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島屋要走了 起底敗走中國的7個原因

2021-01-09 贏商網

  近日,上海高島屋發布終止營業通知,宣布將於8月25日正式停業並退出中國市場。有人表示高島屋的離去是遲早之事,但對一部分人而言,2012年12月開業的高島屋陪伴著他們家庭走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

  如往常一樣,家住古北的張小姐帶著4歲孩子來到上海高島屋三樓塗來塗去上繪畫課程,雖然商場內看上去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變化,但門口張貼著的中英日三文「終止營業通知」讓她意識到一家人學習、用餐、打發時間的高島屋終於要離開了。對於這位媽媽而言,她喜歡高島屋的舒適優雅和那麼一點點的高冷感。但可惜的是,從開業起虧損多年的高島屋早已不堪重負。

  日資百貨如何俘獲顧客芳心?

  上海高島屋位於日韓人士聚集的古北區域,項目商業面積6萬方,營業樓層從B1層到7層,主要業態包括服飾鞋包、珠寶首飾、兒童親子、餐飲及超市等,其中零售佔比約為60%以上,為消費者帶來了豐富的日本進口產品。特色門店包括:展示近千款日本進口商品的滬上首家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廳、滬上首家專業適老用品展示體驗店等。

  高島屋雖然在全市的名氣不大,但確實有一批忠實顧客,大多是距離項目三公裡內的家庭用戶。張小姐說道,從孩子出生起,自己就經常光顧這個家周邊的購物中心,看重的就是它對嬰童的友好。

  在設施和服務方面,日資百貨的表現的確可圈可點。贏商網在高島屋發現,一直被外界稱道的母嬰室分為哺乳室和尿布替換室,同時溫奶器、溼巾、熱水甚至尿布等各項設施一應俱全,十分貼心。另外商場還特意標註出愛心電梯,優先供殘疾人、老年人及帶孩子的家長使用,也展現出日式服務的用心。

  除此之外,除零售外的兒童親子、餐飲及超市這三個業態在商場中較受歡迎。據內部人士透露,上海高島屋生意最好的兩個業態就是餐飲和超市,分別位於7層和B1層,其中位於B1層的自營超市Mercato Fresco每天營業額大概能達到20萬元。此次停業,家住附近的李奶奶就對這家進口超市戀戀不捨。對於家庭用戶而言,能夠有一個方便用餐和溜娃、環境又舒適的百貨商場是很不錯。但是,高島屋內佔比最重的零售業態卻始終沒有起色,也成為了拖垮整個項目最重要的原因。

  起底高島屋敗走中國的7個原因

  雖然打動了一部分消費者的心,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高島屋從進入中國開始就一直在虧損。早在2013年即項目開業9個月時,高島屋社長鈴木弘治就曾表示,商場營業額僅達到了目標值的一半以下。而之後,據接近高島屋的相關人士透露,這些年來該項目營業額一直在5億左右,但租金等成本卻連年上漲,2018年租金成本已達1億元,約為營收的20%,每一年幾乎都是入不敷出。早在2018年初,上海高島屋就有大量裁員的動作,疑似計劃退出中國市場。

  為何高島屋近7年來營收不增?又為何在現在選擇離開?高島屋敗走中國的原因或與以下原因相關。

1、進入中國時間不合適

  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間是2012年,正值中國電商開始迅速興起,人們的消費方式產生巨大改變,線下商業尤其是百貨業不景氣的時候。上海市商業經濟學會會長齊曉齋也認為,相比第一八佰伴、久光、伊勢丹等外資百貨,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過了百貨在上海的黃金時期。所以沒有客戶基礎的高島屋一進上海就沒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2、跟不上零售變化的步伐

  自開業以來,高島屋在2014年、2016年分別有過兩次較大的調整,主要動作包括增加餐飲、兒童早教的業態比例、新增日本館、雜貨區、新鮮市集超市等等自營品牌等。面對日益嚴峻的行業困境,不同於其他百貨引入體驗業態、購物中心化的經營策略,上海高島屋的改變幅度較小,尤其是在服飾箱包、珠寶首飾等零售方面的布局幾乎沒有太多改變。贏商網在現場看到,高島屋1-6樓還是以傳統零售為主,且大多數品牌知名度不高,價格卻都不低。另外傳統品牌陳列展示的形式,也讓人感覺沒有購買慾,缺乏吸引力。

