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貓叔
喜歡籃球的貓叔最近看到一段搞笑視頻,一位年輕的爸爸背著孩子在小區的籃球場打球。
視頻中的這位男子很年輕,估計剛當爸爸不久,背後的小嬰兒看著一歲都不到,被爸爸綁在後背上,兩隻小胳膊和大大的腦袋伴隨著爸爸飄逸的運球動作左右搖擺。
我把這個視頻發到朋友圈,所有看完這個視頻的爸爸們都點讚,表示這就是自己帶孩子時心中的狀態了:既不耽誤自己想要做的事,又能給孩子最初的興趣教育。而不出意外的是,幾乎所有當媽媽的都憤怒了,有幾個互相認識的朋友還為此吵了起來。
當媽媽的認為這種帶孩子的狀態是一不負責任的敷衍,美其名曰培養孩子興趣,其實就是管不住自己愛玩的心,根本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安全。而爸爸們的反擊則是:我們男人每天上班很累的,這才逼出了一邊帶孩子一邊放鬆娛樂的大招……
就在大家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一位骨科醫生朋友破題了:且不論能不能給孩子啟蒙,單從這段視頻來看,這個爸爸毫無照顧嬰兒的經驗,甚至生活經驗都非常欠缺。
這是因為視頻中的嬰兒頸椎還處於發育階段,在爸爸的後背上過度搖晃缺乏保護,很容易造成頸椎受傷甚至骨折!這個說法一出,所有還在爭論的爸爸們都閉嘴了。
我查詢發現,近年來嬰兒和孩子患上頸椎病的例子不在少數,在搜尋引擎上有1360萬的搜索量,可見這已經是一個非常需要家長們關注的常見問題了。
孩子的頸椎問題分為兩種,一種是幼兒時期,因為家長不懂發育周期,錯誤的養育行為造成的孩子頸椎發育隱患。在江蘇曾經有一個三歲孩子頸椎彎曲的例子,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能走了,自己家的女兒還只能爬,於是兩口子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發育遲緩,天天抱著孩子站著,試圖用這個姿勢培養孩子早點走路。
結果三歲後孩子經常脖子疼,帶去醫院檢查發現,孩子的頸椎弧度變直,而且向右發生彎曲了。醫生詢問了孩子的經歷,明確表示,孩子爬行期就是骨骼的發育期,在嬰兒的頸椎沒有發育好的情況下,強行讓孩子直立,結果導致孩子頸椎發育不好。
想那段視頻中,那個年輕的爸爸帶著孩子打籃球,幅度太大的動作會導致孩子的在慣性的作用下,造成頸椎扭傷。試想一旦出事了,這個爸爸會後悔成啥樣,就為了滿足自己一時想打籃球的念頭,給那麼小的孩子造成如此大的傷害。
另外一種孩子的頸椎問題多發於3歲之後,伴隨著現在手機和IPAD等可攜式數碼產品的普及,大人都很難自控犯了手機病,小孩子如果沒有大人監管,更容易變成小小低頭族。
判斷一個孩子的頸椎是否存在問題很簡單,觀察孩子在日常站立時,耳垂是不是與肩膀成垂直線,如果並不垂直,那麼說明孩子的頸椎已經有問題了,必須及時糾正。
除此之外,孩子出現脖子疼,無來由的耳鳴,眩暈等,都可能是頸椎變形有關係,一經發現必須去醫院求醫問診,因為這時已經是很嚴重的階段了,需要醫生介入才能治療了。
對於並不嚴重的小問題,家長只需要在三個方面給孩子做好準備就行了。
首先:告訴孩子正確的站坐姿勢,含胸,低頭,駝背,坐著時喜歡趴伏這些習慣動作等都對頸椎和腰椎有一定影響,建議家長多提醒孩子,每天可以帶著孩子靠在前邊,後腳跟,屁股,肩膀和後腦都貼在牆上,整個人向上用力,堅持3-5分鐘鍛鍊。
其次:是注意孩子的書桌,現在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寫作業學習,因此一個高矮合適的書桌能保證孩子的坐姿,太矮的書桌,孩子需要彎腰低頭,久而久之會造成孩子頸椎變形。
最後:孩子的床和枕頭,床太軟,枕頭太高都不適合正在發育期的孩子。因為孩子們的睡眠時間為8小時以上,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床上,床太軟影響孩子的骨骼發育,而枕頭不合適的話,直接導致頸椎出問題。
作者:貓叔,資深媒體記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沐瀅育兒智囊團成員,善用理性文字書寫溫情育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