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劉翔 我想停留在21歲」上了熱搜。
起因是有小朋友好奇問劉翔:「你多少歲?21歲嗎?」劉翔想了想說:「我想永遠停留在21歲。」
小朋友不太能理解他說的21歲是什麼意思,但觀眾馬上反應過來了:
劉翔的21歲,正是他在雅典奧運會奪冠的那年。
但這回沒有鋪天蓋地的謾罵,網友們在評論區感性發言:「他破了那麼多世界紀錄,人們卻只記得他的退賽。」
時代不一樣了,大家對「奪冠」、「英雄」、「飛人」的期待也不一樣了。
天才「飛人」的高光與遺憾
上《小巨人運動會》自我介紹時,劉翔是這麼對小朋友說的:「像你們這麼大的時候,我就是跑得比較快,所以你們可以叫我快哥哥、高哥哥」……
劉翔謙虛了——他可不僅僅是「跑得快」,而是超越了時代的天才。
和許多早年的田徑大咖一樣,最開始練田徑,是家裡為了給四處撒歡的野馬戴上一個嚼子,消耗他的精力。
來源:搜狐
日後成為傳奇教練的孫海平回憶說,初見劉翔時,覺得他身體條件一般,腰太長,人重心太低,但「悟性和靈活性特別好」。
換句話說,劉翔和110米欄之間的「技術親和」是極好的,這就是天才。
2001年獲得全國冠軍、2002年破亞洲記錄、2004年5月在國際田聯大獎賽奪冠並戰勝美國跨欄王阿蘭·詹森……從劉翔進入公眾視野開始,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在世界大賽的決賽起跑線上,7個黑色的身影加一個劉翔,他風馳電掣,光芒萬丈,最終奪冠的時候,無比振奮人心。
但田徑項目實在太吃天賦了,混 血的非洲裔選手統治整個短距離,黃種人在這領域幾近 連呼吸的權利都沒有,絕望到心理出現障壁 。
所以儘管雅典奧運會前劉翔已跑出逆天成績,孫海平還是說「奧運冠軍確實沒法想」。
後來蘇炳添破10秒大關的時候,日韓發燒友比中國人還激動,因為跑進10秒是一種證明,亞洲人沒有被這個關口永遠鎖住。
而劉翔,在110米欄項目總計參加84次國際比賽,其中40次獲得冠軍、16次亞軍、11次季軍——那是超一流選手的實力,超脫亞洲田徑發展水平的成績。
他的對手,也從阿蘭詹森,變成羅伯斯、奧利弗、梅裡特……歐美的黑人選手在迭代,而劉翔幾乎在整個生涯一直處在金字塔尖,何其偉大的運動員。
所以,論「驕傲」,劉翔是有資格驕傲的。他口中的21歲,正是2004年,他在雅典奧運會跑出了12秒91平世界紀錄,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奪得110米欄金牌。
那年,阿蘭詹森在複賽中意外摔倒,劉翔還表達了惋惜
那時的他意氣風發,在領獎臺上說「亞洲有我,中國有我」。有人批評他狂妄,但在當時,劉翔就是亞洲男子在短距離項目上唯一的光。
不算歸化選手
在那之後,劉翔還以12秒88打破世界紀錄,完成了奧運會、世錦賽、國際田聯黃金(後來改成鑽石)大獎賽的滿貫,真正站在世界110欄的最巔峰。
所有國外媒體的長槍短炮都對著他
然而命運輪迴,2008年,國人翹首以盼的主場奧運,劉翔成為萬眾焦點,110米欄決賽一票難求,黃牛價直逼2萬。
可預賽僅僅開始幾秒,衝第一個欄劉翔的動作就慢了下來,之後表情痛苦離場。隨後,賽場上傳出「劉翔退賽」的消息。
當時場上很多觀眾哭得撕心裂肺,隨之而來的,是場外觀眾的失望謾罵:「中國人一百年沒搞奧運,關鍵時刻他掉鏈子,我們覺得很沒面子!」
「我們對他寄予這麼高的厚望……他現在給我們這個白卷,就是兩個字,失望! 」
還有買了高價決賽票的觀眾,關注賽事的媒體人……紛紛質疑劉翔的動機。當時有很多輿論傾向於,劉翔是「詐傷」,堅持參賽是因為利益。
那是「天才」劉翔第一次「走下神壇」。
