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色釉,最極致的「釉」惑!

2021-02-19 第一收藏1cang


有一種美麗,

純淨到極致,

渾然天成、素雅淡淨。

與其相比,

一切都黯然失色。

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於「濃抹淡妝」,這就是單色釉

單色釉,是單一的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所含化學成分的不同,不同種類的單色釉瓷器燒成後會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單色釉瓷器以其質地迥異的胎體和美不勝收的釉色,曾經在中國陶瓷藝術史上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清乾隆霽藍釉鸚鵡耳扁瓶


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特別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單色釉瓷器的燒制工藝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境界。


清雍正祭紅釉玉壺春瓶

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大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


紅釉

紅似朝霞

紅釉以氧化銅為主要呈色劑,包括祭紅、豇豆紅、寶石紅、郎窯紅、抹紅、珊瑚紅、胭脂紅、粉紅、海棠紅、磯紅、肉紅、鮮紅、朱紅、大紅、柿紅、蓋血紅等。

郎窯紅

從唐代開始,制瓷藝人就發明了紅釉燒制技術,長沙窯的銅紅釉是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紅釉;

銅紅

北宋年間,河南禹縣的鈞窯燒出了世稱"鈞紅"的紅釉陶瓷;但真正純正、穩定的紅釉是明初永樂創燒的鮮紅色釉;

均紅

至宣德年間,技術日臻成熟,景德鎮燒制出了大名鼎鼎的祭紅(霽紅),因其燒成技術極難掌握,有「千窯一寶」的說法。

祭紅

康熙年間,督陶官郎廷極創燒出一種著名色釉,並以他自己姓氏命名為「郎紅」。這種郎紅,釉色鮮紫,酷似牛血,所以藏家們稱之為「牛血紅」。由於燒制難度很大,以至於後來出現了「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郎窯紅

寶石紅

豇豆紅(美人醉)

火焰紅

粉紅

辣椒紅


胭脂紅

珊瑚紅


蓋血紅

藍釉

藍比深海

藍釉以氧化鈷為主要呈色劑,包括霧藍、灑藍、天藍、翠藍、寶石藍、抹藍、祭藍等。

祭藍(霽藍)

傳統藍釉,以天然鈷土礦為呈色劑,除含氧化鈷外,還含有氧化鐵和氧化錳。

霽藍

藍釉最早見於唐三彩中,高溫藍釉的出現是在元代。


寶石藍

入明以後,特別是在宣德時,藍釉器物多而質美。後人把霽藍、霽紅、甜白並列,推為宣德單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天藍釉

至清康熙時,又出現灑藍、天藍等新品種,堪稱單色釉中經典的霽藍釉瓷的燒制也從未停止。


灑藍

天藍

霧藍

孔雀藍


雪花藍

抹藍

青釉

青如碧玉

青釉以氧化鐵為主要呈色劑,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蝦青、影青、蛋青等。

天青

青釉是我國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就已出現。


粉青

如冰類玉的粉青釉色,曾深得乾隆皇帝的鐘愛。不過他還要標新立異,也許因此促使瓷藝窮工極變。即使物材釉色未變,卻能巧以重新組合,技法更加精湛,創製出當朝風尚。所以乾隆朝的青釉極具特色。


