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flake重燃矽穀神話,中國有類似的獨創雲原生技術嗎?

2020-12-13 金融界

來源:時刻頭條

從不打新的"股神"巴菲特在今年9月一反常態,押注矽谷獨角獸Snowflake公司,在上市當天一夜狂攬8億美元。隨後更是驚喜不斷,Snowflake 一路高歌猛進, 12月8日,Snowflake的股價一度大漲10%,市值飆升至1200億美元,超過老牌IT企業IBM,成為2020年美股最熱門的IPO,這讓疫情陰霾下的市場,重燃對矽穀神話的信心。

技術大爆炸時代,處處是機遇,處處有創新,走進風口容易,脫穎而出卻並不容易。一家創業8年的小企業,憑什麼能夠刷新矽穀神話?深究其背後的原因,Snowflake的成功來自於新穎的商業模式和顛覆的技術架構,這個技術就是數據倉庫的雲原生。

Snowflake從誕生之時,就擁有普通公司難得一見的靈敏嗅覺。通過大量調查, Snowflake的幾位創始人發現,現有數據倉庫擁有諸多問題,客戶滿意度極差。第一代傳統數據倉庫採用軟硬體一體架構,硬體規模和物理屬性限制了存儲與計算資源的利用,擴容難,成本高;而以開源軟體Hadoop、Hive、Spark為代表的第二代數據倉庫,雖然適應海量數據計算,可靈活擴展,但仍依託線下機房,運維成本高,且易用性差,速度慢,效率低。

彼時,雲計算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成熟,雲原生技術剛剛出世,Snowflake很快意識到雲原生技術是解決靈活擴容的最佳方式,於是把自己的方向定位於雲原生數據倉庫,提出了DaaS(Data warehouse-as-a-Service)數據倉庫即服務的概念。

當時這個賽道還鮮有人涉足,儘管在2013年,亞馬遜AWS就推出了基於雲的數據倉庫產品Redshift,但和所有第三代數據倉庫一樣,只是把第二代搬到了雲上,在實質上和雲原生技術架構差別很大。

以Snowflake為代表的第四代雲原生數據倉庫採用存儲與計算分離的創新技術架構,突破了分布式數據倉庫的不足,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數據倉庫的架構問題。以前分布式數據倉庫採取計算、存儲一體化架構,不支持單獨擴展。隨著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客戶在計算、存儲性能上的擴展需求往往不同步,計算性能通常僅需要在負載高峰期間擴展,而存儲性能一般需要長期、線性擴展。Snowflake 開發的CDW支持計算、存儲節點單獨擴展,實現在查詢計算時,不影響同步擴容或縮容,不發生延遲或中斷。

彈性擴展,動態擴容,這是雲原生技術最大的特點。Snowflake充分利用雲原生技術的這一優勢,不斷沉澱、深化、創新,才有了今天令人豔羨的奇蹟。今天雲原生技術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是能夠在一個領域裡做出顛覆式創新的卻很罕見。

放眼國內,我們是否也有類似的獨創技術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呼叫中心領域的引領者訊鳥軟體,正在推進雲原生呼叫中心的大規模應用。和Snowflake相比,成立於2001年的訊鳥軟體並不算年輕,但是它並不缺乏創新的基因,訊鳥軟體專注的是智能交互領域,早在2008年,訊鳥軟體就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個基於雲計算的呼叫中心,隨後又推出了第四代雲原生呼叫中心。

作為中國最早進入呼叫中心領域的企業之一,訊鳥軟體見證了呼叫中心的各個發展歷程,對呼叫中心行業的發展痛點深有體會。呼叫中心是一個複雜的領域,除了雲計算,還涉及到基礎通訊技術、大數據、AI等多種技術的交叉,對系統的定製化和擴容需求非常強。

第一代呼叫中心系統,基於傳統物理交換機,所有系統通過硬體部署,使用過程採用硬交換、硬排隊,系統部署難,擴容難,成本高。第二代呼叫中心系統,實現了交換機軟體化,通過asterisk、freeswitch等開源系統實現了軟交換、軟排隊,系統部署更容易,也可以靈活擴展,但是運維成本高,易用性也待提升。第三代呼叫中心,即呼叫中心上雲,只是把系統從線下搬到雲端,解決了跨地域資源整合及調配,並沒有真正發揮雲的彈性、動態調度、自動伸縮等特性,呼叫中心系統在進行調整或升級時,仍然面對諸多問題。

訊鳥軟體同樣是看到了雲原生技術的優勢,於是在計算域雲原生模式(呼叫中心上雲)的基礎上,開創了通信域雲原生模式,賦予呼叫中心系統"通訊資源虛擬化 、使用彈性化 、排隊全局化 、交換分布化 、媒體服務分布化 、通訊IP化 、無全局集中故障"等特性,從根本上解決了呼叫中心彈性伸縮的問題,助力呼叫中心系統更從容地應對業務發展及系統運營的關鍵點。

