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神算「劉伯溫」怒挖諸葛亮的墳墓,看到裡面五個字就當場下跪

2021-02-23 邳州上嘉

 導語:在算命行當中,有時候總會聽到一些對前人神算的評論,算卦的總會拿三國的諸葛亮和明朝的神算劉伯溫來比較,說在風水學中誰更勝一籌。其實那個人根本是比不了的,因為他們兩人處在的朝代,在很多不同的因素的影響下是對比不了的。如果大家真的要分個高低,我個人覺得還是是諸葛亮更勝一籌。因為在文中的最會一張圖片記載著這麼一個典故,也可以說是人鬼的博弈。

        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劉伯溫所寫: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意思是我伯溫要比你諸葛亮強百倍。你諸葛亮再強,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因此要挖諸葛亮的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韜略通歷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勳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歷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韜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並記之於冊,鐫之於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    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劉伯溫歷史典故,如下圖片,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劉伯溫到底有多厲害,用4個字就預言了大明朝的滅亡時間
    我們大家說到足智多謀這個成語,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諸葛亮。確實當時諸葛亮作為蜀國的軍師,劉備身邊最值得信任的人,展現出了超越其他人的聰明才智。其實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的手下,也有一個非常聰明的人。
  • 古代頂級四大神算,李淳風、劉伯溫排不上榜,袁天罡只能墊底
    我國古代,有不少能掐會算的大神,比較著名的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但客觀來說,雖然他們倆也不簡單,實際上卻沒有那麼神,有些被神話了。今天,小編盤點了四大經天緯地的頂級神算 第四名:袁天罡 袁天罡,唐朝初年的相士、預測家,還精通形象及風水。
  • 《燒餅歌》——當朝國師劉伯溫,竟慘被皇帝掘墳!
    《易經》——簡稱易學,是包含山、醫、命、相、卜五術,以及《周易》、《連山》、《歸藏》等術數法術的合集總稱。    明朝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預言家,修〈奇門〉,輔佐朱元璋統一中國。    劉伯溫先生除了在軍事上的謀略之外,他還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風水大師,相術大師。劉伯溫在世的時候,留下的《燒餅歌》可是和唐朝李淳風留下的《推背圖》齊名的預言。
  •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
    劉伯溫在明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級別?在明代開國功臣中,劉伯溫在民間的影響非常大,說他是「能掐會算」的神人,有「前知五百,後知八百載」之能,所以,人們常常將他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相提並論。這樣的能臣幹吏,理應受到重用,那麼,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給予了劉伯溫什麼樣優厚的待遇呢?他所得官職,與現在相比,又相當於什麼級別呢?
  • 三國志11,諸葛亮神算使用,軟控全場但也有人不吃這套
    但今天想寫寫諸葛亮的神算,竟然感覺無從下筆。主要因為諸葛亮的智謀在遊戲中是100,特技神算,對智力比自己低的敵方部隊施展計略必會成功,即便郭嘉等人智力到了100,人家神算還「於全計略有所優勢理」。所當然地幹翻全場。當然擁有神算特技的武將並非只有諸葛亮一人,還有古代武將張良。這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名字很像。諸葛亮zhugeliang,張良zhangliang,是不是很冷。
  • 劉伯溫斬殺了多少龍脈?後果怎樣呢?來看看
    劉基,字伯溫(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處州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故又稱劉青田,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 相傳在明代洪武年間,劉伯溫上朝啟奏皇上說:"臣夜觀天象,發現無錫龍山(即惠山)有紫氣升騰,我掐指一算,這裡將有龍脈生成。
  • 劉伯溫死後還施一計,讓朱元璋死不瞑目,耍了他和他的後代300年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劉伯溫和諸葛亮都曾是智慧的化身,諸葛亮為劉大耳朵三分天下鞠躬盡瘁,劉伯溫為朱元璋一統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 劉伯溫臨終前,為何非咬一口燒餅?竟是隱藏800年的預言