梅子青


哥釉青



黃釉

黃承天德

黃釉以適量的氧化鐵為呈色劑,也稱鐵黃,分高溫和低溫兩種燒制方法。黃釉包括蛋黃、嬌黃、雞油黃、薑汁黃、鵝黃、魚子黃、蜜蠟黃、鱔魚黃等。


嬌黃

傳統黃釉有兩種:一,以三價鐵離子著色的石灰釉,屬高溫釉;二,以含鐵的天然礦物為著色劑,但基礎釉是鉛釉,屬低溫黃釉。


蛋黃

明、清黃釉都是以鐵為著色劑的鐵黃,用氧化焰低溫燒成,色黃潤光滑,釉面晶瑩透澈。


鱔魚黃

黃釉,因其諧音「皇」,歷來是皇家的專屬。或用於宮廷器皿,或用於祭祀地神(黃色接近土地的顏色),是被嚴格控制的色釉,象徵權力與尊貴,嚴禁民間使用。



淡黃


粉黃

雞油黃

鵝黃

檸檬黃

綠釉

綠比翠玉

綠釉包含郎窯綠,蘋果綠;低溫綠釉有孔雀綠、瓜皮綠和秋葵綠等。

孔雀綠

在兩千多年前的漢朝,綠釉曾是陶瓷中最為漂亮悅目的顏色,由於是低溫釉色,易剝落,並未被廣泛使用。

松石綠

宋金時期,綠釉已較普遍,綠瓷首推定窯,稱為「綠定」。

翠綠

 出色的綠釉瓷都是明清時期的產品。明代,色彩獨特的「孔雀綠」燒製成功,打破了前朝綠釉皆呈深暗青綠色的局面,達到了亮翠的程度。


茶葉末

蘋果綠


秋葵綠


瓜皮綠

白釉

白如梨花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釉內含鐵少。白釉還可以分為甜白、象牙白、豬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魚肚白等。

甜白釉

白釉燒制工藝比青釉複雜,出現的時間也較青釉晚,直到北朝時白釉才真正燒製成功。

定白釉

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窯,南有景德鎮青白瓷。元代樞府器,質感厚潤,是為甜白釉的前身。

永樂甜白

永樂朝創燒的甜白瓷,有「汁水瑩厚如堆脂,光潔如美玉」之感。因永樂皇帝對白色情有獨鍾,甚至有時在芸芸貢品中只選白玉製成的珍寶,而對其它貢品置之不理。

象牙白

或許是為了迎合永樂皇帝對白色的雅好,當朝的陶瓷工匠們一直在努力做減法。為什麼是減法?因為在所有的釉色中,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可謂「單色釉中的單色釉」。


月白



黑釉

黑如漆墨

黑釉主要色劑為氧化鐵和少量的錳、鈷、銅,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分為一般黑釉與花色黑釉兩大類。油滴、兔毫 、玳瑁、麻醬釉等,即屬花色黑釉。

無光黑釉

歷史上,燒造黑釉瓷的窯口眾多且時間長久,綿延千年。黑釉瓷早在東漢就已出現。

兔毫

東晉的德清黑釉率先舉起一面大旗,至唐代黑釉燒造已不再有技術障礙。宋之黑釉首推建盞,其原因在於宋代飲茶習俗的改良。

玳瑁

康熙一朝,景德鎮則燒造出著名的黑釉——烏金釉。

烏金釉

虎斑

鷓鴣

褐釉

古銅釉 

文化不可單一形式,瓷之色亦然。

白是一切顏色的起點,黑是一切顏色的終點。從白到黑的過程,便是中國人對陶瓷,這一美學形態傾注的全部心血和智慧。

千樹萬樹梨花開之白釉,春色滿園關不住之青釉,摘盡枇杷一樹金之黃釉,春來江水綠如藍之綠釉,百般紅紫鬥芳菲之紅釉,影落明湖青黛光之藍釉,烏衣巷口夕陽斜之黑釉……

這就是單色釉,大美至簡,卻並不簡單!

