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

2021-02-08 承啟堂

所謂釉上彩,就是先燒成白釉瓷,或者燒成單色釉瓷,也可以燒出多色彩瓷,在這樣的陶瓷上進行彩繪後,再入窯經600攝氏度至900攝氏度溫度烘烤而成。它是陶瓷加彩裝飾的一種,又稱「爐彩」。通常包括彩繪瓷、彩飾瓷、青花加彩瓷、五彩瓷、粉彩瓷、色地描金瓷及琺瑯彩等。

釉上彩始於宋磁州窯,從傳統的低溫色釉瓷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初其被稱為「宋紅綠彩」。因為彩料施於釉面之上,所以極易被磨損,且容易受酸鹼等的腐蝕。北齊武平六年(公元575年)範粹墓就曾出土相當精美的白彩綠彩器,在許多晉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點飾。真正成熟的以繪製紋飾而著稱的釉上彩器始見於唐代長沙窯。其後宋代磁州窯又將這一工藝技術發揚光大,創作出許多不朽的礦世傑作。金至元代磁州窯紅綠彩開創了明代五彩瓷的先河,到了明中、晚期的成化、嘉靖、萬曆時期,五彩瓷的製作達到了極高水準。但是真正精細且又具有美感的彩器仍要數清代康、雍、乾三朝的五彩及粉彩器了。而在這其中無論是以製作工藝的精巧細緻而論,還是以作品的繪畫技藝來評判,都應是雍正粉彩器略勝一籌。釉上彩瓷中最為出名要數琺瑯彩瓷了。

註:喜歡本文的朋友們,感謝您的分享與轉載。     

圖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敬請及時告知。


相關焦點

  • 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之間的區別
    ---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工藝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入窯高溫(1200—1400℃)一次燒成先燒成白釉瓷,或者燒成單色釉瓷,也可以燒出多色彩瓷,在這樣的陶瓷上進行彩繪後,再入窯經
  • 一次看懂釉下彩、釉中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釉中彩: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瓷器裝飾材料和技法。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因此可以說釉上彩繪源於釉下彩繪。(二)製作步驟、過程不同;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直接用色料進行創作,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色料可充分滲透在瓷器當中。
  • 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都是什麼工藝?
    瓷器領域中常說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這三種釉有什麼區別呢?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漢字中的釉,本意是指有油狀的光澤,對於瓷器來說就是指附著於陶瓷坯體表面的一種連續的玻璃質層,並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們聰明的祖先就已經學會用巖石和泥巴製成釉來裝飾陶瓷了。搞清楚了釉之後,我們就來分別認識一下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何謂鬥彩?
    陶瓷的長相,則是靠釉彩來裝飾打扮的。白胎瓷及生坯都需要精心裝飾,燒成後才能美麗大方,賞心悅目,陶瓷彩飾則起了「七分打扮」的重要作用。景德鎮的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叫「釉上彩」和「釉下彩」呢?
  • 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朋友到廣東佛山出差,回來給我帶了件瓷器,說是什麼釉中彩的。因為她知道我最近正對陶瓷有著濃厚的興趣,不僅研究瓷器的製作工藝,還開始收藏瓷器,於是就惦記著給我帶了一件。就是下面這個盤子,我看了半天只知道這肯定不是釉上彩,但是對於釉中彩和釉下彩的感覺不是很明顯。
  • 釉下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它的突出優點在於不易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釉下彩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八大區別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二)製作歩驟、過程不同;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用色料從事彩畫裝飾,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釉彩和彩繪的紋樣是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在坯釉中。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區別之處
    (一)產生年代不同:釉下彩: 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因此可以說釉上彩繪源於釉下彩繪。(二)製作歩驟、過程不同;釉下彩: 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直接用色料進行創作,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色料可充分滲透在瓷器當中。
  • 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 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1、首先我們可以直接現在釉下彩這種算比較乾淨的,而釉下彩一般都是先上彩色裝飾,再進行整體塗色一層透明的釉料,這種透明釉料一般沒有含其他的金屬礦物漬,這樣就直接隔絕了有顏色那層的釉色。其中釉上彩都是經過一層透明釉的基礎上上的一層彩釉,含有金屬礦物之類。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8大區別!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釉下彩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用色料畫好彩畫裝飾後,再用800℃進行二次窯燒。(四)外表不同:釉是一種透明的、經久不易變的特殊物質。釉下彩:先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層的。
  • 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釉上彩瓷器的種類非常多,不同種類的釉上彩瓷器價格也是不一樣的,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種,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種有哪些在中國古代陶瓷釉彩發展過程中,最開始是無釉彩,後來是有釉彩,再後來從單色釉彩發展到多色釉彩,釉下彩到釉上彩,最終形成釉上釉下結合的混合彩:五彩和鬥彩。
  • 什麼是釉上彩?什麼是釉中彩?什麼是釉下彩?
    什麼是釉上彩?釉上彩是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或生坯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後,最後在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
  • 三分鐘說清楚,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
    白釉罐,隋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呢?用個最簡單的比喻,你肯定能看出來窗花是貼在玻璃外面還是玻璃裡面。黃地開光琺瑯彩花卉紋碗,清康熙這種彩,用手捫之,有凸起的感覺。最有代表性的釉上彩瓷器種類有釉上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五彩,鬥彩,粉彩,淺絳彩都是釉上彩作品嗎?
    但對於釉上彩的分類,卻有很多人不甚了解,比如,五彩,鬥彩,粉彩,淺絳彩,這些瓷器,都是釉上彩瓷器嗎?應該怎麼對釉上彩瓷器進行分別呢?下面我們就來一一探索。首先,從大分類上來說,這四樣瓷器,五彩也好,鬥彩也好,或是粉彩與淺絳彩,甚至還可以包括琺瑯彩,它們都可以被分類於釉上彩作品。但如果細分來說,又各有不同,甚至可以說區別較大。
  • 認識古瓷釉彩,看這篇就夠了!!
    景德鎮工匠為更好區分各類瓷器,一般以釉彩的搭配方式而進行區分,彩在釉之上,則稱為釉上彩。彩在釉之下,則稱之為釉下彩。而顏色釉是在陶瓷釉料中加入含有著色金屬,而最終使瓷器呈現出相應顏色。由於色與釉共融一體,遂採取「色」釉而命名。因此,從命名方式也可以間接看出,釉彩在瓷器製作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 鬥彩是一種創新技法,它把釉上彩與釉下彩完美融合
    勾畫完成後,施以透明釉,入窯以高溫燒制。燒制完成後,在瓷器表面在之前線描留下的輪廓之內填彩。比如雞的冠子,填上紅色,葉子填上綠色。填上彩色後,再用低溫燒制一遍,將後上的彩凝固住。這樣子一件鬥彩雞缸杯就算大功告成了。
  • 釉上,釉中,釉下表現方式
    釉下青花陶瓷的彩繪表現形式有三種既釉下,釉中,釉上。釉下顧名思義顏色是在釉的裡面,如景德鎮傳統的白地青花瓷就是釉下彩的一種。他是在已經素燒的瓷坯上用研磨好的青花料配合相應的技法使它表現出理想的圖案,再罩以一層透明釉入窯以至少1250°高溫燒制而成,使之青花料能夠永久的附在釉下面的瓷坯上永不褪色。這種瓷器不會輕易變形且耐高溫還便於清洗是當之無愧的首選,缺點就是容易磕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