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有諷刺意味的哥特風,為何能從歷史情仇中蛻變成高價值的風格?

2020-12-10 尕衫憶史

提起哥特風,首要提起的就是哥特風格建築,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法國的巴黎聖母院,這座在人類歷史上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宏偉建築。現今的哥特風就是一種獨特的、高聳的、帶有神秘氣息的藝術風格。它廣泛運用於建築、繪畫、音樂、服裝等領域,受到很多當代人的喜愛。

但追溯哥特風格的起源,一開始的哥特風並非是一種單純的藝術風格。而是夾雜了歷史的恩怨在其中,因此早期的「哥特風」其實是帶有負面含義的。

此後「哥特風」又被冠以不同的內涵,賦予宗教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需求在變化,哥特風格慢慢演變成一種單獨的藝術風格。現在回望以前的「哥特風」作品,幾乎件件都是具有高價值的藝術精品,「哥特風」也與當代的創意相互融合迸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哥特風」源起

其實「哥特」一詞最開始指的是哥特人,也就是西歐日耳曼部族。這個部族也被稱為蠻族,所以代表他們的風格也被稱為是「哥特」,也就是野蠻的意思,其實是含有負面貶義的意味。至於為何如此,則與一段歷史恩怨相關。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日耳曼人的一支即哥特族人瓦解了羅馬帝國,一代帝國的輝煌就這樣被摧毀,所以義大利人對此始終心存芥蒂,所以便將這段時期的藝術風格稱為「哥特」。

在15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中,為了振興了古羅馬文化,但又要與哥特人這段時期有所區分,所以哥特就這樣成了一種藝術風格。

「哥特復興」

而後哥特風格慢慢傳至各地,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17世紀開始,英國的天主教逐漸被新教代替。教會自然少不了教堂,而為了鞏固新教的地位,所以在教堂的建築風格上便刻意與天主教的建築風格進行區分。18世紀中葉,哥特風格的建築成了新教的宗教建築樣式,用來代表新教的精神。所以「哥特復興」便逐漸成為一種風潮。

除了代表宗教精神,哥特風格在政治上也有所發展。18世紀,在英國大部分地區,哥特被賦予代表君主立憲的含義,所以哥特風格也受到推崇,逐漸取代了希臘風格。而後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建築藝術以及材料等都受到工業化的影響,哥特風格也隨之發生了新的變化,但固定特點也被保留下來,成為一種藝術形式。所以「哥特復興」後來也被稱為「新哥特建築樣式」。

從多個領域看哥特風格

哥特風格中最顯著的成就就是哥特建築,常被運用於教堂或者城堡建築樣式中。因為中世紀的歐洲,天主教具有崇高的地位,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所以教皇所待的地方就是威嚴的象徵,自然對於教堂的建築就尤為重視。

11世紀,哥特建築風格在法國起源,代表就是宗教建築巴黎聖母院。它的風格是高聳尖銳,筆直地向上,表現出一種神秘崇高之感。因為此時的基督教認為存在天國,上帝就住在天國裡。所以越接近天國的地方越能夠接近上帝,就可以獲得上帝的祝福。所以教堂的塔尖越高就越能觸碰到天國,因此哥特建築風格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高聳的塔尖。

而越高就容易不穩定,所以為了支撐這樣的建築,就出現了飛扶牆,也就是利用外力的支撐,使得教堂能有一個著力點。除此之外教堂內部也是裝飾華美,最為知名的就是彩色玻璃花窗,繪有《聖經》故事等。所以哥德式建築不僅外觀看上去華美威嚴,內部的裝飾也是十分精緻。同時採用骨架券,使拱頂更高,光線也更加充足,也逐漸在歐洲建築中奠定位置,影響歐洲的建築式樣。在宗教因素的影響之下,哥德式風格也隨之發展。時代的淘洗之下,一些負面色彩已經褪去,只留下它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藝術價值在閃耀著光芒。

除了應用於建築中,哥特風格還運用到西方的通俗文學之中,以黑夜、古堡等為特色,描述的都是黑暗悽冷的環境。18世紀末,哥特風格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小說題材。在這類題材中最經典的形象就是吸血鬼,《奧特朗圖堡》被認為是哥特風格的文學作品的開端。尤其是在浪漫主義盛行的時代,哥特風格的作品備受歡迎。因為這種風格並不是從正面去描述,直接輸出觀點。而是通過描繪社會以及人性的背面,以此來激發人們反思。

這種作品不是一味說教,而是催人反思,所以很多作家也對這樣的作品風格情有獨鍾,也開始投入其創作中,也因此留下了不少經典的哥特作品,這些作品蘊含的藝術價值也逐漸被挖掘出來,使得哥特風格從陰暗的環境中走出來,形成一種獨特的作品風格。

