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堂觀風口風起]:
全國各地轟轟烈烈的網約車嚴打嚴管,打出了各種智慧出行,打出了嚴重的供需失衡,也打出了一部分群體的大快人心。然而近幾年共享經濟最成功的代表模式網約出行行業,依賴大量無證車主的運營模式,也徹底被打懵了,滴滴只好一再提醒用戶提前規劃好出行方案或選擇其他方式出行,美團原本雄心勃勃的七城開城計劃也是光打雷不下雨。應該說,全國各地方政府的一致行動,打出了威風,打出了成績。
前文梳理了網約車嚴打的5大結果,相信這五大結果中的部分,可能並不是各界所希望的結果,尤其是打車難更是背離了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的獲得感。那麼本文就作為非主流的官媒之外,來探討一下此次嚴打所產生的表面原因和深層次背景因素。
嚴打非法網約的兩個主要原因,也是顯性原因:
1、讓民眾出行更安全。
空姐案所造成的社會惡劣影響,而近兩年不斷見諸媒體的各種滴滴司機言語騷擾、性侵、傷人等網約車安全事件,也確實不得不官方出面來一次整頓,順勢而為也絕對充分、正當、合理,符合階段性的人民關切。確實,嚴打以來,各地不合規的非法網約車、黑出租幾乎被杜絕,應該說從源頭上來說是提升了出行的安全係數。
2、讓城市道路更暢通。
隨著各大城市的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有限的道路資源無法滿足不斷龐大的出行,各大城市擁堵如同一日三餐般牢不可破。各地方城市的網約車細則大多基於控制上路車輛總數的出發點,此次嚴打也是將絕大多數的無證車輛打回了私家車的原型。應該說從上路車輛總數的控制上來看,這個目標似乎達到了。但也有反對意見,因為網約車供需嚴重失衡,更多私家車重新出行上路,擁堵程度並不見緩解。上海市交通委主任曾針對網約車補貼大戰期間上海同期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創近四年新高表示從現有數據看,並無直接數據能夠證明是網約車增加了擁堵程度。
嚴打非法網約的背後的隱性因素有哪些呢?
1、網約出行行業中低質從業者的淘汰。
在無證不合規的90%左右的司機群體中,確實有極少數一部分從業者素質較低,對違規違法行為抱有僥倖心理,在平臺準入條件和審驗機制不夠完善,導致流入運營隊伍中。這些人的極少數的惡劣影響,日積月累,終究形成了這次的全面爆發,最終也引發了針對整個行業的大整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嚴打是卓有成效的。
2、傳統業者的既得利益捍衛。
這一點,在之前的文章中有過單獨闡述,傳統出租業者,面對滴滴、易到、神州、曹操等適應市民需求的蓬勃發展所造成的對其既得利益的瓜分,不適應不接受,自身也不願意自我革新搭上新技術的快車,反而對滴滴等網約車行業的從業者們總是憤憤不平甚至是仇視態度。所以總是會對一切與滴滴等網約車有關的負面信息刻意放大並傳播。這也是造成了網約車等新興行業的問題被不斷放大久而久之形成今天嚴打局面的背景因素之一。
3、既得利益相關者的拉偏架。
傳統行業的從業者維護其自身利益的拒絕創新和圍堵新興行業之舉,屢見不鮮。如近日新京報在社論《對網約車審慎監管,才能更好地鼓勵創新》中就前不久轟動某地的順風車被20名出租司機圍堵事件,批評地方在網約車已被國家認可的形勢下,遲遲未將屬地網約車合規化,是典型政策「反射弧」太長。
從榆次的順風車圍堵,到幾天後的青島再發計程車司機釣魚圍堵網約車事件,這背後若非有利益相關方的默許與相關監管的曖昧,計程車司機何以如此明目張胆暴力圍堵?
畢竟網約車行業等新興行業,在各地方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存在一些問題有所難免,也是行業成熟發展過程的必經之路。但作為行業背後的裁判們,是否應做到一碗水端平,而不是看似莊嚴的拉偏架?
4、被影響到的偽精英階層的精緻利己主義。
網約出行,首當其衝影響到的是傳統出租的從業者和經營管理者,當然還有更多的是這些人背後的群體。城市原住民為主,從事著體面的職業,收入也體面,生活滋潤。這一群體都是守法好公民,會經常群裡或朋友圈中發幾條某地老人走失、某超市發生兒童被拐、某考生準考證丟失等等之類看似熱心公益實則未經證實的虛假消息以體現其道德高尚。但一旦遇到有向其既有利益階層靠攏發展的有爭議的行為或事件時,就忘記自身也不過是佔了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便宜或者先機,便如階級敵人一般堅決阻擊,且理由絕對正當,與相關壟斷性、維護其既有階層利益的法條保持高度一致,貌似堅決維護正義。其實,阻斷社會階層流通的正是這一類自私自利的偽精英。
5、傳統業者和監管者、規則制定者在心理上的先天認同感。
傳統計程車的從業者們,大多40-60歲之間,甚至杭州和上海已放開至65歲。這和當前社會各領域中的領導者、規則制定和執行者們幾乎同屬一年齡層。而這一年齡層,在很多對新興事物和行業的認知上有著先天的認同感。這就使得雖然國家層面在大政方針上賦予的網約車合法地位已定,但到了各地方上,由於這種潛在的認同感,傳統在這一層面總是得到高度的認同和高度的支持。5月份的網約車空姐遇害,強大的社會負面影響力,更使這種潛在的力量達到空前一致並迅速推動形成各種制約和管束的實際行動,於是嚴打非法勢在必行。當然這也是新事物與舊事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自然規律,其實我等不必糾結,順其自然便好。
結語:審慎包容還是一棍子打死?
最後,引用人民網轉載南方日報的《重新審視網約車新政》一文中的幾句話:綜合來看,網約車作為共享經濟的代表之作,有很多問題,也有很多改進的空間。與其一棍子打死,不如審慎包容,引導它釋放正面價值。今天,我們重新審視各地出臺的網約車新政,應該意識到,在非法和合法之間的界限,或許可以有更好的調整。畢竟,管理部門的初衷是讓出行更安全,可如果市民無奈之下去打「貨車」「電動車」,這不是南轅北轍了嗎?
您認為對網約車到底是該審慎包容還是該一棍子打死呢?
【風起堂主人】坐觀風口風起,關注熱點,關注新零售、網際網路和共享經濟。您可關注本人閱讀更多相關內容。
都說滴滴惹的禍!嚴打非法網約車,打出的這5大結果嚇到你了嗎?
各地嚴打非法網約車,出租圍堵滴滴也從線下堵到線上實現神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