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譜學與身體美學:尼採、福柯、德勒茲

2021-02-07 第一哲學家
馮學勤  -  《文藝理論研究》  -  2009


  身體美學(somaesthetics)概念最初由理察·舒斯特曼於1996年提出,「身體美學致力於對一個人的身體———作為感官-審美欣賞(aisthesis)和創造性的自我塑造場所———經驗和作用進行批判的,改善的研究。因此,它也致力於構成身體關懷或可能改善身體的知識、話語、實踐以及身體訓練。」①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體美學,強調的是凸顯執行性(performative)品格的「實踐身體美學」,即「身體力行的介入對身體的關懷」,通過瑜伽、禪定等具體的身體實踐,使人們從對身體外觀的關注轉移到對身體意識的獲得上來。舒斯特曼同時也劃出了與他所強調的身體美學構建相近的理論資源範圍,即「實用主義身體美學」和「分析身體美學」兩個分支。所謂分析身體美學,舒斯特曼的定義是:「它描述身體感知和實踐的基本性質以及他在對現實的知識和構造中所起的作用,這種理論分支,不僅包含有標準的本體論和認識論的身體問題,而且也包含福柯的社會政治學探究。」而「實用主義身體美學,它注重於身體改善的方法和其比較評價。」


      分析身體美學、實用主義身體美學和實踐身體美學三個分支間的關係是:屬於美國本土美學傳統的實用主義身體美學是在歐陸流傳而來的分析身體美學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關於各種身體實踐方法的探討;而實踐身體美學則將實用主義身體美學向前推進,並結合來源於東方的身體實踐方法和思想,是「身體練習的具體活動」的直接實踐。我們所謂的身體美學的「尼採學派」,歸屬於歐陸理論傳統的、包含了關於身體的標準的本體論和認識論問題的分析身體美學範疇。本篇論文的目的,正是藉助舒斯特曼提出的身體美學框架,討論尼採、福柯、德勒茲三人身體美學思想的構成性條件。


  一、什麼是身體美學的「尼採學派?」


  「尼採學派」這一提法,首見於《尼採·弗洛伊德·馬克思》一文,是福柯在1964年7月一次「圓桌會議」上的發言。在這次會議上,福柯與華爾有以下一段對話:華爾:「……尼採的作品是更難讀的。如果從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的思路來解釋,他可能會擋不住……」福柯:「哦,我不認為他會擋不住!在尼採的解釋技術中,確實有某些完全不同的東西,它使得人們不能,任您怎麼說,把它要麼歸於共產主義者,要麼歸於精神分析學者實際上所代表的法定的社團中。尼採學派對於其所沒有解釋的。


  很遺憾的是,福柯對於「尼採學派」的進一步解釋可能被華爾打斷了,而且我們也暫未找到其他關於這一提法的進一步資料。但福柯這種自我歸屬意識的表露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所謂的「尼採學派」對尼採思想中「完全不同的東西」之堅持也可以從其語氣的強烈性中體會出來。事實上,福柯所說的「尼採學派」的較完整名單,應該包括阿爾託、布朗肖、巴塔耶、克洛索夫斯基、福柯、德勒茲以及德希達等法國新尼採主義思想家(或「法國尼採」)。



       「新尼採主義」指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法國形成的、將胡塞爾、海德格爾、馬克思以及弗洛伊德等思想與尼採思想相融合、重新激活尼採思想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主要來源一致但體系各異、跨越哲學、倫理學、美學、文學、政治學、歷史學、語言學、社會學並對藝術、社會與政治等實踐領域起到重大影響的社會思潮。其中,阿爾託、布朗肖、巴塔耶和克洛索夫斯基都是作家和藝術家,並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哲學家或美學家。高宣揚教授指出,「法國新尼採主義哲學與美學的誕生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學和藝術界各種尼採追隨者的強烈影響。在這個意義上說,法國新尼採主義哲學,毋寧是文學和藝術界中早已產生的新尼採主義的理論變種。」⑤專業作家如布朗肖、巴塔耶與克洛索夫斯基對新尼採主義思潮的形成起著巨大的先導作用,一方面福柯、德勒茲等人的論述的主題中,到處體現了上述幾個人的影響。另一方面,正如福柯所說的那樣,他正是通過巴塔耶才開始閱讀尼採的,而布朗肖等人也同樣對德勒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福柯與德勒茲的多種多樣的訪談錄當中,對上述人士的感激與讚美之辭也隨處可見。


