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到點就下班有錯嗎?把996當福報其實是一種職場病態

2020-12-15 小生探職場

最近有個北漂的朋友回老家,因為在公司的人事部門,一起吃飯聊天的時候就聊到了現在年輕人加班的問題,朋友說:「公司裡最近招了幾個年輕人,月底做考勤的時候,基本上每一天都是準點下班。」「現在的年輕人啊,越來越不喜歡加班了。」

想想也是,關於加班這件事情,前段時間也有大佬言論說996是現在年輕人的福報,有些人想要996還沒機會呢?尤其是對於一些一線大城市來說,996和日常加班的工作制度,雖然沒有明面擺在檯面上說,但是卻早已經成為很多公司不成文的潛規則了。

「你不加班來這裡幹什麼,加班不是壓榨,是對自身的一種成長。」

「人家都在加班,你到點就走,好意思嗎?回去玩手機不如繼續工作。」

「領導都還沒走,你準點下班就走,真的好意思嗎?」

以上是我聽到的所謂不準到點就走的理由,在一些一線城市工作,到點下班的行為更會讓讓人覺得這是一種不努力,不上進的行為。「你不加班,來這裡幹什麼?」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加班不加班和努力不努力聯繫到了一起,以前加班無非就是自己對面的上司還沒走,現在不加班直接被認為是渾水摸魚,不上進的表現。

我們暫且不去說加班的內容是不是自己的熟悉的工作,只是兩天的工作量讓你在一天內完成。在無償加班的大環境下,員工為什麼要加班呢?這背後是不是也有資本主義壓榨的味道呢?認為你不敢反抗,就用加班成長的名義來榨取你的價值,發揮最大的性價比,用最低的成本讓你去發揮儘可能最大的價值。

對於這件事,其實有一些企業做得很好,你願意為公司奉獻出工作之外的時間,當然我會給你等額的價值回報加班費,這樣的加班我可以理解,畢竟大家上班都是為了賺錢的。

但是就是有一些公司打著員工成長和提升的名義,不僅僅要讓員工覺得加班是一件好事,更為深層次的動機是要讓員工覺得加班是公司的常態化,但是公司的制度上不明說,這樣下次領導叫你加班你也不會顯得不情願。

前段時間大家都在說下班自由,說現在的年輕人連準點下班的權力都沒有了,尤其是在一線大城市,工作節奏快的城市,工作日大樓內燈火通明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

在整個996制度遍地的大環境下,不少公司開始紛紛效仿,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無論有沒有加班的必要,大家都覺得加班和996就是適應這個城市的標籤,你來了這裡就必須接受這樣的制度,不然你就走。

記得朋友剛去北漂找工作的時候,幾乎投簡歷每一家公司都有這樣的要求:接受加班,接受可能沒有休息的情況。我想如果你後面再跟上一句,加班會有加班費,我想對於求職者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多數公司沒有。

所以我們也能理解,為什麼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向職場,走上自己的工作崗位以後,不願意討好領導,不願意阿諛奉承,不跟老闆談夢想,只跟老闆談錢。大家上班都是為了賺錢,加班不是提升能力的唯一道理,老闆們也不應該用加班就等於成長這樣俗套的套路,因為你根本騙不了他們。

他們可以頭也不回地說走就走,相比於被家庭束縛的80後,你可以去用生活和加班去壓他們,但是對於年輕人這些不管用,到點下班不代表他們沒有上進心,也更不代表他的職業能力得不到提升和成長。

可能對於那些大廠來說,加班或許是一種成長,但是對於多數公司來說,加班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時間無償奉獻給自己的老闆罷了,年輕人早已認清這背後的真相。

既然沒有加班費,為什麼要浪費幾個小時去做自己每天都能做的事情,就像網上一個很火的段子:

老闆說:「小王,今天加班把方案改好給我。」

90後員工:「老闆,你是活不過明天嗎?」

雖然是一個搞笑的段子,但是也能折射出現在年輕人對於加班的態度,其實本身對於在大城市工作的上班族來說,通勤時間+上班時間,其實已經佔據了一天的大部分時間。

很多人都是在工位和床位兩點一線,幾乎工作能充滿自己的生活,本身下班屬於自己的時間就不多,如果再去剝奪他們這一段時間,而且不給他們加班費,可想而知必然有員工會揭竿而起。

有人說這一代年輕人是扶不起的一代,連個加班都受不了,但是在我看來,這屆年輕人是真正站起來了,他們敢於去突破那些所謂社會標準,他們對於自己接受或者不接受,認可或者不認可有自己的立場,不隨波逐流,明白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或許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代年輕人,那些所謂的職場成長機制,才能真正引起大家的思考,到底這樣是不是對的。

最後再來說一下對於996和加班的看法:

