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2020-12-07 中國科學技術館

芬蘭土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在一顆彗星上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所有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

這些是在從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內彗核心中收集到的。這顆彗星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

歐空局「羅塞塔號」飛船上的彗星二次離子質量分析器(COSIMA)採集了這些樣本。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間,在距離彗星幾公裡的地方跟蹤該彗星。

這是第一次在彗星中發現生命所必需的磷元素。

在彗星附近,該儀器收集了塵埃顆粒。它還拍攝了三張1c㎡的雙靶板照片。科學家們從圖像中選取粒子並用質譜儀進行測量,之後他們在試驗中檢測到磷離子和礦物或金屬磷中含有的固體顆粒。

研究人員發現,磷灰石礦物並不是磷的來源,這一發現意味著磷以某種更低的、可能溶解的形式存在。研究人員還指出,這是首次在彗星物質中發現生命必需的CHNOPS元素。生命必需的元素包括碳、氫、氮、氧、磷和硫。

碳,氫,氮,氧和硫在COSIMA小組之前對彗星的研究中已經報導過。而磷——或稱P,是生命必需CHNOPS元素中的最後一種元素。

此前研究人員已經證實,磷灰石礦物不是地球上磷的來源。也就是說,最新這一發現表明,生命所必需的所有重要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

這一發現表明:彗星元素的傳遞,是年輕地球生命必需元素的一個潛在來源。

來自彗星塵埃的CF+次級離子中,也最新檢測到了氟。第一次發現CF氣體是在2019年星際塵埃中。

CF+離子目前又在彗星上被發現,但它在彗星環境中的特徵是未知的。這項研究是由芬蘭圖爾庫大學的物理和天文系領導的,並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NRAS)上。