  顯然,新尼採主義思潮中的尼採擁護者們可以一分為二,一部份是作家及藝術家,而另一部分則是受過專業訓練的哲學家或美學家,包括福柯、德勒茲、德希達等人。而將福柯、德勒茲從新尼採主義或福柯所說的「尼採學派」陣營中分離出來,並與其導師組成身體美學的「尼採學派」,是建立在兩個區分基礎上的:第一個區分是哲學方法論意義上的系譜學,這可以與專業作家與藝術家進行區分,因為這些作家即便受到尼採道德系譜學思想的強烈影響,但既沒有以之作為明確的方法論武器,更沒有對系譜學方法本身作出過發展;第二個區分建立在「從身體出發」的身體美學問題向度上,這一問題向度可以將尼採、德勒茲與福柯三人作為系譜學家與新尼採主義思潮中的系譜學受益者如德希達區分開來,也可以將之與後來一些系譜學使用者如霍伊、弗林格、巴特森等人進行區分。尼採、福柯與德勒茲既是系譜學家,同時也在使用系譜學對傳統哲學、倫理學與美學進行重新考察的基礎上,建構了美學發展的身體向度,因而,我們將身體美學的「尼採學派」這一結合了福柯的自我歸屬意識而得到的總結性提法予以表達。接下來我們將對這兩個既是區分性,又是構成性的元素予以考察。



  二、身體美學「 尼採學派」 的構成元素


  (一):系譜學


  引領我們得出這一認識的是斯科特·拉什的重要文章《系譜學與身體:尼採、福柯、德勒茲》。拉什此篇文章的首要目的,「旨在廣闊的系譜學體系中建立起身體的觀念」⑥這為系譜學概念的清晰界定以及後世系譜學體系的探究確立了非常明確的出發點;另一個目的在於凸顯德勒茲的學術地位,「德勒茲作為一位系譜學家無可非議的具有與福柯同等的地位」⑦。對於第一個目的,拉什通過對福柯的權力概念、德勒茲的欲望概念與尼採身體-權力意志概念的關係梳理來達到,說明這一切概念的產生與流變、所針對的不同批判目標以及其所覆蓋的學科論域,根本動原皆出自身體:對於尼採,身體與權力意志合一;對於福柯,身體是權力與知識的被動客體;對於德勒茲,身體是欲望的競爭客體。對另一個目的,拉什具體通過說明德勒茲與福柯思想的相互影響以及突出德勒茲通過其哲學研究(如《尼採與哲學》、《差異與重複》、《意義的邏輯》等)對福柯系譜學思想形成的影響來達到。


  遵循拉什的研究思路,我們必須將德勒茲對於系譜學的重要意義予以展開。受尼採思想的強烈影響、並在此基礎上努力「激活尼採」的德勒茲,早在1962年發表的重要著作《尼採與哲學》中,開篇第一部分「悲劇」第一節就以「系譜學概念」為標題,談到:



  系譜學既意指起源的價值,又意指價值的起源。它既反對絕對價值,又不贊成相對主義或功利主義價值。系譜學意指價值的區分性因素,正是從這些因素中價值獲得自身價值。因此,系譜學意味著起源或出身,同時又意味著起源時的差異或距離。它意指起源中的高貴與卑賤、高貴與粗俗、高貴與頹廢。高貴與粗俗、高等與低等———這些是真正具有系譜學意義和批判意義的因素。然而,以這種方式理解的批判仍然具有最積極的意義。區分性因素既是對各種價值的價值批判,又是創造的積極因素。這就是尼採從不把批判理解為被動的反應,而是理解為主動的行為的原因。


