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與釉下彩的區別之處

2021-02-08 景德鎮陶瓷藝術

(一)產生年代不同:

釉下彩: 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釉上彩: 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

因此可以說釉上彩繪源於釉下彩繪。

()製作歩驟、過程不同;

釉下彩: 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直接用色料進行創作,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色料可充分滲透在瓷器當中。

釉上彩:先要燒成白瓷胎,再在瓷器的表面用色料進行創作,最後窯燒而成的,故畫作與釉彩是分開燒的。


釉上彩


釉下彩


(三)燒成的溫度順序不同:

釉下彩:1 在生坯上直接進行創作,只需要用色料畫完後上釉,再經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就可以了;2在素坯上畫釉下彩繪,則先把泥坯用800℃燒成素坯,畫完、上完釉之後再經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

釉上彩:先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用色料創作完畫作後,再用800℃進行二次窯燒。

(四)外表不同:

釉下彩:畫法是先用色料進行彩畫裝飾,再在其上施釉,釉是在最表層的。所以釉下彩繪出來的器物色彩光潤,表面平滑,滲透連綿,永不褪色,即使久經磨蝕,只要釉面完好,並不減少產品彩繪時的色澤鮮豔度。作為日用瓷(比如杯、碗、瓢、盆等)是很安全的。

釉上彩:由於是畫在釉面上的,色料顏色有幾百種,繪製的技法比較容易,表現力極強,色料的最終燒成溫度很低,燒成之後色彩的變化不大,成本也很低,所以很多日用瓷多採用這種方式。但是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所以所繪製的紋樣突出釉面,如經長久的摩擦侵蝕,易於脫落變色。由於釉上彩的色料中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所以日用瓷如發現有脫落的現象,最好不要使用。但一般情況下比較新的日用瓷沒有脫落跡象的還是安全的。


釉上彩

釉下彩

(五)分類不一樣:

釉下彩:主要以青花、釉裡紅和釉下五彩為主。

釉上彩:主要包括古彩、粉彩、新彩等幾種。還有印花、貼花、刷花、噴花等其他種類。

釉上彩

釉下彩

六)色料不同:

釉下彩:色料用高溫燒成,色料在未燒制前與燒制後的色相變化比較大,而色料中能耐高溫的不多,因此顏色的變化極難掌握。

釉上彩:色料用的是650℃——800℃的低溫燒成。由於溫度低,許多顏料都能經受這樣的溫度,故燒出來的顏色變化不大。

 ()用的調料品不同:

釉下彩:一般來說用的是甘油、牛膠、乳香油、有的甚至用茶葉水來進行調和色彩。

釉上彩:多用的調料是樟腦油或松香油進行調和。


釉上彩

釉下彩


(八)技法上也不同:

釉下彩:以分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在勾好的輪廓線內,用色料填色

釉上彩:以洗水法為基礎技法,即先用筆蘸「水色」往坯上塌一筆,然後將筆上的顏色洗掉,撓水反覆洗擦。

  