本文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專注 精品玉器文玩

總有一款· 屬於你

長按二維碼,添加微信關注

長按二維碼,添加微信關注

相關焦點

  • 單色釉:大美至簡的「釉」惑!
    單色釉瓷器胎體優雅、流暢,釉色純正、明快,部分單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無,既不失單色釉的素雅,又有圖案可供養眼品賞,可謂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瓏,精美無比。但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尤盛於康雍乾三朝。
  • 當「雍正單色釉瓷」偶遇「馬卡龍餅乾」
    雍正單色釉瓷器清代雍正皇帝最愛單色釉瓷器
  • 莫蘭迪色系在他面前不值一提,東方美學頂級審美「單色釉」
    「單色釉」中國色彩的極致綻放中國的瓷器舉世聞名,被全世界無數藏家追捧。在眾多瓷器作品中,宋和清是兩個特別具有裡程碑的朝代。宋代總所周知是「中國審美最高的朝代」。尤其是宋徽宗,對美學的極致追求,對後世影響極大。宋汝窯元青花清琺瑯,宋代不是汝窯,「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這些窯口的精品均稱得上中國的瓷魂。而宋徽宗最喜歡的瓷器,是汝窯青瓷,關於這個還有一則小故事。
  • 清三代開啟了單色釉瓷器的巔峰,你手中的單色釉瓷在裡面嗎?推薦
    清康熙 冬青釉暗花海水龍蘿蔔尊 話扯的有點多了,今天的話來聊聊單色釉瓷器,中國瓷器的釉彩始於單色釉。但是在唐代以前,單色釉的燒制工藝一般。它在宋元時的創燒已經蔚為大觀,單色釉作為陳設觀賞之用,屬於文人雅玩之列,最忌相同之作,不會重複燒造。清代單色釉瓷器的藝術頂峰毫無疑問是在雍正時期,這也是咱們四爺的審美標準,從工藝製作上來講,單色釉瓷的燒制難度大,流傳至今的佳品多為官窯燒制,很多精品還保存在大博物館中,民間流通的相對較少。明清單色釉瓷的精湛技藝也符合西方現代美學中的極簡主義,迎合了國際收藏市場的大方向,成就了它在拍場上的屢創新高。
  • 50餘款單色釉陶瓷,無法抗拒的「釉惑」
    七件玫茵堂舊藏豇豆紅瓷器 單色釉瓷器不浮、不囂、不靡、不媚,與彩釉瓷器相比,渾然天成、素雅淡淨,是公認的陶瓷製品中的「大家閨秀」。 清康熙 豇豆紅釉萊菔尊 高:20.8釐米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
  • 明清瓷器珍品:盤點這些年拍賣會上的高價單色釉瓷器!
    單色釉,也稱「一色釉」「純色釉」或「一道釉」。由於瓷釉內含不同化學成分,瓷器燒成後就呈現出不同的單一色澤,如青釉、紅釉、黃釉、黑釉、綠釉、藍釉和白釉等。單色釉瓷器雖然顏色單一,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對「美到極致是自然」這一境界的經典詮釋。宋代,單色釉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 百變風採,情迷唇間「釉」惑
    下面就跟隨小嘉一起,打造自己專屬的迷人雙唇,讓女人獨有的魅力,在這唇間的「釉」惑之中怦然釋放!這款唇釉的刷頭非常柔軟,與唇部貼合緊密。獨有的雙層高分子聚合膜,一層持久鎖色,另一層與玻璃微珠形成漆光般的鏡面效果,質地順滑而不黏膩。用刷頭在雙唇上輕輕塗抹均勻,就可形成耀目水潤的亮澤唇妝!
  • 單色釉瓷器:那一抹而過的孔雀藍!
    #孔雀藍#有明一代,嘉靖一朝生產的瓷器最多,顏色釉中以藍釉為最罕,特別是孔雀藍釉。國內開始燒制孔雀藍釉產品大約是在唐宋期間,在金、元民窯中,這種釉色被陸續復刻出來。從金、元產品工藝看,13世紀的磁州窯系製作這種翠藍釉的水平相對較高,至今還有不少繪畫精美的「翠藍黑花」器存世。在元代,景德鎮浮梁瓷局建立後也製作過一些孔雀藍釉器,釉上還烘烤金彩雙角五爪龍紋裝飾,可惜大部分金彩發掘前飽受土壤侵蝕已經脫落。
  • 「釉」惑|宋代吉州窯、建窯的黑釉
