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行業亂象:從業者不專業 網上假產品泛濫

2020-12-12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醫美行業亂象: 從業者不專業 假產品泛濫

作者: 馬曉華

中國顏值經濟的崛起勢不可擋。

賽迪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醫療美容診療人次突破1000萬,同比增長34.29%,而且連續三年保持了這樣的高速增長。與之對應的是,因醫療美容導致毀容的投訴記錄平均每年逾2萬起,甚至醫美導致的死亡事故也在不斷發生。醫美行業現狀到底如何?繁榮的背後又掩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當下中國的醫美市場,那就是『亂』;如果用兩個字,那就是『很亂』;如果是三個字,那就是『非常亂』。」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教育培訓中心主任田亞華對第一財經表示。

南京中天皮膚病醫院雷射美容中心院長何倫認為,醫美市場假的不止是注射用的產品,還有假的醫美設備、黑醫療機構、非專業的從業醫生以及不專業的醫美諮詢人員,亂象一直在整頓,雖然有好轉,但依然還是亂。

醫美市場到底是怎樣一個亂局?為此,第一財經進行了相關調研。

市場到底有多亂?

「中國醫美發展現狀用6個字就可以概括:快、大、多、高、少、亂。」田亞華如此解讀中國醫美市場。

田亞華稱,第一,發展快,中國醫美市場從無到有,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儼然成為一個大的產業。第二,規模大,雖然醫美手術量在全球排第三,但很多非法醫美手術並沒有被統計到數據裡面,估計實際手術量位居全球第一。第三,數量多,醫美機構從無到2萬多家,從業者達3000多萬人,消費者數量也巨大。第四,收費高,但利潤低。第五,人才少,專業人才少。第六,市場亂,從業者都是改行過來從事醫美的。

根據艾瑞統計數據, 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增速22.2%。另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醫美消費者達2500萬人,如此規模的市場,至今仍處於「亂」的狀態,根源是什麼?

「當下中國醫美最大的問題是專業人才不專業,造就了一個混亂的市場。」田亞華表示。

艾瑞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000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中,依然有15%(超過2000家)的機構存在超範圍經營的現象,屬於違規行為;行業黑產依然猖獗,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0000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於違法行為。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38343名;根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合法醫美機構當中,存在非合規醫師「飛刀」的現象,根據艾瑞估算,非合規醫師數量將近5000人。

「行業醫師缺口依然巨大,正規醫師的培養年限為5至8年。此外,由於行業黑產『來錢快、誘惑大』,滋生了大量自稱『醫生、專家』的非法從業者,或者僅通過非法培訓機構短期速成的『無證行醫者』。」一位醫美行業專家表示。

田亞華擔憂地說:「整個醫美行業都是非專業人士在操刀,包括職業醫師。醫美這個行業,至今沒有出現大專院校對口的專業,都是臨床醫生轉過來做美容醫生,醫美醫生不是只做手術,還需要懂藝術、心理學等,目前並沒有為這個崗位設置嚴格的標準,也缺乏專業的培訓。這個專業性不只針對醫生,醫美諮詢從業者至少應具備三個條件之一:醫學基礎、美學基礎以及心理學基礎,這3000多萬的醫美諮詢者有多少合格?」

中國有資質的醫美機構從業者約在30萬~50萬人,其中職業醫師只有2萬~3萬人,其他都是在做營銷或者諮詢服務。「除此之外,在非法開展的醫美項目中,從事醫美營銷和諮詢服務的大概有3000萬人,這是一個非常嚇人的數字,是中國醫療衛生戰線上總人數的三倍多。這些非專業人士,卻把守著醫美服務的一道關:醫美諮詢設計師以及為消費者提供醫美服務導向,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田亞華表示。

「長期以來,醫美諮詢設計師居然屬於『三無職業』,技術質量無標準、服務行為無規範、職業技能無等級,這是亂象之源,醫美專業標準制定因此存在緊迫性和必要性。當下中國醫美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專業人才不專業,從解決人的問題入手,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我們已經啟動了醫美諮詢設計師的資格培訓,要持證上崗。」田亞華表示。

非法醫美醫療機構、非專業從業人員,為醫美這道美麗的風景線埋下了種種危機。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近10年來,平均每年因整形美容而毀容的投訴近2萬起,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三非手術」導致的。「她們其中的大多數是因為在管理不規範、技術不專業甚至無證經營的家庭作坊式美容院消費,才導致美容變毀容的。另外,也有不少求美者因為手術失敗而導致毀容。」一位醫美行業專家說。

中消協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受理的投訴中,醫療美容4556件,美容美髮10270件。

「曾有專家調研,中國醫美行業事故高發於黑醫美機構,平均每年黑醫美致殘致死人數大約10萬人,且多數消費者投訴、報案無門,維權難上加難。」上述專家表示。

產品到底有多假?

