扭轉了當時對女神處處不利的民間言論。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作為年輕的我們,不要書到用時方恨少,平時要多讀書、多做積累。毫不誇張的說,知識可以提升我們的內涵氣質,更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
人生而不平等,我們沒法改變出身,金錢、權利、地位,很多時候,普通人只能被選擇。
但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而書恰恰正好是我們普通人可以主動選擇的物品。因此,在我看來,這是普通人獲得成功的最好的捷徑。
二、女神想要名譽和財富,二話不說,我來奮鬥
阿里薩的母親是一名十分有智慧的女性,在兒子被拒傷心欲絕的時候,她奉上一句至理名言:「趁年輕,好好利用這個機會,盡力去嘗遍所有痛苦」,因為失戀這種事可不是一輩子什麼時候都會遇到的。
母親的格局和偉大,給了阿里薩無限的生活幫助和心理支持。
在生活上,她託人在異地為兒子找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最主要的是離費爾明娜足夠的遠。在心理上,她沒有責怪兒子沒用,也從未抱怨窮困潦倒的日子,而是儘自己所能,讓日子一點點好起來。
可以說,母親給阿里薩足夠的安全感,讓他有膽量和勇氣突破階層,去追求女神。面對懸殊的差距,很多人光想想就放棄了,更別提為之奮鬥努力一輩子了。
阿里薩在大教堂前見到懷有六個月身孕,對自己的新角色駕馭得八面玲瓏的費爾明娜,便下定決心,要贏得名譽和財富以配得上她。
於是,他重新振作,來到河運公司,表示願意聽從十二叔叔(父親有2個弟弟,兄弟三人一起開創了河運公司)的任何差遣。來到河運公司最艱苦的是最初幾年,被任命為總經理的書記員,負責抄寫;後來,由於所有的公文寫得都像情書,被派去碼頭清掃垃圾;然後再一步步成為正式職工,通過三十年的勤奮和各種考驗的磨練中,終於做了公司接班人。
從最底層一步步奮鬥到最高層,阿里薩靠得是對女神的愛,任何艱難險阻都無法將這份愛摧毀。
在費爾明娜成為寡婦,受到一系列打擊後,表示「想離開這個家,一直走、一直走、一直走,永遠不再回來。」阿里薩正好擁有了足夠的權利和財富,於是二話不說,安排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海上浪漫之旅,期限是「一生一世」。
機遇從來都是給留有準備的人,與其抱怨世界不公平,不如擼起袖子加油幹,命運女神必定會在某個路口等著你。
三、即使我情婦無數,可無非都是替代品,全部加起來也不及一個你
這部分的感情線,以現在社會的價值觀、愛情觀來看,肯定是有爭議的,在「一夫一妻」制的當今,男女之間強調的是對愛情婚姻的忠貞,包括精神層面、肉體層面。
阿里薩意識到,用一段愛情來取代另一段愛情的想法讓他誤入歧途。他因此覺得自己可憐、醜陋、低賤、不僅配不上費爾明娜,也配不上世界上任何一個女人。
然而,阿里薩是誠實的,當他的童貞無意中被都不知道模樣的女人奪走,他發現那一刻自己忘記了思念的痛。接下來,他按照自己身體的意願行事,餓的時候吃飯,痛苦的時候找情婦慰藉。
只是所有的慰藉都只是一時的,費爾明娜女神的地位不可撼動。從某一個角度來來說,阿里薩又是有十分有原則的,在他擁有實力之後,身邊圍繞的女人不計其數。但他沒有因此娶妻生子,而是想著,要比費爾明娜的丈夫活得更長,以便能重新贏得她的愛。
在現實生活中,守候一份沒有答案的愛,遙遙無期的愛,亦是很難的。阿里薩成為了那個國家中唯一一個因愛情而戴上五磅重的鐐銬的傻瓜。而普通的我們,多半會屈服命運的安排,早早將愛情埋在心底,追求穩定的婚姻。
四、因為愛,我生命中的每一刻都為你而活
阿里薩在餐廳裡無意中偶遇費爾明娜和丈夫,恰好他坐的位置對面有有鏡子,鏡子裡有費爾明娜的影子。就這樣靜靜打量著她的一舉一動。就餐一結束,阿里薩就纏著經理,用大價錢買下鏡子,放在屋裡,一遍又一遍練習對愛人的思念。
怕自己有閃失,阿里薩上下樓梯就特別小心,每次上樓時雙眼緊盯臺階,雙手緊扶欄杆。因為他要活著,健康地活著,直到自己的命運得到費爾明娜庇護的那一刻。
費爾明娜因為喪夫不久,怕船上出遊會被認識的人發現,招來閒言碎語。敏感細緻的阿里薩就下令將遊客和物品轉移,桅杆掛黃旗(表示有霍亂患者,需要隔離),開啟直航模式。
愛一個人,是一種信念,儘管你永遠不知道對方是否能有回應,什麼時候才會有回應,但依然一刻也不放鬆。
看完這本書,我的內心是十分難過的,因為我既不是阿里薩,也不是費爾明娜,我的選擇正如大多數一樣,也就是烏爾比諾醫生的選擇,「恩愛的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穩定」。
寫在最後:
我們不妨大膽假設一下,假如人類的壽命是200歲,那麼70多再次走到一起的男女主人公,是否能快樂幸福地走到人生盡頭?我持懷疑態度,畢竟愛情的精髓在於「得不到」。
張愛玲說過:「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此文獻給最好的朋友S
作者簡介:清風胖娃,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寫作、烘焙點綴人生。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