現在似乎整個大環境都在提倡加班,甚至是無償加班,上到阿里巴巴的馬雲認為員工996是一種福報,小到小作坊的老闆也同樣認為996加班制度,也適用於自己的員工。

可能大佬和自己看待問題所站角度不一樣,作為廣大打工人中的一員,其實提倡全民加班和996是社會的一種病態,當每個人都在會工作付出自己生活絕大部分時間,沒有自己時間的時候,這樣的社會狀態反倒是不正常的,

城市發展速度快,需要我們每個人加速向前跑,但是也不應該成為一種束縛,對於加班不加班這件事情,很大程度上是自願的,員工覺得在這裡有歸屬感,能得到成長,你不用說他也會在這裡加班。

為了讓員工加班無償的合理化,大可不必去營造全社會都在加班的現象,你越是把加班當作是一種規則壓到員工身上,他們的反應就會越激烈,就像兩隻刺蝟打架,最終都會兩敗俱傷。

作為企業經營者和管理者,完全沒必要把太多心思放在如何讓員工加班上,如果一個公司整天都在研究怎麼讓員工無償加班,那這個公司也離倒閉不遠了,做好對員工的待遇,做好承諾給他們的成長和轉變,又何懼他們不會留下來加班呢?

相關焦點

  • 實力打臉996,真·職場勇士:我,到點下班!
    先來看看大佬們是怎麼談996的:馬雲:996是前世修來的福報;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劉強東:混日子的人不是我兄弟;雷軍:優秀的人心甘情願每天12點下班;張朝陽:做好你的工作是本份。 周鴻禕:強制996沒有意義,我要不是老闆也不一定能做到;優秀的人不談996,他自己也會996。
  • 日本「快文化」被引入,「一餐8秒」的年輕人,996福報成奢侈
    有沒有人想過吃一頓飯只需要8秒?最近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這樣一種產品,專門為諸多職場工作者而準備的「8秒快餐」,正如廣告上所言:毫無口感可言,只要吃得飽就行了。我們無法想像,當這種技術被完全應用於職場工作者身上時,是多麼可怕的一幕。馬雲的996真的成福報馬雲曾說過:「996是未來年輕人的福報」。
  • 「我,到點下班」,這是關於996,最666的一部職場日劇
    上班996,下班ICU!最近,「996工作制」成為各大網站的熱門話題,讓上班族叫苦連天。業界大佬們接連發聲,跟我們這群年輕人談人生和理想。反正總結大概就是一句話:「年輕人要明白,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對於此番言論,周末還在加班的七哥,只能默默地嘆口氣,啃了一口硬邦邦的麵包。
  • 996們,我到點下班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996。最近小狸在追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女主角東山結衣是一名32歲的OL,每天鐘錶顯示18:00時,東山就秒速收好東西,然後準時打卡下班。臨走還不忘提醒手下員工該回家了。
  • 「996」和「到點下班」你有勇氣嗎?
    「996」似乎成為了現在打工人的標配。別人問起你什麼時候下班,你都不好意思說你在九點鐘就到家了。但是「996」的上班時間讓更多「北上廣」職工苦不堪言,今天我想推薦一部日劇《我,到點下班》。《我,到點下班》,講的就是一個堅持不加班的女職員日常工作的故事,日本加班情況也普遍嚴重,在加班成為日常之後,到點下班好像都成了一種罪惡,而女主則堅持著一件事:我一定要到點下班。這是一部日劇講述了的就是一個到點按時下班的女職員的生活。看這部劇你會覺得女主說的話說出了很多加班職工的心聲,讓人看了頓覺舒爽。
  • 「我,到點下班」,道出多少「996」的心聲!
    大家是不是還在為馬爸爸在阿里內部講話「996是福報」(每天朝九晚九,連續工作6天)、劉強東在朋友圈聲明自己可以「8116+8」( 周一到周六6天,從早8點工作到晚11點再加上周日工作8個小時)的話題而議論紛紛呢?近期,新番日劇《我,到點下班》(《我要準時下班》)以「準時下班」為口號,為一部分職場上班狗們發出呼聲了。
  • 實話實說,996真的是我們年輕人的福報!
    這是這些年來最罕見的一起年輕人猝死事件,不只是因為女孩的年輕,還是該事件後續中該電商平臺的各種爭議,且爭議是一波接著一波。 類似事件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的工作時間,可能遠超996了。
  • 日劇《我,到點下班》熱播,看日本人對996的看法
    最近國內討論得比較火的話題,就是至今還在發酵的「996」了。巧合的是,日本最近新開播的春季日劇中,有一部痛擊日本加班制度的電視劇,叫做《我,到點下班》。日本的加班制度由來已久,經過了泡沫經濟崩潰的打擊,日本的職場中,「準點下班」已經成為了極少數公司可以做到的「福利」了。仿佛在日本的職場中,996已經成為了職場的準則。
  • 日本「快文化」被引入,「一餐8秒」的年輕人,比996更恐怖的來了
    有沒有人想過吃一頓飯只需要8秒? 最近在網上無意間看到這樣一種產品,專門為諸多職場工作者而準備的「8秒快餐」,正如廣告上所言:毫無口感可言,只要吃得飽就行了。
  •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996真的不是福報