醫美從業者之亂,只是行業亂象之一,與醫美相關的產品之亂也不容忽視。

此前,第一財經曾刊發調查報導《1.38萬元/針!一款可疑醫美產品危險的「自我美容術」》,這款產品的曝光僅僅是該領域的冰山一角。

「在水光針產品前六名的品牌中,只有一款是經過國家藥監局註冊審批的正規產品。現在醫美用得最多的菲洛嘉水光針產品,也非國家藥監局註冊使用的注射產品。」上述醫美行業專家表示。

在輕醫美領域,由於受到「一白遮百醜」的美學觀念影響,購買注射類項目平均花了11729.1元。輕醫美消費熱情並沒有因為頻頻曝光的「假」水光針而有所收斂。皮膚美容項目是醫美用戶消費的「基礎款」,近七成醫美用戶購買過。其中,最受醫美用戶歡迎的皮膚美容項目是美白亮膚。約七成用戶累計花費1萬~6萬元在醫療美容上,迄今用戶購買光電類項目平均花了17539.7元。

非法注射針劑充斥市場。據艾瑞調研,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近46.3%的用戶曾經注射過非法針劑,如美白針、溶脂針、少女針等,此類針劑類型沒有通過國家藥監局(NMPA)認證。注射過肉毒素的醫美用戶中48.4%的用戶注射的是非法品牌,國內通過NMPA認證品牌僅有美國保妥適(Botox)以及蘭州衡力,韓國的「粉毒、白毒、綠毒」均為水貨、假貨,通過非法渠道走私入境。

「儘管國家嚴查醫美行業的針劑造假和走私問題,但針劑產品的隱秘性強、易攜帶、流動性高,往往只能在事發後被舉報,執法部門難以實施全面打擊,使得非法注射屢禁不止。」上述醫美專家表示。

除了輕醫美的注射產品假貨居多之外,更有水光針器械以及醫美光電設備之假。

目前,醫美光電設備市場被國外四大設備廠商壟斷,市佔率高達80%;由於醫美光電設備屬於醫療器械範疇,國家對設備流通嚴格管控,廠商與經銷商只能售賣給合法的醫美機構,為確保設備的合法合規,在機身上設有二維碼可溯源設備的歸屬機構和正品情況。

艾瑞專家調研顯示,由於正規光電設備價格高昂、壟斷性強、管控嚴格,在非法醫美場所流通的醫療美容設備90%以上是假貨,可能存在不到10%的正品和水貨通過多手租賃或走私進入市場,與正規醫美機構情況截然相反。消費者貿然選擇非法醫美機構進行光電醫美項目,輕則毫無效果損失錢財,重則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假設備主要是國外淘汰翻新的設備,以及國內非正規醫療器械企業模仿生產的設備,這給醫美消費者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一位醫美設備供應企業人士表示。

據上述企業人士介紹,這種淘汰翻新以及沒有經過嚴格評審過的仿製產品,無法保障注射的劑量,機器不穩定,甚至工作到一半就停止了注射,這都會對醫美消費者帶來傷害。當下用來注射的水光針九成是假的。

第一財經記者在電商平臺看到,各種水光槍、水光針儀器在熱銷,有家用的和美容院專用的,不少產品宣傳是國外進口,儀器價格從100多元到數萬元不等,針頭最低價格不到2元。且不說產品的合法性,就美容院操作水光針而言,就是違規操作。很顯然,非法的產品大多通過非法的渠道,流向了非法的場所。

「網上售賣的水光針儀器大多數是國外的水貨和國產未獲批的假貨,專門賣到美容院和工作室,這些美容院使用的玻尿酸、麻藥等自然也是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的。在2019年底之前,只有兩款水光針是經過國家藥監局註冊,之後又有兩家企業的產品註冊上市。」上述企業人士表示。