釉上彩

釉下彩

外行者與初學者從表面的凹凸與光澤度就基本可以區分了。

相關焦點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8大區別!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8大區別(一)產生的年代不同釉下彩:最早雛形可以追溯到宋代,一直延續至今。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
  • 釉上彩與釉下彩的八大區別
    釉上彩: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從時間上來說,釉下彩的年代更為久遠,從傳承上來講,可以說釉上彩源於釉下彩。(二)製作歩驟、過程不同;釉下彩:在生坯或經過烘烤後的素坯上用色料從事彩畫裝飾,再經過上釉,最後窯燒而成,釉彩和彩繪的紋樣是一次燒成,色料充分滲透在坯釉中。
  • 什麼是釉上彩?什麼是釉中彩?什麼是釉下彩?
    什麼是釉上彩?釉上彩是在明代從釉下青花彩繪的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在1200℃至1300℃左右的窯火燒成白瓷坯或生坯上,用色料繪飾各種紋飾後,最後在700℃—900℃左右的低溫窯爐中二次燒造,低溫固化彩料而成。
  • 漲知識|把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一次搞懂
    在景德鎮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笑話,一個買家問老闆釉上彩、釉中彩與釉下彩之間的區別,老闆回答道:「上午燒制的是釉上,中午燒制的是釉中,下午就是釉下」,這顯然是一個笑話,但是也表現出人們對這三者之間的疑慮很普遍。實際上,這三者是陶瓷的主要裝飾技法。
  • 一次看懂釉下彩、釉中彩與釉上彩的區別!
  • 經常聽的釉上彩和釉下彩,到底是什麼?
    我國古代陶瓷器釉彩的發展的過程是從無釉到有釉,又由單色釉到多色釉,然後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並逐步發展成釉下與釉上合繪的五彩、鬥彩。彩瓷主要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兩大類:在胎坯上先畫好圖案,上釉後入窯燒煉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後入窯燒成的瓷器再彩繪,又經爐火烘燒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種。
  • 三分鐘說清楚,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
    白釉罐,隋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是「釉上彩」和「釉下彩」呢?用個最簡單的比喻,你肯定能看出來窗花是貼在玻璃外面還是玻璃裡面。黃地開光琺瑯彩花卉紋碗,清康熙這種彩,用手捫之,有凸起的感覺。最有代表性的釉上彩瓷器種類有釉上紅彩、宋加彩、五彩、粉彩、琺瑯彩等。
  • 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之間的區別
    按釉上彩方法施於器物釉面,通過1100~1260℃的高溫快燒(一般在最高溫階段不超過半小時),釉面軟體包化熔融,使顏料滲入釉內,冷卻後釉面封閉釉下彩釉上彩釉中彩特點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色料並沒有與釉料融合
  • 「釉上彩」和「釉下彩」有什麼區別?何謂鬥彩?
    陶瓷的長相,則是靠釉彩來裝飾打扮的。白胎瓷及生坯都需要精心裝飾,燒成後才能美麗大方,賞心悅目,陶瓷彩飾則起了「七分打扮」的重要作用。景德鎮的陶瓷彩飾大體分釉上彩和釉下彩兩大類,什麼叫「釉上彩」和「釉下彩」呢?
  • 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都是什麼工藝?
    瓷器領域中常說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這三種釉有什麼區別呢?
  • 鬥彩是一種創新技法,它把釉上彩與釉下彩完美融合
    《陶雅》裡說:「何以謂之豆彩,豆者豆青也,……雜以他色曰豆彩。」此說法的可信度不太高。《飲流齋說瓷》中說:「何謂鬥彩,謂花朵之各顏色相互鬥爭;或者稱之為逗彩,謂彩繪之駢連卻有間隔之意,為的是相互響應,謂之美。」這裡的理解似乎與我們平日所理解的更為接近,更易於接受。
  • 釉下彩
    釉下彩是陶瓷器的一種主要裝飾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乾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繪製各種紋飾,然後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淺色面釉,一次燒成。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它的突出優點在於不易磨損、永不褪色、無鉛無毒、光滑平整、操作簡單。釉下彩包括青花、釉裡紅、釉下三彩、釉下五彩、釉下褐彩、褐綠彩等。