但劉翔沒有黯然退場,邊保守治療邊改變技術,僅僅一年後便復出。就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三個月,他還在國聯鑽石聯賽上海站110公尺欄決賽中,重破13秒大關,再刷新當年的世界最好成績。
只可惜,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救贖之戰」上,第一欄,劉翔就摔了,摔得極其慘烈、狼狽。
站起來也沒法再跑,劉翔一瘸一拐重回賽道,單腳跳走完全程,並且親吻了跨欄——他心裡明白,自己作為運動員的輝煌結束了。
後來大家才知道,劉翔賽前就感覺不到跟腱了,上場一跑,跟腱斷裂。
但觀眾反而罵得更狠,不僅嘲他「劉跑跑」,還罵他「騙子」,說他就是在表演。後來各種奇奇怪怪緋聞纏身,劉翔更從體育版名人變為娛樂版「流量擔當」,輿論對他更多的是奚落和嘲笑。
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有不少人完全忘記了「翔飛人」曾經翱翔在世界之巔。
這大概也是劉翔會懷念21歲的原因之一。
21歲不止有鮮花,有掌聲,還有那顆孩子一樣單純的心。有天賦的疾風少年,哪用想那麼多,全力朝終點衝刺就是了。
平行空間裡的飛人與小巨人
說到底,劉翔被罵,主要還是大眾期望值過高和實際結果的落差。
被「萬人罵」的時候,唯一不計較劉翔跑出什麼成績的,就是他的家人。退賽後,劉翔媽媽反而為兒子能歸家感到開心,她說:「如果有一天劉翔不再優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諒他。」
來源:人民網
本來讓孩子跑田徑只是為了消耗他多餘的精力,結果刷成世界冠軍,還有什麼比這更值得高興的事呢?
同一件事的期望值不同,看事情的心態就不一樣。
類似的,劉翔最近上的《小巨人運動會》,其實也承載了很多父母的「期望」。
漂亮混血兒瑞娜,夢想成為功夫女演員,俄羅斯爸爸讓她舞劍、拳擊、練體操,這體態真不是一天能練成的
還有什麼滑雪、攀巖、藝術體操、帆船……對成人來說難度極高的運動項目,小朋友們也不在話下,一個賽一個厲害。看得彈幕區網友一片哀嚎:「我是生來湊數的……」
孩子們是家長的眼中寶,孩子喜歡運動就大力支持,希望孩子成為運動小達人,這無可厚非。
但節目並沒有給小朋友和家長們太多solo,而是分組打散,讓他們按「運動會」流程報名參賽,劉翔和汪蘇瀧、陳立農、鄭希怡、田亮、許佳琪就是去幫忙「指(dai)導(wa)」的。
結果誰都沒想到,孩子們和運動員們,互相上了一課。
4x50米往返接力賽,陳立農的粉隊本來稍顯落後,沒想到吳子興上場後突然奮力猛追,在第三棒實現了反超!第四棒的張碩趁勢拿下冠軍,熱血場面出現!
但一轉頭,兩個高能男孩就為誰是MVP「吵」起來了——原來小朋友非常清楚自己跑出了什麼狀態,他們也從不會掩飾自己的勝負心。
沒能贏得比賽的嘟嘟,就在一旁傷心大哭,以為她難過自己沒跑好,結果孩子哭唧唧地說,「這是團體比賽」,她覺得自己連累了隊友。
——小朋友的勝負欲和責任感,其實要比成年人想像的強得多,在旁安慰孩子的大人,也在這個過程慢慢讀懂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還有跳遠「大魔王」瑞娜,決賽跳出全場最佳成績,可裁判一看……瑞娜踩線犯規了,當場宣布成績無效。
反應過來後,瑞娜的第一句話是:「我可以再跳一次嗎?就一次。」
但裁判沒心軟,直接判定分數無效。賽場不能重來,則是小朋友上的第一課。
很殘酷但很真實,就像真正的運動會一樣。運動員們在賽場不同的關鍵節點上,都可以做出選擇,唯一不能選的,就是「再來一遍」。
也因為無法「再來一遍」,才有了天才劉翔的遺憾。總說他的選擇毀了他的體育生涯,可更好的體育生涯是什麼呢?是躲起來不參賽嗎?