相關焦點

  • 醫美行業亂象:從業者不專業,假產品泛濫
    南京中天皮膚病醫院雷射美容中心院長何倫認為,醫美市場假的不只是注射用的產品,還有假的醫美設備、黑醫療機構、非專業的從業醫生以及不專業的醫美諮詢人員,亂象一直在整頓,雖然有好轉,但依然還是亂。醫美市場到底是怎樣一個亂局?為此,第一財經進行了相關調研。市場到底有多亂?
  • 10個醫生8個假,還有1個超範圍,艾瑞醫美亂象報告告訴你「黑醫生...
    顏值經濟時代,醫美崛起。野蠻生長的醫美市場,讓中國成為第一醫美大國的同時,也滋生了眾多令人難以想像的醫美亂象。日前,艾瑞諮詢發布《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亂象行業白皮書》,報告揭露了國內「黑醫生」的慘烈真相,數據顯示 「10個醫生8個假,還有1個超範圍」,沒有執照的「黑醫生」橫行為行業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 10個醫生8個假?「野蠻生長」的醫美行業亟待自律
    顏值經濟時代,醫美崛起。五月開始,多家醫美行業迎來復甦,多家平臺顯示其針劑、脂抽脂、雙眼皮等項目銷售高漲,其中一家平臺玻尿酸訂單漲350%。醫美市場的狂飆突進,讓中國一躍成為第一醫美大國,也滋生了眾多令人觸目的醫美亂象。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根據德勤日前發布的統計結果,快速崛起的醫美平臺正逐漸拉開檔次,目前美團醫美以市場份額第一領銜頭部平臺。但令人疑惑的是,諸如虛假廣告、虛假評論、醫療器械無資質等的醫美行業亂象,在美團醫美平臺上也屢見不鮮。對於人們談之色變的醫美亂象問題,美團醫美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從千團大戰的最大贏家,到「包攬你的生活」吃、住、用、行、美。
  • 醫美行業亂象:70%的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是假貨
    在當下的「醫美潮」中,不動刀、見效快、風險小的輕醫美佔據了重要領地。而在輕醫美眾多微整形項目中,玻尿酸填充項目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但巨大的市場需求和高額的利潤,造成了玻尿酸假貨橫行的現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顯示,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中,70%是假貨和水貨。
  • 鳴鏑 | 顏值經濟下,醫美亂象頻發
    醫美作為顏值經濟中快速崛起的部分,在受到很多用戶青睞的同時,醫美亂象頻發也需要引起重視和反思。儘管近年來的醫美市場肉眼可見地壯大,但行業背後依舊存在著諸多不為人知的灰色產業鏈,一些醫美亂象讓人觸目驚心。 黑機構 黑機構是一切黑暗的源頭。據《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中顯示,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佔行業12%。
  • 雙面美唄醫美:一邊痛斥行業亂象 一邊縱容並謀利
    「合規機構佔比低、合法醫師佔比低、非法藥械大行其道、非規範操作屢見不鮮、醫美效果虛假宣傳、暴露用戶隱私、價格虛高、無安全保障」,龔連勝曾將醫美行業亂象總結成了「醫美行業八大坑」,與此同時,他還以市場上火爆的熱瑪吉為例進行說明,截止到2020年9月,中國市場上獲得博士倫官方授權的機構僅有286家,美唄嚴選合作了110家,未獲得授權的機構被擋在門外。
  • 醫美行業亂象頻出 業內人士提醒:認清機構及醫生的資質是關鍵
    專題隨著國家大力度打擊非法醫美,醫療美容安全問題受到社會關注。行業亂象 「整容師」竟是速成培訓假期是整容的高峰期,除整容APP能獲得醫生信息外,朋友圈中的網紅整容醫生也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之一。業內人士透露,不少整容師只是經過「4天速成微整形」的簡單培訓,而培訓班老師並不具備職業資格。
  • 醫美倒閉潮下,年入11億的新氧與亂象叢生的行業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節後醫美到院訂單量回升緩慢,大部分機構在2月上旬營收受到重創。行業本身陷入亂象泥沼、信任危機、流量焦慮,疊加黑天鵝對線下生意的嚴重影響。醫美行業還好嗎?從外部看,亂象叢生更是醫美行業的系統性風險。而新氧也無法擺脫行業的陰影。去年7月,新京報披露了新氧平臺上存在一系列亂象:醫美機構線上低價引流,卻拒用戶驗藥;醫美機構線下私售違禁藥;假日記案例分項目、是否獨家標價;線上代運營可代寫「醫生問答」;模特模擬「術中恢復過程」以假亂真等。
  • 醫美行業亂象叢生,呼喚醫美網際網路界的京東!美唄:我來做