  此處,我們可以確定三點:一、德勒茲理解的系譜學,是指對價值起源中起到區分性作用的差異因素的捕捉,這就意味著,任何價值的起源並非是可追溯至單一源頭的、本質性的起源,而是呈現為一種差異性的多重力量的分布狀態。而這種區分性的差異因素,既意味著對各種價值的批判,同時又意味著創造性可能。因而,完整的系譜學,既包括批判性維度,也包括創造性維度,並不是單維的解構。二、虛無主義是對生命和生存的貶低,也是對身體的徹底否定。「復仇的本能」與「復仇精神」指的是虛無主義及其形式,這些形式包括形上學、心理學、歷史學與道德規範(當然還包括其他形式,如美學形式)。因而,系譜學批判性指向的對立面,是虛無主義及其具體形式。三、經過系譜學批判後的價值形式是否就完全喪失所有存在意義和存在價值?德勒茲對系譜學創造性因素的強調,指明了對這些形式進行重構的可能性;這種重構的標準,是作為虛無主義對立面的生命和生存,而生命與生存的首要前提是一種身體性的存在。



  德勒茲對尼採哲學與系譜學解讀,一方面為其後來對精神分析學的批判以及由之發展而來的對欲望的系譜學分析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論武器;另一方面,福柯也正是受到德勒茲的影響,也由前期對陳述、話語和知識的考古學轉向《規訓與懲罰》中對權力的系譜學探究。必須指出,國內許多對系譜學的考察是不完整的,僅僅從尼採與福柯之間的系譜學源流關係出發來構成研究文章,引用的理論資源也往往集中於尼採的《道德系譜學》與福柯的《規訓與懲罰》、《尼採、系譜學、歷史學》等資料。德勒茲的重要貢獻卻只是簡單的被提及,其重要的系譜學研究資料如《尼採與哲學》、《反俄狄浦斯》等則往往被忽視。事實上,通過這些著作,德勒茲不但對福柯從一個專注於陳述、話語與知識的「考古學」家轉變為以身體、知識與權力之間的關係為目標的系譜學家起到重大影響,而且,他自己也發展出關於「欲望」的系譜學,《反俄狄浦斯》一書正是以「欲望」為主題所進行的系譜學考察。


  揭示了德勒茲在系譜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之後,接下來需要解答的是,一個完整的尼採學派系譜學思想體系之根本聯繫何在?



  拉什所謂的「廣闊的系譜學體系」的建立可能,歸功於德勒茲等人對「權力意志」概念的闡釋。對於尼採的權力意志,有兩種相互對立的解讀方式,一種是海德格爾式,一種是德勒茲式。海德格爾將尼採納入形上學家的行列,因為尼採斷言權力意志是「存在最內在的本質」,這符合形上學的問題模型。海德格爾認為,只有在形上學的意義上,權力意志的本質才能被追問和思考,這就將權力意志概念抽象化和形上學化了。事實上,對待尼採本體論的態度,恰恰透露出解釋者自身知識行為的意向性方向,並進而反映了自身的身體立場———海德格爾的「存在」所強調的是自由意識的傾向,這已經遭受到了諸如舒斯特曼與伊格爾頓等人的批評。德勒茲卻是在相反的方向上維護該概念的創新之處,並強調從此出發的系譜學與形上學的對立性質:「即使權力意志是一元的,這種一元性仍為多元性所確定。