本文來自: 前瞻網

相關焦點

  •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4:49 來源:前瞻網
  • 下一顆大彗星何時出現?
    2020年6月初,人們捕捉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彗星C/2020 F3(奈威斯)的照片。它雖然並非一顆十分完美的彗星,但它也很不錯。Alexander krivenyshev於新澤西的Guttenberg - 來自網絡WorldTimeZone網站寫到:「儘管視野中有一層厚厚的雲層,我仍然能夠用視線捕捉到我人生中的第一顆彗星在2020年7月6日清晨的紐約。」非常棒的抓拍,Alenxander!非常感謝你。下面講述如何去觀測奈威斯彗星。
  • 磷:尿液、生命之源與致命毒藥
    作為人類首個明確記錄了發現過程的常見元素,磷的故事充滿了戲劇性。我們為何對磷又愛又怕?它究竟是生命不可或缺的衛士還是令人聞之色變的魔鬼?(a)黑磷的外觀帶有金屬光澤(圖源:參考文獻4 );(b)在掃描電鏡下,黑磷具有的納米 層狀結構 (圖源:參考文獻5)生命的必需元素磷首次發現於人的體液,磷也與我們的生命活動息息相關。
  • 日本發現彗星上有氨 與地球生命起源關聯
    據新華社電 日本京都產業大學的研究小組在新一期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報告說,他們分析彗星ISON的觀測數據時發現,彗星上有氨的存在。研究人員說,這是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氨,也許可以揭示彗星與地球生命起源的關係。
  • 英國將造太空飛行器探測彗星,揭開地球生命起源秘密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4日報導,英國將建造一艘「彗星追逐者」宇宙飛船,以幫助尋找宇宙和地球生命的起源。這項任務將大膽地前往以前沒有探測器去過的地方,將追蹤並飛行到一顆尚未被識別的彗星上,並首次以3D形式繪製出它的外形。報導稱,進入太空後,飛船將等待數年,直到地球上的天文學家發現宇宙中的「候選者」。
  • 彗星寓意帶來災難,科學卻證明彗星是生命的媒介
    在古代,我們的祖先把彗星便稱為掃把星,預示著即將到來的戰爭、瘟疫、死亡等災難。可事實卻相反,彗星對原始地球的撞擊可能釋放了幫助地球孕育生命的分子。彗星由太陽系誕生初期的物質構成46億年來,它幾乎保持著最原始的狀態,這對地球生命起源的研究有著重大意義。當地球從剛形成的高溫中冷卻下來的時候,數百萬顆衛星在太陽系中四處移動,它還有基本的化學物質、甲烷、一氧化碳、甲醇、氨等。研究人員建立慧心的實驗模型,實驗,得出即使在外層太空寒冷的溫度下,紫外線輻射也能將這些基本分子轉化為更複雜的碳化合物。
  • 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在一顆隕石中有新發現!
    在宇宙中,很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科學家在一顆隕石中有新發現!在宇宙當中的星球裡面,地球是比較特殊的一顆,因為地球奇蹟般的誕生出了生命,那麼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如何而來的?目前在科學界有兩種主流學說,其中一種認為,只有在地球這樣的星球上才有誕生生命的可能性,是經過了漫長歲月的不斷進化一點一點的演化而來的。而另外一種觀點就比較簡單了,這些生命並非是地球的產物,而是來自於外太空,他們通過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地球的方式被帶到地球上,在地球上生根發芽,持續不斷的進化,形成了今天地球上生命繁榮的局面。
  • 人類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氣分子,已「沉睡」幾億年
    人類首次在彗星上發現氧氣分子,已「沉睡」幾億年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0-29 21:11 來源:澎湃新聞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這顆星際彗星是2020年新發現的一顆彗星,編號C/2020 F3,又稱NEOWISE彗星,由近地軌道上的太空望遠鏡NEOWISE在2020年3月27日首次捕捉。在太陽系中,所有行星都沿逆時針方向在運轉,地球也是如此,然而,NEOWISE彗星卻以順時針方向向太陽系內側駛來,因此,它是一顆逆行彗星,2020年7月3日最接近太陽。
  • 漲知識 | 集齊元素周期表元素,大概要多少錢
    漲知識 | 集齊元素周期表元素,大概要多少錢 2018-10-03 0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日曆|行星or彗星?天王星被發現兩年後才為自己「正名」
    不過,在剛被發現的時候,它曾經被當時的科學家們認為是一顆彗星。發現緣起有記錄的天王星首次出現在夜空的例子被認為可以追溯到古典時期(大致為公元前六世紀到公元前三世紀)。公元前2世紀,希臘天文學家、數學家、三角學的創始人Hipparchos在他的星表(完成於公元前129年)中把這顆行星作為一顆恆星記錄下來。
  • 磷元素對人體健康有何作用?我們該吃哪些食物才能補磷?
    對於磷和鈣兩種人體所必需的元素,人們之所以會傻傻分不清楚二者,可能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牙齒和骨骼是由鈣和磷作為重要組成和二者相輔相成促成食物的吸收的緣故吧!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的密切,比如說,人體每天需要吸收的鈣磷的含量,它們兩個就不相上下,當然,磷可能會更多一點,但是有研究發現,鈣磷的吸收是否良好,能夠直接影響到骨骼的鈣化,它們都是構成、支持和承擔骨骼負重作用,另外維生素D能夠同時促進鈣磷的吸收!其實,很多人認為軟骨病、骨骼鈣化是因為缺鈣的緣故,可誰又知道,這跟磷也有很大的原因呢?
  • 高磷養花?必須元素的相生相剋,別用錯誤的方法施肥了!
    必需營養元素的三個依據:1、如缺少某種營養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 必須營養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營養元素代替;3、必須營養元素直接參與植物代謝作用。目前已發現16種必需營養元素:大量、中量營養元素:C H O N P K Ca Mg S (佔植物乾重的0.1%以上)微量營養元素: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佔植物乾重的0.1%以下)大量與微量沒有嚴格的界限,隨著環境的變化微量元素含量可超過大量元素含量。
  • 科學家首次發現,彗星可以發出北極光!
    來自美國航空航天局「羅塞塔」號探測器的數據,揭示了67P/丘留莫夫-格拉西門科彗星(英文名為67P/Churyumov-Gerasimenko,縮寫為67P/C-G)擁有自己的遠紫外極光。這是第一次在行星或月球以外的天體上記錄到這種遠紫外電磁輻射。
  • 「大彗星來了」上熱搜 你對彗星了解多少?
    日前,「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
  • 日本天文愛好者通過數位相機拍照發現新彗星
    人民網東京11月13日電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12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以一名美國天文愛好者和兩名日本天文愛好者的名字,為他們發現的一顆新彗星命名。這是時隔5年再次有日本人發現新彗星。據日本國立天文臺消息,香川縣觀音寺市的滕川繁久(74歲)和德島縣阿波市的巖本雅之(64歲)在日本時間8日黎明時分發現了這顆新彗星,並通過該天文臺通知給國際天文學聯合會。而就在兩人發現彗星的大約7小時之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D·E·麥克霍茨(音譯)也發現了這顆彗星。
  • 七月金山嶺長城拍絕美彗星 它的名字叫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划過最美明長城金山嶺。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C/2020 F3 (NEOWISE)彗星,目前是近二十年來北半球觀測條件最好的彗星,當之無愧的21世紀首顆大彗星。夜晚的金山嶺長城,星光璀璨,令人神往。「新智彗星」閃耀金山嶺長城。一顆突如其來的大彗星出現在黎明時的夜空中,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 彗星真的會像傳說中的「掃把星」一樣,給地球帶來災難嗎?
    實則所謂的「掃把星」就是彗星,由於彗星在運動的過程中後邊好像拖著一個尾巴,看上去很像是掃把,故此得名「掃把星」。提起彗星,想必大家都會想到「哈雷彗星」。想當初在1910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們曾預言哈雷彗星很可能會與地球相撞。事實上在5月19日那天,哈雷彗星真的靠近了地球的附近,只不過它並沒有撞向地球,而是與地球擦肩而過。
  • 宇宙「天鵝」SWAN彗星大駕光臨
    起初大家都認為ATLAS彗星將會成為數十年來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可是令人失望的是,這顆彗星由於某些自身原因在太空中香消玉殞了。然而,彗星SWAN 的出現讓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它很有希望成為肉眼可見的彗星,而且不會像ATLAS那樣解體。SWAN彗星(C/2020 F8)秀出了它綠色的彗發和指向東南方向的細長彗尾。
  • 如果沒有木星的阻擋,1994年那顆彗星會撞擊到地球嗎?
    1994年,曾經有一顆彗星撞擊到了木星,在撞擊之前分裂成二十多個碎塊,在木星的表面形成了斑斕的撞擊場面。這顆彗星,首先於1993年3月份的時候,被美國天文學家蘇梅克夫婦、另外一位天文學家尤金以及一位天文愛好者列維共同發現,因此這顆彗星被命名為「蘇梅克-列維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