    談到醫美,很多人都想到隆胸、隆鼻、割雙眼皮、美白、減脂等等,很多美容手術和技術都非常成熟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敢為了美而去做醫美。不敢做醫美的主要原因是對醫美機構合法性、醫生職業資格、藥品等不放心。加之各種醫美導致傷害的新聞頻頻出現,更是讓很多愛美之人對醫美望而生畏。
  • 醫美歸「醫」,新氧破局
    ,讓臨床回歸技術,讓產品回歸本質,是醫美行業破除亂象,走向規範的必由之路。「信息繭房」假醫生、假耗材、假機構等醫美亂象像一把達摩克裡斯之劍懸在愛美者頭上信息不對稱一直是醫美行業最為外界詬病之處,過去大量醫美廣告充斥導致在消費者心中覺得醫美是個靠營銷撐起的行業
  • 行業大動作!中整協即將啟動「全國百萬醫美人才培養培訓工程」
    5月18日,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教育培訓中心下發文件,即將正式啟動「全國百萬醫美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並成立「全國醫美教育培訓專家指導委員會」、「全國美容醫學教育培訓資源共享聯盟」,建立「全國醫美教育培訓專家資源庫」。
  • 與黑醫美鬥爭的這一年
    這些機構往往還承擔了「線下渠道中介」的角色,即利用求美者對熟人的信賴,引導其到黑機構進行醫美項目。一項關於醫美機構認知渠道的調查顯示,近四成的用戶是在熟人介紹下選擇醫美機構,在認知渠道中所佔的比例最高。小玲就是熟人介紹的典型代表,「嫂子介紹我去的,出了事我都不知道能說什麼。」黑機構之外,醫美行業還有大量的黑醫生存在。
  • 醫療整容亂象:你的顏值該由誰來負責?
    醫療機構資質不全,廉價的醫療設備,非專業的醫療醫生,非專業的醫美諮詢人員,這些亂象充斥著整個醫美行業,愛美人士一不小心步入圈套,不僅要掏空你的錢包,而且做出來的整容效果完全沒有保障。雖然醫美行業經過許多年的發展,有過改進,但是這些亂象依舊存在,沒有根本的祛除。
  • 整形醫療亂象,我的顏值該由誰來做主?
    醫療機構資質不全,廉價的醫療設備,非專業的醫療醫生,非專業的醫美諮詢人員,這些亂象充斥著整個醫美行業,愛美人士一不小心步入圈套,不僅要掏空你的錢包,而且做出來的整容效果完全沒有保障。雖然醫美行業經過許多年的發展,有過改進,但是這些亂象依舊存在,沒有根本的祛除。
  • 新氧之癢:嗜血營銷,醫美難產
    除了人胎素,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而新氧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在微博話題315投訴企業名單中,截止北京時間3月10日16:00,有超過126萬的網友參與了投票,醫美行業「坑」太多,更美和新氧成為消費者最想揭露黑幕的公司。
  • 醫美行業復甦 明年或將回歸約20%高增速
    受疫情影響,今年醫美行業遭受重挫。據國際權威調研機構Sullivan預測,今年中國醫美行業的年增長率在5.7%,相比過去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創五年來新低。明年醫美市場是否能回歸高增長?12月19日,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預測醫美行業明年將回歸20%左右的高增長態勢。
  • 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揚州施爾美榮獲全國微整五大名院
    中國醫美行業快速發展,「顏值經濟」時代來臨。在利益的驅使下,以「黑醫生」為代表的醫美行業黑產也日益猖獗。據艾瑞諮詢《中國醫療美容亂象行業白皮書(2020年)》顯示,2019年我國非法醫美從業者達10萬人以上,合法醫師僅佔行業28%。這意味著,十個醫美醫生中,可能有八個都是非法的,在無形之中為普通人的求美之旅增加了很多困難。
  • 「10人做熱瑪吉 9人中招」:美唄CEO首揭行業亂象 醫美線上化競爭再...
    原標題:「10人做熱瑪吉,9人中招」:美唄CEO首揭行業亂象 醫美線上化競爭再升級   當醫美項目在顏值經濟的推動下向大眾化發展時,黑醫美卻依然是行業痼疾,隨著醫美行業線上化的進一步深入
  • 國內有1.3萬家醫美機構 超8萬家「黑醫美」
    超8萬家「黑醫美」,非法從業者逾10萬人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機構湧現,2018年起行業內大量中小機構面臨盈利難等問題,行業亂象突出。《白皮書》顯示,國內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業店鋪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根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數據統計,國內非法從業者數量至少在10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