通過拆分網關與ACD服務,客戶可根據自身業務運營需求動態調整網關及ACD服務中各個組件中相應的模塊,無需進行全套複製。基於微服務結構,系統容錯率很高,在ACD服務及網關發生故障時,可在全局範圍內靈活調配,對呼叫中心業務運營不會產生影響。訊鳥雲原生呼叫中心,為企業客戶服務帶來了更多可能,讓呼叫中心可以更容易地與大數據、AI、物聯網等技術相融合,實現靈活定製和擴容,有助於企業更好更快地實現業務"遷於雲"或"生於雲"。

技術創新對於企業的發展推力是顯而易見的,而通過顛覆性技術為客戶解決問題,正是科技公司的價值所在,從Snowflake和訊鳥軟體身上我們,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創新特質,也看到了雲原生技術無限廣闊的市場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訊鳥軟體剛剛提交了美國IPO申請,這無疑是中國的雲原生市場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訊鳥軟體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募資會有很大一部分用於技術創新和研發,我們相信訊鳥軟體會給行業發展帶來更多驚喜和期待,也許,就是下一個矽穀神話。

相關焦點

  • 數據中臺:Snowflake的獨特技術優勢
    Snowflake已於2020年9月16日正式上市,市值超過700億美元。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為企業提供數據云平臺,幫助客戶打破數據孤島,方便企業運用和分享數據,並從中獲得數據價值和商業洞見。Snowflake提供的產品技術服務在國內更多被稱為數據中臺。
  • 為什麼是Snowflake?
    文章寫完好幾天了也沒發布,因為看到鋪天蓋地關於Snowflake的文章。大都談論它迅速造富的事兒;連八桿子都打不著SaaS的巴老,也投資了Snowflake,並立刻獲得翻倍的回報。總之,SaaS又火了一把。在整個SaaS界都沉浸在Snowflake致富神話中,我寫這些跟錢沒啥關係的文章,估計也沒什麼人有心思讀下去。
  • Snowflake的高估值是泡沫嗎,以及一個IPO賺了120億美金的VC
    所以Snowflake在三大雲面前也是有議價能力的。對於三大雲,Snowflake又是競爭對手,又是大客戶,又是重要的合作夥伴。這個關係不能更複雜。但是長期來看,市場會如何演變呢?隨著雲計算越來越普及,大家還會堅持用效率低下的hybrid cloud嗎?
  • 打動巴菲特54年來首次打新股,創SaaS IPO紀錄,Snowflake神奇在哪裡?
    一方面,跟矽谷年輕精英的創新神話不一樣,Snowflake那真是一群grey hair。兩位創始人2012年創立Snowflake的時候,都有20年左右的工作經驗。目前從核心管理層到董事會,都是50-60歲的年紀,都是來自 ServiceNow、VMWare/戴爾/EMC、BMC軟體、Adobe 等企業的資深人士。
  • 成立8年估值200億美元,中國版的Snowflake在哪裡?
    雲原生數據倉庫市場背後有哪些驅動因素?隨著中國企業數位化與上雲進程的加速,中國市場是否也有類似的機遇?有哪些廠商有機會復刻Snowflake的增長軌跡?愛分析基於對中美市場的研究,以及對Snowflake投資方和Kyligence等廠商的調研,來詳細探討上述問題。
  • snowflake創史上最大規模軟體企業IPO;中國低價手機或全面採用國產...
    今日焦點 snowflake創史上最大規模軟體企業IPO 中國低價手機或全面採用國產晶片 索尼正式發布PS5
  • Snowflake(SNOW.US):全球領先雲數據平臺,改變了什麼?
    作為全球最新一代數據倉庫產品,Snowflake(SNOW.US)藉助對公有雲基礎設施的融合、精巧架構設計、諸多產品特性引入等,完美解決了目前數據倉庫領域並發性、擴展性、易用性等最核心難題,並獲得巴菲特、Salesforce(CRM.US)等主要個人&機構的力捧。
  • 矽谷新造富神話:Snowflake 上市瘋漲,史上最強軟體 IPO
    Snowflake 的上市製造了一波新的驚喜。在過去兩年中,上市的獨角獸公司大多表現低迷,破發更是時常發生。讓人一度懷疑矽谷已經沒了造富的神話。但今天上市的 Snowflake 用超強 IPO 戰績證明:矽谷的造富神話仍在繼續。
  • 巴菲特「新寵」Snowflake市值暴漲靠什麼
    今年9月16日,Snowflake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當天開盤僅兩分鐘,Snowflake便觸發熔斷,股價漲幅一度達到130%,截至當天收盤,該股股價便已報253.93美元/股,收漲111.6%,市值突破700億美元。當時Snowflake便已讓美股誕生了史上規模最大的一項軟體公司的IPO,相比過去幾年大多表現低迷甚至破發的上市獨角獸來說,Snowflake重燃了外界關於矽穀神話的信心。
  • 上市後估值衝上天,Snowflake會是另一個大泡沫嗎?
    來源:美股研究社Snowflake會是下一個大泡沫嗎?基於雲計算的資料庫公司中Snowflake是今年最熱門的IPO,也是對衝基金在第三季度非常受歡迎的收購對象。Snowflake的數據交換Snowflake的雲本地數據平臺由多個產品組成,其中包括雪花公司2014年推出的第一款產品核心資料庫。隨後,Snowflake將其功能擴展到雲數據湖、數據工程、數據科學、數據應用饋送器和數據交換。許多投資者認識到Snowflake的先發優勢。
