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常說的「溫燥」、「涼燥」,如何區分?

2021-02-07 正安品致生活

   本  期  導  讀    

中醫上常說的「溫燥」、「涼燥」,如何區分?如何辨證「潤燥」?

秋天主燥,燥邪當令,我們很容易被燥邪傷到,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症狀。


對付秋燥,有些人說要滋陰、降火、潤燥,有些人又說要溫、補、潤,究竟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解燥」方式呢?



秋天燥氣當令,容易犯「燥病」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燥氣」。


《素問玄機原病式》,裡面記載到:「諸澀枯涸……皆屬於燥」。燥氣是中醫「六氣」中的一種,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也是秋季的主氣,從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四個節氣,皆為燥氣當令。


《醫門法律·傷燥門·秋燥論》提出:「大意謂春傷於風,夏傷於暑,長夏傷於溼,秋傷於燥,冬傷於寒。」秋天天氣以收斂為主,其氣清肅,氣候乾燥,水分匱乏,容易犯燥病。


燥邪為患有兩大特點,一是燥邪乾澀,易傷津液;二是燥易傷肺。


秋燥易傷津液:


入秋後,溼氣漸去而燥氣來。燥氣乾澀枯涸,易耗傷人體的津液,可形成陰津虧損的病變。


表現出各種乾澀的症狀和體徵,如:皮膚乾澀皸裂、鼻乾咽燥、口唇燥裂、毛髮乾枯不榮、小便短少、大便乾燥等。


秋燥易傷肺:


肺為嬌髒,為五臟六腑之華蓋,性喜清肅濡潤而惡燥。肺主氣而司呼吸,直接與自然界大氣相通,且外合皮毛,開竅於鼻,燥邪多從口鼻而人。燥為秋令主氣,與肺相應,故燥邪最易傷肺。


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損,宣肅失職,所以很多有呼吸道疾病的病友們,一到秋天就特別難熬,最典型的如鼻炎、哮喘、老慢支等,在秋季容易出現乾咳少痰,或痰粘難咯,或痰中帶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常說的溫燥、涼燥如何區分?


燥邪又分涼燥和溫燥,想要正確潤燥,首先要分清溫、涼。


初秋多為溫燥,深秋多為涼燥。


俞根初說: 「秋深初涼,西風肅殺,感之者多病風燥,此屬燥涼,較嚴冬風寒為輕;若久晴無雨,秋陽以曝,感之者多病溫燥,此屬燥熱,較暮春風溫為重。」可見,深秋氣寒燥而偏寒的是涼燥;初秋尚熱燥而偏熱的是溫燥。


地域不同,燥氣類型不同,北方涼燥為主,南方溫燥為主。


南方的九月天氣依舊炎熱,只早晚有一絲絲的涼氣在提醒大家秋天的到來;但北方的天氣已秋高氣爽,部分地區已經需要穿小外套了。在相同的時間,南方感受的燥邪仍兼夾熱氣,多以溫燥為主;北方此時暑熱已基本退去,多為涼燥。


除了與地域、天氣有關之外,還和人群體質稟賦有關。


若是素體陽虛、又怕冷,體質陰寒,感受燥邪後,多表現為涼燥;若是平素體質壯實、火氣較旺,感受燥邪後,多表現為溫燥。


那我們如何通過症狀來區分涼燥和溫燥呢?


溫燥兼有火熱,涼燥兼有寒氣。


同樣是乾咳,溫燥一般無痰或者痰質地粘稠膠,涼燥則痰質較為清稀。


同為口渴,溫燥之人喜飲冷飲,且伴心煩;涼燥則多選擇熱飲。


溫燥舌象苔薄白而燥,舌邊尖紅赤;涼燥舌象苔薄白而幹,舌質淡紅。


辨證「潤燥」,才能精準「除燥」


溫燥與涼燥應區別對待,否則越治越燥。


對於溫燥,飲食養生側重甘涼濡潤、潤肺生津。



對於涼燥,養生側重溫潤、補腎益肺。


金水相生,想要溫潤涼燥,可從溫腎水入手,腎主水液,腎水得溫,涼燥則去。



除了食療,也可以用足貼貼敷湧泉穴,溫潤、補腎、益肺。


湧泉穴:「湧」為上湧之意思;腎屬水,該穴位為腎經第一個穴位,經氣在此如泉水一般上湧至全身各處,有滋腎水、潤燥之效。用溫性艾貼刺激此穴位,可起到溫潤、補腎、益肺的作用。



還可以選擇運動。秋季,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


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6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潤肺、保肺、強身之功效。


