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彭山忠孝橋軼事

2020-12-23 澎湃新聞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彭山忠孝橋軼事

2020-08-23 09: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彭山忠孝橋軼事

彭山忠孝橋,原名龍門橋,是架在龍溪河上,連接成都和彭山縣城的重要橋梁。河上最初架的木橋取名「龍門橋」。後來,社會名流又將忠臣張綱、孝子李密的墳冢搬到橋北兩側,樹碑立傳,將龍門橋改為「忠孝橋」,藉以展示彭山是長壽之鄉,忠孝之邦。

龍溪河,是通濟堰的一條分水渠,河面寬約四丈,水深約六尺,因溪水匯入岷江處恰是二郎觀山下絕壁處的回水沱,彭山古代文人附庸風雅,取了個極好聽的名字「龍潭」,又將它變成彭山的十景之一名曰「龍潭春雨」,此河便得名龍溪河。

龍潭春雨(圖片來源:微彭山)

北宋乾德四年(966年),蜀初定,當時,盜賊四起,亡命聚眾,不僅燒殺搶掠而且改打州縣。二月,彭山城被匪賊團團圍住,老百姓進出不得。水深火熱中,百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得龜縮城內,坐以待斃。眉州刺史趙廷進十分恐懼,收拾了金銀財寶細軟錦帛帶著家眷欲棄城逃往嘉州。通判官段思恭橫刀立馬,阻止了趙刺史的逃跑行為,且自己帶著軍隊北上,在彭山與匪賊激戰。經歷兩天三夜,攻守交替,殊死博鬥,在全城百姓支援下,段思恭大破匪賊。匪首見大勢已去,化裝成老百姓趁著微微星光從北門逃出。

當時,正逢枯水季節,龍溪河的水不深,完全可以涉水而過。誰知匪首剛到橋頭,天空猛然刮過一陣狂風,譁譁啦將木橋掀翻。龍溪河突漲大水,頃刻漫過河岸。匪徒們被狂風吹得睜不開眼睛,辨不清方向。有大膽跳河的,被洶湧翻滾的浪濤瞬刻捲走,不見蹤影。匪著見狀,仰天大喊:「天滅我也。」隨即拔刀自刎。眾匪徒見頭領已死,隨即作鳥獸散。

段思恭的人馬追到龍門橋時,天空忽然風停雨歇,河水退去,還原為細波輕浪,段思恭將逃散的匪徒一個個捉拿回了縣衙。從此,匪患漸滅,老百姓又有了休養生息的好日子。

從此,龍門木橋便更名為「忠孝橋」。老百姓相信是忠臣張綱、孝子李密呼風喚雨,幫助段思恭消滅了盜匪。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農民起義軍首領王小波率軍攻打彭山,縣令齊元振令兵抵抗。一仗下來,官兵死傷大半,齊元振作了逃跑的打算。齊元振特別愛錢,平時最高興的事就是在家裡清點收刮來的民脂民膏。如今要逃跑,他什麼都捨得,就捨不得他幾大口袋銅錢。他先偷偷地將密室挖了地洞,將銅錢全部封存在地洞裡,然後才趁著夜色朝城外跑去。不知為什麼,他原來是想從南門跑的,卻鬼使神差地來到北門。他也沒去開城門,偷偷用繩索將自己吊下城牆。他左拐右彎來到忠孝橋,此時天色已亮。他剛上橋,就被早已埋伏在橋頭的義軍捉拿,義軍以為捉拿的只是個奸細,殊不知當地老百姓挺身而出,指認他就是彭山縣令齊元振。

王小波將齊元振處決後,又將他的腹部剖開,將他密藏在地洞裡的銅錢取出來塞了滿滿一肚子。

貪官被懲,忠孝橋又立一功。老百姓在忠孝橋上掛紅放炮,將「忠孝橋」三個字用金粉描過,掛在橋頭。從此文官路過此橋必下轎,武官路過此橋必下馬,忠孝橋從此名揚四方。

長橋夜月(圖片來源:微彭山)