  • 巴菲特押注的Snowflake(SNOW.US)上市首日暴漲超100%,為有史以來...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周三,雲計算公司Snowflake(SNOW.US)正式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收漲超112.87%,報255.45美元。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軟體IPO。Snowflake通過提供技術,讓客戶快速分析和共享海量數據,並根據需要增加容量,而不是依賴與硬體綁定的資料庫,從而與主要的公共雲廠商一起成長。美國科技類評論家Billy Duberstein認為,Snowflake成功地利用了當今企業應用技術的兩個最大趨勢:大數據處理和公共雲。
  • 得到巴菲特青睞的Snowflake上市了,首日股價暴漲超111%
    如果按照Snowflake盤中一度達到的319美元的最高價位計算,伯克希爾一天的收益將超過10億美元。透過Snowflake的招股書,或許我們也可以知道這家公司上市首日有這麼高漲幅的原因。在Snowflake發展過程中,它利用了當今企業技術的兩個最大趨勢:大數據處理和公共雲。它的核心產品是基於雲的數據倉庫,該倉庫可在三個主要的公共雲之間無縫運行,與最初設計用於內部部署數據中心的舊數據倉庫形成了鮮明對比。該公司從最初的產品擴展到現在,提供了統一的大數據查詢,治理和服務套件。
  • 理解Snowflake算法的實現原理
    用固定位的最大值作為Mask避免溢出:Snowflake 算法中有這樣的代碼:var sequence = 0L ...... 接著看算法的核心代碼邏輯:// 同步方法,其實就是protected synchronized long nextId(){ ...... } protected[snowflake
  • Snowflake 創軟體公司史上最大規模 IPO 紀錄,讓巴菲特也破戒
    這次,嘗到極大甜頭的他,把名字寫到了一家雲服務商的招股書上。這家上市公司是在矽谷大熱的 Snowflake。在巴菲特目前持倉前十的名單裡,蘋果排名第一,伯克希爾持有 5.6% 股份。名單裡剩下的,都是金融、銀行和食品公司。這家公司究竟有什麼魔力,讓 1956 年福特 IPO 之後就再也沒參與過新股發售的巴菲特,破了戒?
  • Air Jordan 8 GS 「Snowflake」 即將發售
    Air Jordan 8 GS 「Snowflake」 即將發售New winter colors! The Air Jordan 8gs "Snowflake" is coming soonJordan Brand 繼續發布他們最新的秋冬系列產品,此番登場的是一雙 GS 尺碼限定的 Air Jordan 8 。
  • 史上最強軟體IPO:Snowflake上市首日股價暴漲111%,巴菲特押注的新...
    兩個產品相比,Redshift下載需要一天,而Snowflake的Alpha版產品只需要12分鐘。這讓紅點創投堅定了投資Snowflake的決心,「Snowflake的三位創始人都非常特別,他們會做出一些有顛覆性的事情」,袁文達說。
  • Snowflake(SNOW.US)掀美股史上最大軟體上市潮 今晚或締造新紀錄
    據悉,Snowflake將其IPO發行價定為每股120美元,籌資額達33億美元。周末期間有關股票的發行區間在每股75- 85美元之間,隨後在周一升至每股100- 110美元。Snowflake不僅是今年規模最大的IPO,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軟體IPO,其籌資額比僅次於他的VMware公司(2007年上市,籌資額為9.57億美元)高出三倍。
  • 疫情催生的風口:除了Snowflake,還有多家軟體類公司將接踵上市
    本周美股將有四家大型軟體公司上市,其中包括Snowflake,Unity Software,JFrog和Sumo Logic。另外兩家軟體公司Palantir和Asana則將在9月底上市。Snowflake目前將其IPO價格定在120美元,按此計算公司總融資額達到33億美元,這較公司最初IPO價格區間75-85美元大幅提高。Snowflake不僅是今年美股規模最大的IPO,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軟體公司IPO。
  • 米粒媽精講英文繪本·I Am Library系列 | I Am Snow
    Each snowflake is a crystal.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個晶體。Each crystal has six sides.每一個晶體有六個面。繪本裡還出現了一個詞叫做snowflake, 這個詞,我們在英語中稱之為複合詞,即是由兩個或是由兩個以上的詞組成的。這個詞就是由名詞snow再加上另一個名詞flake組成的。
  • 從Snowflake的上市,談美國SaaS行業的職業經理人傳奇 - 軟體與服務...
    三位創始人有兩位在中國大陸出生,李凱是普林斯頓著名的計算機學教授,現任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2007年他與普林斯頓同事李飛飛合作啟動了ImageNet項目,推動了人工智慧基於深度學習的革命性發展,另一位創始人朱明曾兩度在矽谷創立高科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