  第一太平戴維斯策略顧問部高級經理李寒認為,應對國內不斷變化的零售市場,進入中國近7年的高島屋明顯跟不上節奏,採用的仍是傳統百貨的思維,內部品牌結構單一。

3、單個作戰未形成商圈聯動

  另外,上海高島屋所在的地理位置也是其失敗的原因之一。 雖然位於上海老牌的富人區——古北,但項目附近聚集了尚嘉中心、虹橋南豐城、金虹橋國際中心、百盛優客廣場、匯金百貨天山店、巴黎春天百貨等10多個商場的新虹橋天山商圈更具規模,吸引了大部分周邊消費者。高島屋單個存在,與周邊商業無法形成聯動,在商圈林立的上海,單打獨鬥非常艱難。

4、定位搖擺 缺少特色

  高島屋是日本最大最高端的百貨公司,具有180多年歷史,在國內擁有20餘家連鎖店。在本國,朋友間打交道互送禮品都喜歡去高島屋購買,高島屋售賣的產品包裝高檔凸顯品質,尤其適合作為伴手禮。但是到了中國,高島屋的定位就不太明確,從一開始進入時的定位高端,到經過調整後的下調,給人感覺搖擺不定。另外,提到高端商場,我們會想到南京西路上的恒隆廣場、浦東IFC,但高島屋還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特色,體現出自身的差異化。

5、市場營銷低調 高冷不接地氣

  在近7年的運營中,高島屋唯一一次引起全城關注的營銷活動就是2015年舉辦的」櫻桃小丸子」25周年中國首展,據贏商網了解,當時活動非常成功,拉動商場銷售同比增長25.3%,日均客流增長14.9%。

  然而整體來看,高島屋在市場營銷方面還是比較傳統。表現在傳播渠道上,有接近高島屋的內部人士表示,商場主要的媒體費用都放在了傳統的紙媒上,而且是全日本的雜誌,很少會投放在現在更受消費者關注的新媒體上,所以才會出現商場快要停業了仍有一部分人沒聽說過高島屋的情況。在活動的舉辦上,如最近的第三屆亞歐陶瓷藝術展等,高島屋舉辦的大多數展覽或活動都有些「曲高和寡」。

6 日本管理團隊「水土不服」

   不同於由香港團隊管理的久光百貨及內地團隊管理的大丸百貨,高島屋從進入中國至今整個項目都由日本人自己管理。面對中國瞬息萬變的商業市場以及電子商務蓬勃的發展態勢,日本管理層固守傳統,對商場環境反應較慢,很難跟上市場變化。

7、停車費成最後一根稻草

  在高島屋停業新聞出現後,很多人吐槽了商場原本7元/時的停車費於今年3月起一下子調至了15元/時,調價後便很少再開車前往,而是選擇周邊停車費更便宜、商品更豐富的購物中心。停車費的價格雖然與商場本身無關而與物業方上海地產集團有關,但這也成了壓垮高島屋的最後一根稻草。

  高島屋留給百貨業的思考

  中國唯一的高島屋走了,但還有新世界百貨、久光、第一八佰伴、百盛、大丸、伊勢丹等諸多港資、外資百貨仍活躍在中國市場。上海高島屋的敗走是個例,但它留下的啟示值得百貨業同行深思,傳統百貨形態在現在的中國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不斷變化的消費者了,如果不及時應變很快就會被淘汰。

  目前看來,大多數百貨在近些年都在積極求變,力求在商業地產領域站穩腳跟。如上海的久光百貨正不斷增加餐飲比例;百盛百貨逐漸加大美妝優勢,並把發展自營品牌以及瞄準年輕消費者放在關鍵位置;新世界百貨擁抱電商,轉型購物中心化等。百貨業仍在艱難摸索新模式,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相關焦點

