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內需,保險業大有可為

2020-12-23 中國經濟網

在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被作為明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之一,足見其重要性。擴大消費最根本的是促進就業,完善社保,優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同時,要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這些領域均與保險行業的主體業務密切相關,意味著保險業在擴大內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方面將大有可為。

國際經驗表明,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其保障水平不僅體現出一國經濟的發展狀態,百姓保險意識的水準,而且還會為這個國家的經濟不斷創造出巨大的內需能量和市場動力。這是因為,養老、醫療健康等保險需求屬於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剛需保障部分。雖然就規模而言,目前我國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涵蓋醫療健康養老的人身險保費收入達3.1萬億元,佔保險業的74.1%;人身險公司總資產近20萬億元,佔保險業的85.5%。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國保險市場已經進入較高的發展階段,有高質量拉動內需的能力。

一般而言,衡量一個保險市場的成熟度,大約包括滲透率、市場需求、供給能力等多個指標,但我國保險市場的這些指標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比如滲透率,我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排名為第38位和第46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水平,也低於全球保險業的平均水平。從市場需求看,儘管近年來社會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大幅提升,但保險尚未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僅有五分之一的人擁有長期壽險保單。

從某種意義上講,差距就是潛力,就是發展空間。保險業要再上層樓,亟待做好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要在養老、健康、醫療等剛需保障領域做好供給和服務。目前商業保險產品數量雖然不少,但與百姓的需求仍有距離,主要是產品形態較為單一,同質化趨向明顯,無法較快而有效地擴大市場需求。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兒童、新業態從業人員風險特徵的產品供給不足。做好養老、健康、醫療等剛需保障領域的供給和服務,不僅是當下保險機構的重要任務,更是保險業在擴大內需中能夠進一步提升能量的重要路徑。以養老市場為例,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億多,如何滿足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從服務能力、理賠管理、風險調節等方面提升供給質量,將是保險行業越來越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另一方面,要用創新的方式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承辦醫療健康等社保項目,激發百姓更多的保險消費需求。在大病保障水平排在全國前列的浙江金華,中國人壽與當地政府合作,推出「選繳保費法」,即在基本社保的基礎上,個人再自願繳費增保。增加的部分比純粹商保價格低,但條款一樣,比當下諸多城市推出的單純由財政補貼的「惠民保」含有更多的保障。更重要的是,這種政企結合的保障方式最終會誘發出更多自發的市場需求。應該說,保險公司經辦地方政府大病醫療保障由來已久,曾出現過中國人保健康的湛江經驗、太平洋保險的太倉經驗和中國人壽的洛陽經驗等。面對擴大內需的新機遇,保險公司亟待嘗試更多的政企結合創新模式,才可能進一步打開新的內需增量空間。

