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部下架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現有用戶怎麼辦?
繼支付寶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之後,百度度小滿、京東金融、騰訊理財通、滴滴金融、中國平安旗下陸金所、攜程金融App等平臺相繼下架網際網路存款產品。
下架後,已購買網際網路存款產品的用戶怎麼辦?網際網路存款業務被「叫停」又將帶來什麼影響?
現有用戶不受影響
21日,記者在度小滿金融 APP 上看到,已無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在售。騰訊理財通 「穩健理財」已無 「銀行類」產品。滴滴金融「銀行甄選」目前一款產品都沒有。京東金融也在20日下架了相關產品。攜程金融 APP理財頻道則「服務升級中」。 陸金所app也顯示相關產品下架。
對此,螞蟻集團對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回應稱,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的規範要求,目前螞蟻平臺上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均已下架,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持有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螞蟻會認真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用科技手段更好地支持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
滴滴方面則對上遊新聞·重慶商報記者回應稱,目前滴滴理財已停止新增銀行存款產品,新客已不能購買銀行存款類產品。
針對已經購買的用戶,滴滴表示,「我們密切關注,堅決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將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政策指引,有步驟、有秩序地調整存量用戶,嚴格落實監管政策。」
京東金融方面也回應表示,根據監管部門對於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關注,京東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線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停止新用戶購買相關產品,並已對存量客戶和業務進行穩妥有序地調整:相關產品將只對已購買產品的用戶可見,已購買相關產品的用戶不受影響。未來,京東金融將密切關注相關監管政策和指導意見,認真落實。
陸金所也回應稱,為響應網際網路存款行業相關監管精神,陸金所平臺已停止上架新的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已購買產品不受影響,將持續密切關注監管動態,並嚴格落實監管相關規範和要求。
為什麼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被「叫停」?
網際網路存款產品最早可追溯到2018年,此後逐漸成為部分中小銀行吸收存款、緩解流動性壓力的主要手段。
銀行通過平臺銷售的存款產品,並向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支付「導流費」等。據記者觀察,這些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全部為個人定期存款,以3年、5年期為主,近半數產品的起存金額僅50元,且均可提前隨時支取。
據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第三方網際網路金融平臺銷售的存款均為定期,以3年、5年期為主。1年期利率最高為2.25%,3年期4.125%、5年期4.875%,均已接近或者達到全國自律定價機制的上限。
與此同時,這些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購買簡單,只需在平臺開立電子帳戶、綁定本人銀行、上傳身份證照片等幾步。且後續購買只需人臉識別即可,整個流程僅幾分鐘,非常簡單。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接受上遊新聞·重慶商報採訪稱,網際網路存款產品可以讓銀行從全國範圍吸收存款。但是根據現在的監管規定,城商行、農商行、村鎮銀行等都有區域性,只在一定的省市範圍內開展業務,這與監管規定有所衝突。
著名財經評論員譚浩俊指出,目前對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存款業務在營銷等方面還存在不規範情況,與之合作的中小銀行在流動性管理、防範風險等方面還有待完善。「因此,網際網路存款業務金額越大,後端出現風險的壓力也越大。」
《儲蓄管理條例》第八條規定,「除儲蓄機構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辦理儲蓄業務。」儲蓄機構是指經中國人民銀行或其分支機構批准,各銀行、信用合作社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以及郵政企業依法辦理儲蓄業務的機構。而網際網路平臺上發布存款產品或涉嫌違規辦理儲蓄業務,需要金融管理部門認定。
或對中小銀行有影響
「很多中小銀行存款壓力很大,這導致他們很可能通過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臨時性補貼等方式更多的拉存款,也會造成一些風險。」尹振濤告訴上遊新聞·重慶商報,銀行發布網際網路存款產品要支付「導流費」,甚至進行補貼等,這相當於變相增加了存款成本。
尹振濤表示,網際網路存款被「叫停」,對網際網路平臺而言影響並不大,但對一些小銀行可能影響比較大。
「首先中小銀行前期有一些高成本的存款需要去消化,另外這些銀行短時間內又無法繼續獲得網際網路存款業務的支持。」他補充道。
譚浩俊表示,對網際網路平臺的存款業務實施監管,下架這些金融產品,對投資者來說可能少了一個投資的通道,「但是我們認為也少了一條風險通道,否則這些項目出現問題會對投資者利益帶來損害。」
應對網際網路金融更有效監管
尹振濤表示,針對網際網路存款被「叫停」的事情,我們要思考的是存款如何去豐富來源,讓存款端更加的網際網路化,或許從監管規定等更好的引導,可以考慮遠程開戶等類似方法,推動存款更加網際網路化。
譚浩俊表示,類似監管非常靠前,從防範金融的角度呢,對網際網路金融行為提出更加規範的合理的有效的監管,監管機構也為此提出了一些很高的要求,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對外發布存款產品是一種非法的金融行為,是非法的金融活動,必須予以禁止,也不可能在打擦邊球,否則的話,今後的風險是相當難以控制的。
他進一步表示,未來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應該納入到整個金融監管的範圍之內,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網際網路金融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走一條自己的所謂監管之路,「把網際網路金融納入到統一的金融監管範圍,才能夠減少可能發生的風險,才能把我們的金融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文章來源:上遊新聞·重慶商報)
(責任編輯:DF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