        」汪民安進而闡釋道:「就尼採的世界是權力意志而言,它是形上學;但權力意志本身並不固定為一種形上學思維。權力意志發生的對抗不是與權力外的實在物的對抗,而是權力內部的對抗。」在德勒茲處,權力意志的含義,並不指向實際權力的無限佔有,而是指向力與力之間的關係狀態,是對這種關係狀態的策略性命名。因此,一元論的權力意志本身就是指多重力量之間的關係狀態,後世研究者如希瑞夫特等稱之為「多價一元論」。對這兩種解讀尼採權力意志的方式,希瑞夫特作出如下評價:「海德格爾這個純粹的形上學家,按照存在的邏輯,按照本體論邏輯來理解權力意志,而德勒茲則在肯定和否定的差異邏輯內來定位權力意志,肯定和否定的差異邏輯則有利於解釋和評估主動和被動力量。權力意志是在系譜學而非本體論上活動,是在兩種力的質和量的差異層面上,是在這兩種力所攜帶的不同價值的層面上活動,而不是在存在和存在者的層面上活動。」



  「權力意志是在系譜學而非本體論上活動」,表明雖然權力意志提供了一種對世界的一元論解釋方式(形上學本體論),但是這種一元論本身就為力的多元異質性(系譜學)所決定,「權力意志就是力的系譜學因素,它既是區分性的,又是起源性的」。另外正如拉什指出,尼採處「權力意志在邏輯和先後上與身體沒有區別」,因而,身體就成為多元異質的力發生作用的場所,而身體形態就是這些衝突的力量賦形的結果。德勒茲的「欲望」系譜學、福柯的「權力」系譜學,尼採的道德系譜學,一方面是通過從不同的主題出發來考察身體被形塑的歷史,身體的實體性和穩定性受到質疑並擁有持續的生成性;另一方面也是從身體出發來考察這些形構身體力量本身的歷史,如福柯所言,「系譜學,作為一種血統分析,因此位於身體與歷史的表達(articulation)之間。它應該揭示一個完全為歷史打滿烙印的身體,和摧毀了身體的歷史過程。」從而,一個完整的「尼採學派」系譜學思想體系予以構成。



  三 、身體美學「 尼採學派」 的構成元素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美學的新向度的確立,是得源於系譜學方法的使用,或者可以說,是系譜學將美學(同樣包括政治學、倫理學、哲學等等)作為其幅員的結果。


  所謂系譜學幅員,即由系譜學體系通過不同的主題所覆蓋的各種知識生產場域和學科領域。一方面,知識與作為機構意義的學科是形構身體的力量之一,展示了身體的歷史,在福柯「並不完整」的系譜學探究中,還往往表現為一種力的反動性質;另一方面,學科自身的歷史也圍繞著身體得以構成、並將之刻寫在身體之上。必須承認,福柯的系譜學繼承了尼採系譜學的批判精神,將系譜學引入到人文社科領域,也就是將自我批判精神引入各種知識生產場中來。這樣,系譜學的首要任務,就是以身體為根本出發點,重新審視那些因自身的歷史發展———新陳代謝過程的中斷而導致「毀滅身體的過程」的概念、方法、價值、信念等等因素。拉什指出「摧毀生命的價值體系會是道德的、有認識力的或是美學的。」17道德層面的基督教道德、哲學層面的真理價值、美學及藝術層面的審美區分觀念,都有異化、歪曲甚至毀滅身體的不良紀錄。因此我們認為,「尼採學派」身體美學問題向度的確立,是用系譜學方法對傳統美學學科進行批判性重構的結果。



