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醫吳鞠通:秋季感冒咳嗽、頭痛咽幹,妙用這個良方立竿見影

2021-02-13 煙臺韓康國藥號藥業有限公司


——  始創於東漢年間 ——

靜靜地做自己  讓世界發現你

JING JING DE ZUO ZI JI   RANG SHI JIE FAXIAN NI

度過炎炎夏日,迎來秋高氣爽,很多人卻有著這樣不愉快的經歷:立秋之後到小雪之前這段時節,夜晚漸涼,稍不留意便寒意襲身。

這時節天氣處於熱到寒的過渡,屬於大家俗稱的「換季感冒高發期」。

特別容易感受夜間涼氣,在天高氣爽的秋日卻要遭受鼻塞、咽幹之苦,這種情況往往可以用到這個經典良方——「杏蘇散」。

杏蘇散出自清代溫病大家吳鞠通之手,是一個輕宣涼燥、理肺化痰的經典良方。那麼,杏蘇散究竟是由哪些中藥組成的呢?

據《溫病條辨》記載,全方由蘇葉、半夏、茯苓、前胡、杏仁、苦桔梗、枳殼、橘皮、甘草、大棗等中藥組成,後人為了更好的記憶,還整理了一首歌訣:杏蘇散內夏陳前,枳桔苓草姜棗研,輕宣溫潤治涼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為何秋季的「換季感冒」要用杏蘇散呢?

這主要與這段時間的時令有關。秋屬金,氣屬燥,入秋則燥氣漸行漸甚,氣候乾燥且逐漸秋涼,一有不慎,便會感而得之,形成外感涼燥的病證,常見症狀有惡寒無汗、頭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幹、舌苔白、脈弦。

外感涼燥為何會有這些表現呢?

主要病機大致是這樣的:邪從外而來,先犯皮毛,衛表陽氣受邪氣阻遏,便會出現惡寒無汗,頭微痛等表證;

肺主皮毛,皮毛受邪,肺受其累,則肺失宣降,則發咳嗽。

咳吐稀痰主要是由於肺受涼燥,津液輸布失常,再加上陽氣被阻,津液聚集而成痰飲;

肺開竅於鼻,感受涼燥之邪,肺氣不得宣發,就會鼻塞;而咽幹則是燥邪耗傷肺津的表現。

那麼,涼燥該如何調治呢?

《黃帝內經》指出:「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黃帝內經》的治療原則是經得起檢驗的,時隔幾千年以後,清代名醫吳鞠通如是說:「若傷燥涼之咳,治以苦溫,佐以甘辛,正為合拍。」

杏蘇散這個良方配伍比較嚴謹,方中蘇葉味甘、辛,性溫,《雷公炮製藥性解》說「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可見蘇葉具有良好的解表作用。

而且沒有發汗過猛傷人正氣的風險,可以使涼燥的邪氣從表而散;杏仁苦溫而潤,降利肺氣,宣肺止咳,二者共為君藥。

前胡苦辛,微寒,清肺化痰,降逆止嗽,可助蘇葉輕宣發表,又能助杏仁降氣以化痰;

桔梗、枳殼一升一降,協調恢復肺氣宣發肅降的功能,可助杏仁、蘇葉理肺化痰,共為臣藥。半夏、陳皮燥溼化痰、理氣;

茯苓健脾滲溼;生薑、大棗調和營衛,功助解表,滋脾潤燥,是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祛痰止咳,更合桔梗宣肺利咽,是為佐使藥。

杏蘇散的臨床意義在於解表與化痰,肺氣調暢,則諸證自愈。

涼燥是一個兼有寒邪與燥邪共同特徵的病證,在治療中,切不可將一味強調《黃帝內經》所說的「燥者潤之」,那便是犯了「死讀書,讀死書」的毛病,「死於句下」,切不可外感涼燥證投用滋陰養陰之藥,或是將涼燥誤作溫燥治療,而用甘潤之藥,否則,可生它變!知名老中醫蒲輔周先生曾說:「涼燥既是涼氣,需當小小的傷寒醫治,若誤用潤藥,越吃越燥。」蒲老之誡言,我輩實當牢記!

