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小弟都不如的莫蘭迪色系
《延禧宮略》帶火了莫蘭迪色系,大眾都覺得這樣的顏色好高級,好溫柔喲~
殊不知在古老中國,古人早就發明了無數令人驚豔的色彩了,中國的色彩不光好看,名字也別具心意,天青,月白,妃紅、胭脂、黛綠……每一個名字都美的炸天了,擷自然瞬息之變,詩意萬千。
周董的《青花瓷》中「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炊煙嫋嫋升起,隔江千萬裡」。這是多麼美的顏色,多麼如詩的意境。
相比下所謂莫蘭迪色,只不過是用一個的義大利油畫家喬治·莫蘭迪命名的。出現於19世紀,和我們中國那些美出天際的顏色相比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
「單色釉」中國色彩的極致綻放
中國的瓷器舉世聞名,被全世界無數藏家追捧。在眾多瓷器作品中,宋和清是兩個特別具有裡程碑的朝代。宋代總所周知是「中國審美最高的朝代」。尤其是宋徽宗,對美學的極致追求,對後世影響極大。宋汝窯元青花清琺瑯,宋代不是汝窯,「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這些窯口的精品均稱得上中國的瓷魂。而宋徽宗最喜歡的瓷器,是汝窯青瓷,關於這個還有一則小故事。
宋徽宗做了一個夢,夢到了雨過天晴。便給燒瓷工匠傳下旨意:「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這麼虛無縹緲的指示,難倒了無數工匠,最後還是河南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籌,燒制出了「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這種顏色。汝窯也稱為五大名窯之首。
宋徽宗的審美追究一種極簡,但靈氣充盈,意境深遠。單色釉就是瓷器中的極致,雖然粉彩、鬥彩等其他瓷器也很出彩,但只要和單色釉放一起都有點黯然失色。宋代的汝窯有一句形容非常有名「似玉非玉勝似玉」。
「單色釉」的巔峰是在清朝,清朝的雍正和乾隆對藝術特別傷心。但審美差異還挺大,呵呵~之前我們有就兩父子的審美單獨寫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下。一個是「高大上」,一個是「農家樂」。
雍正最愛的就是單色釉瓷器,現今能看到的雍正瓷器最多的就是單色釉。雍正愛其恬靜之釉質、素淨之風格,更愛其嬌美之形體,所以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細著稱於世。雍正黃釉在釉色上有所創新,燒制出了多種新釉色。雍正一朝的黃釉瓷以檸檬黃釉瓷最為出名,淡黃釉瓶、檸檬黃釉杯子、菊瓣盤等品種頗受歡迎。
雍正時期有多少種單色釉呢?主要是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美到極致是自然」這一境界的經典詮釋。
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
「單色釉」黃金時代,未來可期
在《延禧宮略》裡有這麼一段,令妃衛嬿婉前來請安,走的時候碰到了瓷器,衛嬿婉為自己碰倒白瓷道歉,乾隆滿臉嫌棄翻著白眼說:這不是白瓷,這是甜白釉。
首先,要給令妃洗一下,她並沒說錯,甜白釉就是白瓷,只是白瓷裡非常高級的一種。
甜白釉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創燒的一種白釉。由於永樂白釉瓷器製品中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在釉暗花刻紋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溫潤如玉的白釉,便給人以一種「甜」的感受,故名「甜白」。
看一下最能證明「甜白釉」價值的市場表現!
近年來,市場上的單色釉也屢屢獲得不俗的成績。
大體來說,在目前拍賣市場上,與其他類別的彩瓷相比,單色釉表現頗為出色。
1.孤品:作為陳列觀賞之用,屬於文人雅士賞玩之物,最忌相同,不會重複複製;
2.稀缺;尤其是清三代的單色釉,從工藝上講,單色釉的燒制難度大,流傳至今的佳品多為官窯。但大多還是在各大博物館中,民間並不多;
3.審美:不光中國人喜歡,也符合西方極簡美學,受國際市場歡迎。
但是單色釉也有一定的風險,假貨比較多。不過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機構對單色釉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單色釉的未來市場必將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