      「尼採學派」所謂「從身體出發的美學」,也就是將身體作為審美經驗的豐富源泉,通過身體的中介打破藝術與生活、理想王國與現實王國、理性與感性二元區分,並以身體為尺度進行批判並重新估價傳統美學價值的美學。這需要我們從美學史的角度展開論述。身體美學是對傳統理性主義美學的批判與超越。在以蘇格拉底直至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為代表的理性主義美學傳統中,由身心分裂、肉體與精神二元對立所導致的身體隸屬於心靈、頭腦、理性、絕對理念,身體被視為必須克服、壓制與超越的不潔淨的「肉體」。就現代美學學科的西方起源而言,正如舒斯特曼所指出的:「鮑姆嘉通將美學定義為感性認識的科學且旨在感性認識的完善。而感覺當然屬於身體並深深地受身體條件的影響。因此我們的感性認識依賴於身體怎樣感覺和運行,依賴於身體的所欲、所為和所受。然而,鮑姆嘉通拒絕將身體的研究和完善包括在他的美學項目中。在它囊括的眾多知識領域中,從神學到古代神話,就是沒有提及任何像生理學和人相學之類的東西。在鮑姆嘉通展望的審美經驗的廣闊範圍中,沒有薦舉明顯的身體練習。相反,他似乎更熱心地勸阻強健的身體訓練,明確地抨擊它為所謂的`兇猛運動',將它等同於其他臆想的肉體邪惡,如性慾、淫蕩和縱慾。」受傳統理性主義美學的影響,美學之父所開創的美學學科是輕視、忽略和遺忘身體的美學,其身體是切分「上下身」的身體,因而是不完整的身體,作為感性學的美學僅隸屬於身體高貴的「上半身」。



  從美學史定位出發,「尼採學派」的身體美學,首先指由尼採開創的身體美學,是將身體作為審美主體的美學。在哲學-美學史中,把身體當作主體來關注,而不是將精神、意識、理性、理念作為主體的思想始於馬克思與尼採,王曉華指出:「在馬克思和尼採之前,哲學家通常將主體性理解為精神主體性,把人領受為身體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則缺乏主體性思想,這是身體美學———以身體為審美主體的美學———遲遲未能誕生的根本原因。」然而,對於前者,雖然可以從其把身體作為實踐主體中推導出身體美學思想(這正是國內實踐美學的倡導者們如張玉能所作的工作),可其本人並未發展自己思想中的這個向度,因而馬克思並不是身體美學的創始人。尼採所開創的關於將身體作為審美主體的身體美學,使原先倒置的身心關係重置,使審美經驗的重心由對事物本身的靜觀式的審美判斷轉移到創造者自身的生命力上來。尼採用身體的「大理性」取代「我思」主體的「小理性」,以「像一條蛔蟲的軀殼」諷刺康德的審美主體,批判了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以來的的西方理性主義哲學-美學傳統。


