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十二首: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2020-12-21 如匪浣衣RfHy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像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中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官終刑部尚書。其詩作通俗易懂,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因編輯於唐穆宗長慶年間,遂以年號為詩集名。

文學常識

1、賦得體:古人作詩如借前人固定詞句為題作詩,則詩題前一般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人學習作詩、文人聚會分題作詩以及科舉考試命題作詩的常見方式,這種詩體稱為「賦得體」。如唐·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2、流水對:《賦得古原草送別》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對仗結構被稱為流水對。流水對是近體詩對仗要求中的一種,是指對仗的兩個句子在意義上和語法結構上不是簡單相對,而是上下相承,兩句不能互相脫離,更不能顛倒,在語言結構上有一定的順序。典型的流水對是上下句用連詞串接,或一句話分兩半來說。如: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杜甫)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創作背景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白居易的成名作,作於唐德宗貞元三年(787年),當時白居易十六歲。此詩是準備科舉考試的習作,按當時考試的規定,凡是已經限定內容的詩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其作法與詠物詩類似。

相傳,白居易十六歲這一年來到京城長安,當時準備考試的士子都要拜謁名士為自己延譽,於是白居易也以詩作投獻給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見他太年輕,就拿他的名字開玩笑說,「長安米貴,白居不易。」但打開詩集看到第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時,不禁感嘆說:「能作出這樣的詩,住在哪裡都很容易了。」白居易由此成名。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寫,抒發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前兩句是照應題目中的「草」字。離離的古原之草,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兩個「一」字表達的是每年如此的配比之意,並形成一唱三嘆的效果,表達出一種生生不息的自然的生命力。

離離原上草

三、四句是千古名句。這兩句所描寫的既是「原上草」的特點,又是一種浴火重生的典型象徵,「野火」二句是對「枯榮」二字的進一步擴展,由抽象而具象。野草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只要保留地下部分,第二年就會重新成長,蔓延擴散。「燒不盡」是一種壯烈的場面,強調毀滅的力量之強、速度之快。正因如此,再生的力量也同樣顯得更迅猛、更不可抑制。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告知即刪

五、六句則照應題目中的「古原」,並以此引出「送別」的主題,「遠芳、睛翠」都寫草,是更為具體的形象。「遠芳」是從嗅覺角度說明古原瀰漫著青草芳香;「晴翠」是說綠草在陽光照耀下非常明亮。「侵、接」二字對應「又生」,再一次突出野草生命力的頑強。「古道、荒城」則對應著題目中的「古原」,雖然道路和古城是荒涼的,但滋生的青草卻給了古原生機勃勃的活力。

晴翠接荒城

作者安排了這樣一個典型的送別環境:春回大地、綠草如茵,在古原送別友人,一方面充滿詩情畫意,一方面又難免令人惆悵。最後兩句中的「王孫」是用典,代指離別遠行的朋友,原文「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是睹草思人,這裡卻是用萋萋芳草表示送別的離愁,最後兩句點明「送別」的主題,使「古原」、「草」、「送別」完美地結合成一整體。

