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分期,這個曾讓消費金融機構赤膊爭搶的場景,到如今已變成騙貸產業鏈重點投注的對象。醫美分期由滿眼性感到充滿風險,仍難擋巨頭繼續嘗試。
撰文 | 冬彌
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平安消費金融、美團、新氧等機構殺入醫美分期,使醫美場景再次成為消費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不過,警方打掉的一系列特大醫美套路貸案件,似乎預示著醫美場景的風氣仍有渾濁。
前不久,北京警方宣布打掉了10餘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夥,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這些詐騙團夥以高薪招聘名義引誘年輕女性應聘,面試後便要求應聘者去指定醫美機構整容,費用可以通過貸款支付,並承若公司會報銷。
該案件中涉及了北京奧斯卡醫療美容、艾菲醫療美容等9家醫療機構,123名涉案人員中60人是詐騙團夥成員,63人為醫療美容機構工作人員。中介與醫美機構聯手,形成醫美騙貸產業鏈。
在騙貸產業鏈中,類似「招工美容貸」的騙貸團夥、醫美機構按比例分成利潤。為了能順利獲得貸款資金,騙貸中介甚至幫助不具備貸款資質的應聘者偽造個人資料,提升信用額度騙取貸款。
儘管醫美分期場景風險肆虐,但今年以來不少頭部的網際網路平臺奮不顧身地進行布局。今年新開業的平安消費金融在APP主頁上顯示了醫美機構美萊的套餐的推廣信息,用戶在美萊線下商戶消費時可通過平安消費金融辦理分期。
新氧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的代表者,近期也上線了醫美分期服務「氧分唄」,定位於「消費醫療 生活美容分期」,入口位於新氧醫美APP「我的」—「小工具」。
美團生活費分期是美團提供的一款「先消費,後分期還款」的消費貸款服務,目前已支持醫美分期。貸款服務由重慶美團三快小貸及合作銀行提供,目前合作了超過500家醫美機構。
新氧和美團作為醫美分期的新勢力,擁有海量的用戶和豐富的醫美機構資源。值得肯定的是,它們本身為網際網路平臺,在大數據風控和用戶畫像上相比傳統的醫美分期平臺更具優勢,這可能也是它們布局醫美分期的重要抓手。
作為消費金融領域的熱門場景,醫療美容以客單價高、市場需求強的特點,曾在2016和2017年一路狂飆形成風口,市場很快就邁入千億級別。然而經歷騙貸危機後,醫美分期規模縮減,大量參與者紛紛退出。
在醫美客單價方面,2019年均價最高的五大項目分別為面部輪廓手術22268元、隆胸手術15101元、豐臀手術14324元、乳房提升13473元、隆鼻10536元。均價萬元以上的單子,加上女性的風險偏好特點,讓消費金融機構始終不舍醫美分期場景。
醫美分期隨現金貸浪潮一起崛起,在141號文之前,醫美分期可以稱得上現金貸的孵化器。當時,前海雪球招聘了大批線下地推人員,進軍醫美行業,任買科技的線下團隊也達到800人左右。
中整協於2018年底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年度發展調查報告》顯示,醫美分期機構的數量在鼎盛時期的市場規模曾達到1000餘家,覆蓋的客群延伸至大學生群體,而到了2018年底,醫美分期平臺數量降至30餘家。
去年至今,莆田系醫美巨頭喬融金服倒閉,度小滿縮減醫美業務量,任買科技暫停擴張,捷信、前海雪球、摩卡分期停止了業務。
從醫美分期場景模式來看,主要有兩種:貸款平臺與線下醫美機構合作,通過線下機構獲客,為用戶提供貸款;一些網際網路流量平臺與放貸機構、醫美機構合作,在平臺內完成分期產品和醫美服務的閉環。
在醫美場景中,獲客難、管理成本高、騙貸風險是壓垮眾多參與者的重要原因。在一個二線城市,一個醫美分期平臺線下團隊約500人,每個月放款量在1700萬左右,單個員工的月業務量不足4萬。在此情況下,很多業務員開始鋌而走險,利用醫美分期騙貸獲利。
醫美市場貌似很大,但是真正願意冒風險做醫美手術的人並不多,更多客戶願意選擇價格較低的輕醫美。這就把醫美市場的客單價拉了下來,一個幾萬甚至十幾萬的醫美分期很可能就是騙貸。
此外,醫美場景的風控難度其實比較大,雖然有實體門店,但醫美機構、醫美中介、醫美客戶聯合形成的騙貸鏈條,讓消費金融機構的風控難以識別。不少消金機構的員工甚至與醫美機構合謀,偽造做醫美手術的證據,找消費金融機構騙取貸款。
去年年底一則關於醫美分期騙貸的案件被公布,將產於醫美場景的騙貸產業鏈和盤託出。據相關刑事判決書,分期平臺即科金融的員工呂某等人,利用授信審核之便,與武漢市武昌區明星醫療美容門診部院長彭某等人勾結,製造虛假的醫療美容服務套餐,尋找意向客戶並籤訂醫美分期協議。
在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騙貸人通過即科金融的即分期平臺騙取南粵銀行貸款總額共計623.33萬元,其中涉案的虛擬醫美客戶達183人。這些所謂的醫美分期借款人大部分從未向銀行申請過美容消費貸款,也沒有在明星醫療美容產生實際消費,只是拿了即科金融和明星醫療美容院長承諾的貸後返傭。
醫美分期從業者透露,醫美分期場景之所以會被騙貸中介盯上,大概率是因為醫美分期授信額度高,初期發展的時候場景相對開放,授信審核條件較為寬鬆,這就為騙貸中介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醫美分期市場鼎盛時期,多數分期平臺放款審核通過率能達70%以上。經過騙貸危機後,大部分平臺將通過率壓低至30%。同時,分期平臺對B端經營風險和欺詐風險進行嚴格監控,採取黑名單制度,更願意與頭部醫美機構合作,以減少B端騙貸風險。
2019年我國醫療美容服務市場收入規模達到1436億元,預計未來幾年複合增速達到17.3%。較大的醫美市場空間對於消費金融機構來講仍具誘惑性,但資金方選擇給分期平臺提供資金時,也會重點考核醫美分期機構的經營數據和壞帳數據,降低騙貸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