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親節來臨之前
工作室的小夥伴們就開了漫長的「密謀大計」
要給我們的父親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
在一番絞盡腦汁後
想到了薯莨染的T恤最為合適
不了解植物染的小夥伴一定不能明白為什麼薯莨染的最適合呢
讓我給你們科普一下吧
柔軟的絲綢香雲紗和古代牢固的漁船帆布漁網
這看似沒什麼關聯的幾樣物品
卻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是用薯莨染色的製成的
薯莨
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南人以薯莨染皮製靴。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載:「薯莨產閩廣諸山,蔓生開花,葉形尖長,如夾竹桃,節節有小刺,根如山藥有毛,形如芋子,大小不一,外皮紫黑,內肉紅黃色,節節向下生,野生,土人採取其根,煮汁染網,會入水中不濡。留根在山,生生不息。」
薯莨本是藥材,入藥能活血、補血、收斂固澀,古人熬藥時無意發現其汁液能使布匹上色,隨著不斷研究嘗試,漸漸地薯莨成了一種常見的古代植物染色材料。薯莨含有高單位的單寧,用來染色可以保護纖維、防纖維破損的功效,所以柔軟的絲綢經過薯莨染色後成了」軟黃金「香雲紗,薯莨染後的帆布和紗線製成了助力漁船揚帆起航的船帆和保障滿載而歸的漁網。
二三米的薯莨染制過程記錄
視頻中仿佛染制特別簡單,但其實光煮薯莨就花了2個小時,白t需要放入煮1個小時候後撈出浸泡媒染劑15分鐘後,在陽光下曝曬晾乾,然後重複煮染浸泡媒染和陽光曝曬5-6回後才能得到一件大地色的薯莨染T恤。
薯莨是來自大地的作物,在染色中,需要反覆陽光的曝曬,顏色才會一次次加深,所以我們常把薯莨染制的顏色稱為來之大地和太陽的色彩。
最後說點實際的薯莨染後的面料涼爽宜人、易洗快幹、色深耐髒、抗菌、即使流汗也不沾皮膚,在這個炎炎夏日給我們那個在外辛苦奔波不會用防曬霜的糙漢子鐵血硬漢老父親真的是最為合適不過。
最後用某位帥氣老爸的「買家秀」做結尾
祝所有的爸爸們都能擁有像我們這樣可愛善良心靈手巧的」小棉襖「
藍染是一種古老的染色技法,需要先將藍草的葉子製成藍靛,再通過一系列的反應,使藍靛還原並上染織物。這種染色方法有著悠久的歷史,《荀子·勸學》中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就是在說這種染色方法。
但是受到化學染料的衝擊,這種古老的技法逐漸被淘汰,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然而,這種古老的技法已經不僅僅是為染色而存在了,它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的,也是古代智慧的象徵,是值得繼續流傳下去的。
這便是我們的責任。
版權聲明
本篇為二三米工作室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請先後臺聯繫小編
聯繫我們
更多乾貨,可掃碼關注二三米公眾號查看
更多植物染產品,可搜索淘寶店鋪「二三米studio」查看
其他商業合作,產品定製,可掃碼添加客服「小米」詢問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