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顆大彗星何時出現?

2020-12-14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現在天空中有一顆很棒的能用雙筒望遠鏡看到的彗星—奈威斯彗星。一些富有經驗的觀測者直接用肉眼觀測。這很棒,但並非最佳。我們什麼時候能再一次看見大彗星呢?

來自Earthsky Community的照片。

2020年6月初,人們捕捉到了一張令人驚嘆的彗星C/2020 F3(奈威斯)的照片。它雖然並非一顆十分完美的彗星,但它也很不錯。Alexander krivenyshev於新澤西的Guttenberg - 來自網絡

WorldTimeZone網站寫到:「儘管視野中有一層厚厚的雲層,我仍然能夠用視線捕捉到我人生中的第一顆彗星在2020年7月6日清晨的紐約。」非常棒的抓拍,Alenxander!非常感謝你。下面講述如何去觀測奈威斯彗星。

現在,我們受到了來自精彩絕倫的彗星照片的持續衝擊,其中包括本周即將出現的C / 2020 F3彗星(奈威斯)。

大多數照片來自擁有豐富經驗的天體攝影師,對於精美卓絕的天空,他們大都使用望遠鏡和現代相機,有時還會隨之創建出合成圖像。 現在,我們有時也可以看到從國際空間站傳來的彗星圖像。 在此期間,我們僅僅從地面用肉眼就能觀看到嗎? 是的,奈威斯是一顆比較容易觀察的彗星。 不過大多數人還是需要雙筒望遠鏡才能看到它。

最後兩個大彗星-2007年的麥克諾特和2011年的洛夫喬伊-主要出現在南半球的天空下。 自從1996-97年海爾-波普以來就沒有看到北半球有如此宏偉的彗星。

更重要的是,有些觀測者甚至沒有將海爾-波普歸類為大彗星。 在這種情況下,在北半球我們可能不得不追溯到44年前,也就是1976年的西方彗星,以找到真正宏大的大彗星。 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下一個呢?

讓我們細想最近的一些不可思議的彗星和歷史記錄,以此來預測一下北半球和南半球何時會看到下一顆大彗星。

1997年,在海爾-波普彗星和星空下的夜晚。有18個月都可以用肉眼觀測它,北半球的許多人都看到了它。 圖片來自Jerry Lodrigussi已經許可使用

首先,我們要如何定義大彗星這個概念呢?這並沒有官方定論。大彗星這個標籤,是彗星的亮度,壽命和橫跨天空的寬度綜合決定的。

這篇文章就是來解釋南北半球的大彗星以及它們的頻率等相關問題。在我們看來,大彗星的明亮度可以和金星相媲美(-3至-4星等)。如果算上它的尾巴,它比金星還要明亮,可以照亮天空30度或者更多。

我們也可以討論一些其他的主要彗星,比如1星等或者更亮的,也就是說它們的明亮度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不分上下,算上星尾範圍在15度或者更大。這些主要的彗星有較長的可見度,因此很容易被地球上的居民觀察到。(不過有些特別的彗星在軌道末端,因此可視時間並不長,除了天文學家們,一般人幾乎觀測不到。)

這是1986年的哈雷彗星,在歐空局的喬託號飛船最接近它之前的幾秒鐘。插圖上顯示的是哈雷彗星在1910年出現時的景象。大有不同!圖片來自於Giotto/ESA

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在它近日2015年8月近日點(離太陽最近的點)的前幾天,正如歐洲航空航天局的Rosetta飛船

所觀察到的。(圖片被特意過度曝光來顯示塵埃噴流在彗星最活躍階段時離開其表面)

圖源:Rosetta飛船/OSIRIS圖像處理器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

再想想看,人類觀察天空的能力在過去五十年間完全改變了。

在這段時間,太空旅行已經成為現實,固體電子學引起了攝影領域的全盤革命。我們數次向彗星發射太空探測器,最近的一次中,歐洲航天局羅塞塔號用兩年時間(2014-2016)深入探測了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