    日本專家上任的第一天,在全體會議上做完自我介紹後,又說到:我是個工作狂,經常加班,請大家儘量配合我的工作!說完深深鞠了一躬。三個月後,日本專家辭職了,辭職的時候只說了一句: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加班界的扛把子日本,近年來地位岌岌可危,因為我們中國大有彎道超車的態勢。
  • 去他的996,我到點下班
    最近,「996」的工作模式引起了一波熱議。996顧名思義指的是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每天要連續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工作996,生病ICU」式的自嘲到了馬雲、劉強東的嘴中卻變成了」能做996是員工巨大的福氣。「而」你一輩子沒有996,你覺得你就很驕傲了?「 這句帶有剝削意味的話很快引爆了社交網絡。剛好,最近有一部日劇十分應景——《我,到點下班》。
  • 什麼996?我,到點下班!
    昨天那些或自願或不得已「996」的上班族們,今天都在爭先恐後地看《我,到點下班》!這部豆瓣評分8.5的日劇真真的是看時一時爽,一直看一直爽!32歲的東山結衣就職於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在加班文化濃厚的職場,依然堅持自己的「絕不加班」準則,到點準時回家享受人生。。。升職不如小籠包,加薪不如做SPA,佛系上班族只想感受生活。。。
  • 難道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該準時下班?
    如今的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企業文化,很多公司都不一樣。但如果要說其中的共同點,那可能真的就是加班這件事了。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企業加班這件事。公司的招聘人員告訴你:「我們公司是彈性工作制度,早點完成自己的工作可以早點下班,遲點完成就遲點下班。」但事實卻是每天完不成的工作量,逼迫你自願加班。在提高公司效益產出的情況下,還不用給員工加班費,這公司決策確實沒得說!
  • 996差點猝死,我現在準點下班
    點 擊 流量君 星 標 我 們【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鼓勵】這一段時間有個詞很火——「996」(早9點上班,晚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996」一詞的爆火,源自程式設計師抗議網際網路996工作制,註冊的名為996.ICU的域名。說白了就是:「工作996,生病ICU」。
  • 《我,到點下班》開播引爭議,一部打臉馬雲的職場神劇
    Hello,身在辦公室、心在放假的朋友們,臨近下班是否還在看老闆顏色?今天是否又是加班的一天?關於996工作制的討論已經從馬雲、劉強東擴展到每一個掙扎在月光族的每一個年輕人,畢竟這是一個面試都要問「你是否能加班」的年代,加班已經是見怪不怪的怪現象。
  • 「去你的996,我準時下班」:這部日劇,狠狠打了馬雲的臉
    《我,準時下班》,光聽名字就有種又解氣又心虛的感覺。女主東山結衣,是一個32歲的職場女性,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管理層,她的職場信條就是:準時下班。餐廳裡,兩位中年失業大叔調侃結衣,說年輕人這麼早下班來吃飯是不可能出人頭地的。結衣一邊吃著小籠包一邊說:你覺得我想出人頭地嗎?
  • 「去你的996,我準時下班」
    最近「996工作制」在網上熱議,不少網際網路大佬對此發表看法,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六天,你能接受嗎?很巧,一部應景又扎心的日劇出現。光看片名就有種暗爽的感覺,難怪這部新劇的豆瓣評分也在節節攀升。
  • 你996,我準時下班!
    都說北上廣深才是值得年輕人奮鬥的城市,實際上生活在996工作制中的年輕人早已成了「社畜」。B姐有一個好朋友在某個知名的網際網路公司,每天七點起床去上班,經常加班到11點以後,到家已經快一點,然後洗澡睡覺,第二天繼續。入職一年多,就在前幾天,第一次準時六點下班。
  • 2019日劇新番職場劇:《我,到點下班》
    最近996的新聞不斷地在各大新聞頭條刷屏,所謂"上班996,下班ICU",體現了現實生活中大部分工薪一族的最真實的情況。盛產各種行業職場劇的日本,有一部666的職場劇開播,說出了上班族的心聲。《我,到點下班》,聚焦公司到底該不該加班、工作和家庭到底能不能兼顧、員工和領導如何才能換位思考的問題。
  • 克服這4條,你可以沒有996,可以像她那樣:「我,到點下班」
    加班,成了現代職場人,不可承受之重。雖然,華為任正非表示,「華為沒有996的說法,不知道是哪個公司的說法,更沒有007」。但「華為園區附近,計程車師傅都知道晚上11點以後打車的人多」的事實,驗證了任正非所說不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