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去三峽博物館看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2021-01-13 視界網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記者 李齡松

錞於是古代的打擊樂器,始於春秋時期,盛行於戰國至西漢前期,在長江流域及華南、西南地區都有發現,其中以巴人故地發現最為集中,因此,它成為了巴文化最具特徵性的青銅樂器。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我們一起走進三峽博物館,去看看鎮館之寶——虎鈕錞於,感受春秋戰國時代的巴人文化。

虎鈕錞於陳列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遠古巴渝—從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展廳,屬戰國晚期的巴人作品。通高68釐米,重30公斤。肩圍93釐米,腹圍64釐米。肩圍大而腰圍小,整體呈橢圓筒形,有「錞於王」的美譽。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陳列部副研究員彭學斌介紹說,春秋戰國時間,錞於的大小不同,但形狀基本一致。錞於的頂上一般都設計有一枚鈕,或為環鈕、橋鈕,或作虎形、馬形、龍形鈕,方便用繩索懸掛在橫梁上敲擊。之所以叫虎鈕錞於,是因為這個錞於頂部的鈕,形似一隻栩栩如生的老虎。「錞於到了我們巴渝地區對它進行了一些改裝,把它的環形鈕,變成了虎鈕,這是我們巴人特殊的符號和圖騰。」彭學斌說。

隨著時代的變遷,始見於北方地區的錞於,慢慢傳入中原。製作材料開始是陶,後來變成了青銅,並開始用於祭祀等重大禮儀活動。錞於的蓋盤上除了老虎外,還有一些奇特的圖文,有人,有船,有魚,還有一些類似符號一樣的圖像。彭學斌介紹說,每一個圖文都有著特殊的寓意,它們記錄著巴人的生活、信仰和文化。

雖然巴國早已消亡,但這件虎鈕錞於的每一個部件和紋樣,都在向我們揭示著千年之前神秘巴人的悲歡喜樂,特別是從軍樂器變為祭祀用具後,它在巴人民間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經歷過哪些故事,在巴文化中擔當了哪些舉足輕重的作用,都在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作為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之一,目前,文史專家們還在對這件虎鈕錞於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夠借它解開更多巴人之謎。

