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海外頭條》是創業邦推出的海外欄目,服務於廣大創業人群,為他們提供專業、有啟發性和實用性的海外訊息。
欄目通過分享優秀的行業熱點文章,幫助創業者打開新思路,洞悉全球市場動向,掌握大企業背後的秘密。創業不應盲目,張開眼睛看世界,才能找到新風景。
昨天,雲數據倉庫公司Snowflake正式登陸紐交所,股票代碼為「SNOW」。
此前,它就因為得到了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雲計算巨頭Salesforce的投資而名聲大噪、備受矚目。
因為市場需求火爆,Snowflake將其首次公開募股的發行價定為每股120美元,這是一個月之內第三次上調發行價,遠高於先前100至110美元的發行價格區間,更高於最初75美元至85美元的價格區間。
Snowflake首日表現異常強勁,以每股245美元開盤,並迅速攀升至300美元上方,漲幅達150%。
隨著時間的推移,股價略有回落,但當天收盤時仍上漲了近112%。
Snowflake發行了2,800萬股股票,通過IPO籌集了近34億美元。
Snowflake成為美國軟體公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輕鬆超過2007年由戴爾支持的VMWare的IPO規模,後者籌資近10億美元。
以接近254美元的收盤價計算,Snowflake的估值超700億美元。這使得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公司,市值超過了標準普爾500指數成份股中的不少老牌公司,如紐約梅隆銀行、好時等。
不過,跳出軟體行業,Snowflake的首次公開發行仍遠未躋身史上最大規模IPO之列。
根據Renaissance Capital的研究,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去年上市的募資規模最大,近260億美元。Uber在2019年的首次公開募股也籌集了超過80億美元。
Snowflake在發展過程中多次融資,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ltimeter capital、ICONIQ capital、紅點創投、紅杉資本和Sutter Hill都持有該公司的大量股份。其中紅點創投在2014年領投了B輪,收穫千倍回報,成為Snowflake上市的大贏家之一。
紅點創投全球管理合伙人袁文達告訴創業邦,初次接觸Snowflake時,公司只有一個內部測試版本的產品,而強大的亞馬遜已經推出了自己的數據倉庫Redshift,Snowflake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紅點創投的投資團隊用了一個月時間做了Redshift和Snowflake之間的A/B測試。兩個產品相比,Redshift下載需要一天,而Snowflake的Alpha版產品只需要12分鐘。這讓紅點創投堅定了投資Snowflake的決心,「Snowflake的三位創始人都非常特別,他們會做出一些有顛覆性的事情」,袁文達說。
本期推介MarketWatch網站的文章《Snowflake上市:關於這家伯克希爾哈撒韋支持的公司創造紀錄後需要知道的5件事》(Snowflake IPO: 5 things to know about the Berkshire-backed company after its record software offering),作者Jeremy C. Owens。
Snowflake為何讓人興奮
Snowflake之所以讓人興奮,是因為這家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馬特奧市的公司以一種新的方式為許多企業提供了一種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設施。
該公司生產的資料庫軟體使用的標準與甲骨文公司(Oracle)相同,但可用於雲計算,並可根據需要增減規模,定價也可根據需要調整。
雖然亞馬遜等美國大型雲服務提供商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出色,微軟和Alphabet旗下的谷歌都提供類似的服務。
不過,Snowflake是唯一一家提供此類軟體並能在其所有雲平臺上運行的獨立公司。
獨立科技投資分析師貝絲·金迪格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市場上沒有像Snowflake這樣純粹的公司。
行業競爭雖激烈,但它代表了一種新型資料庫軟體解決方式。
軟體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尋求打破甲骨文在資料庫市場的壟斷,其中包括MongoDB,它為此不使用SQL的標準格式。
Snowflake允許客戶使用SQL,並提供多種功能,價格隨工作負載而調整,這與傳統的本地資料庫產品不同,後者要求客戶為峰值使用付費,即使在不需要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專業人士分析指出,Snowflake給數據倉庫帶來了一種類似亞馬遜的商業模式。