艾葉足貼

2.文末留言區開放,歡迎踴躍參與討論。本平臺支持言論自由,精選留言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或點擊閱讀原文 購買品致好貨

相關焦點

  • 中醫常說的「溫燥」「涼燥」,如何區分?
    對付秋燥,有些人說要滋陰、降火、潤燥,有些人又說要溫、補、潤,究竟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解燥」方式呢?《素問·玄機原病式》,裡面記載到:「諸澀枯涸……皆屬於燥。」燥氣是中醫「六氣」中的一種,是一種正常的自然界氣候。也是秋季的主氣,從秋分、寒露、霜降,到立冬四個節氣,皆為燥氣當令。
  • 「溫燥」與「涼燥」,如何來區分?
    中醫常說的「溫燥」 「涼燥」,如何區分?如何辨證?
  • 秋燥有「溫燥」和「涼燥」,中醫如何區分和辨證解燥?
    秋天主燥,燥邪當令,我們很容易被燥邪傷到,出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症狀。對付秋燥,有些人說要滋陰、降火、潤燥,有些人又說要溫、補、潤,究竟哪種方法才是正確的「解燥」方式呢?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燥氣」。《素問·玄機原病式》,裡面記載到:「諸澀枯涸……皆屬於燥。」
  • 溫燥、涼燥要分清,才能精準「除燥」
    前言 中醫上常說的「溫燥」、「涼燥」,如何區分?如何辨證「潤燥」?
  • 如何區分中醫所說的「溫燥」和「涼燥」?
    我們知道,秋燥侵犯人體,通常會給人體帶來兩種傷害,一種是燥邪傷津;另一種是燥邪傷肺。秋燥傷津,可以導致人體出現津液虧損的情況,進而使得機體表現出皮膚乾澀皸裂、口唇乾燥、小便短少、大便乾燥等症狀表現。秋燥傷肺,使肺津受損,肺失宣降,故而誘發機體出現呼吸道疾病,其中最為典型的症狀表現就是乾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等呼吸道疾病。
  • 餘願行談斷食:中醫如何治病?「身體自我療愈,醫生只是助手!」
    在中國古代是醫道不分家的,學道的人往往會研習醫學,在中醫歷史上起重要傳承和發展作用的醫學大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他們既是中醫的鼻祖,又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時的道家,除了在醫學上治病救人以外,如何「養生」和追求「長生不老」,也是他們畢生鑽研的課題,他們不僅是中醫家,而且是養生家。
  • 如何區分「強迫傾向」和「強迫症」
    好髒啊,我碰到了,我得洗乾淨,不然我會生病,家裡人都會被我傳染……」「家裡的門窗了嗎?不行,我得回去看看,不然進小偷了怎麼辦……」「紅綠燈得等三次才能過,不然會受到懲罰的……」……需要注意的是,強迫思維往往會伴隨著反強迫思維,比如洗手時會不斷地想「真髒,差點被傳染細菌!我得好好洗洗」「應該可以了,沒事了吧?不用洗了」「不行,還得洗!」……根本停不下來。
  • 日語中「は」和「が」的用法到底如何區分?
    之前我們介紹了「は」「が」的意思,有同學說,有些不太清楚它們之間如何區分,到底什麼時候用「は」什麼時候用「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吧~首先,「は」和「が」在詞性上是有區別的。「は」是提示助詞,讀作「wa」,用於提示主題,突出提示句中的某一成分,句子後面會對該成分進行敘述或說明。「は」可以提示主語,還能夠提示賓語、狀語,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提示各種補語。「が」是主格助詞,起強調作用,表示主語,即主格。那我們在看一下它們的區別。
  • 3步區分「和服」和「浴衣」
    然而對於不了解「浴衣」與「和服」差別的直男來說,為了避免撩妹時的尷尬,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機智的3步區分兩者浴衣的由來浴衣(ゆかた,Yukata)和服的一種,日本夏季期間的一種衣著跟一般的和服相比,浴衣較為輕便。
  • 心,為何「惡熱」?
    心為何「惡熱」?所以,《素問 至真要大論》說:「諸熱瞀瘛,皆屬於火······諸禁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諸燥狂越,皆屬於火。」心火旺還常以瘡瘍為徵,所以《素問 至真要大論》還有一條:「諸痛癢瘡,皆屬於心。」
  • 如何區分「原創」、「抄襲」、「重製」、「復刻」及「致敬」| 專訪 4 個中國設計單位