當然音樂領域也少不了哥特風格。哥特風格的音樂在早期的時候、往往是指帶有厭世以及憂鬱曲調的音樂。它突破傳統,講究變化與不和諧的獨特,往往表達的是人的悲傷、空虛以及壓抑。這種怪誕的表現方式其實關注人性,將人人常常避諱的暗面用新的方式進行宣洩,是對心靈的探求。

運用到字體上的哥特風格其實和建築也是相似的,最突出的就是瘦削。字體一般都是細長的、黑白分明但又華麗,通常出現在英文、俄文等拉丁文體系當中。

除了典型的哥特建築之外,另一典型就是哥特風格的服裝。這種服裝依然是保留哥特風格細長瘦削的特點。蒼白的膚色搭配深色的服裝顏色,高聳的冠帽以及尖頭的鞋子,這些都是常見的哥特風格的服裝元素。同時還會配以十字架等宗教飾物。

同樣還有受哥特音樂和哥特文學影響很深的哥特風格電影,在色彩、光影以及道具的使用上都展示著一種不同尋常的且有創新意義以及具有內涵的深層次的表達。它起源於1921年,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哥特電影開創了它的輝煌時期,一如《剪刀手愛德華》以及《教父》這樣的代表等等都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都是裡程碑式的傑作,並且對此後電影以及文學等的發展提供了借鑑的典範。其實這背後就是哥特風格的影響,也就是哥特風格藝術價值的新的表達。

總的來說,哥特藝術講究的是一種具有誇張、奇特、輕盈和複雜等特點的風格藝術。在時代發展中關於「野蠻」的含義已經慢慢被剔除,摘去了有色眼鏡,看到的就是其獨特的價值。這些價值也被藝術家們用於新的表達,從建築到服裝甚至再到現今的哥德式作品,都能從中領悟到哥特風格的獨特魅力。而建築以及電影等都是承載一種風格或思想的物質表現,或許從表面上看,哥特分僅僅是一種風格。但是放到時代的背景之下,我們現今再回過頭去看這些作品,一座建築或者一本小說,其實往往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歷史浪潮中的蛻變

從最開始的指代族群,逐步衍生成帶有蔑視意味的藝術風格,此後又被借用到政治和宗教中,成為象徵工具。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之下,哥特風格就開始逐漸發生變化,審美標準也逐漸在圍繞著這些因素進行貼合。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哥特風格裡的政治、宗教等因素已經漸漸被模糊化了,哥特風格成為一種真正的藝術風格站在了時代的臺面之上。

哥特風格的作品其實是頗具藝術價值的。當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建築,哥德式建築是歐洲建築其中的典型也是代表作之一,也對後世的藝術表現產生有著深遠的影響。

哥特風格給人的第一影響就是黑暗壓抑,但其實哥特風格蘊含著很多獨有的表達需要去挖掘,它的的視角其實十分廣闊的。因為哥特風格的作品之中往往從暗面來反映這個世界,從人的內心深處去窺探人的靈魂,這些都是引人深思的角度。只有深入探索才能撕開它的黑色表面去探尋其深層次的內涵。

現今的哥特風格也越來越受現代人的喜愛,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哥特風格的獨特性符合現代人追求個性化的表達。哥特風格也不再摻雜其多餘的成分,它已經完全洗淨了負面的含義,而是成為一種積極的風格代表。在時代的浪潮之中,哥特風格並沒有因此而消逝,反而褪去了它所帶有的負面色彩,重新成為人們正視的有價值的藝術風格。哥特風格作為一種具有高價值的藝術風格影響著現代設計創意,並且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現今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參考文獻