MKM Partners執行董事羅希特•庫爾卡尼(RohitKulkarni)本月早些時候在一份關於Snowflake的IPO前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根據HG Insights提供的每家公司的客戶數量,亞馬遜的Redshift的規模約為Snowflake公司的4倍,而谷歌的BigQuery規模約為其2倍。」
但谷歌要求用戶鎖定他們的雲服務,這也正是雲平臺上Snowflake有機會與它強大的競爭對手相抗衡的原因。
隨著客戶轉向多雲設置,他們可以從多個大型提供商那裡購買雲計算服務,而無論運行哪種雲產品,Snowflake都可以使用。
收入高增長,虧損收窄
Snowflake連續多年保持了收入的高速增長。在截至1月底的財年中,公司收入增長了近175%,從9670萬美元增至2.647億美元。
在截至7月31日的本財年的前六個月,該公司收入又輕鬆增長了一倍多,從1.04億美元升至2.42億美元。
同時,公司虧損有收窄的趨勢。在截至1月底的財年中,公司虧損接近翻番,從1.78億美元增至3.485億美元,這兩年的虧損都超過了公司當年的收入。
今年前六個月,由於運營費用支出增長放緩,這一趨勢有所放緩,虧損從去年同期的1.769億美元降至1.71億美元。
雖然對於尋求在長期合同中增加客戶的年輕軟體公司來說,收入大幅增長和虧損不斷擴大是很常見的,但其他業績和估值指標顯示了Snowflake的獨特性。
有專業人士的公開分析指出,Snowflake的淨收入留存率為158%,是所有IPO公司中最高的。
淨收入留存率顯示了當前客戶的支出與之前的支出之比,如此之高的數字表明,客戶在Snowflake產品上的支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
這一趨勢還體現在其他方面:過去12個月支出超過100萬美元的客戶比例從上一財年的14%上升到41%。
熱愛雪地運動的創始人
這家總部位於加州聖馬特奧市的公司成立於2012年,由兩位來自資料庫領域的領導公司甲骨文的Benoit Dageville和Thierry Cruanes,以及荷蘭數據初創公司Vectorwise的聯合創始人MarcinZukowski共同創立。
具有專業領域知識的創始人們似乎預見到了計算機服務向雲計算轉變的趨勢,創立了第一個為雲計算而優化的數據倉庫平臺。
為了表達創始人對雪地運動的熱愛,公司命名為Snowflake。在隱身模式下使用了兩年後,Snowflake於2014年10月脫離了隱身模式,正式推出。
2019年,Snowflake改組了執行長團隊,並歡迎來自ServiceNow的前執行長弗蘭克•斯洛特曼(Frank Slootman)和財務長麥可•斯卡佩利(Michael Scarpelli)加盟。
自2003年以來,兩人曾在四家不同的公司共事,包括在ServiceNow 2012年上市前大約一年開始擔任執行長和財務長。
ServiceNow是一家領先的面向大型企業的基於雲計算的後端軟體供應商,斯路特曼在短短六年時間裡將公司的收入從7500萬美元提升至15億美元,具有極強的管理經驗。
投資機構的香餑餑
多年來,Snowflake一直是風險投資公司的熱門投資項目,一直在大舉融資。
自2013年以來,Snowflake幾乎每一年都會進行一輪融資,不斷擴展團隊,推動它的雲數據存儲業務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參與的投資機構越來越多。
2018年年底Snowflake籌集了4.5億美元F輪融資,今年2月份進行了一輪4.79億美元的G輪融資,上市前估值已經高達125億美元。
Snowflake執行長弗蘭克·斯洛特曼和其他公司高管都是該公司的頂級個人投資者。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Altimeter capital、ICONIQ capital、紅點創投、紅杉資本和Sutter Hill也持有該公司的大量股份。
讓人覺得意外的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和Salesforce都通過私募方式以IPO價格購買2.5億美元的股票。
此外,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還同意在二次交易中從一位股東手中額外收購404萬股股票,總投資逾5億美元。這是巴菲特少有地進軍科技初創企業的嘗試,伯克希爾傾向於更多地投資於蘋果等成熟公司。
而與Snowflake的合作可以幫助Salesforce更有效地與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的所有者Alphabet展開競爭。
如果最大的風投投資者集體加入,那麼它們可能對公司擁有有效的控制權,因此Snowflake採用了雙層股權結構,確保其對每一股B類股票擁有10張投票權。
CEO斯洛特曼是除風投公司以外唯一持股超過5%的投資者。隨著Snowflake第一天的表現,斯路特曼現在擁有18億美元的淨資產,正式成為億萬富翁。
只不過,斯洛特曼說這沒什麼意義,因為他加入Snowflake並不是為了錢。他不會將自己與其他科技領袖進行比較,而是繼續投入到最喜歡的公司建設之中。
或許Snowflake還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