江北臺 李齡松

相關焦點

  • 「國寶召集令」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虎鈕錞於
    2019年5月18日-8月18日,「國寶盛宴——《史記》中的西南邊疆」在雲南省博物館展出。展覽如同發出一張「國寶召集令」,來自雲南、重慶、四川、貴州、廣西等15家文博單位的眾多國寶齊聚一堂,如何讀懂這些國寶背後的故事,讓雲南省博物館為您解答!
  • 「鎮館之寶」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原標題:戰國青銅虎鈕錞於 見證古代方國歷史前往四川什邡市博物館參觀,不能錯過這裡的「鎮館之寶」之一:戰國青銅虎鈕錞於,是2009年出土於該市師古鎮紅豆村、通高85釐米的大型青銅器。什邡市博物館館長楊劍聽到消息趕到紅豆村時,天色已晚,文物也已被當地農戶拿走。到農戶家裡,楊劍見到了用麻布口袋裝著的錞於。楊劍用電筒照射仔細打量,不由又一陣狂喜,「感覺應該是錞於,這在川西相當少見,如果是真的就不得了!」由於錞於出土時器身部分已被打爛,殘片散失,博物館工作人員就出錢請人追尋殘片,「50元一小塊,100元一大塊,苦苦追尋了三天,殘片全部收回。」
  • 一起來捉妖:虎鈕錞於答案匯總,鬼書又來兌換,商城上架價格提升
    《一起來捉妖》文物有靈系列活動中的籤到領書回答問題兌換雲紋活動來到了第三隻妖靈虎錞於。這隻妖靈的噱頭就是古董虎鈕錞於。前面的金翅鳥之書和亞醜鉞之書都已經結束,現在小竹先給大家匯總一下八本虎鈕錞於之書的正確答案,助大家將4000雲紋領到手。文/小竹談遊戲一、虎紐錞於之書答案匯總閒話少敘,先直入正題,來看看八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 「文物拾光」假如文物會說話,虎鈕錞於萌萌噠
    >是不是很萌萌噠第一期虎鈕錞(chún)於我來自戰國,誕生在一個神秘的巴國,我的腰部高高鼓起,然後逐漸向下收縮,外形看上去就像一個半米多高的青銅米缸。巴人能歌善舞,樂舞發達,其以青銅樂器為重器,而我也是一種名叫錞於的軍中打擊樂器。在我的頭部上面有一個圓盤,蹲著一隻威風凜凜的老虎。虎頭微微抬起,前肢伸出,後肢蹲臥,仿佛立刻要躍起的姿態,特別活靈活現。其實這是一個虎形的提鈕,因為要擊打我出聲的時候,需要先把我像編鐘一樣,從大到小排列懸掛起來奏樂,這個時候穿繩的提鈕可就派上大用場了。
  • 三峽博物館這些甲骨文告訴你
    1月15日,由中國國家圖書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主辦的「洹水殷契——商代甲骨文特展」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開展。展覽通過70餘片珍貴甲骨,輔以書籍等實物展品,帶領觀眾走近商代先民生活,感受甲骨文承載的文化記憶。
  • 從草原虎噬驢牌到罕見帶銘佛龕銅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青銅篇
    從草原虎噬驢牌到罕見帶銘佛龕銅牌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青銅篇寧夏博物館現館藏文物近4萬件。西夏文物、回族文物的收藏數量和質量為文博行業所矚目;館藏文物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在全國博物館中獨樹一幟。賀蘭山巖畫、紅軍西徵和陝甘寧邊區時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新館一、二、三層所陳列的通史篇、專題篇和臨展篇三大版塊十二個展覽,互為補充,交相輝映,多層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 國際博物館日,了解一下?|國際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國際博物館協會
    今年5月18日,就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啦。對於國際博物館日,你了解多少呢?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日在每年的5月18日左右舉行。這一節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設立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稱:「這一節日為博物館專業人士提供了接觸大眾的機會,提醒他們博物館面臨的挑戰。」國際博物館日旨在讓大眾了解博物館是服務於社會及其發展的機構。
  • 第十七屆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啟動
    記者丨何安安日前,中國博物館協會在官方網站發布公告,由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十七屆(2019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已於2月28日正式啟動。與往屆相比,今年的博物館十大精品推介活動增加了「網上展示」環節,擴大了初評專家範圍,並對評審方式進行了改進。公告顯示,今年的推介活動原則上設精品獎10個,優勝獎10個,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若干。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自1997年啟動以來,已持續舉辦了十六屆。
  • 國際博物館日|上海88家博物館免費開放,從夜遊到「雲遊」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是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Museums for equality: Diversity and Inclusion),旨在強調當今博物館對於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和新認識。
  • 518博物館日 盤點那些旅遊中必去的博物館
    如果去一個地方旅遊,果想更多的來了解目的地的歷史和現在,博物館肯定是旅遊計劃中最為重要的一站。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中國主會場放在了江蘇的南京博物院,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
  •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數位化源於「愛」
    12月11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以下簡稱三峽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文物信息部副主任殷玉玲告訴記者,「目前,還有一些古籍數位化還沒有做完,因為當時的紙質酸化比較嚴重,太脆弱了,一動就碎。能做的基本都做了。」隨後,三峽博物館又相繼完成了業務檔案數位化、三峽文物搶救保護工程檔案數位化,館藏家譜數位化,業務檔案數位化。此外,還分別開發軟體系統,對這些數位化的資料進行管理,形成專題資料庫。
  • 博物館照明之宜昌博物館:巴虎楚鳳,峽盡天開,埃克蘇燈光裡的歷史...
    宜昌博物館佔地面積33000㎡,主體建築面積43080㎡,其中展陳面積14240㎡,館內建檔的三峽宜昌地區內文物藏品35342件/套,館藏精美文物曾先後到香港、臺灣、巴黎及廣東省展出
  • 重慶三峽博物館,迎來了失落的黃金國
    我覺得我可能是大禹一般的人物,不止三過三峽博物館,卻一次也不曾進入。但今天,有一個遙遠的國度帶著神秘的文明,首次在重慶登陸,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正式在三峽博物館拉開帷幕。安第斯文明古老而神秘,在印加帝國毀滅於歐洲殖民者帶來的槍炮與瘟疫後,其已不具備延續性。
  • 國際博物館日:時光中的琥珀
    2020年5月18日是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1992年以來,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都會為每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確定主題,今年的主題是「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在逆全球化浪潮湧起的當下,這個主題極具現實關懷:作為人類文明共同瑰寶的博物館,理應為平等與包容做出更大貢獻。
  • 【展覽】木乃伊、黃金面具……「失落的黃金國」亮相三峽博物館
    157件套出土文物,精選自秘魯11家考古類博物館藏品,年代跨度約3000年,多為秘魯歷年重大考古發現的代表性文物,包括陶器、金器、紡織品和木乃伊……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消息,世界文明與藝術系列展之失落的黃金國——安第斯文明特展,將於6月25日,在三峽博物館一樓臨展廳A免費面向市民開放。
  • 雲夢睡虎地秦簡入選湖北省博物館 十大「鎮館之寶」
    12月13日經廣大網友和專家委員會歷時一個月的評選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其中,雲夢睡虎地秦簡入選13日,十大「鎮館之寶」發布會現場火爆據悉,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
  • 請相信我:在博物館看到閃閃發光的 ,十有八九是金子 !
    商 金箔虎形飾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遺址出土金箔虎形飾,三星堆博物館藏虎豕咬鬥紋金帶飾牌,戰國,內蒙古鄂爾多斯西溝畔墓地出土,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藏金腰帶,南宋,重慶南川人民醫院出土,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 快看!90歲的米老鼠在上海博物館穿上「青銅」外衣
    圖片說明:上博奇妙夜以短片《器靈甦醒》拉開帷幕。  慣常於周一閉館的上海博物館,卻在10月29日傍晚5點半打開了大門,開啟一年一度的「博物奇趣」2018上海博物館奇妙夜。這次,上博「鎮館之寶」大克鼎與90歲的「米老鼠」相遇了,碰撞出服飾、家居、文具、玩具、生活、食品等6大類66種中西合璧的文創產品。  上博奇妙夜以短片《器靈甦醒》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