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臺連夜行動,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存款產品全部下架!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EMBA微金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部分資料來自中國基金報、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李願

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一個月內兩次發文關注後,近日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該業務。

10家網際網路平臺下線存款產品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及採訪核實,截至發稿,至少包括支付寶、理財通、京東金融、陸金所、360你財富等10家平臺已下線存款產品,並表示將密切關注、認真落實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

12月20日晚間,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App下架存款產品。

陸金所App

滴滴App

天星金融App

至此,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App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都消失了。

由於監管部門對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相關業務暫時還未有正式文件下發,在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紛紛暫停增量業務的同時,對於其與銀行機構合作的邊界在哪裡等問題,仍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銀行官微仍有網際網路存款身影

但據每日經濟新聞,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雖然下架了各大銀行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但是在多家銀行的微信公眾號等官方渠道上仍能看到網際網路存款的身影。

實際上,隨著網際網路存款的興起,地方法人銀行突破了地域限制,存款業務已拓展至全國。中小銀行吸收網際網路存款突破了傳統渠道的空間限制,從資金來源看,已成為全國性銀行,與立足於當地、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定位存在偏差。

網際網路存款不受地域限制的特有屬性,也對中小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

衍生出哪些風險?

對於存款人而言,面對諸多網際網路平臺提供的存款產品儘管有了更多選擇,以及獲得了更高收益的機會,但也不得不注意到這背後衍生出了一定的風險。

在一位地方銀保監局人士看來,該模式產生的弊病至少在四個方面:

一是通過第三方平臺進入銀行,加大了客戶信息被洩露的可能;

二是銀行需要支付給平臺「導流費」,增加了存款成本;

三是銀行存款結構發生變化,由於網絡平臺客戶對利率較為敏感,一旦利率下調極易導致存款大量搬家,進而引發中小銀行的風險;

四是地方性銀行通過平臺向全國吸儲,偏離了立足於當地、服務於當地的市場定位。

孫天琦也在相關文章中提到,在今年幾起擠兌事件中,線上擠兌佔比80%,「隨著平臺存款快速增長,傳統的流動性風險應急處置方式已不足以及時有效應對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擠兌,依賴現有手段難以實現對流動性風險的提前預警。」

以某家在多個網際網路平臺推廣過存款產品的城商行銀行為例,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其財報並計算發現,截至2018年、2019年末、2020年9月末該行存款餘額分別為395.83億元、685.17億元、974.06億元,存款佔總負債的比例分別為57.70%、75.12%、92.69%,均實現大幅增長。

「個別城商行、農商行,甚至是村鎮銀行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儲,突破地域限制實現了全國展業,但一旦發生風險,就是將之前的區域性風險放大了全國範圍,產生的負面影響更大。」一位銀行業研究人士表示。

孫天琦也指出,中小銀行尤其是高風險銀行,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吸收存款的規模已超過其風險管理能力,跨地域屬性增加了風險的外溢性,加大了處置難度。

「如果管理不善,還有可能會給某些不法平臺創造藉助銀行名義進行非法攬存的機會,甚至導致非法集資案件發生;以及網際網路平臺多為異地遠程交易,對存款人的實名認證往往流於形式,很容易給洗錢犯罪造成空子可鑽。」上述地方銀保監局人士還表示。

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個人認為以螞蟻集團帶頭的網際網路平臺『一刀切』的下架全部增量業務,反應有些過度了,畢竟正式的政策文件還未出臺,僅僅是央行領導對相關問題發表了一些看法。」一位網際網路平臺的合規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稱。

一家在多個網際網路平臺推廣過存款產品的城商行人士也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在正式的政策文件未出臺之前,我們是否下架存款產品,主要看同業的情況,『隨大流』。」

事實上,孫天琦在談及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的治理思路時也未表示要「一刀切」,而是需要對這種新業務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完善規則制度。如,明確銀行準入資質和標準;研究出臺針對高風險銀行吸收存款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嚴格規範網際網路、APP等數字平臺涉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各類行為。

「要平衡好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和金融科技創新之間的關係,包容合理創新,降低市場準入門檻,促進市場充分有效競爭,提供更加便捷、優質、安全的金融服務。」孫天琦表示。

這意味著,對於銀行而言,具有全國性牌照的國有大行不應在限制範圍之列,而農商行、村鎮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應該在禁止之列;高風險銀行的吸儲方式、利率等方面可能會增加一些限制;網際網路平臺從事相關業務需要持牌,並對具體行為有所規範。

圖:圖蟲

值得注意的是,在與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合作的銀行中民營銀行佔據較大比例。一位民營銀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受制於「一行一點」的監管政策限制,民營銀行獲客與業務拓展主要依賴於線上渠道,「如果對民營銀行業務設置過嚴的約束,對民營銀行的生存經營都會構成較大壓力。」

據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稱,民營銀行相對於城商行確實有其特殊性,在相關業務管理方面,可能會設置相對寬鬆的限制。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不止是存款產品,近期部分網際網路平臺對理財子公司的理財產品推廣方式也有所收斂。「對於某些用戶來說,理財和存款產品的區別其實還很模糊,監管部門也有即將出臺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的預期。」上述某網際網路平臺的合規人士稱。

「創新的前提是基於對於監管實質的理解,而不能在對監管規則理解完全無知情況下進行,認為自己做的跟現有要求不一樣的業務都是創新。只有在這個前提下,創新與監管才能並行地、動態地向前發展。」一位業內專家談到監管與創新的平衡問題時表示。