清朝順治三年仲秋,張獻忠率大軍沿岷江南下,在彭山江口與明朝參將揚展大軍相遇,展開了一場水上激戰。揚展借著南風用火攻燒毀了張獻忠的百艘大船。張獻忠的將士跳江逃生,大多溺水身亡。張獻忠大敗,將二十四船金銀全部沉入江底,自己帶了一隊人馬從陸路向彭山城逃去。

張獻忠一隊人馬剛到忠孝橋頭,所有馬匹都前腳騰空,仰天長鳴。張獻忠驚得不知如何是好,使勁用鞭子抽打坐騎,可是那馬只退不進,不斷長嘯。張獻忠覺得奇怪,又命人牽了馬朝橋上走去,那馬雙腳騰空,寧死不走。又急又氣的張獻忠揮刀將坐騎殺了。那馬卻橫倒在橋上,骨架膨脹起來,山一樣擋在橋中。其餘的坐騎一匹匹蹦跳起來,將背上官軍抖落在地,然後衝向橋柱,全部撞死橋上。死馬堆積橋上,硬是擋住了去路。張獻忠驚駭不已,暗自嘆道:「氣數已盡。」迫不得已又返身北逃。

之後,彭山人重建忠孝橋,改木柱板橋為條石橋基,豎木為柱,共五孔,高二丈,長九丈,上復廊房七間,廊房兩側建欄杆,設坐凳。

忠孝橋至今仍是從成都到彭山城的公路要塞,重要紐帶。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供稿:眉山市黨史和地方志編纂中心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彭山忠孝橋軼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天上的街市——馬爾康松崗柯盤天街 2020-09-12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仁壽縣福隆橋與富隆橋的傳說 2020-07-24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彬 ‖ 清末民初日本對川渝的調查...
    日本由於地緣的接近以及文化上的淵源對此項活動更是心存偏執。在日「經略中國」的背景下,地處西南、環境閉塞的川渝也未能逃脫日本的深入踏查。其中,東亞同文書院學生的川渝踏查規模最為宏大且「業績」斐然,近10年的調查成果被收錄在《中國省別全志》第五卷四川卷中。對四川卷的分析,不僅有助於解構日本對川渝調查的進程脈絡,還可以為川渝地區的歷史地理、區域史研究提供資料信息。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儀隴新政離堆
    而道教文化的發展,又促進了新政古鎮的繁榮。新政離堆聲名遠揚,不僅因為它是四川內河四大離堆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據史料記載,唐鮮于氏簡任隆州(今南部縣)刺史時,舉家定居新政,其子鮮于仲通,少時不學無術,至加冠之年尚不知四書五經,常遭父親言斥杖責。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湯毓良 ‖ 三倒拐巷與綿州宋城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湯毓良 ‖ 三倒拐巷與綿州宋城 2020-08-10 0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趙孝雲 ‖ 土司制度中的衛所設置 2020-12-0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紅葉 ‖ 大竹的竹
    原創 紅 葉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館五峰山景區內設有大竹民俗文化博物館,建築面積共2200平方米,聚集了竹風、攬勝、博史、非遺、風情、民宗、麻韻、瀚香八大主題,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 示大竹的人文民俗風情。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汪毅 ‖ 抗戰時期成都的一次「文藝復興...
    原創 汪 毅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名人薈萃於此,將觀念、思想、責任、才情、藝術賦予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使之錦上添花,文化更加繁榮。由於抗戰的需要,這些文化名人憑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使命感,對「民族文化問題」進行了大討論,成都隨之出現了「巴蜀新文化衍而為中華新文化」的文化格局,不僅影響中國,幾近形成抗戰文化主體,甚至在某些方面與文化相當發達的巴黎相提並論。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李後強 ‖《西遊記》原型集中在漢源(下)
    原創 李後強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漢源縣建制於公元前97年,至今有二千多年歷史。縣城所在地富林鎮,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古犛牛道」記敘著「南方絲綢之路」的悠悠歲月;太平天國、辛亥革命、萬裡長徵,曾在這裡寫下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富林文化、清溪文廟、九襄石牌坊古樸深邃,文化底蘊豐厚。我們知道,能幫助人修習 《西遊記》中「大乘佛教」達到最高境界的是漢源人。
