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乾隆十六歲結婚,前後共立過三位皇后(孝儀純屬於追封),擁有嬪妃超過四十位,這還沒有算上籍籍無名的答應、常在等。因此,想要從這麼多女子中脫穎而出,百年以後的今天仍然有故事可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本人的主人公,她被後人記住卻是通過一刁鑽角度:年齡。
是否記得,《如懿傳》中有這麼一妃子,前期出場鏡頭加在一起還沒有幾分鐘,說過的話更是不超過十句,在歷史裡卻成為乾隆皇帝後宮裡最長壽的一位:婉貴太妃。
按照慣例,我們還是從她的生平入手了解,這樣才能體會其未來路徑的選擇。
在沒成為太妃之前,她只是乾隆後宮一個極其不起眼,又極其不受寵的妃子,究其原因,不受寵與不起眼互為因果;在沒被封嬪妃之前,她則是弘曆寶親王府上一小小格格:陳氏。
歷史記載,陳氏的父親名叫陳延璋,但是詳細一查,卻發現,此人沒有前綴的官職。類似情況,純妃身上也有見,他的父親名叫「蘇兆南」,職位出身皆不知。但是二人又有不同,在純妃的冊封文書裡可見「出身名門」的字眼,想必是書香門第或者富商巨賈,而陳氏卻沒有此類描述,更像是漢旗包衣。
就是身份的低微,成了她日後進階的最大障礙(這種低微,不是絕對的,是一種與周圍人比較而來的相對)。
陳氏生於1717年,比乾隆小六歲,因此在府邸時與嫡福晉富察、側福晉高氏、揮發那拉等人屬於同齡,可是乾隆登基之初冊封后宮,她只獲得常在位,轉年,晉為貴人。
這是一種「不得已的尷尬」,親王時期的陪伴本可抵萬金,但礙於寵愛、生育、出身三個因素,陳氏只得來這點名分,不久的將來,當年僅13歲的葉赫那拉進宮,立刻便被封為貴人,沒兩月又成嬪,這是陳貴人求而不得的。
一樣的尷尬,我們在五阿哥生母愉妃身上也能見到,如果沒有永琪的到來,可能混到老,她也只是海貴人。
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病逝,皇帝對他的妻妾們進行了小範圍的冊封,不知為何,突然想到這位被遺忘在角落的陳貴人,於是宣布今日開始她將成為婉嬪,冊封禮被統一定在轉年開春。「婉」,溫婉和順之意,這大概是她給皇帝留下的印象吧。
有時候會懷疑,乾隆看錯了人,他所認為的「溫婉」,沒準是當事人「逆來順受」。
為什麼要這麼講呢?
經過統計,陳氏光在嬪位上,就居了46年之久。之所以不升不降,是因為無寵,之所以無寵,是因為她不爭。
乾隆五十九年,弘曆已經84歲高齡,昔日的婉嬪才剛剛被封婉妃,算算年紀,這是位78歲的妃子。可能說到這裡,你並不能體會時光的奇妙,下面做個簡單想像:
婉妃如同觀眾,她看到了雍正的去世,乾隆的登基,不久還會見證嘉慶的成長;富察皇后曾在她面前活靈活現,那拉皇后斷髮的事,她也歷歷在目;她知道,令妃有多受寵,更知道異域的容妃是如何思念家鄉。總之,你能想到的乾隆朝的豔聞,她都見過。
嘉慶登基,陳氏依然活著,出於對長輩的尊敬,以及對祖宗制度的遵循,新皇帝封其為婉貴太妃,孝順到90歲。
下面,我們從戲劇的角度聊聊,為什麼婉妃可以活那麼久?(注意是戲劇啊!不是歷史)
《如懿傳》中,不乏壞人,蛇蠍心腸如嘉妃、狠毒決絕如令妃;也不乏善人,對奴才都很寬容如嫻妃、高潔明理如舒妃。但是,她們也都因為各種原因,被卷進鬥爭的漩渦,要麼不得不拿起武器戰鬥,要麼等著被人坑害 萬劫不復。反倒是陳氏,從一開始就置身事外,她知道,人微言輕,爭不過更搶不來 不如原地不動。
什麼人可以活到最後呢?一是一直贏的那位,另外,便是永遠得不到注意的那位,因為別人不注意,也就不會恨她。當然了,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不光恨,連愛,恐怕都沒有。
本文參考資料:《清史稿》
本文圖片來源:《如懿傳》
後記:清史稿記載婉貴太妃活到90,但也有說92歲的。她一生沒有過兒女,到老都是清清冷冷,古人生育最傷身體,這也是陳氏能活這麼久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