相關焦點

  • ...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巨頭存款產品全部下架!過度反應了嗎?
    10家網際網路平臺下線存款產品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梳理及採訪核實,截至發稿,至少包括支付寶、理財通、京東金融、陸金所、360你財富等10家平臺已下線存款產品,並表示將密切關注、認真落實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
  • BAT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後,京東跟進
    12月20日,觀察者網注意到,繼支付寶、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後,京東金融也已對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做出調整。截止目前,大部分頭部平臺均已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與這些銀行官網公示的存款利率相比,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存款產品,利率高出10-150個基點不等。京東金融APP截圖最近兩年,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開始聯合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存款產品,支付寶、京東金融、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等平臺相繼上線定存業務。
  • 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大量銀行已悄悄撤退
    原標題: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大量銀行已悄悄撤退 摘要 【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大量銀行已悄悄撤退】12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
  •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銀行有什麼影響?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幾大金融科技巨頭紛紛快速跟進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據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11月一次講話中提供的數據,加總目前11家頭部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上展示的銀行,涉及存款在售的銀行50多家,絕大部分為中小銀行。
  • 螞蟻、百度、京東、騰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平臺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日前,螞蟻集團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20日,中新網發現,目前度小滿金融APP中的「銀行精選」板塊,工商銀行、眾邦銀行、營口銀行等46家銀行顯示稱「暫無在售產品」。
  • 繼支付寶後 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繼支付寶後,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App也全部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而包括陸金所、京東金融、360你財富、天星金融、滴滴金融App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仍在銷售。  12月15日,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開展此類金融業務,屬「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也應納入金融監管範圍。
  • 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反思:科技與銀行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近一個月內兩次發文關注後,近日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該業務。
  • 多家網絡巨頭平臺均已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對此,微眾銀行回應稱:據《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相關規定,為促進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微眾銀行微粒貸產品個人消費貸款授信最高額度將調整至20萬元,我們將一如既往地為普羅大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普惠金融服務。7月17日,為規範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業務經營行為,促進網際網路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銀保監會制定了《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網際網路存款下架到底意味著什麼?
    螞蟻集團對此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此前,支付寶已經與超過300家基金、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展開合作,全面接入存款、養老險、銀行理財等全資管品類。
  • 螞蟻之後 又有三家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來源:中國基金報中國基金報記者李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銀行存款產品或迎來嚴監管。此前,央行金穩局局長孫天琦表示,「第三方平臺銷售銀行存款,屬於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市場迎巨變,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陸續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 網上存款市場「急剎車」 多家網際網路平臺下架產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網上存款市場「急剎車」,多家網際網路平臺下架產品 來源:上海證券報網際網路存款產品遭遇大變局。記者注意到,日前,繼螞蟻集團下架銀行存款產品之後,又有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多家頭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緊急撤下所有銀行定期存款產品。
  • 金融科技巨頭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對民營銀行影響幾何?
    12月18日螞蟻集團率先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以來,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幾大金融科技巨頭紛紛快速跟進。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是指商業銀行藉助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推出的存款產品,商業銀行需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手續費。
  • 蘋果無限期關閉加州所有門店;8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各位早~新的一周,虎嗅早報如約陪你一同開啟~首先,讓我們了解關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的最新進展。網際網路沒有「存款」@21世紀經濟報導【增至8家!陸金所、滴滴、天星金融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截至12月20日晚間,螞蟻集團的支付寶、騰訊理財通、度小滿金融、攜程金融APP、京東金融、滴滴金融、陸金所、天星金融均已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螞蟻集團、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表示,產品下架後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 監管發聲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進行時
    48小時內,支付寶、度小滿金融、京東金融、陸金所、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滴滴金融、天星金融(原小米金融)多家平臺宣布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此前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表示,網際網路平臺存款模式的實質為: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無照駕駛」的非法金融活動。而地方法人銀行偏離業務發展定位,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存款業務拓展至全國,已經成為全國性銀行。
  • 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 多方期待「分類分層」管理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10家頭部平臺下架網際網路存款 多方期待「分類分層」管理近日,在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兩次發文關注後,多家頭部平臺連夜緊急下線曾經紅火一時的第三方網際網路平臺存款產品。截至發稿,至少包括支付寶、理財通、京東金融、陸金所、360你財富等10家平臺已下線存款產品,並表示將密切關注、認真落實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
  • 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現有用戶怎麼辦?
    原標題: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現有用戶怎麼辦?  對此,螞蟻集團對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 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大量銀行已悄悄撤退(2020-12...
    【又有三家平臺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大量銀行已悄悄撤退】據21世紀經濟報導,繼支付寶後,度小滿金融、騰訊理財通、攜程金融APP也全部下架了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而包括陸金所、京東金融、360你財富、天星金融、滴滴金融APP
  • 俠客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來源:俠客島原標題:【解局】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下架,為啥?  文/雲中歌  最近,各大網際網路金融類App密集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引發外界不少關注。不少用戶關心的是,自己放在餘額寶類產品中的錢會不會受影響?在各大平臺買的基金呢?這是否意味著監管層要繼續加大整頓網際網路金融亂象的力度?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還得從什麼是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說起。一所謂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指的是銀行在網際網路平臺上推出的存款產品,跟餘額寶、基金之類的沒關係。
  • 螞蟻、百度、京東、騰訊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1日電 (彭婧如)20日,中新網了解到,繼螞蟻集團之後,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等平臺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同時其他平臺也有此趨勢,這是為何?平臺紛紛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日前,螞蟻集團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主動下架平臺上所有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
  • 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螞蟻集團回應了!其他平臺...
    風頭正盛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從支付寶消失了! 12月18日,記者從支付寶APP頁面發現,前一天還在售的銀行存款產品已經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