面對機遇,迎接挑戰。正如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所言,我國人身保險市場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也是全球潛力最大的保險市場,前景一片光明。(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江帆)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調結構補短板擴內需,「兩新一重」齊發力
    「兩新一重」建設無疑形成巨大的有效投資規模,可以有效彌補內需不足,抵禦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實現「六保」和「六穩」的政策目標。「兩新一重」是推動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和發展,中國經濟體量已經明顯變大。加之,中國經濟發展平衡的現實,任何單一的政策工具都難以實現增加有效投資和穩定經濟的目標。
  • 惠民擴內需 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加快上馬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班娟娟)《經濟參考報》6月24日刊發題為《惠民擴內需 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加快上馬》的報導。文章稱,《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近日,各地陸續披露前5月民生工程進度單,彰顯特殊之年民生為要。值得注意的是,立足於惠民生擴內需,有關部門和地方還在密集部署,開列民生工程建設計劃和投資清單,提速推進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項目落地。
  • 新華社:內需是真的「香」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財經翻譯官】內需是真的「香」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召開。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2020行至歲末,回顧一年,感慨良多。不少分析人士達成了共識,擴內需是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在此前更為人熟知的供給側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讓需求端協同發力、相互補足,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那麼,在提高人們的收入、讓人們更有意願、並擁有更多選擇方面,應該改什麼,怎麼改?
  • 內需是真的「香」
    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2020行至歲末,回顧一年,感慨良多。不少分析人士達成了共識,擴內需是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在此前更為人熟知的供給側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讓需求端協同發力、相互補足,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那麼,在提高人們的收入、讓人們更有意願、並擁有更多選擇方面,應該改什麼,怎麼改?
  • 麥可·海瑟:中國保險業5年內成全球第二
    美國的內需將企穩;得益於競爭力的提升和較低的能源價格,歐元區的經濟可能會繼續復甦,歐元區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預期將增長1.7%,略高於2015年。  另一方面,出於周期性和結構性的原因,幾大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前景仍然疲弱。繼巴西和俄羅斯去年出現嚴重衰退,安聯經濟研究團隊預計俄羅斯的經濟活動將在2016年逐漸企穩,與此相反,巴西的經濟將繼續急劇下滑。
  • 大家保險集團徐敬惠:商業保險參與養老財富儲備大有可為
    調查顯示,2017年,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家庭金融資產配置中,保險和養老金約佔三分之一,而我國2015年的比例是15%,商業保險在養老財富儲備方面大有可為。徐敬惠指出,近年來,保險行業已經通過產品創新、服務升級逐漸參與到家庭和個人儲備養老財富的多個途徑。
  • 【地評線】大江時評:深挖內需潛力,構建新發展格局
    &nbsp&nbsp&nbsp&nbsp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5月14日召開會議,會議指出,「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財經翻譯官」內需是真的「香」
    內需為什麼會被這麼著重來強調?2020行至歲末,回顧一年,感慨良多。不少分析人士達成了共識,擴內需是需求側管理的戰略基點。在此前更為人熟知的供給側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的基礎上,讓需求端協同發力、相互補足,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新發展格局。那麼,在提高人們的收入、讓人們更有意願、並擁有更多選擇方面,應該改什麼,怎麼改?
  • 保險業的營銷雙刃劍
    「首月0元」「會員日補貼」……當保險業也被花式營銷的宣傳標語所席捲時,爭議也隨之而來:是保險業創新還是噱頭?保險產品定價規則也可隨機而動嗎?能真的給消費者帶來實惠嗎?這些問題成了行業焦點。而且,多家保險機構採用這種銷售方式會給保險行業形象造成負面影響,不符合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事實上,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發現,不少消費者以「虛假宣傳、亂收費」的名義對某保險機構進行投訴。如有消費者表示,有機構宣傳其百萬醫療險產品繳費方案為首月3元、次月10餘元,然而購買保險產品第二個月後,手機微信開始每月自動扣款123元。
  • 沙烏地阿拉伯保險業2021年將現更多合併
    沙央行負責保險企業監管的部門負責人阿卜杜拉·圖瓦吉裡(Abdullah Al Towaijri)表示,沙保險業2021年將現更多合併。他指出,沙保險業屬新興行業,由於市場參與者眾多,力量分散,缺乏足夠競爭力。現沙保險業已進入新發展階段,有必要進行資本合併。
  • 全市保險業做好防汛救災應急理賠服務
    應對強降雨災害,黃岡保險業快速行動。7月10日,黃岡市保險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涵,太保產險湖北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周厚鈥以及非車理賠部總經理鄧韜,太保產險黃岡中心支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雲榮等一行前往武穴查看災情,了解事故現場狀況,並捐獻救災物資。
  • 【轉擴】鄂爾多斯60歲以上老人每年可免費領取意外傷害險「大禮包」
    【轉擴】鄂爾多斯60歲以上老人每年可免費領取意外傷害險「大禮包」 2020-11-24 12: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雲稱低收入人群消費才是內需力量 未來是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推動...
    來源:金融界網站9月15日,馬雲在2020線上智博會演講表示,過去美國靠3億人內需撬動了世界經濟,未來是中國14億人口的內需推動世界經濟發展。內需消費不僅是富人的消費,低收入人群的消費才是實實在在的內需力量。
  • 國泰君安:需求側改革核心是擴內需 關注消費行業細分賽道投資機會
    國泰君安指出,需求側改革關鍵在於擴大內需,推動基數龐大的腰部及以下消費者的消費升級,從「吃飽穿暖」到追求高品質消費,進一步釋放基礎消費人群的消費潛力。
  • 蕭山為數字消費再添「一把火」:挖掘雲經濟拉動新內需
    3月28日上午,蕭山區舉行數字消費嘉年華暨數字生活示範區建設啟動儀式,挖掘雲消費,拉動新內需。「蕭山去年牽手阿里巴巴共同打造新零售,突如其來的疫情更像是一次壓力測試。」蕭山區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蕭山當天發布了數字生活示範區建設方案,將以數字生活七大工程建設為抓手,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活躍經濟,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實現數字消費新發展,率先建設數字生活示範區。
  • 臺「金管會」研擬陸資可專案併購臺灣保險業
    政策引導陸資併購臺灣保險業,陸資埋不埋單仍有待觀察。   「金管會」對大陸保險公司參股投資大開方便之門,只要符合財務業務健全、無不良紀錄、信用評等在A級以上等三項標準,即可取得參股「入場券」。不過,參股以一家為限。  為避免陸資「整碗捧走」,「金管會」明訂大陸金融機構參股限額,不過保險業如能取得主管機關「項目核定」,即可豁免持股限額規定。
  • 史話宜昌:19世紀在宜昌興起的保險業,現在發展得怎樣?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律法規的逐步健全,保險業在宜昌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車輛保險、理財保險等品種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宜昌,位於西陵一路的「金融街」上,開設有大大小小的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保險、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等一應俱全,來這些保險公司辦理業務的時常是門庭若市,保險業在宜昌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十分成熟了。既然如此成熟,那麼在解放前,我們宜昌的保險業是怎樣發展的呢?下面就為大家講講,保險行業在我們宜昌發展的歷史。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民法典》走進保險業
    在談到民法典與保險的關係時,主講人從民法典與經營管理和創新發展的關係分析了民法典對保險業影響。結合保險工作作了具體解讀。他說:民法典出臺會全面強化相關領域,主體的風險和責任意識,催生保險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更要從需求端出發,為《民法典》的實施,特別是相關法律主體,切實履法律責任,維護合法利益提供有效支撐。
  • 服務「六穩」「六保」大局,上海保險業打出立體組合拳
    服務「六穩」「六保大局,上海保險業正發揮獨特作用,這是上海保險業公會12月9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的。上海銀保監局一級巡視員李虎出席通氣會並講話。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會長章華介紹,在服務新發展格局,特別是服務「六穩六保」大局的過程中,上海保險業積極行動,通過農業保險、出口保險、信用保證保險、中小企業風險管理等,為個人、家庭、企業和各類社會組織提供了各類風險保障和相應的風險管理服務,為穩就業、保障民生、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等提供了大量支持。穩外貿助力經濟全面復甦,保住「產業鏈供應鏈」經濟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