《哥特藝術》

相關焦點

  • 神秘暗黑的哥特風格
    哥特風格設計 說到哥德式,你腦海中可能會浮現蒼白的面孔,黑色的服裝,或者中世紀的廢墟與哥德式建築。 Gothic源於德語Gotik,詞源是Gott音譯「哥特」,意為上帝。哥特藝術以黑暗風格為主,以恐怖、死亡、超自然、古堡、吸血鬼等為標誌性元素。
  • 服裝風格解讀-哥特(Gothic)風格服飾
    在18世紀到19世紀的建築文化與書寫層面,所謂「哥特復興」(GothicRevival)將中古世紀的陰暗情調從歷史脈絡的墓穴中挖掘出來。在英漢字典中Gothic的解釋如下:(a)1哥特人的;哥特語的2(建)哥德式的3中世紀的;野蠻的,粗野的4(印)哥特體的;(英)黑體的5哥德式小說體的(以恐怖,悽涼,衰敗為特徵)(n)1哥特語2歌特式建築,尖拱式建築。
  • 哥特風好神秘,喜歡這種中世紀風格,做手帳都想用這樣的素材
    歐洲的中世紀總是能給人很多聯想,在這漫長的一千年裡,戰爭和瘟疫不斷地侵襲歐洲大陸,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我們熟悉的《權力的遊戲》講述的故事就是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架空故事。講到《權力的遊戲》,很多人會想到龍媽、史塔克家族、夜王等等,有沒有發現全劇貫穿著黑暗、悲傷和恐懼。
  • 最近的時尚圈,開始偏愛哥特風了?
    除了各種宗教氣息哥特風頭飾格外吸引目光,暗黑風哥特造型也總是能美得特立獨行▼▼雖然有著濃烈的暗黑哥特風格,但因為跟A妹一樣高高梳起的馬尾,魔女婕拉又摻雜了幾分少女感,哥特少女「峽谷A妹」本妹了▼哥特風本來就是美得特立獨行的一種風格,那些能把哥特風設計的抑或駕馭的美的人都足夠讓人刮目相看了。
  • 白居易寫的這首《買花》,語言淺顯易懂,卻又充滿諷刺批判意味
    白居易的文學地位在當時極高,由於他的作品平實易懂,亦沒有那麼多難懂的典故,所以他的文學作品普及度很高,在當時連不識字的婦孺都能背上幾首白居易的詩歌,他的作品甚至流傳到國外。白居易的詩從來不局限於一種風格,既有清新風趣的小詩,如《池上》、《問劉十九》,亦有充滿諷刺和同情意味的《長恨歌》和《賣炭翁》。
  • 外國畫師繪製萬物擬人化,飲料變嘻哈少女,龍蝦成了哥特風萌妹
    將周圍事物繪製成人類形態,是很多畫師都曾嘗試過的。剛開始是動物、點心、品牌之類的,後來轉移到整個大自然環境中。只要畫師腦洞夠大,就能將世間一切都繪製成人類。一位強大外國畫師繪製了萬物擬人化,將鳥類、魚類、昆蟲、飲料都畫成了擬人化。
  • 哥特風格七
    哥特精神為哥特次文化定義一個明確的思想體系並不太容易,主要有幾個原因。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恐怖感及對超自然的畏懼普遍存在於大眾文學中,並持續到現代的恐怖電影。然而,暴力和仇恨並不是構成哥特思想的元素,相反地,部分哥特思想是由主流文化希望忽略或遺忘的社會或個人罪惡的認知、了解、悲痛所組成。這也是哥特音樂中極為普遍的主題。 阻礙明確定義哥特思想的第二個原因是哥特厭惡政治的特質。
  • ​哥特風格時裝解構 | 形象顧問
    所以,在現代時尚圈內的哥特風格一直被視為個性、時尚、超酷的代名詞。同時因其中世紀的歷史背景而帶有神秘色彩。受宗教思想影響,哥特風格常用色彩為深淺不一的黑色,神秘、莊重的黑色最能傳遞哥特風格的精髓。另外一類是各類深暗純色。哥德式教堂窗戶上的各式宗教題材玻璃鑲嵌畫,色彩純正濃鬱,以此為靈感的色彩設計常選以純色系列,但降低了明度和純度,如深藏藍、暗紅等。在色彩運用中常以左右不對稱式,如衣身、衣袖、褲襪等,以強調對比效果。
  • 遊戲科普姬|聊聊《第五人格》備受讚譽的哥特風
    與記憶裡的哥特風《第五人格》相比,又多了一些中國元素,可見網易在遊戲畫風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那麼哥特風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風格呢?它是如何發展又是如何被大眾所接納的?甚至於說,關於生和死的問題沒有人比德國人的理解更透徹——也正是這種執念,影響了後續哥特風格的發展方向,這就是一開始所說的,哥特元素並不是某一種特定的風格,而是一種藝術氛圍。生的方面,積極蓬勃向上——人人都能隨時體驗;死的方面,絕望恐怖荒誕——只能依靠藝術表現。
  • 「哥特」居然是貶義?
    說到哥德式美術,哥特這個詞在如今21世紀,我們一下子腦中出現的畫面可能是穿著暗黑華麗Lolita的蘿莉少女,有一種復古沉鬱的味道。但其實哥特在最早文藝復興時是被用來與中世紀做藝術分界線的,我們可以看到比較熟悉的現實元素是古堡啊、荊棘、血紅薔薇和吸血鬼等等。
  • 哥特風格 || 從小仙女轉身成為小惡魔