    吉州窯和建窯所燒造的黑釉茶盞,在當時最負盛名,此二窯工匠大膽運用新工藝,利用鐵釉的結晶原理和科學配方燒成了兔毫釉、油滴釉、玳瑁釉、鷓鴣斑釉以及曜變天目釉等多種黑釉窯變茶盞,釉質溫潤如玉。 宋 吉州窯剔釉填繪黑釉梅紋瓶南宋江西吉州窯黑釉瓷不僅產量大,而且裝飾技法多種多樣,諸如樹葉紋(俗稱木葉紋)、剪紙紋、彩繪紋、剔釉、剔釉填繪和玳瑁釉等等,這些裝飾設計、構思新穎,在宋代瓷窯之中獨樹一幟,有濃鬱的地方風格。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黑釉主要呈色劑為氧化鐵及少量或微量的錳、鈷、銅、鉻等氧化著色劑。黑釉釉料為石灰釉和石灰鹼釉兩大類。 黑釉瓷器出現於東漢中、晚期,但當時的釉色為深褐綠色乃至黑色,釉層也薄厚不均,常有蠟淚痕,並在器表的底凹處聚集著很厚的釉層。 早期燒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東晉時期浙江德清窯,所燒黑釉釉面滋潤、光亮,色黑如漆,可與漆器媲美。
  • 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之間的區別
    如果你也是一枚陶藝達人,點擊上方藍字,帶你輕鬆了解你最想知道的陶藝知識和小編精心準備的各種風格流派的陶藝大餐
  • 不一樣的「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單色釉紅:有祭紅、豇豆紅、寶石紅、郎窯紅、抹紅、珊珊紅、胭脂紅、粉紅、海棠紅、束紅、磯紅、肉紅、鮮紅、朱紅、大紅、柿紅、娃娃臉等。茶葉末彩瓷釉色彩瓷又分為釉下彩與釉上彩兩大類,在坯胎上畫好花紋圖案後再施釉入窯燒制的叫釉下彩。在坯胎上施釉後入窯燒制好的瓷器上加以彩繪,又以爐火烘燒而成的叫釉上彩。
  • 2021北京保利網拍:清代單色釉瓷器選粹
    單色釉Lot 0119清鹹豐 窯變釉貫耳瓶"大清鹹豐年制「款H:29.8cm起拍價:RMB 300,000此件形制仿自漢代投壺,呈四方倭角形,頸部兩側對稱貼塑貫耳,鼓腹,長方形圈足。通體施窯變釉,釉汁肥厚斑斕,其間融入絲縷藍釉,紅藍相間,斑斕交融,燦若晚霞。足內施醬釉,底心陰刻「大清鹹豐年制」款。整體造型俊秀,挺拔大方,釉汁流淌自然,極富凝重古樸之感。保存良好,殊世罕見。窯變釉為雍正年間仿宋鈞釉所制,是以銅紅釉為主,並添加多種金屬元素燒制而成的高溫釉,其釉汁流淌看似天成,實際其呈色規律已為當時窯工所掌握,從而塑造出豔麗華美的釉色。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漢字中的釉,本意是指有油狀的光澤,對於瓷器來說就是指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一種連續的玻璃質層,並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們聰明的祖先就已經學會用巖石和泥巴製成釉來裝飾陶瓷了。搞清楚了釉之後,我們就來分別認識一下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雍正景德鎮官窯瓷器,清代巔峰之作,單色釉瓷器鑑賞 件件絕美不
    上一篇小編為大家介紹了雍正青花瓷器的藏品,本次小編為大家介紹雍正單色釉瓷器。清代單色釉瓷器是在明代單色釉瓷器基礎上繼承發展而來。據雍正末年唐英<陶成紀事碑>記載,當時御窯廠燒制的釉、彩達57種,其中大部分是單色釉瓷器。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一起欣賞中國單色釉瓷器的美,千百年都不會有審美疲勞的經典之色
    在瓷器中有一種釉叫單色釉,它的美,純淨到極致,渾然天成、素雅淡淨,它沒有青花的藍白相映,沒有彩瓷的繁複繽紛,縱然僅純淨一色,卻不輸於
  • 什麼是釉?讓你分清到底什麼是「釉上」、「釉中」、「釉下」
    釉釉的種類很多,按坯體類分,有瓷釉、陶釉及火石器釉;按燒成溫度可分高溫釉、低溫釉;按外表特徵可分透明釉、乳濁釉、顏色釉、有光釉、無光釉、裂紋釉(開片)、結晶釉等;按釉料組成可分為石灰釉、長石釉、鉛釉、無鉛釉、硼釉、鉛硼釉等
  • 釉上彩
    所謂釉上彩,就是先燒成白釉瓷,或者燒成單色釉瓷,也可以燒出多色彩瓷,在這樣的陶瓷上進行彩繪後,再入窯經600攝氏度至900攝氏度溫度烘烤而成。
  • 單色釉瓷器的境界,總有你想不到的美
    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顏色釉。 醬釉的出現始創於北宋的北方窯口,如定窯、耀州窯等窯場中均有燒造,以定窯醬釉最著名。明曹昭《格古要論》中"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價高於白定"的論述。所謂紫定並非紫色,其釉呈棕紅色,實際上與今天芝麻醬色調相近的釉,故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