電晶體和靈敏的固態探測器改變了天體攝影技術,使得業餘愛好者的觀測技術遠超現代電子技術發展前的專業天文學家。

大家都認為2011年的洛夫喬伊彗星是一顆大彗星。但是,它主要在地球的南半球被觀測到。在這張圖片中,在夜輝下的地球地平線附近可以看到洛夫喬伊彗星。這張照片是2011年12月22日,美國宇航局太空人丹·伯班克,「遠徵30號」的指揮官,在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

Lovejoy彗星(C/2014 Q2), 2015年1月18日攝於奧地利。這並不是南半球所熟知和喜愛的2011年大彗星洛夫喬伊,而是2014年末和2015年初的相當壯觀的洛夫喬伊彗星,它因數字天文攝影技術的穩步發展而出名。圖片來自G. Rhemann

對彗星迷來說,1996-1997年都是關於海爾波普的年份。它主要是一顆北半球的彗星。一連幾個星期,海爾波普彗星一直是我們西邊天空的一個固定物體,它可能成為歷史上被觀看次數最多的彗星之一。

這顆彗星確實是一顆主要的彗星,但是是一顆大彗星嗎?

幾乎所有的彗星的能見度都很短。海爾-波普彗星打破了之前在我們的天空中1811年大彗星近兩個世紀的保持記錄。1811年的這顆彗星在9個月的時間裡都是肉眼可見的。海爾波普彗星在歷史性的18個月裡都能被觀測到,這確實是彗星中的小卡爾瑞普肯。

海爾波普在早期是明亮的,差不多但又不完全像金星那樣明亮。它的原子核的大小——彗星的冰核,在太空中飛馳——的速度估計為60公裡+/- 20公裡(37英裡+/- 12)。這使得海爾-波普彗星的彗核比哈雷彗星的彗核大6倍,是羅塞塔彗星的20倍,即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

海爾-波普有一條長尾,長達30度,但是,幾乎在它的整個可視周期內,明亮可見的卻是相對較短的不超過10度的尾巴。是的,一些更早的大彗星也許並沒有30度長的尾巴,但他們卻十分明亮。

Bright通常意味著像金星一樣明亮或者更亮。海爾-波普就沒有那麼亮。一些大的彗星在白天可以看到,但是海爾-波普彗星卻不能。

最後,我們不得不承認海爾-波普跨越了「大」的邊緣。

1974年1月11日的韋斯特彗星和1973年的科胡特克彗星(插圖)。圖片來自亞利桑那大學/卡特琳娜天文臺/美國宇航局

早在1973年,科胡特克彗星的首次發現就引起了天文觀測者的高度重視。根據它被發現的距離和亮度,天文學家預測這將是本世紀之最,也許是一生一遇的天文大事件。

然而科胡特克並未如料,它閃滅了。雖然這令天文觀測者很是失望,但對於專業的天文學家來說,對科胡特克的持續觀測是很有價值的。

天文學家們認為科胡特克給了他們一個教訓。那一年,很多天文學家們在戶外參加群眾的「天文社團」,試圖向失望的人們描繪那顆難以觀察到的彗星。

不幸的是,這一教訓使天文學家輕視了「大彗星」之名的另一個競爭者——1976年的韋斯特彗星。這種忽視充滿了戲劇性:韋斯特彗星並沒有讓人失望,反之,這是一個相當驚豔的彗星!但是由於天文學家們悄無聲息加之媒體並未發布相關報導,很多普通的天文觀測者都忽視了它。因此韋斯特彗星並沒有像本該有的那樣被觀測和欣賞。

洛夫喬伊彗星(Comet Lovejoy)(2011),2011年12月22日攝於智利聖地牙哥

圖片來自Y. Beletsky (LCO)/ ESO

在韋斯特彗星之後,跳過海爾-波普,我們需要快進31年直達2007來欣賞下一顆真正的大彗星——它被超過50顆彗星的發現者,彗星獵手Robert H. McNaught挖掘。這顆彗星有時也被稱作「2007年的大彗星」。身在北半球的你不記得當年有這樣一顆大彗星?那是因為彗星軌道的傾角和高偏心率導致很多彗星只能從地球的一個半球觀測,這也是2007年彗星麥克諾特的情況。

2007年的彗星麥克諾特只有南半球的天文觀測者有機會一覽芳容。四年後,也就是在2011年時,另外一顆大彗星洛夫喬伊彗星又一次在南半球的天空出現了。

北半球的觀測者只能通過數字時代的技術手段遠距離來觀看者兩顆彗星。

或者,他們可以搭乘一輛昂貴的便車,將自己置於南半球,來親身體會這一美麗的景象。

因此,現在考慮下面的圖表,其中主要的大彗星的記錄可以追溯到1680年。請記住在大約200年前,這個天文記錄似乎就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高的保真度了。從統計學上看這個數據,它揭示了什麼呢?