  • 教你怎麼區分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
    朋友送的釉中彩就拿這件瓷器來說,我們先來區分釉上彩和釉下彩。這兩者還是比較好區別的,首先從手感上,比較直觀。而釉上彩則是在釉上彩一般則經過兩次燒成,先高溫燒成瓷胎後,再施彩經低溫二次燒成,這樣成本相對提高。從其質地來看,釉下彩繪,紋飾不易脫落,對人體無害。現代科學證明,低溫釉上彩瓷的彩料中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鉛。
  • 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 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
    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下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如何挑選釉下彩餐具?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一、釉中彩和釉下彩哪個更安全1、首先我們可以直接現在釉下彩這種算比較乾淨的,而釉下彩一般都是先上彩色裝飾,再進行整體塗色一層透明的釉料,這種透明釉料一般沒有含其他的金屬礦物漬,這樣就直接隔絕了有顏色那層的釉色。其中釉上彩都是經過一層透明釉的基礎上上的一層彩釉,含有金屬礦物之類。
  • 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種有哪些
    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種有哪些在中國古代陶瓷釉彩發展過程中,最開始是無釉彩,後來是有釉彩,再後來從單色釉彩發展到多色釉彩,釉下彩到釉上彩,最終形成釉上釉下結合的混合彩:五彩和鬥彩。彩瓷分為釉上彩和釉下彩兩種,做法是現在胎坯上畫好圖案,然後進行燒制,這種叫做釉下彩,燒制完成之後,再進行繪畫,然後燒制,這樣叫做釉上彩,元代青花瓷屬於釉下彩的一種,而明代燒制的鬥彩屬於釉上彩。明成化年間創燒的鬥彩是現代人追捧的藏品之一,在嘉靖、萬曆年間,燒制瓷器並不需要先用青花勾邊,而是直接用彩色描繪,這對工匠的技藝和靈性要求極高,只有工匠大師才能做到。
  • 什麼是釉?讓你分清到底什麼是「釉上」、「釉中」、「釉下」
    燒成後的圖案被一層透明的釉膜覆蓋在下邊,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顯得晶瑩透亮,此時的圖案是被覆蓋於陶瓷釉藥之下的,因此被稱為「釉下裝飾」,簡稱「釉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青花。那麼,釉中,則是一個比較新的叫法,釉中彩瓷器有兩種生產方法:一是將色料加點或彩繪於釉面上,然後經高溫一次燒成。由於色料熔入釉中,彩釉結合緻密,有近似釉下彩的效果。
  • 釉下彩的代表——青花瓷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呢我們繼續來聊聊瓷器彩裝飾方式的最後一種方式---釉下彩;那麼釉下彩我在前文提到過就兩個品種,一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青花」,而另外一件叫做「釉裡紅」。今天我們還是以天津博物館館藏的一件非常名貴的展品「首先呢我們先給青花瓷做個定義,是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素胎上繪畫紋飾,之後上透明釉後入窯高溫(1200攝氏度以上高溫)的還原焰下一次性燒制而成的這種白地藍花的瓷器就叫青花瓷,也可以叫做釉裡藍。
  • 釉上,釉中,釉下表現方式
    釉下青花陶瓷的彩繪表現形式有三種既釉下,釉中,釉上。釉下顧名思義顏色是在釉的裡面,如景德鎮傳統的白地青花瓷就是釉下彩的一種。他是在已經素燒的瓷坯上用研磨好的青花料配合相應的技法使它表現出理想的圖案,再罩以一層透明釉入窯以至少1250°高溫燒制而成,使之青花料能夠永久的附在釉下面的瓷坯上永不褪色。這種瓷器不會輕易變形且耐高溫還便於清洗是當之無愧的首選,缺點就是容易磕碎。
  • 天師領進門·釉下彩介紹及賞析—青花、釉裡紅、鐵鏽花
    ┃青花瓷器高溫釉下彩之一,指白地青花瓷器。以含氧化鈷的鈷土礦為原料,在瓷器胎體上描繪紋飾,復罩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釉裡紅瓷器釉下彩品種之一。以銅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紋飾,罩以透明 釉,在高溫還原氣氛中燒成,使釉下呈紅色花紋。由元代江西景德鎮創燒。元代釉裡紅大多呈灰黑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裝飾 簡單,有纏枝蓮、纏枝牡丹、草葉紋等。明洪武朝釉裡紅較為盛 行,呈色淺紅而帶灰色。當時的器物釉面已出現紋片。
  • 10.8 日式釉下彩湯碗
    今天尖尖就給大家推薦一款超清新的日系器皿——日式釉下彩湯碗。日本釉下彩工藝,是用彩料在瓷器坯體上直接施彩,然後再罩一層透明釉,入窯後在高溫氣氛中與瓷器一次燒成。匠人手工揉泥-拉胚-施釉-手繪-燒制,製成讓人安心的古樸之器。骨瓷厚實,端拿不燙手。註:為防滑,底部未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