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有沒有想過,「生育冷靜期」也會成為一個熱議的話題。
前段時間的「離婚冷靜期」隨著民法典的修改一度成為熱度榜單前排。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了和「離婚冷靜期」相似的概念:「生育冷靜期」,相比於離婚冷靜期,生育冷靜期更值得我們的重視。
因為結婚、離婚是夫妻雙方的事情,而生孩子涉及到的是一條鮮活的生命,為人父母也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確實,如今父母不負責任地生孩子,生了孩子又不進行必要的管教,這樣的社會現象比比皆是。
01家貧且生,其實對於父母和孩子是雙向的負擔
榮獲奧斯卡獎項的電影《何以為家》電影情節寫實且令人動容,可謂賺足了觀眾的眼淚,影片中以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贊恩角度出發,他淡定地在法庭上回答法官:
「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為何一個12歲的孩子能說出這樣「大逆不道」話呢?
贊恩的童年並不想大多數孩子那樣幸福無憂,他出生在黎巴嫩的貧民窟,戰火的硝煙和缺衣少食就是他生活的主旋律。
這個家的父母在根本沒有能力撫養的情況下馬不停蹄地生了7個孩子,還經常打罵虐待孩子。
贊恩的苦難源自於父母的無力撫養,但是卻做出生育的決定上。
02生而不養,實際上是孩子的災難
相比養育孩子,生孩子似乎簡單很多,很多家庭覺得就是添雙筷子的事,等到生下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將為了一己之私將一個鮮活的生命棄之不顧。
電視劇《安家》中的房似錦是有現實的原型存在的。
她一生下來她媽媽就要把她扔到井裡,是爺爺把她救了下來。從小她媽媽也非常嫌棄她,沒有照顧關心過她,即使成績優秀也不讓讀書。
長大之後房似錦走出農村到大城市工作賺錢之後,還一直被她媽媽壓榨,不定時的要錢。
無法好好撫養但卻又無節制地生孩子,這不僅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更是對孩子成長的壓迫和剝削。
像房似錦這樣的情況有很多,父母只管生孩子不承擔養育孩子的責任,更不乏很多被遺棄的孤兒,從小都沒見過親生父母。
03養而不教,等於毀掉了孩子
每個人都可能會為人父母,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勝任這個崗位,所以教育好孩子也尤為重要。
還記得鬧得沸沸揚揚的李天一的事件嗎?
他是著名歌唱家李雙江和夢鴿的兒子,自幼時在音樂方面就很有天分,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無憂無慮。因為李雙江老來得子,這夫妻倆對孩子捨不得打、捨不得罵,李天一的性格囂張跋扈。驕縱之下,李天一在15歲那天無證駕駛,把一對夫妻打到頭破血流。此後被送到收容所管教一年之久。但是這一年的管教並沒有多大用處,也沒有給父母的教育敲響警鐘。出獄後沒多久又和朋友侮辱了一個女孩,這回被判刑10年。
每一個頑劣的孩子背後,都站著不作為的父母。
如魯迅先生所言:
「中國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的人,不負教他的責任。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長大之後,也做不了人。」
04面對生育孩子方面的諸多問題,父母應該注意做好什麼準備
1)生育孩子前做好充分準備
不要隨便生孩子,是對孩子的基本尊重,也是作為成年人的基本責任。
生孩子可能會給你的人生、家庭帶來重大轉變,不是腦袋一熱就能決定的事。
孩子沒有選擇父母的權利,但是父母是撫育孩子生命並且決定他今後人生的人。生孩子養育孩子是一件無私的、不求回報的事,所以在有生孩子的想法之前,要再三深思熟慮:
「我們的生理情況是否健康?」「我們的心理條件是否成熟?」「我們的經濟條件能否承擔?」「我們是否能接受且養育好一個孩子?」充分做好為人父母的準備,才能對得起孩子日後喊的那一聲「爸爸媽媽」。
2)不負責任地生育不如做個丁克
現在社會上的很多年輕人都選擇丁克,是因為他們自己的原因無法生孩子,或者是不想生孩子,怕承擔更多的責任,導致生活質量變差。所以他們選擇過另一種更自由自在的家庭生活。
很多人都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批評這樣的丁克家庭,但是丁克家庭比那些不經過深思熟慮就隨便生孩子的父母更要好的多。
正如《何以為家》中說道:不負責任的生育,等同於一場謀殺。
丁克家庭的不生孩子,至少不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
3)選擇生育,那就要做合格的父母
生孩子前,請仔細想好;生下來後,也請給予認真的愛和負責任的心。
身為父母應該明白,家庭並不只是孩子的一個棲息地,一個容身之所。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應該是充滿溫暖和愛的地方。
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段話:
「早年不被善待的孩子,長大後你別指望他會善待這個社會。任何人碰到他們,都是災難。」
希望父母在選擇生孩子之前給自己設置一個「生育冷靜期」,避免孩子的出生帶著情緒化的因素,不隨便辜負每條鮮活可愛的生命。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拓展一:17年前河北媽媽一胎五子轟動全國,現在過得怎樣?結局令人感慨
拓展二:67歲產婦生女後,之前那個揚言斷絕關係的大女兒,被妹妹黏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