大彗星和主要彗星的年代表,1670年至今。大彗星用一個黃點標記,所有的彗星都顯示在相對於它們的能見度範圍內——北方、南方或兩者。圖片來自via T. Reyes/ Harvard University.

平均每五年,人們可以預期看到一顆從地球可見的彗星。然而這個平均值的變化(即一個標準差)大約也是五年。這就意味著,平均每5到 10年就會有一顆大彗星出現,有時它們還是「群體拜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1910年和1911年,當時有四顆重要的彗星划過天空。

數據還顯示,大彗星平均每20年回歸一次,用平均值的標準差展示,變化幅度是10年,所以實際上,大彗星可能每20到30年就能在地球上觀測到。有些世紀可能有兩次或者三次機會(19世紀),而另一些世紀可能有四次或者更多(20世紀)。

1861年的大彗星,也被稱為C/1861 J1或Tebbutt彗星。基於這些數據,天體攝像技術開始捕獲大彗星和一些主要的彗星。圖片來自E. Wei/ Bilderatlas der Sternenwelt

從統計學上看,記錄彗星在250年間的活動次數,只有38顆主要的彗星,這是一個很稀少的數據,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歷史的趨勢。如果數據顯示偏向一個半球,則可能指示了黃道平面以北或以南的奧爾特雲被一些物體所影響,比如一顆經過的恆星。但這個數據中並沒有這種跡象。

它回答了這個問題嗎?北半球是已經錯過了大彗星嗎?

最近南半球肯定是有一個大彗星的趨勢,這個數據揭示了南半球和北半球的長期趨勢,每25至40年會出現一次大彗星。

但是如果把海爾波普彗星排除在外,那麼北半球最後一顆大彗星就是44年前的西彗星。即使你把海爾波普彗星當作大彗星,距離它出現也已經過去了23年。從統計數據來看,北半球已經準備好迎接它的下一個大彗星了,放馬過來吧!

海爾-波普彗星耀眼的白色塵埃彗尾和藍色等離子體彗尾

E. Kolmhofer, H. Raab攝於奧地利林茨約翰尼斯克卜勒天文臺

總結:本世紀南半球發現兩顆大彗星:2007的麥克諾特彗星和2011的洛夫喬伊彗星。但是在北半球呢?我們最後一次廣泛的看到的彗星是1996-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1976年的韋斯特彗星可能是我們最後一顆大彗星。我們開始準備了!