沒有一個「再來一遍」可以驗證另一個選擇的結果。
但人生,本來就不該為別人的期望而活。所以被罵了很多年,劉翔也沒有消沉,該拼的都拼過,剩下的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荷蘭記者評價劉翔:「追逐目標的過程永遠比結果動人」(來源:人民網)
一直在做兒童、青少年公益運動推廣,選擇的節目也就跟兒童運動推廣有關,放鬆心情,帶動孩子全身心地去享受運動就夠了。
開場示範接力賽,大家滿心期待他會展現「飛人」速度,沒想到劉翔並沒有開啟比賽模式,只是面帶微笑輕鬆地跑完全程,看得出是在享受跑步的快樂。
孩子們的勝負欲非常強,但劉翔給孩子的安慰通常很簡單,「沒事」,在他看來,「要學會輸才能贏」。
只有輸過很多次,才會特別珍惜「贏」的那一次。
包括陳立農,眼看瑞娜比賽失利,卻一個人躲在一旁消化情緒,懂事得讓人心疼,陳立農回想起自己的小時候,也說:「她不應該那麼早去面對那麼大壓力」。
這是一個「運動會」,領隊都是身經百戰的運動員,和在舞臺上摸爬打滾過的愛豆們,他們比誰都清楚「拼」的意義。
但到了這個簡單的「運動會」場上,他們先教給孩子的不是「贏」,而是「輸」,去學會尊重規則,用更正確的心態面對失敗,才能更盡情地享受運動。
也能更好地面對那些「期望」的眼神,更堅定自己的方向,不被某些人的期望捆綁。
在這一刻,「小巨人」和那個時代裡的「飛人」,形成了一種時空上的聯結,他們在一起,本身已是某種「體育精神」的象徵,相信他們輕鬆快樂的能量,會持續感染、激勵更多人。
E姐結語:
《灌籃高手》裡赤木剛憲說,全國大賽是他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因為他只是個普通高中生,所以會格外珍惜帶領球隊走向全國的機會。
為這個機會,他不顧腳傷;《棒球英豪》的上杉達也冒著投廢掉手臂的風險也要去甲子園,很多人看了都為之感動落淚。可現實裡呢?
2008年觀眾罵劉翔「丟人」,2012年,有網友大罵他是個「騙子」……
這些罵聲一直持續到2015年,劉翔退役,專業媒體開始意識到,當年的輿論太過了。人民日報、新華網刊發社評:劉翔沒有錯,錯的可能是我們。
一個有天分的孩子,忍受了枯燥的訓練,忍受了痛苦的復健,就是為了重上巔峰,他為什麼要放棄,他怎麼可能提前放棄呢?
有那麼多的解讀,為什麼就不能是最簡單的——他上場僅僅是因為「熱血」呢?
所謂的運動精神,不就是傾盡全力去爭取、無所畏懼去挑戰,於不可能中創造奇蹟麼?劉翔在世界之巔翱翔的時候,本身就是體育精神的化身,雖然傷病阻止了他的飛翔,但他的運動生涯本就是個關於天賦、努力和堅持的奇蹟。
我們不可能讓所有奇蹟都開花結果,對待體育比賽態度的轉變,也是社會所必須經歷的成長。
好在,從唯金牌到欣賞運動之美,從兩眼摸黑到全民參與,關於體育、關于田徑,我們的社會認知確實也進步了。如今蘇炳添、謝震業、張國偉們的輿論環境,也比劉翔要寬鬆多了。
而《小巨人運動會》裡的小朋友,某程度上也代表了未來。
如果他們真的想當運動員,要吃的苦遠遠比節目上的多,但至少現在能有一個節目,有劉翔那樣的「過來人」告訴他們和鏡頭前的「期待者們」:請以平常心看待體育競技。你看小朋友和大人互相上的課,就比他們拿了獎盃的那一刻還動人。
劉翔的「超越時代」,已讓他走得分外辛苦。希望下一個劉翔出現的時候,觀眾們已經足夠成熟、足夠包容。願我們的下一個天才,能與時代同行,相得益彰。
小巨人們,看你們的了。
今天的深夜話題是:
你如何看待「飛人」劉翔?
來評論區說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