  • 日本高島屋為何敗走上海?
    有人表示高島屋的離去是遲早之事,但對一部分人而言,2012年12月開業的高島屋陪伴著他們家庭走過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如往常一樣,家住古北的張小姐帶著4歲孩子來到上海高島屋三樓塗來塗去上繪畫課程,雖然商場內看上去井然有序,沒有任何變化,但門口張貼著的中英日三文「終止營業通知」讓她意識到一家人學習、用餐、打發時間的高島屋終於要離開了。
  • 高島屋在中國撐不下去的7個原因
    據內部人士透露,上海高島屋生意最好的兩個業態就是餐飲和超市,分別位於7層和B1層,其中位於B1層的自營超市Mercato Fresco每天營業額大概能達到20萬元。此次停業,家住附近的李奶奶就對這家進口超市戀戀不捨。贏商大數據也顯示,高島屋的三公裡內有孩子的家庭達到48%,大於等於55歲的中老年人比例達14%。
  • 高島屋險些敗走上海 外資百貨「水土不服」成難題
    8月23日午間,原定於8月25日正式停業並退出中國市場的上海高島屋宣布將繼續營業。而在此前一周,宣布即將停業的上海高島屋正全力促銷,其時,不少顧客都對高島屋的即將離開表示惋惜。   「高島屋進入中國的時機正值國內百貨行業下降周期。」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啟示錄
    高島屋方面稱,上海高島屋受國內消費結構、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實體店西消費低迷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門店經營難以為繼,最終做出歇業決定。上海高島屋百貨於2012年開業,已營業近7個年頭。據高島屋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三年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自2017年起,業績期的營業利潤為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上海高島屋百貨年營業額約5億左右,但虧損由來已久,歇業傳聞已有2-3月。 高島屋敗走中國 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延續了日本國內的高檔定位。
  • 在中國一年虧掉6800萬,日本企業高島屋為什麼說撤又不撤了?
    外企敗走中國市場的例子不勝枚舉,但像這樣最後關頭留下的,高島屋還是頭一個。當初為何要走?如今又為何要留?重拾信心後的高島屋決意再闖上海灘,究竟勝算幾何?本土化不足在《終止經營通知》中,高島屋大吐苦水,「本店繼續經營下去已極為困難,因此計劃於2019年8月25日終止營業。」其給出的關店原因有三:消費結構變化,行業競爭的加劇,實體店消費低迷。但更多的原因或來自高島屋上海店自身。其中最為關鍵的是本土化。
  • 華潤置地會接盤上海高島屋百貨嗎?
    6月25日,上海高島屋在其官網貼出了一份「終止營業通知」,一時間譁然,如今這則停業通知一直貼在商場門口。作為高島屋集團在中國的唯一一家門店,必然抱著遠大的期待,如今無奈閉店,一定程度上宣告其在中國戰略的失敗。
  • 連虧3年,高島屋百貨為何沒能徵服上海消費者?
    上海高島屋去年淨虧損860萬元人民幣,已連續3年錄得虧損作者 | 周惠寧奢侈品等高端消費不斷回流,國內高端零售百貨也隨之崛起,但來自國外的零售商卻紛紛敗走中國市場。圖為上海高島屋停業聲明上海高島屋位於上海長寧區虹橋路1438號,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共有8層,設立初衷是為上海的富裕消費者提供日式的高端生活方式以及奢侈品牌。不過,2012年恰逢中國電商加速崛起,消費者對於線上購物的接受程度日漸提升,令上海高島屋自開業以來就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的幾點啟示
    高島屋方面稱,上海高島屋受國內消費結構、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實體店西消費低迷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門店經營難以為繼,最終做出歇業決定。據《聯商網》了解,上海高島屋百貨於2012年開業,已營業近7個年頭。據高島屋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三年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自2017年起,業績期的營業利潤為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聯商網》了解到,上海高島屋百貨年營業額約5億左右,但虧損由來已久,歇業傳聞已有2-3月。高島屋敗走中國《聯商網》了解到,開業之初,上海高島屋延續了日本國內的高檔定位。
  • 致敬上海高島屋百貨
    昨天被高島屋要撤出上海的新聞刷屏。曾幾
  • 日本高島屋百貨退出中國市場 帶來這幾點啟示和思考
    高島屋方面稱,上海高島屋受國內消費結構、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實體店西消費低迷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門店經營難以為繼,最終做出歇業決定。據《聯商網》了解,上海高島屋百貨於2012年開業,已營業近7個年頭。據高島屋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三年以來長期處於虧損狀態,自2017年起,業績期的營業利潤為虧損98萬、114萬、866萬人民幣。