作者:Tim Reyes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大彗星來了」上熱搜 你對彗星了解多少?
    日前,「大彗星來了」登上熱搜。媒體報導稱,一顆編號為C/2020 F3的明亮彗星正路經地球。
  • 那一晚不到三秒的功夫,哈雷的預言成真,一顆彗星從此有了名字
    76年才出現一次的哈雷彗星,大部分人一生只能見一次,那同樣是只見過它一次的哈雷是怎麼預測出彗星還會再回來的呢?1682年某一天夜晚,26歲的英國人哈雷還在天文臺加班,此時天空划過了一顆像掃把一樣的彗星,啪的一下很快,也許還沒有三秒鐘的功夫,但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哈雷的注意。
  • 彗星是什麼,為何成為了「掃把星」?
    對於天文觀測愛好者來說,也是這樣,上半年原本會出現的ATLAS和SWAN彗星紛紛「放了地球鴿子」。好在不久,我們將迎來今年第一顆適合觀測的彗星,C/2020 F3 NEOWISE彗星,而且它的亮度很快就能達到0等。屆時,北半球的觀測者可以在7月的夜空裡輕鬆地看到它(日出前約半小時從東北方向升起,日落後則出現在西方低空)。
  • 七月金山嶺長城拍絕美彗星 它的名字叫新智彗星
    「新智彗星」划過最美明長城金山嶺。7月中下旬的傍晚可以看到它的靚影。C/2020 F3 (NEOWISE)彗星,目前是近二十年來北半球觀測條件最好的彗星,當之無愧的21世紀首顆大彗星。夜晚的金山嶺長城,星光璀璨,令人神往。「新智彗星」閃耀金山嶺長城。一顆突如其來的大彗星出現在黎明時的夜空中,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芬蘭土爾庫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在一顆彗星上收集的固體塵埃顆粒中發現了磷和氟。參與該項目的科學家表示,他們的發現表明:所有最重要的生命元素,可能都是由彗星運送到地球的。這些是在從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67P/Churyumov-Gerasimenko)的內彗核心中收集到的。這顆彗星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歐空局「羅塞塔號」飛船上的彗星二次離子質量分析器(COSIMA)採集了這些樣本。該太空飛行器在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間,在距離彗星幾公裡的地方跟蹤該彗星。
  • 一顆星際彗星逆向駛來,軌道周期4300年,7月3日掠過水星
    但在這百忙之際,又有一種天空觀測者不會放過的天文現象,每當太陽落天后,一顆星際彗星將出現西邊天空,可惜的是現在肉眼暫時看不到,需要專用天文望遠鏡,因為它的視覺強度剛剛接近+7.0,低於肉眼可見度閾值,不過很快就能肉眼可見了,因為它將在2020年7月3日掠過水星軌道內側,到時亮度可以變得像二等星或三等星一樣明亮。
  • 宇宙「天鵝」SWAN彗星大駕光臨
    起初大家都認為ATLAS彗星將會成為數十年來第一顆肉眼可見的彗星,可是令人失望的是,這顆彗星由於某些自身原因在太空中香消玉殞了。然而,彗星SWAN 的出現讓大家重新燃起了希望。它很有希望成為肉眼可見的彗星,而且不會像ATLAS那樣解體。SWAN彗星(C/2020 F8)秀出了它綠色的彗發和指向東南方向的細長彗尾。
  • 彗星般出現的星之原石——星街彗星
    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這位如彗星般出現的星之原石——星街彗星。其實星街彗星是一名2018年3月22日在Youtube作為個人勢開始活動的Vtuber,後在2019年5月19日宣布加入成為業界團體Hololive所屬,先於音樂特化型品牌「INNK Music」所屬,後轉籍至「Hololive」直接所屬。
  •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
    集齊6大元素!首次在一顆彗星中發現生命必需的磷 每6.5年繞太陽公轉一圈  Evelyn Zhang • 2020-12-03 18:24:49 來源:前瞻網
  • 天文學家說,世紀大彗星阿特拉斯可能已經解體了
    【ALENG 自媒體】4月9日晚間自媒體專稿,在遙遠的古代,彗星總是與災難聯繫在一起,被認為是不祥之兆,但是對於今天的地球人類來說,親眼目睹一顆彗星划過夜空,實在是非常難得的天文盛況。根據天文學家的統計,大約每隔10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肉眼可見的彗星,但是在過去的10多年間,我們卻沒有看到這樣的景象出現,不過,一個好消息是,再過兩周時間,我們將有希望看到一個這樣的彗星:不僅肉眼可見,而且很可能會成為很多人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天文事件,因為這個被稱為阿特拉斯的彗星亮度非常之大,將會比金星還要亮,堪稱世紀大彗星。
