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家幫忙搭建攻防實驗室的平臺,把疫情耽誤的時間給搶回來,大大縮短了系統部署時間,提高測試效率,讓我們能『輕裝上陣』。」近日,武漢安域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武漢安域)工作人員董曉喻向市委網信辦、網安基地辦的工作人員致謝,並透露本月計劃建成攻防實驗室平臺。
作為一家網安企業,武漢安域看中網安基地的產業聚集力和品牌吸引力,2017年將註冊地遷入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網安基地。今年6月11日,雙方籤訂項目協議,投資建設網安基地首個網絡安全攻防實驗室。據介紹,這個實驗室由護網、競賽和培訓3個平臺組成,佔地1000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國內首家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2.0示範展示中心。
「簡單來說,平臺系統像精密的大腦一樣,把指令信息投屏到主屏幕上,可供網絡安全人才培養、實戰攻防演練和科研創新等不同需求作出決策和服務。」董曉喻介紹。
但是一場疫情把企業發展計劃打亂了。「早在去年底,我們著手籤訂網絡安全攻防實驗室項目協議,結果被疫情耽擱了近半年。我們心裡很著急,籤訂之後的所有環節都會滯後,比如場地裝修、三大平臺搭建、系統上線測試、交付使用等等,都會延誤。」當時的情況令武漢安域負責人周佑源一籌莫展。
怎麼把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沒想到,4月8日復工復產第一天,網安基地辦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主動上門對接,為項目的後續資料申報辦理、裝修建設等事項溝通。」周佑源稱,在網安基地辦的工作人員加班加點的協助配合下,一個月內完成場地裝修,項目的後續資料申報也在一周內完成,為後面的系統上線交付環節贏得了時間。
「得益於他們的積極作為,我們才能專注於技術研發與市場拓展。」周佑源感慨,正是市委網信辦、網安基地辦發揮「店小二」精神,主動「問需於企」,為企業提供貼心服務,讓更多網安和大數據相關企業留下來、強起來、多起來。目前,武漢安域全面復工復產後已新籤下多個網絡安全項目訂單,今年還新招募了十餘名員工。
「這家企業個頭不大,卻跑得快、跳得高,現在已成為臨空港經開區認定的『瞪羚企業』(指高成長型企業)。」市委網信辦、網安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實驗室的建成將為網安人才培訓提供急需的仿真實訓平臺,進而成為吸引、聚合網安企業的又一塊「金字招牌」。
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