全詩語言自然流暢,精工典雅,對於命題詩來說,不但得體,而且情景交融,是「賦得體」中之絕唱。

白居易其他作品選讀

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墓

相關焦點

  • 古詩文學習014:二年級下冊,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唐]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注釋①〔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集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②〔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③〔枯〕枯萎。 ④〔榮〕茂盛。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賦得古草原送別》其實這首詩的詩名為《賦得古草原送別》,是白居易最美的一首送別詩。這首詩作於787年,那一年白居易16歲。而更令人意外的是,這首詩竟然還是白居易參加科舉考試時的"命題作文"。這首詩作於唐德宗貞元二年,那一年白居易參加應試。
  • 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竟被誤讀了上千年,原來如此
    古典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古道」會讓人產生一種遠行、送別的聯想,蘊含著傷感的情緒;「荒城」則給人以荒原絕域的想像,暗含了離別的悽涼情緒。而且,詩的題目也不是「草」,而是「賦得古原草送別」。本人細細品讀這首詩和解釋,包括自己讀這首詩的個人感覺。總覺得不太對勁!
  •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出生於河南新鄭。少年時,白居易前往長安發展。白居易到了長安之後就去拜訪當時的大詩人顧況,顧況和白居易開玩笑說,「長安城的生活消費水平太高了,你想要長期在這裡生活難度很大啊。」白居易把自己寫的詩呈給顧況。當顧況看到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的時候,連連高呼,「這首詩寫得太好了。你這麼有才華,在長安生活沒有任何困難。」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草/賦得古原草送別》寫作於786年前後,是白居易少年時參加科舉的應試詩作。有人喜歡高直挺拔的青松,有人喜歡清香淡雅的蘭花,還有人喜歡鮮豔傲骨的梅花,也有人卻喜歡那平平凡凡不起眼的小草。白居易母親陳氏生白居易的時候只有18歲,此時白居易的父親已經44歲了,他們夫妻倆屬於老夫少妻,說這樣的夫妻關係,生下來比較聰明。對應到白居易,那確實很聰明。一個人的聰明,當屬於客觀條件,努力,刻苦,是偉大詩人的必備條件。
  • 唐代白居易詩《賦得古原草送別》,多年來,我一直理解錯了題目
    唐代詩人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可謂是聞名天下,甚至是小小孩童亦可背誦出來。可就是這樣常見的一首詩,我卻突然發現這麼多年我一直理解錯了它的題目,實在是太不應該。《 賦 得 古 原 草 送 別》唐·白 居 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 白居易16歲寫的一首詩,太經典,最後兩句被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確實,這四首古詩都收入了小學教材,成為兒童啟蒙必背的古詩。今天,隱娘想說的詩,是白居易的《草》。白居易的《草》,全名《賦得古原草送別》,背後有一個「居長安不易」的故事流傳甚廣,詩的最後兩句被南唐後主李煜化用成千古名句。
  • 小學語文必背古詩,白居易之《暮江吟》,學習筆記整理!
    一、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本課的三首古詩都是描繪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發了對自然美景的喜愛之情。《暮江吟》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人用淺白的語言,描繪出他觀察到的美妙景色。
  • 「朗誦」友誼好聲音讀唐詩300首 204《賦得古原草送別》
    謝友誼讀唐詩《賦得古原草送別今天我來送別好友,青青的小草似乎也飽含離別之意。[朗誦者簡介] 謝友誼,江蘇宿遷泗陽人。朗誦藝術指導,錄音師,配音員,影視策劃師。他嗓音渾厚,富有磁性,音域寬廣,張弛有度。300首 181-190集【朗誦】友誼好聲音謝友誼讀唐詩300首 171-180集【朗誦】友誼好聲音謝友誼讀唐詩300首 161-170集【朗誦】友誼好聲音謝友誼讀唐詩300首 151-160集【朗誦】友誼好聲音謝友誼讀唐詩
  • 白居易當初可寫的不是這句話
    這是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詩句。這是我們小學時候必須背會的詩,假如沒有背會,還會被老師罰抄。其實長大以後再讀這首詩,發現這首詩言簡意賅,意味深長,給人以無窮的啟發。這首詩的作者是白居易,白居易所作的詩的風格一直都是這樣,簡明輕快,通俗易懂,卻給人以無窮的啟示,或者後期同樣簡潔明快,但諷刺現實。
  • 致敬經典,分享詩詞五:《賦得古原草送別》
    作者:白居易 唐代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的這首詩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作者當時實齡十六歲。是應考之作。釋義:(1)賦得: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2)離離:青草茂盛的樣子。(3)萋萋:形容草木長得茂盛的樣子。(4)侵,有侵佔的意思,這裡特指長滿。
  • 白居易為何要改這句話
    白居易為何要改這句話。小時候我們就背過: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首人盡皆知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我們真的了解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嗎?這首詩的作者白居易當年曾攜此詩去找大詩人兼名士顧況做鑑賞。
  • 唐詩三百首29首五絕作品賞析之二,篇篇膾炙人口,值得你收藏轉發
    根據「古詩詞網」收錄的相關作品,本百家號按照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五古、七古、樂府等類別進行賞析。目前五絕古詩已經全部賞析完畢,且七絕古詩也已經賞析過半。這篇文章作為一個匯總,將整體展現唐詩三百首中的經典五絕詩作,且按照作家作品進行排列。
  • 白居易的成名之作,表達小草生命的頑強,情景交融,回味無窮
    白居易從小發奮讀書,聰慧好學,不到十歲時已通曉詩書,十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再加上他生於亂世,從小隨著家人奔波流離,所以他的閱歷比同齡人更為豐富,文筆與學識都超出他的實際年齡。他曾經在十六歲參加考試,而應試的題目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
  • 「離離原上草」這首詩一共有8句,為何我們只學了前4句,你知道嗎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這四句話出自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想必大家在小學課本上都學到過!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位列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而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就是他的成名之作,早在唐代時,這首詩就廣為流傳,廣受讚譽,現代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後,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9歲男孩唱《賦得古原草送別》,一首歌謠聽哭14億中國人
    賦得古原草送別(節選)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這首《草》不僅詮釋了 SMA群體頑強的生命力 也在這個特殊的新年給予眾人勇氣和能量
  • 送別詩句_描寫送別的50首古詩
    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唐代·白居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 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 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 白居易的《草》流傳千年,開篇二字的含義,卻十人九不知
    當白居易拜謁名士顧況的時候,顧況對白居易居然有種厭倦心理——事實上這種心理可以理解,因為顧況每天不知道要接見多少像白居易這樣的年輕人。並且,顧況見到白居易之初,便給了白居易一個下馬威:他先從白居易的名字入手,嘲諷白居易:長安城的米很貴的,想在這裡容易居住,只怕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