    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裡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古代的能人異士可謂是不勝枚舉,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通五行,懂八卦,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春秋時期的鬼谷子,唐朝時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風等,都是這類人的代表,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卻是另有其人,據說在他臨終前咬一口燒餅
  • 劉伯溫預言了哪些事件?古人的智慧之談,句句在理
    未來永遠都讓人神往,從古至今預言未來的歷史傳說數不勝數,但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唐朝的《推背圖》和明朝劉伯溫的《燒餅歌》,尤其是《燒餅歌》中那句「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的名句更是明朝盛極一時的佳話。
  •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功臣,為什麼封爵沒有他,最後還是中毒而亡?
    劉伯溫曾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為什麼最後沒有被封爵,還被害死?劉基,字伯溫,青田人,是明代開國功臣。曾為朱元璋得天下而出謀劃策,論功勳劉基不說排第一位,名列前茅是沒有問題的。難道朱元璋是個殺人的瘋子?非也,朱元璋對待蒙古平民都幾乎一視同仁,為何要為難那些官員呢?作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其一舉一動都有著明確的動機。明朝開國功臣中戰將如雲,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郭興等等。但凡事都有兩方面,名將如雲,可以支撐朱元璋迅速統一中原,驅趕蒙元,平滅陳友諒、張士誠。
  • 我們都知道劉伯溫,可你知道他的師傅是誰嗎?
    我們都知道,劉伯溫是朱元璋身邊最重要的謀臣。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陰陽八卦,在文學與兵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在民間與諸葛亮齊名,所以有這麼一句話: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劉伯溫這麼厲害,那麼他的這一身本領是誰教的呢?據史料記載,劉伯溫有兩個很牛的師父。
  • 朱元璋用大碗把咬過一口的燒餅蓋住,讓劉伯溫猜,由此誕生一千古奇...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諸葛亮和劉伯溫被稱為絕代雙驕,兩人都被後人稱之為能算盡天下事的神算子,要不在民間有「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俗語。今天我們來看一下劉伯溫的奇人趣事。
  • 明初第一奇人:年輕時勇猛堪比常遇春,晚年出家,神算賽過劉伯溫
    這三字一出,估計人們都會笑,學劉皇叔呢?其實對張定邊來言,他真沒這意思,無非為了活下來而已。但正是這門手藝,卻讓他結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友諒!那是張定邊年輕時,去城裡買草鞋,遭到一群衙役的欺壓。張定邊就跟人家打了起來。
  • 曾仕強:劉伯溫傳奇的身世之謎!
    點擊標題下藍字「中國式管理人脈圈」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易知易行的中國式管理智慧和方法及延伸閱讀。劉伯溫二十三歲中了進士,之後自然要走仕途,因為,要出來做事嘛!既然你是心懷天下的人,是個想出來為社會做點事的人,就得為官做事才行。所謂,人在衙門好修行!可他的官運又不亨通,所以才會備受折磨,這才讓他有了想去輔佐朱元璋的想法。
  • 劉伯溫臨終前預言:9代之後,劉家必出奇才!百餘年後果真應驗
    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諸葛亮是我國古代的著名謀士,也是三國時期蜀漢政權建立的重要功臣。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從一個織席販履之徒變成了開國皇帝,這也足以看出諸葛亮的能力之大。
  • 劉伯溫聰明絕頂,卻被小商販給忽悠了,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一直以來人們都把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和三國時期的著名謀士諸葛亮相提並論。在流傳下來的一些傳說中劉伯溫被描述成一位能預知未來能神機妙算的高人。事實上劉伯溫確實是很有才能的,他是元末明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在明朝初期劉伯溫與宋濂、高啟三人合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除了文學家的身份以外,劉伯溫平生對玄學也頗有研究,他確實也是能掐會算之人,只是肯定沒有傳說中的那麼誇張就是了。
  • 袁天罡:「王」字少一筆,你會先想到什麼字?不同字代表不同人生
    舉凡開國之君、一代雄主,身邊都有個「半仙」,劉邦有張良,劉備有諸葛亮,朱元璋有劉伯溫。 我們看到「山」就想起了連綿起伏的山,看到「日」就想到了日。這就是象形文字的魅力,看字識意。同理,一個人在意緒萬千時,寫下一個字,可能就代表了他的內心世界,甚至是未來遭遇。「測字」當然帶著迷信色彩,大家不可信,只可娛樂一下。
  • 朱元璋想要殺劉伯溫,劉伯溫卻用一個字保住了命,這是怎麼回事?
    劉伯溫出生於青田縣南田鄉(今浙江文成縣),他是明朝的開國元勳之一,以神機妙算、博古通今、運籌帷幄著稱於世,通經史、曉天文,一生不求名利,為人低調行事,正因為他的聰明才智而成為了朱元璋的心頭大患。
  • 劉伯溫:本來35年,被偷走5年,只剩30年
    這句話可是把唐宗宋祖都不放在眼裡,不過朱元璋說的也對,因為開國皇帝裡面也就劉邦算是起於微末,雖然有個泗水亭長的稱呼,但那也是個芝麻一樣的小官,不足為提。不過就算是劉邦這樣的芝麻官,他也比朱元璋強啊。前文中提到過,朱元璋那可是乞丐出身,從乞丐到統一中原做了皇帝,這中間的過程可以稱得上一句傳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