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香」、「山下」兩院落的由來
南香。據傳,清代道光年間,南香院子是一個較大的村莊,有近百戶人家,村民都為肖姓,當時有48個「看牛佬」之說。院落後龍山,綠樹成蔭,古樹參天,有三棵大樹,其中兩棵楠香木、一棵樟樹。樹大,兩人合抱一圍多;樹高,人望樹頂要掉帽。常有村民來樹下焚香燒紙,求神拜佛,說是南嶽聖帝、白馬仙娘和觀音大士在此顯靈。
到了清朝光緒年間,兩棵楠木被一有財有勢之人霸佔砍去,當時村民敢怒不敢言,由於後龍受到破壞,神樹被毀。光緒末年,南香農田蟲災嚴重,秋後顆粒無收,但清政府不顧農民死活,苛捐雜稅,照收不誤,過得農民無法生存,不少村民去貴州、懷化等地逃難,此後人們時常懷念神樹「楠香木」就將院落命名為「南香院子」。
山下,又稱「山石」。院落後石山起伏,三座石山,連成一排達一公裡之長,院落下首是一座數十丈高的半邊石山。
相傳,一位神仙下凡路過此地,因口渴要喝水,而水在山腳下被石山壓著喝不著,神仙有點生氣,伸手一掌將石山劈成兩邊,一半倒在山腳下的西洋江裡,一半留在原地,這時泉水出來了,喝完水後,準備在半邊山的山頂歇息片刻,因山頂不平,便順手掃了一下,掃出了半邊石山上的塊小坪。
休息後,繼續行走,一腳踩到了現水泥廠背後的石山上,至今人們還能發現一個石頭上神仙採出的赤腳印。如今,這半邊石山,由一層層巖石構成,站在山腳下往上看,石壁陡峭,有的石頭像懸在半空,膽小的人生怕石頭掉下,不敢久留。山下有一巖洞是神仙喝水的地方,常年潺潺流水。
據說,過去曾有人進過巖洞,說洞內有石凳、石椅、石桌等,還有條陰河,並發現洞中有一種烏黑烏黑的魚出人,由於院落後是石山,半邊石山又神奇古怪,院落又處在山腳下。因此,人們都叫「山下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