名老中醫 道地中藥 韓康國藥號


韓康國藥號

福山店 地址:福山區天府街富豪西苑676-6號(福山沃爾瑪對面)

電話:0535-6333268

機場路店 地址:芝罘區機場路173號(煙臺山醫院南院急診樓南臨)

電話:0535-6011792

關注「煙臺韓康國藥號」最快速的2個方法

點擊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

點擊左上角→藍色「煙臺韓康國藥號」→關注



相關焦點

  • 這個4味藥的良方,清代名醫吳鞠通,用它調理陽明暑溫、水飲結胸
    在溫病學家中,清代名醫吳鞠通可以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吳鞠通總結了在他之前的溫病名醫們的一些臨床經驗,再根據自己的臨床心悟彙編成了我們後世中醫都要學習的經典名著——《溫病條辨》。在《溫病條辨》中有許多治暑名方,對於緩解暑熱之證大有裨益,比如小陷胸加枳實湯就是其中之一。提到暑病,大家會想到什麼?
  • 清代名醫吳鞠通:肺氣不降所致的便秘,可以用這個4味藥的良方
    便秘與咳嗽都是看起來簡單好治,實際上是因果複雜的疾病,尤其是便秘,成為了古往今來普羅大眾難以示眾的小毛病。不過由於個人體質差異以及引起便秘的病因各不相同,便秘的治療也是不同的,需要辨證論治。對於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因熱結而起的,有因氣鬱而起的,有因寒凝而起的,有因氣虛而起的,有因血虛而起的,病機不同選方用藥就有不同,所以便秘「良方」也許鄰居吃了特別有效,但給自己吃就有可能一點效果也沒有,甚至還會越吃越嚴重。
  • 秋季咳嗽良方 桑杏湯
    秋季咳嗽良方           桑杏湯桑杏湯(《溫病條辨》)【組成】桑葉15g杏仁10g香豉10g梔皮12g象貝10g
  • 咳嗽季,易感冒,中醫教你如何選對藥
    咳嗽季,易感冒,中醫教你如何選對藥秋天到了,天氣容易乾燥,而且早晚的溫差過大,稍微注意就很容易咳嗽,有的人會咳痰,有的乾咳,還有的反反覆覆然後常年不愈。一辨寒熱一般人咳嗽都不是常年如此,而只是受了風寒、風熱等的侵襲,往往病程都會在3周以內,這屬於急性咳嗽的範疇。這時,辨明是風寒咳嗽還是風熱咳嗽都至關的重要。風寒咳嗽一般都會導致喉嚨發癢,痰稀色白,或伴有頭痛、鼻塞以及肢體酸痛等的一些症狀。
  • 咳嗽、咽炎、肺炎、便秘,明代名醫喻嘉言:符合這個特點,儘管用
    然而,秋季的氣候特點,除了秋涼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那就是秋燥。秋季由於經歷了三伏天那樣的酷熱,在由熱轉涼的過程中,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天乾物燥」的氣候特點。秋燥的氣候特點,也會讓人容易生病。而常見的就是「肺燥」,肺燥的臨床表現大多有發熱(或有頭痛),乾咳而喘,鼻咽乾燥,口渴,舌紅少苔,脈虛大而數。
  • 咳嗽,頭痛,是感染了冠狀病毒?你可能只是普通感冒
    冬季本來就是感冒的高發季節,最近這段時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也成為當下許多人非常關心的問題。那麼,當出現咳嗽、頭痛、咽痛等身體不適症狀的時候,怎麼知道自己是普通的感冒發燒,還是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呢?如何進行簡單有效的區分冠狀病毒肺炎和普通感冒呢?下面就這個問題進行簡單的介紹說明。
  • 這個清養肺胃的好方,治病有奇效
    胃這個大地母親和肺一樣,喜歡潤澤,要不然就會大地乾涸,顆粒難收。所以秋天之燥易傷肺胃之潤(溼),而溼為陰邪,因此秋燥易傷肺胃之陰。沙參麥冬湯,出自清代名醫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是其潤燥代表方劑。能甘寒生津,清養肺胃。
  • 感冒鬧得猛?快把廚房變「藥房」!
    夏末秋初,全國各地貌似都進入了一個感冒高發期。而且近期的感冒有個共同點:先從嗓子不舒服或上火的症狀開始,不小心著了涼,後背發緊、手腳發冷,然後會伴有咽幹、黃鼻涕、咳嗽痰多、發燒等。底子好陽氣足的人,比如健康的小孩,一進到空調房就會打噴嚏,身體自動排寒兼發出提醒,此時添衣防護,就不至於感冒受罪了。要是體質弱些,著涼後覺得發冷、頭痛、咳嗽、鼻水直流(鼻水痰液清而稀)時,一碗黑糖薑湯,微微汗出,感冒就好多了。黑糖薑湯取10克生薑,洗淨後連皮剁碎,加入300毫升飲用水煮開。
