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遇到了「掉頭髮」的問題。早晨起床發現枕邊一大把頭髮,洗個頭發現池子裡一大把頭髮,掃地還發現一大把。為什麼會掉頭髮呢?很有可能是是因為你沒有掌握正確的、健康的洗頭方法導致掉的頭髮超過正常的代謝損耗。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日常中常見的10個錯誤的洗頭方法,看看你中了幾個?
很多人覺得頭髮油膩,因此天天洗頭,甚至一天早晚各洗一次,認為洗過了就不油了。這種觀點是欠妥當的。
過度清洗雖然去除了頭皮頭髮表面的脂質,減少頭髮髮油的感覺,但會損傷皮膚屏障和毛鱗片,導致毛髮受損、暗淡、乾枯、掉發,形成皮膚分泌的不良循環。從日常護理的角度看,建議男性1至2天洗一次頭,女性1至3天洗一次頭。
洗頭時不少人喜歡搔抓頭皮,感覺非常解癢、舒服。我們的指甲常存有汙垢,用力搔抓頭皮,不僅使得局部皮膚產生組胺等瘙癢物質,也容易導致毛細血管的擴張。
我們應當注意避免為追求搔抓頭皮的快感而引起惡性循環,導致局部的細菌感染,毛囊炎,甚至是脫髮。在洗髮時,應用手指指腹輕柔的揉搓按摩,「推」頭皮而不是「抓」頭皮。
網絡流傳洗頭時「先用護髮素,後用洗髮水」,稱「這樣洗頭後更蓬鬆自然」。其實這種先護法後洗髮所產生的洗髮效果其實是一種假象。因為在洗髮之前,首先頭髮是髒的,用護髮素在頭髮表面蓋一層,再使用洗髮水,頭髮的清潔度肯定會大打折扣。
根據中國人的發質,建議還是先洗髮去汙,再養護,這樣才是洗髮護髮的最佳順序。如果洗髮不乾淨,久而久之會導致細菌滋生,毛囊感染,反而起不到護法效果。
洗髮之後,如何使用護髮素也有講究。很多人習慣用完洗髮水後直接溼發塗抹護髮素。這種做法也不妥。用護髮素前一定要儘可能擦乾頭髮。
而且有一個簡單的原則,就是越是濃縮的護髮營養,比如精華露、發膜之類,對頭髮幹度的要求就越高一些。即使不用吹風機吹乾,也要儘量將頭髮擦到不滴水的狀態再塗抹護髮素,這樣護髮產品的吸收效果會最好。
有的人在洗頭時,會把洗髮水或護髮素都塗抹在頭皮上,這其實是不必要的,會造成浪費。靠近根部的頭髮是新生的健康頭髮,只有靠近發梢的部分才是老化、分叉、受損頭髮,需要使用護髮素。
在洗乾淨頭髮後,只需從頭髮中段往發梢塗抹,並進行約1分鐘的按摩,使護髮素均勻分布。油性頭髮只需在較為乾燥的發梢處使用護髮素。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日常洗髮時,將護髮素殘留一些在頭髮上,能夠令頭髮更加潤澤。其實這是不正確的。殘留的護髮素會刺激皮脂腺,導致油脂分泌過多,對頭皮健康是有害的。
具體說,護髮素殘留,可能會滋生頭皮屑;局部潮溼的環境還可能感染真菌,容易導致毛囊炎、脫髮。另外,有的護髮素含有芳香烴類致癌物、防腐劑、香料、表面活性劑,吸附於頭皮之上會刺激頭皮過敏。因此護髮素一定要徹底清洗乾淨。
一些頭髮較長的女性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洗完頭髮之後,為了快幹,就使用毛巾反覆揉搓。但其實這樣做對頭髮傷害很大。因為毛巾和浴巾的表面很粗糙,當接觸頭髮表面,毛巾吸收完髮絲上多餘水分後,繼續地搓揉會讓毛鱗片重新翹起。
同時,如果力度過大,也會讓頭髮折損、掉發。其實最好的幹發方法是用毛巾包住頭髮,快速按壓,吸走水分。
留長髮的女性,頭髮很容易在發梢打結或纏在一起。這時如果只用梳子梳發梢,不僅難以梳通,還會使頭髮斷裂,掉發。但如果從頭皮開始往下梳就會好很多,因為頭皮分泌的油脂就是最好的潤滑劑。
梳發的時候,從頭皮開始,使梳子粘上油脂,再梳到發梢時就會順滑很多。同時用木製梳子輕梳,還有助於促進頭皮血液循環,促進根部毛髮的生長,令頭髮光澤更加自然。
生活中不少人都會使用噴霧髮膠來定型,直接將髮膠噴在頭皮上,這樣做其實不正確,容易刺激頭皮,損傷髮根,進而引起脫髮。
在使用噴霧髮膠時,最好先把頭髮吹至全乾,然後在做好造型後,提下根部,對著發梢噴髮膠;同時,使噴塗的距離隔遠些,讓髮膠散得更開些,就既可以避免頭髮堆積粘結,也可以降低對頭皮的傷害。
夏天很多人只注重皮膚的防曬,從沒注意過頭髮也需要防曬。頭髮如果長時間暴曬,紫外線對蛋白質的分解作用,可使頭髮失去彈性和光澤。
頭髮暴曬後,內部細胞發生結構性的變化,頭髮中的黑色素分解,容易造成乾枯分叉,斷裂掉發。其實,頭髮防曬最好的工具就是帽子。夏季外出,適合把長發盤起後戴上遮陽帽。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來源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用於信息交流,不構成對任何醫藥產品或服務的商業推廣或廣告宣傳。有關疾病、治療或藥品的專業問題,請諮詢醫生或有專業資質的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