相關焦點

  • 德勒茲:感覺的邏輯
    德勒茲的主要學術著作包括有在《差異與重複》、《反俄狄浦斯》、《千高原》(Mille Plateaux)等。1995年11月4日,德勒茲因不堪肺病折磨,在巴黎十七區寓所跳窗自殺,享年70歲。吉爾.德勒茲是法國影響巨大的後現代哲學家,是六十年代以來法國復興尼採運動中的關鍵人物,德勒茲正是通過激活尼採而引發了對差異哲學和欲望哲學的法蘭西式的熱情。
  • 盧迪內斯庫 | 吉爾·德勒茲:反俄底浦斯式變奏
    「有一天,也許,這個世紀將是德勒茲的。」福柯的這個預言可以追溯到1969年,它是在《差異與重複》(德勒茲 著,安靖 張子嶽 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和《含義的邏輯》出版之際宣告的。隨後,對尼採著作的解讀,以及與文學文本、電影、流行歌曲和繪畫的概念關係,使他朝質疑方向發展,這不是破壞性的,而是批判性的,甚至是解構性的。德希達說:「儘管有諸多差異,我一直認為德勒茲可能還是我與這『一代』最接近的人。」 德勒茲與德希達和福柯一樣,被人憎惡。他也與蘇格拉底一樣,被指責用他的教學敗壞青年,他被指責生活中無節制地嗜好麻醉品和酒精。
  • 福柯 | 做一個有趣而無恥的人
    在一次訪談中,德勒茲認真地談到福柯從「無恥的人」(hommes infames)中找到了一種有趣的概念:「做一個無恥的人,這簡直可以說是福柯的夢想,他那滑稽的夢想。他笑問自己:我是一個無恥的人嗎?《無恥者的一生》是一篇傑作。」以上幾句話會使正經人目瞪口呆,一時回不過味兒來。這是典型的福柯-德勒茲式表白方式:看似簡單的陳述,其實背後隱含著許多,它使一個按照世俗習慣去思維的人無所適從。
  • | 德勒茲
    德勒茲的思想並非來自某個完美的永恆居所,最為理想的應該是去關注德勒茲生平與其作品中的那些創造、遭際和生成。德勒茲是非常具體的存在,而其具體化又十分艱辛,一次又一次地不斷誕生於其文本、遭際和友誼之中.——Frida Beckman什麼是生成?
  • 德勒茲: 什麼是裝置?
    在每種裝置中,跨越門檻的線條讓這些線條要麼是美學的,要麼是科學的,要麼是政治的,等等。第三,裝置包含了力的線條。我們或許可以說,在之前的線條上,它們從一個點移動到另一個點。在某種情況下,它們「物化」了之前的曲線,做出了切線,包圍了從一條線到另一條線的路徑,往復於看與說之間,像一支箭一樣,不斷地將言辭與物體貫穿起來,並不斷地將它帶向戰場。
  • 讀懂福柯哲學,這3個關鍵詞,要知曉
    被譽為「法蘭西的尼採」。福柯也是後現代主義中重要的思想家。他創建了許多核心概念,比如「知識型」,「權力」等。福柯本來是學醫學的,但他抗拒了父親的旨意。他是位同性戀者,他的主要學術興趣在於心理學,精神分析學,哲學等。他的思想,影響了文學,社會學,哲學,教育學,犯罪學,醫學,身體學,性學,傳播學,管理學等多種學科。
  • 實現、承擔絕對差異的絕對主體或許實際上是瘋狂的 | 德勒茲與無意識
    (德勒茲,2001年,第171頁)在《尼採與哲學》中,德勒茲對這種病理性痛苦的解讀,必須假設記憶的認知機能(cognitive faculty)包含某種軟弱的性情。在提到榮格的一個重要注釋中,德勒茲說他關於怨恨、內疚、精神病理的「類型學」參考的是榮格的模型(德勒茲,2001年,第172頁)。
  • 福柯:性與權力
    福柯是一個同性戀者,現代性史的寫作對他來說一定是傾注了特殊的個人感情的一件事。福柯的傳記作家透露,福柯在青少年時代因性取向遭了不少罪,因為20世紀40和50年代的法國社會大多以此為恥或為此感到憤怒。因此,福柯最初對性經驗的處理方式大體上是《規訓與懲罰》中所用的系譜學研究方法的直接延伸。這一方法被用於研究多種關於性經驗的現代知識體系(「性科學」),目的就是要顯示這些體系與現代社會權力結構的緊密關聯。福柯這部分討論的重心在於他所稱的「壓制性假設」。
  • 福柯管電子監控,尼採做HR:這是一家不太正常的公司
    01 人力資源總監:尼採 他會非常在意員工的「超人」意識,最大程度去激發員工的潛力,另外,作為《善與惡的彼岸》的作者,作為人力資源總監的尼採可以不斷提醒人們,企業不是福利機構——它的目標就是盈利,而不是善對惡的勝利。 用尼採作為人力資源總監,那麼這些事至少是清楚的:總的來說,道德是不存在的!
  • 德勒茲《差異與重複》:一部當代哲學的經典之作