  • 上海高島屋是年度戲精?
    高島屋年度戲精?兩個月前我們才報導了上海高島屋在華苦撐7年終於撐不下去的消息,兩個月後劇情出現了神反轉——高島屋不退出中國了!得到上海相關部門協助,繼續正常營業!8月23日午間,零售百貨公司高島屋發布公告,稱由於得到了物業業主公司的支持以及上海市和長寧區相關部門的協助,重拾信心繼續經營,因此將在8月25日以後繼續正常經營。
  • 周日探訪上海高島屋
    如果將新虹橋商圈看做是一個超級規模的商業經營場所的話,那麼高島屋應是新虹橋商圈的不可或缺的一個優質主力店。在高島屋第一次宣布要撤出上海市場時,我曾經有些擔心,原因是,我認為一個成熟商圈的主力店是不可缺少的。如果高島屋不再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哪個百貨品牌可以彌補它留下的市場空白呢?
  • 高島屋「不走了」的背後發生了什麼?
    「不走了」背後,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巨大魅力,也是上海持續高水平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新華社客戶端上海頻道8月25日電(記者 周蕊 何欣榮 王默玲)高島屋不走了。原本8月將告別中國市場的日本知名百貨高島屋,近日突然宣布「重拾信心」,要繼續經營。「不走了」背後,是中國零售市場的巨大魅力,也是上海持續高水平開放、優化營商環境的努力。
  • 在上海打拼7年,這家日本高端百貨店還是混不下去了!
    來自日本的高端百貨店——高島屋,在深耕上海市場7年之後,依舊沒有熬過傳說中的「七年之癢」。日前,有媒體報導稱,高島屋百貨宣布擬清算並解散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店鋪隨之關閉。對此,上海高島屋方面解釋道:因未能預料的消費結構變化、行業競爭加劇、實體店消費低迷等原因,門店繼續經營下去已極為困難。這家入華7年的高端百貨店,為何在中國市場混不下去了?高島屋撤出中國2012年12月,上海古北新區財富中心二期迎來一家新的百貨公司——高島屋百貨。這對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可能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熟悉它的人都知道,高島屋是日本著名的大型百貨公司。
  • 高島屋百貨宣布將要退出中國,上海商場 8 月就將關閉
    今天下午,日本高島屋百貨宣布將清算並解散中國的子公司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並確定了位於古北的上海高島屋百貨將在 8 月 25 日終止營業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在 2009 年 2 月 24 日註冊成立,上海高島屋百貨則是 2012 年 12 月開幕的,這也是高島屋進軍中國的第一家門店(但至今也並沒有開出第二家),當初選址古北商圈主要考慮到日韓籍人士在這邊比較扎堆。不過開業僅僅一年多後就傳出了大量商戶撤離的消息,「水土不服」的聲音從古北高島屋開幕至今一直存在。
  • 高島屋退出中國是怎麼回事?高島屋是誰?
    東方網記者程琦6月25日報導:上海高島屋門店要關門啦!【高島屋退出中國是怎麼回事?】25日下午,日本高島屋百貨宣布,將清算並解散其海外子公司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將於8月25日召開相關的臨時股東大會,店鋪預定於同日關閉。
  • 開在上海富人區的日本高端百貨高島屋撤出中國,它為什麼會水土不服?
    記者 | 楊秋月進入中國的第7年個年頭,日本高端百貨高島屋撐不下去了。它在中國僅有的一家店鋪上海高島屋6月25日宣布,將於2019年8月25日終止營業,之後公司進入清算程序。當日,上海高島屋也通知了店內的商家需在8月25日前全部撤離,提前解除與所有商家的租約,與部分商戶就善後處理等問題的磋商將從7月開始。
  • 日本百貨高島屋宣布退出中國,開在富人區也抵不住連年虧損
    高島屋成立於1831年,最初只是京都的一家二手服飾及面料織品零售商,後來逐漸發展成日本最大的百貨公司之一,目前在日本擁有17家直營店,上海高島屋是日本高島屋在海外開設的第三家門店,也是其在中國的第一家門店,註冊資本為4.9億元人民幣
  • 日本高端百貨「高島屋」中國大陸首店今日在上海開業
    (贏商網記者12月19日報導)日本高端百貨品牌「高島屋(Takashimaya)」中國大陸首家門店今日在上海開業,又將新增一家純日系百貨公司。據悉,高島屋百貨面積6.2萬平方米,位於上海古北國際財富中心2期,從地下1層到地上7層,匯集了食品超市、和美食街,還有眾多品牌專櫃,不少品牌為首次進入中國。
  • 上海高島屋將關店,日本知名百貨敗走背後
    業績壓力大 上海高島屋百貨於2012年12月正式營業,位於古北新區的財富中心二期,共有地下1層及地上1至7層,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上海高島屋百貨有限公司的資本金為4.9億人民幣。可惜從自開業以來,該店的人氣就一直不旺,第一財經記者幾次實地採訪時都看到,偌大的百貨店內消費者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