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和小菁相約去逛街,那一天她穿了一條大紅色的裙子,帶著一個素色的遮陽帽,像是隨時隨地要去海邊吹風,灑脫飄逸。我從沒見她穿過這條裙子,應該說,她平時總是喜歡死氣沉沉的素色,從不穿鮮豔顏色的衣服。
一個人的衣著反映她的心境。我猜她心情一定不錯。她開口的第一句話是:我同意了。原來,小菁籤了離婚協議,最終離開了一段近十年的感情。當然,這場分手也是曠日持久。小菁是我大學師姐,比我大幾歲,但如今已經一家上市公司的CFO。三十幾歲的她年輕有為,幾年前,她結婚的時候,我去參加了她的婚禮,在北京一個高檔會所。她的老公看上去雖然沒有她那麼光芒萬丈,但也是一表人才,兩人看起來十分般配。從那以後,我就很少見到她,我以為成了家的她有了不同的生活節奏。直到去年的某一天她突然怒氣衝衝地來辦公室找我,說要離婚,讓我幫她找個律師。其實,她不是要離婚,而是被拋棄。理由是:她事業心太強了。
她不甘心,要跟丈夫算清這些年來婚姻裡的每一筆帳,要分隔每一項財產。明眼人都知道,她既憤怒,又割捨不下。小菁一個人這麼多年辛辛苦苦地打拼無非是為了讓兩個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我知道她內心多麼期盼一個溫馨的三口之家,她跟我說過無數次,以後有了孩子就辭職回家。
那時候,小菁的工作很忙,她還要經常去見律師、去法院,每次見她都是一副無精打採的模樣。律師盡力為小菁爭取了很多有利的分配結果,但小菁還是不滿意,總是在細枝末節上堅決不鬆口。這場官司拖了很久。我知道,她不是為了錢,是心裡不服氣。我原本打算勸她不要太執著,沒想到她卻突然說,自己已經搞定了。那時,我才發現,她特意畫了一個細緻的妝容,不張揚,也不隱藏。那幅畫面看起來,比結婚時的她更美。「怎麼突然想通了?」 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讓她有了這麼大的轉變。「沒什麼,就是有一天突然試了試這件衣服,覺得挺好看的。」 此時的她笑得如此風輕雲淡,我才發現,婚紗未必是女人一生之中最美的裝扮。我們總以為生活裡會發生一些驚天動地的事情,一個人才會改變,但突然有一天,一下就好了。
你或許只是無所事事所以決定收拾一下房間,或許只是刷牙洗臉時站無意間看了看鏡子裡的臉,就做了一個新的決定。一些過去的糾結難捨事情,會突然有了轉變。
這並非天賜的恩典或者靈光閃現,而是我們不經意間完成了一次告別。分手時,最能看出一個人的姿態。有人會去吃一頓大餐,有人會扔掉很多舊愛的東西,也有人突然開始裝扮自己,這些行為背後都有同一個含義:告別。這並非故作姿態,假裝不在意,而是在用一種儀式告別。那片刻的警醒和閃念,是因為我們在時間的縫隙裡完成了一次告別。我們一直懂得擁有的美好,卻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去告別。
每天上班都會經過一個幼兒園,很多爸爸媽媽會在門口跟自己的孩子告別,這是他們每天都要做的事,但孩子們好像永遠在哭鬧。送孩子上幼兒園,好像是每個家長的苦惱。
我記得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我捨不得媽媽離開,拼命地哭,媽媽把我送進教室,因為不安心遲遲沒有離去,幼兒園老師跟媽媽解釋這是小孩第一天上幼兒園常見的狀況,所以輕輕地推了推她,示意離開。
而在過去十幾年裡,我自己的版本都是,有人欺負媽媽。第一次的告別沒有做好,一度對我有很深的影響,我會不經意以媽媽的角色出現,不時會擔心她受到欺負,擔心她過得不好。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見到生病的父親最後一面。他消失了一段時間,除了上課,幾乎看不見他。他也不再和其他人說話。沒人敢問他怎麼樣,他的室友說,大部分時間,他都在睡覺。絕望的時候,人總是特別睏倦。不知道,他是想要忘記,還是想要在夢裡和父親再見一面。即使知道遲早父親會先走一步,但他仍然很絕望。因為沒有好好地完成一場道別。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書》裡有一篇專門講到道別。那是給臨終關懷者的啟示,告訴每一個面對生離死別的人,你必須學會放下,必須允許臨終者離開這個世界。我們未必會時常遭遇生離死別,卻時常要面對分別,告別,是成長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們必須學會允許一個人離開我們的生活。跟父母告別,可能是我們一生中第一次品嘗分離的苦楚,但大多數人在這門功課上都不及格。物質上、精神上,我們都沒有真正獨立,所以將濃濃的愛意變成了盤根錯節的糾纏,讓彼此都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因為沒有學會告別,所以得到的時候,我們會慶祝,而失去的時候,我們卻只會哭泣。
我常想,或許鏡子前的小菁只是突然對頹廢的自己忍無可忍,於是她下了一個決心,殺死自己。
佛說,人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告別,是人生之中最基本的一種苦痛。而最重要的一種告別,就是跟自己告別。小菁說,籤字那一刻,她突然覺得解脫了。她曾經無數次地想像這個場面,害怕自己會崩潰,真到那一刻,卻發現,其實內心深處,她在渴望。只不過不知道那一刻重啟的召喚召喚。然而,我們其實不必等,就像我常跟別人說的,告別是一門應該時常溫習的功課,或許也是一生最難的功課。有時,我們放不下一些陳舊的回憶,只是因為缺少一個告別的儀式。每個人都需要找到這樣的儀式,以跟定期自己告別作為練習,煥新自己。每次遇到困境的時候,給自己一個沉溺的期限,像設定鬧鐘一樣,在時鐘歸零時,讓自己也歸零。靈魂只能獨行,所以沒有什麼是不能割捨的,總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失去了誰,生活都會繼續。這沒有什麼可悲,遺忘本來就是人類的天賦。沒有它,生命無法延續。
其實,每個人都比想像中堅強,有時候,我們歇斯底裡,不是割捨不下,只是因為沒有學會好好地和過去告別。
···
作者 | Jenny喬,自由撰稿人,八零後心靈作者,微博認證書評人。既煲走心的雞湯,也寫溫情的故事。熱愛讀書,沒有書會死星人。微信公眾號:Jenny喬。微博@Jenny喬-生活分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