    同時,德勒茲在本作中倚重的思想資源也非常龐雜,既對柏拉圖、斯賓諾莎、萊布尼茨、尼採、柏格森、克爾凱郭爾等哲學家的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也討論了數學、物理學、生物學、精神分析、語言學、人類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理論上的巨大野心和思想上的駁雜,使得這部作品即使是在本就以晦澀著稱的德勒茲著作譜系中也顯得尤為困難和特異。
  • 薦書|德勒茲:褶子
    與萊布尼茨的單子不同,德勒茲的褶子是物質與靈魂的結合,是世界的最小單元。通過不斷的彎曲、摺疊、展開,褶子創生了世界。注重流變、運動的巴洛克風格與不斷摺疊、展開的褶子不謀而合。通過分析巴洛克風格的油畫、服裝、雕塑、建築、音樂,德勒茲為褶子概念注入了一股藝術氣息;通過分析萊布尼茨的單子概念,德勒茲創造了融合藝術、哲學、數學的褶子哲學。
  • 姚雲帆 | 指向超越領域的文本中介:福柯《<盧梭評斷讓·雅克>導言...
    但是,在晚年與拉賓諾的訪談中,福柯否認這一時期他的主導思想是結構主義。在福柯最早具有學術影響力的論文《賓斯萬格導言》中,福柯顯示出對現象學符號理論的熟悉,並從對符號「表意(signification)」和「指引(indice)」功能的區分中,發現了文學語言作為一種超越中介的意義。
  • (尼採2)
    (尼採2) 文/心似海藍藍2020.10.1 上期談到上帝死了,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任了,還提到了尼採的酒神精神,突破原有秩序,創造新的生活,蛋是,尼採本人還是有許多原有秩序的遺痕,他兩次求婚,兩次失敗,大男子主義還挺明顯的,在跟俄裔心理學家露莎樂美的苦戀當中敗下陣來。
  • 從美國「金州殺手」案到法醫系譜學
    法醫系譜學是由杜克大學科林·  菲茨派屈克教授在2005年提出,應用最為成功的是2018年在美國被稱為「金州殺手」(「golden state killer」)的連環姦殺案。  「金州殺手」案的偵破,使法醫系譜學研究作為一種新型的偵查技術手段受到廣泛關注.
  • 被稱為瘋子的尼採,為何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呢,值得了解的生平
    天才與瘋子之間往往只有一線之隔,尼採就是這樣一位介於天才與瘋子之間的哲學家。也許,哲學家沒有幾個不是瘋子的!尼採最終是瘋了。但他的哲學思想,對人類影響甚遠。他是:「瘋子尼採,偉大的哲學家尼採!」尼採一直都是一位備受爭議的哲學家,對他的哲學思想一直都存在不同聲音,可以說兩極分化很明顯。認同他的人,會非常喜歡他的思想。他的哲學理論顛覆了以往,並且總是揭露人性偽善的一面。
  • 尼採與華格納:兩種現代性之爭(三)
    從追隨到反對,尼採對華格納態度的轉變,絕不只意味著兩者私人關係的變化,而是內在地包含著現代美學的根本問題和核心爭論:面對生存的虛無和恐怖,藝術到底是因循日神精神來逃避或許以欺騙性的救贖,還是選擇直面深淵而縱情於酒神精神式的狂歡?基於此,回到這段公案並探究其背後的思想史意義顯得至關重要。
  • 哲學家尼採:世界上沒有本質的、永恆的東西
    尼採便是以系統分析和批判傳統的主體性形上學為己任,真正實現這一轉向的現代哲學家。儘管尼採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關於事物永遠流變和矛盾的觀點,肯定地評價了黑格爾反對用「實體」的觀點思考問題的理論等等,但總的來說,尼採是黑格爾哲學特別是他的形上學的反對者。
  • 尼採對藝術的五點論述
    對尼採其人,其說究竟作何評價才算是全面的、公允的,這問題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不過,我們必須正視這樣的事實,即不管尼採的思想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它已經在當代西方哲學、美學、文學藝術等眾多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繼叔本華之後,把現代非理性主義推到了一個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