  • 中醫妙招:秋季感冒,柚子皮大有用處!
    秋季氣候變化異常,季節變化快,早、中、晚三天室內外溫差大。首先,由感冒引起的微生物的抵抗力減弱。
  • 名醫高效良方——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症狀 鼻常流清涕、鼻塞,防礙吸氣,噴嚏頻作,咳嗽或伴寒熱,類似傷風感冒之狀。論治本病可隨證選用下列高效良方以治之。1.溫陽散風湯【組成】白蒺藜、川芎、白芷、烏梅、蛇床子、鎖陽、淫羊藿各10克,細辛3克,蓽茇5克,枸杞子、桑葚子、白芍各12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功用】溫補肺腎,祛風散寒。
  • 秋季感冒喝薑湯好嗎
    秋季感冒喝薑湯好嗎?秋季是感冒的高發季節,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那麼到底秋季感冒喝薑湯好嗎?
  • 春季感冒季節,對付感冒咳嗽小偏方,收藏!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體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文【微信號】Gzlifes【私人微信】Gz1638如果第二天身體感到明顯疲乏,虛弱,可以吃鱔魚,補虛而又不上火,這時的鱔魚只能燒紅燒鱔段或燒湯,不要加姜蔥,只放少量的蒜調味就可以了。成人可以吃當歸粉,一天兩次,一次半勺或量稍稍比平時多一點,能很快恢復體力。咳嗽治療的51個偏方近來,氣溫變化較大容易咳嗽感冒,現將此方與大家分享,最好還是當心身體,切勿感冒!
  • 清代名醫王清任,6張活血化瘀方,打遍天下無敵手,用過的都說好
    對於活血化瘀的治法,醫聖張仲景可以說是活血化瘀的祖師,但是真正將活血化瘀用得出神入化的,卻是清代名醫王清任。他創立了6個活血化瘀方,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而實際上名醫王清任創建這個方子的初衷是治療痘疹逆證的瘙癢症,但是後來經過臨床驗證,這個方子可以用於各種皮膚瘙癢證,還能治療頭痛和腹痛等疼痛病症。 那麼,這個既能止癢、又能止痛的良方,究竟由哪些藥物組成的呢?
  • 了解感冒的真相【芊語針言】
    這個時候就要注意了,不感冒不等於身體好哦,很多人是沒有能力感冒的。大家都對戰爭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說我這個國家很富強彪悍,如果有外敵侵入的時候,我一定會奮起抗敵,那就會出現戰火紛飛的場面,對吧?如果我強敵弱,則迅速戰勝;如果敵我相當,就會硝煙四起。
  • 止咳化痰鹹檸檬的做法 感冒咳嗽立竿見影
    一般的咽喉腫痛、感冒咳嗽,吃點鹹檸檬保證立竿見影。雖然鹹檸檬製作起來非常簡單,但其功效卻不容小視。只需食鹽,檸檬,水和乾淨的罐子...準備用開水燙過晾乾的可密封的瓶瓶罐罐若干,檸檬洗淨晾乾;沸水燙過晾乾的玻璃瓶裡倒入醃漬鹽,加入涼開水製成飽和鹽水,水位達到瓶子一半即可,瓶底要預留2-3釐米醃漬鹽(因為醃漬過程中檸檬要析出部分水分,溶解瓶裡的鹽,所以要在瓶裡預留一些鹽)。
  •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清代名醫王清任重用黃芪,並創立經典良方
    而吶喊出這句話的人正是清代名醫王清任。醫者王清任是我國清朝時期非常著名的一位醫者,王氏出生於乾隆三十三年(1786),歿於道光十一年(1831),他在世的六十餘年當中,至少有四十餘年以上在進行人體解剖的觀察工作與臨床診療工作,在他去世的前一年,其著《醫林改錯》問世。
  • 【感冒預防】預防秋季感冒的方便茶--健源堂
  • 咳嗽頻劇,喉燥咽痛的【風熱感冒】食療方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黏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春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諸病源候論·風熱候》:「風熱病者,風熱之氣,先從皮毛入於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