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開車上高速心裡發慌?學會這幾招,開長途也能得心應手!交通工具五花八門,各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穿梭,高速列車在千裡平原上奔馳,萬噸巨輪在碧海波濤中航行,大型客機在蔚藍天空中朝翔……雖說汽車、火車、輪船、飛機……都屬於人類行的工具,但火車需要鐵軌,飛機需要機場,輪船需要大海……惟有汽車可以憑藉其靈活機動的特點,開到人類活動的幾乎每一個角落,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社會交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物質的追求也在提升,汽車自然而然成為每個家庭首選的一個大件。前幾年合資車賣的比較貴,如今國產車的崛起,人們在選擇上有了更多的機會,由於很多家庭都是第一次購車沒什麼經驗,那麼什麼是購車第一要素呢許多司機經常在市區開車,對自己經常跑的路線了如指掌,但是一旦要開夜車,上高速,許多司機就會特別心慌,身邊不坐個老司機指導幾句,心裡多少有點沒信心。高速公路對司機的要求更高,光有技術還不夠,必須要有經驗和常識,才能讓你在高速上行車如魚得水。小編今天就來教大家幾個絕招,讓你晚上跑高速開長途也能得心應手。
1、首先要說的是出行前的準備工作。檢查車況是不可忽視的,除了檢查輪胎,要知道夜間高速上燈光肯定沒市區的亮,老司機提醒你尤其要注意車燈的檢查。此外,汽車的擋風玻璃一定要擦乾淨,因為如果有很多灰塵的話,儀錶盤和設備燈光照在擋風玻璃上會變得特別的模糊,影響司機的視線。如果開長途夜車容易犯困,帶點提神的薄荷精油也是有必要的,能讓你保持高度的警惕性。
2、其次要說的是行駛的速度,許多車主在市區開慢車開習慣了,上高速後速度太快自己適應不了就也慢慢開,其實這樣不僅不安全,反而既違規又危險。交通法規規定高速車速要在60到120,沒經驗的話你可以把速度控制在80到100之間就行,還有下高速了要記得要把速度控制回60以下。
3、最後老司機要教你的妙招的靈活運用燈光。夜間在高速的隔離帶區域行車時,可以開遠光行駛,不會對對面車輛造成影響,而離開隔離帶之後,對面有車時,應變換使用近燈光。如果對面車沒變燈開著遠光燈朝你照過來,別心慌,記得避開對面燈光直射,將視線移向右道並踩油門減速,切不可賭氣不躲開。
除此之外,開夜車跑高速還要注意保持車速,在行車過程中應多注意方向、路線和出口標誌等等,一旦開車錯過了出口應繼續保持前行,不能掉頭返回。
隧道行車注意事項
一、警告標示,不可不看
在隧道前面都有寬、高等限制的交通標誌,必須按警告標示行駛。警告標誌都是經過科學計算的,一定要相信,按照它的指示不會出現問題。通過涵洞時,要適當減速,注意車輛的裝載高度是否在交通標誌的允許範圍內,必要時下車查看,確認無誤後方可緩緩駛入。
二、無人管制,自己觀察
通過無管制單行隧道,在接近隧道口時,要向隧道內和隧道的另一端入口作仔細觀察。如隧道內已有車輛駛入,就要主動停車避讓;如另一端入口也有車輛即將進入,應用遠光燈示意,來車一旦駛入隧道,自己就應立即停行;如果對方車做出避讓,自己就要抓緊時間率先通過。注意雙方車輛不可搶行,否則會在隧道內「頂牛」。
三、有人管制,聽從指揮
通過有管制單行隧道,如有指揮人員時,應嚴格聽從其指揮;如是燈光控制的隧道,紅燈亮時要立即停車,綠燈亮時才可通過。通過單行隧道時,要打開前照燈,一為照明,二為提示對方。通過雙行隧道應靠道路右側行駛,視情況開啟燈光,注意交會車輛,保持車速,儘量避免超車。
四、進入隧道,一定減速
行至隧道入口前約50米左右,打開前照燈、示寬燈、尾燈,及時察看車速表,根據隧道口標誌上規定的速度行車。從洞外進入隧道,人眼的適應時間大約為10秒左右,為彌補這一缺陷必須在進隧道前提前降低車速。如果車速過快,不能及時調整暗適應、明適應的生理過程,無法看清隧道內的前進方向,這樣很容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五、保持車距,勿看兩壁
進入隧道後,將視線注點移到隧道的遠處,不要看兩側隧道壁,注意保持行車間距。嚴禁在隧道內變更車道、超車和隨意停車。雙向行駛的隧道內,禁止使用遠光燈。
六、隧道行駛,不可隨意
很多車進入隧道,不一定能立即打開大燈,另外前方行車燈也不一定是打開的,容易發生危險。有些駕駛員未能及時開啟遠光燈、示寬燈,導致其他車輛、行人無法判斷其車速;有些駕駛員由於不懂隧道的行駛方法,往往在隧道內隨意急轉方向、緊急制動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隧道行車,要時刻注意,而不可隨意。
七、超車停車,不可隨意
有些駕駛員在行車中出現問題便會立即靠邊停車檢修,這種習慣在高速公路,特別是在隧道內行駛,應徹底改變,要不然很容易導致連鎖撞車。首先,隧道不是停車場,如果把隧道當成停車場避雨、休息和修車,隨時會有堵車、撞車、撞人的事故發生;如果車輛在隧道內出現故障,只要車輛還能繼續行駛,應儘可能把車駛出隧道;當車輛無法駛出隧道時,車上人員必須迅速離開車輛,設法將車移到特別停車點,打開危險報警燈,在車後方150米以外設警告標誌,並報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