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想,身邊是否總有一些女孩,她們不喜明豔,獨愛黑色,拒絕可愛,我行我素;她們不願做陽光的天使,偏要做黑夜的使者;她們學不會明媚的微笑,但那冷峻的眼神會瞬間凍住你的目光。傳說中,每當新月之下,具有這種氣質的人就會化身成為黑暗裡蟄伏的精靈......
01蒼白的傀儡少女
美國數字藝術家(Vezonia Lithium)維佐尼亞專注於黑暗哥特題材的創作。在她的眼中,黑暗哥特是一種最純粹的狀態。正如她所說:「雖然很多人告訴我要對事物有一個積極的看法,這樣生活會輕鬆很多,但是我就要在黑暗中找尋美的存在。任何與神秘、黑暗、哥特有關的東西,都能激發我的創作靈感。」
維佐尼亞經常在數字繪畫中採用傳統的繪畫技法描摹人物,其作品風格傾向於寫實或者半寫實主義。黑暗、神秘的東西一直是她想要表達的內容,而數位技術就成為她主要的表達工具。維佐尼亞的畫風很容易辨認,詭異而深邃的背景加上蒼白如傀儡的少女,以最純粹的筆觸描繪最深切的黑暗,如黑白底片般的畫面使得其整體風格極具哥德式的童話美感。
每當談起創作,維佐尼亞總是認真地說:「我喜歡創作,我創作的傀儡少女有著美麗的外表和脆弱的內心,但是當她們與機械武器結合時,除了可以展現黑暗的哥特之美,還能夠迸發出別樣的力量之美。所以,繪畫於我而言,是深度且自由的美感體驗,一個塑造理想化自我的有效途徑。如同愛麗絲掉入一個不可思議的世界一般,這樣的黑暗世界,促使我可以從外面那個單調的、工業化的世界中抽離出來。」
02色彩的盡頭
「超級黑暗」是維佐尼亞對自己作品的統稱。在她看來,黑色是一切色彩的盡頭,而黑暗哥特的風格是思想的外在體現,是由時代決定的流行風格。她的作品主要圍繞著「超級黑暗」的哥特美學展開,整個畫面故事感極強,描繪著神聖與邪惡,愛與絕望之間的嘶吼掙扎。此外,維佐尼亞還很善於捕捉觀者的情緒,利用色彩的對比關係、光影的透視效果、各種元素的相互搭配以及不同材質的反光比率等因素,營造著她筆下哥德式的獨特魅力。
當人們略過浮華的表面看向它時,才發覺哥特風格一如既往地、瘋狂地向世界吶喊著:略去色彩之後,也有美與浪漫的元素瀰漫在其中。在華麗而低沉的哥特風中,那些詭秘的人物造型,奇幻而暗沉的畫面,像是藝術領域中悖謬的逆向思維,雖然有一絲恐怖,卻能從中收穫別樣的美感體驗。
維佐尼亞是一個很懂得吸引特殊觀者眼球的藝術家,精緻的畫面,唯美的人物形象不僅能夠取悅小眾的審美,在內容上也表現出易於拓展和衍生的一面。那些隱藏在美與醜、愛與恨、平實與繁複、黑暗與光明之間的極端對比,將哥特的氣質與內涵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03哥德式的浪漫
細節刻畫是維佐尼亞最喜歡的環節,看著那些因筆刷反覆塗抹而建立起來的山巒起伏般的層次關係,她時常能體會到一種類似於心理療愈的快樂。在她看來,這些獨特的插畫是對自身的挖掘與剖析,每一次下筆都遵從了內心的指引,所以我們看到的筆觸,經常會呈現出撕扯與矛盾的狀態。
「通常,我是在以潛意識進行創作,所以很多時候並不知道最終的畫面會是什麼樣。繪製的過程更像是一場正在實施的魔法,而我只是其中的媒介,真正完成這些作品的可能是一雙隱藏在背後的,看不見的手。」
很多人喜愛哥特風,其原因在於想要滿足自身對恐懼的好奇心,但其實無論什麼樣的風格,吸引人們的往往是與觀者內在氣質相通的藝術語言。藝術家們並不是為了引發驚悚而創作「哥德式」藝術,他們只是想讓觀者了解到自己對於愛與恐懼、美和醜陋的種真實觀點。從這個角度來將,那些灰暗的深色地帶,其實並不黑暗,也不恐怖,它們只是作者內心的一次次由內而外的心理映射。
躲藏在深沉華麗背後的自由與悲傷,這是來自哥德式的浪漫。那些蒼白的傀儡少女都像維佐尼亞自己一樣,有著一顆孤獨卻永遠純真的心。如果你也會被哥特的世界所吸引,大概也是因為,你有著一顆渴望與眾不同、願意探知自我、尋求真實溫暖的心吧。
眼緣藝志 第580篇獻給生活的藝術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