  • C/2019 Y4彗星已解體 C/2020 F8彗星成亮點
    新華社天津5月13日電(記者周潤健)近日,一條「C/2019 Y4彗星在接近太陽的過程中意外解體」的消息令全球天文愛好者心碎,這也意味著,該彗星在5月底不會閃耀天宇、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  C/2019 Y4彗星是2019年發現的最後一顆彗星,由於其亮度在某一個時間段內突然迅速上升,引起了全球天文愛好者的關注。  「這顆被寄予厚望的彗星突然『香消玉殞』並不算很意外。」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解釋說,彗星的彗核不是固體,而是由冰或凍結的氣體黏合而成的微粒和塵埃的混合物,就像一團「髒雪球」。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7月份 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 吸引了許多天文愛好者的目光 並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 它就是今年3月27日新發現的
  • 6800年一遇的大彗星有了中文名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 7月份,一顆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吸引人們的目光,並頻頻出現在我們的朋友圈。 它是誰?叫啥名字?
  • 肉眼可見的NEOWISE彗星,錯過再等6800年
    拿起你的相機和望遠鏡,去看彗星吧,因為NEOWISE彗星如今正掛在夜空之中,它可是自1997年海爾-波普彗星之後,北半球23年來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明亮彗星。01 NEOWISE彗星,6800年一次的回眸NEOWISE彗星是一顆在今年3月27日剛被發現的彗星,這個名字來自於它的發現者——NEOWISE太空望遠鏡。
  • 一顆彗星8日將達最亮 天文愛好者可睹「天外來客」
    天文專家介紹,一顆編號為C/2020 M3的彗星預計在8日凌晨達到最亮,我國感興趣的天文愛好者當日可嘗試通過小型天文望遠鏡,在獵戶座內尋找這位「天外來客」。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這顆彗星發現於2020年6月27日,亮度在8等左右,肉眼不可見。
  • 幾千年一遇的旅客:NEOWISE彗星觀賞指南
    我們還需要等待另一顆非常明亮的彗星,天文學家稱之為大彗星。對於大彗星並沒有嚴格的定義,但是大家都同意海爾波普彗星就是其中之一,它在1997年被大範圍的看到。較小的彗星比較頻繁,現在,在黎明的天空中有一個很好的雙目彗星。一些有經驗的觀察者說,一旦你用雙筒望遠鏡發現它,你就可以不用望遠鏡並用肉眼看到它。
  • 2020年5月底彗星來了 肉眼可見或處於爆發模式
    一個多月以前,一則「亮度或將接近太陽的大彗星即將在5月底出現」的新聞引起了不少天文愛好者的關注,甚至有媒體將它稱之為「末日彗星」。不過,這顆天空中「最亮的星」上個月「碎」了。  在它解體的同時,另一顆C/2020 F8(SWAN)彗星出現在了人們的視野。
  • 星迷福利月:四顆彗星飛臨地球
    有時候,彗星內部的氣體包會在太空中爆炸,彗星也會突然劇烈地變亮。而太陽的引力也可以輕鬆地將一顆彗星變成碎片,讓其淡入永夜。對於觀測者而言,要想知道彗星能有多亮,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它出現於夜空中時牢牢地盯住它。以下奉上四顆彗星的觀測指南:彗星41P/TUTTLE–GIACOBINI–KRESK4月18日,彗星41P將會飛臨天龍座的一顆亮星附近。
  • 千年一遇的NEOWISE新智彗星現在就可以看到!
    今年7月,我們可用肉眼觀看一顆幾千年都難得一遇的Neowise新智彗星。金山嶺長城的遊客們也紛紛拿起相機、手機等電子設備想要記錄下這一壯觀的時刻,小編也不例外,觀賞了一場壯美景觀。NEOWISE新智彗星,這是一顆具有接近拋物線軌道的逆行長周期彗星,是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天文衛星「廣域紅外巡天探測器」在執行「近地天體寬視場紅外巡天」於2020年3月27日發現的。對北半球而言,新智彗星是繼1997年的海爾-波普彗星後最亮的彗星。他的下次回歸至少要在若千年後。
  • 多圖欣賞彗星,長星貫夜天下驚,化作霓裳添新瀲
    彗星是冰凍的氣體、巖石和塵埃圍繞太陽公轉形成的宇宙雪球,這些「宇宙雪球」在冰凍狀態下有小城鎮般大小。當彗星軌道把它帶到十分靠近太陽的位置時,彗星便被加熱沸騰起來,噴射出大量氣體與塵埃,形成一個比大多數行星還要大的巨大的發光彗頭,它噴射的氣體和塵埃可形成背離太陽延伸幾百萬英裡的慧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