    設計師對衣服進行「重製」一般會選用兩類服裝作為材料,第一種就是現在市場上其他品牌生產並銷售的服裝或配飾,第二種是利用「Vintage」衣物進行再創造。而當問到如何給「重製」一個定義的時候,Angus 停了下來想了一會,說:「『重製』它有很多東西,它是沒有辦法去定義的。
  • 穿上「的確涼」,做夏天C位出道的姐姐!
    「的確涼」,一個既模糊又久遠的名字,它以挺括、靚麗的特點引領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髦穿衣風潮。20世紀70、80年代初, 穿「的確涼」是一件特別洋氣的事情 。其挺刮滑爽,耐穿易幹,尤其是印染出的鮮亮,對一直穿易起皺不耐穿、暗色系的棉布衣服的人們來說,簡直不要太吸睛。一開始是女性穿,主要用來製作襯衣,穿在身上輕快筆挺, 甚是讓人羨慕。後來,男人們也穿起了「的確涼」襯衣,還把下擺扎在褲腰裡, 靚仔美女的回頭率不要太高哦 。
  • 餘願行談斷食:斷食源於中醫.「身體自我療愈,醫生只是助手!」
    在中國古代是醫道不分家的,學道的人往往會研習醫學,在中醫歷史上起重要傳承和發展作用的醫學大家,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他們既是中醫的鼻祖,又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當時的道家,除了在醫學上治病救人以外,如何「養生」和追求「長生不老」,也是他們畢生鑽研的課題,他們不僅是中醫家,而且是養生家。
  • 「秋燥」對身體危害大!秋梨膏、雪梨膏,吃哪個更潤肺
    秋梨膏到底有多神奇的效果,一位寶媽說:「去年入秋以後,孩子每晚喝一勺秋梨膏,整個冬天都沒怎麼咳嗽,在往年秋冬季,孩子經常咳嗽,三天兩頭就得吃藥,甚至上醫院打針。」與秋梨膏一字之差的「雪梨膏」,也是藥店推薦度極高的一個止咳藥。由於「長相」和「閨名」太相近,不少人經常會混淆,本是買秋梨膏卻誤買了雪梨膏。那麼,秋梨膏到底有什麼作用,對哪種咳嗽好?
  • 燥金流行的庚子年,舒達肝氣要「從治」和「逆治」並用
    本 期 導 讀 金運太過,燥金克伐肝木,春季養肝護肝,中醫推薦這些藥食方。《內經-五運行大論》曰:「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木受邪。」燥金太過,就會去克伐風木,對於人體而言,肝膽系統容易受邪。
  • 如何用日語優雅地「說髒話」?
    俗話說得好,如果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首先就要學會如何罵髒話!(開玩笑~)很多朋友想學日語,首先就想知道如何用日語罵人?今天西諾君給大家分享幾句日語罵人的說法:1、馬鹿(ばか)我們最常聽到的就是「馬鹿」,意思就是笨蛋,其實「馬鹿」呢~說過分也不會很過分,但是日本男生表示,當被長輩或者女生罵「馬鹿」的話就會很傷心~2、馬鹿野郎(ばかやろう)「馬鹿」就是我們前面第一個講到的,後面的這個「やろう」呢,就是「笨蛋、混蛋」的意思,在「馬鹿」後面加上「やろう」,程度會更加深一點
  • 基礎日語——助詞「が」用法介紹及與「は」的簡單區分
    與其他助詞相比,助詞「が」用法不多,最常見的就是表示主格和表示對象的用法。對於日語初學者來說,「が」表示主格的用法很容易就和助詞「は」發生混用,今天小編在介紹「が」用法的基礎上,對二者的用法的作一下簡單的區分,希望能幫助初學日語的小夥伴們消除一些疑惑。
  • 春季如何「耕耘」頭部?做好「生發」「護髮」「固發」這三步
    再過幾天就要立春了,正所謂「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作為人體的「草木」,我們的頭髮也感應到大自然的號召,想要在春天「發芽」,因此春天是頭發生長的絕佳時機。圖源:攝圖網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對於中國人而言是耕耘土地,播種希望的開始。
  • 「いや」?「きらい」?嫌い的發音到底如何區分
    日語中的「いや」和「きらい」都是な形容詞,且日文漢字都寫成「嫌」,都能表達不喜歡、討厭的含義。那二者的發音在使用時要如何區分呢?
  • 外燥、內燥、溫燥、涼燥之辨【你不得不知】
    溫燥、涼燥則是說外燥的性質有寒熱之分。它們的具體區別有以下內容。1.外燥 一指外感六淫之燥邪,二指燥淫為害所致的燥病。燥為秋季主氣,故外燥通常稱為「秋燥」。《醫門法律》說:「秋傷於燥」。外燥雖為秋令之所常見,但其它時間也有發生。外燥致病有以下特點。  易傷肺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