    Dilara Findikoglu ss19現代服裝中也有許多融入了哥德式風格的因為我們在設計中的想法不是孤立無援沒有依據的只有有史可依有史可鑑才能設計出光彩奪目的作品打動著人們翻起了歷史的長河去探尋祖先留下的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點ss19她以中東地區被迫童婚的女孩們為靈感原型講述了女孩們被困在成年人的噩夢中但依然想成為孩子的故事Dilara Findikoglu ss19Elie Saab19秋冬從小仙女轉身成為小惡魔大量的蕾絲、流蘇、刺繡元素
  • 遊戲中的哥特藝術設計為何如此吸引玩家?
    後來東哥特人在553年塔吉那會戰中,東哥特國王託提拉死在了拜佔庭帝國的太監總管納爾西斯手中,一年之後東哥特滅國;而西哥特王國在714年,被從非洲北上的摩爾人滅亡,至此哥特人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或許有玩家會疑惑,星際作為一款典型的未來科幻作品和中世紀的哥特藝術是如何融合的?這一點就得說到曾經有一段時間哥特小說的勢衰反而誕生了另一種全新的文學形式「科幻小說」。
  • 蒼白的傀儡少女:色彩盡頭的浪漫,數字藝術中的哥特風
    想一想,身邊是否總有一些女孩,她們不喜明豔,獨愛黑色,拒絕可愛,我行我素;她們不願做陽光的天使,偏要做黑夜的使者;她們學不會明媚的微笑,但那冷峻的眼神會瞬間凍住你的目光。傳說中,每當新月之下,具有這種氣質的人就會化身成為黑暗裡蟄伏的精靈......
  • 【盤點】動漫中的哥特蘿莉裝
    哥特蘿莉裝經常做為一種萌元素出現在動畫中,這類服裝風格模仿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宮廷式服裝,融合有宗教意義的,或符文、六芒星、骷髏等圖案,整體上呈現黑暗而唯美的特點,穿著這樣服裝的妹子通常都很有自我主見,有自己的行事主張和特有的執著。
  • 藝術都是從非主流演變而來,那該怎麼區分「殺馬特」和「哥特」呢?
    哥特這個特定的詞彙原先的意思的西歐的日耳曼族,在18世紀到十九世紀的建築文化和書寫層面,還有所謂的「哥特復興」(Gothic Revival)就是將中古世紀的陰暗情調從歷史脈絡的墳墓中挖掘出來。哥特又譯為「歌德」,原代指哥特人,在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5~15世紀)的藝術風格。來源於公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把羅馬帝國瓦解的德國哥特族人。
  • 服裝~歷史風格:古希臘服裝、愛德華風格、帝政風格、拜佔庭風格、 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
    哥特服裝風格特徵:◆廓形:直身袍服,會有很多的銳角三角形出現在服裝廓形裡。帽子、鞋、衣服下擺等等。帝政時期服裝風格特徵◆廓形 羅馬皇帝時代和埃及法老時代的直身廓形。高腰設計線形具有明顯轉折的坦領,短袖,裙長及地。
  •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
    溫和中帶一點「瘋狂」  ——《埃舍爾街的紅色郵筒》的美學意味與價值指向  作者:王作剩  縱觀日本導演園子溫的電影作品,其影像風格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極端陰鬱、癲狂與暴力,以《愛的曝光
  • 哥特風?戳中你的少女心了嗎?
    這哥德式風格實在是不太符合我的審美。但是單看衣服我還是能接受的,像這一件套裝,不再是傳統的收腰設計,將腰線再次大幅度提高到胸部以下,看起來更顯高挑。這一件禮裙粉粉嫩嫩,很像洛麗塔的風格,但是相比來說更顯高貴,尤其是高腰線的設計,有一種腿長兩米八的感覺。但是不得不說,這個布料看起來略顯廉價,霧蒙蒙的一片,觀感不太好。
  • 【字體】6款哥特風英文字體
    字體文件夾中包含AI及EPS格式的圖形文件(如下圖3)利用作者提供的圖形配合該字體使用可以呈現出如下圖1一般極具裝飾效果的字體設計- 2 -Ethelvina是一款具有個性裝飾趣味哥特風格英文字體包含三款字體樣式Ethelvina_Light
  • 超酷的哥特風,時尚博主實力解鎖新潮流
    隨著時代的發展服裝的風格越來越多了,知性風、甜美風、淑女風是常見的款式,這些風格不挑年齡不挑身材,只要選擇合適的尺碼就能穿出清新減齡的效果,那麼哥特風發搭配就很挑人了,一起來看看女孩兒都喜歡穿什麼?哥特是一種藝術體現,在時尚界主要是指冷色系,以黑色、深灰為主,在穿搭技巧上以疊穿為主,所以個性的風格備受年輕人喜歡,特別是黑色的單品,不但能襯託膚色還能穿出潮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