  • 【方志四川• 歷史文化】易旭東 ‖ 成都人的「根」 成都城的...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編者按 3月26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四川省文藝傳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易旭東先生撰寫的長篇紀實散文《成都人的「根」 成都城的「魂」》,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同時歡迎在讀完全文後撰寫評論文章(投稿郵箱:565066304@qq.com),「方志四川」微刊及《巴蜀史志》期刊將擇優發表。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一)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起,「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期推出《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陽舸 ‖ 流沙河與羌族詩人羊子的忘年詩緣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陽舸 ‖ 流沙河與羌族詩人羊子的忘年詩緣 2020-11-2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易旭東 ‖ 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
    原創 易旭東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未完待續)前期回顧……易旭東‖眉山人陳希亮蘇軾主政陝西鳳翔⑪:「默寫並背誦全文天團」(下)作者簡介 易旭東,男,知名紀實作家,非學院派天府文化學者,北宋人物史研究學者。曾在多家報紙任副總編,中央級報刊任部門負責人。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雷映松 ‖ 姓氏探源:西陵氏嫘祖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巴蜀歷史文化、長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絲綢之路與歐亞古代文明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段渝則從姓源方面闡述,他認為嫘祖是實實在在的人。段渝在《嫘祖文化的內涵》一文指出:嫘祖,又寫作絫祖、累祖。早在先秦青銅器銘文中,就有嬗姓,孫詒讓認為嬗字為嫘祖二字合文(《古籀餘論》)。從字形結構分析,嫘、累由畾得聲,且字為古文祖字,從女表示性別。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惜墨如金 敬字如儀:鹽亭縣字庫塔群像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鹽亭縣字庫塔群像 鹽亭縣坐落於綿陽市東南部,是中華人文始祖、黃帝元妃嫘祖的故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千百年來,讀書立志、惜字崇文的優秀文化在這塊土地上綿延不絕。鹽亭縣雲仙村惜字塔鹽亭字庫塔群是鹽亭人惜字崇文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遺蹟,更是「耕讀傳家」的儒家文化在鹽亭本土化發展和傳承的重要形式之一,更體現了鹽亭人民對文字的敬畏和文化的遵從,保護與傳承字庫文化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董代富 ‖ 納溪竹海巫氏保留的客家文化
    巫氏是廣東家族移民,入川近三百年來客家歷史實物、語言、墓葬、耕讀、風俗等文化保存完好,具有豐厚歷史底蘊。竹海之中,巫氏寶貴的人文歷史遺產至今還大放光芒,為開發大旺竹海旅遊展現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董代富配圖:方志四川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演義之外的傳奇...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
  • 【方志四川•編讀往來】2019年度「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獲得網友大量留言和廣泛好評
    2019年12月30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冀祥德在全國地方志機構主任工作會議暨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研討會上對「方志四川」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文化宣傳弘揚、加強地方志工作宣傳給予充分肯定,向與會各省(區、市)及副省級城市地方志機構主任讚揚、推介「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
    點擊上面藍字「方志四川」添加關注!編者按4月4日至9日,「四川省情網」及「方志四川」新媒體矩陣(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分5部分推出了《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全文今日結束,歡迎在文尾留下您的讀後感言。
  • 【方志四川•歷史名人】四川歷史名人系列│挾以文章妙天下 忠義...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編者按 2017年7月12日,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正式公布,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10位歷史名人入選。2020年6月8日,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出爐,文翁、司馬相如、陳壽、常璩、陳子昂、薛濤、格薩爾王、張栻、秦九韶、李調元10位歷史名人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