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聚龍小鎮」:「桃花源式」的生活營造

2020-12-15 中國經濟網

13年前,這裡是「荒山野嶺」,偏僻落後;13年後,這裡「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換了天地。

一起出力清理湖裡的淤泥、自家田裡的收穫大家共享、除夕夜鎮裡的居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城市裡逐漸淡薄的「鄰裡守望相助」卻是這裡的「民俗」。

這裡有以國學教育為特色的多所學堂,還有配套600多畝的大型學校,從小學到中學,所有年段也都貫穿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必修課。

這裡叫做「聚龍小鎮」,它用短短13年的時間,嘗試探索營造一個遠離城市喧囂、自然生態與傳統文化兼具相融的「桃花源式」的美好家園,並將此樣板進行文化提煉進行全國布局。

「聚龍小鎮就是城裡人田園牧歌的『原鄉』、鄰裡守望的『家園』和傳統復興的『樂土』」,聚龍小鎮總經理郭振輝一言以蔽之。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力。獨特的「聚龍小鎮」如何煉成的呢?近日,記者來到聚龍小鎮,一探究竟。

位於福建惠安縣黃塘的聚龍小鎮全貌。戴藝攝

 田園牧歌的「原鄉」

10多年前,聚龍小鎮董事長郭添法回到家鄉惠安縣黃塘鎮。響應當地政府的招商政策,根據規劃需要,他與幾位合伙人建設了泉州地區最早的臺商創業基地。

郭振輝回憶,那時候的黃塘可謂是貧困交加,在惠安縣裡位於西部窮山僻壤,是不靠沿海的鄉鎮,土地貧瘠經濟落後,本地生長樹木沒有任何經濟價值,只能當柴燒。

家鄉的落後面貌,讓聚龍創始團隊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們迫切想為改變家鄉努力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們覺得,要從根本上改變落後局面,必須從改變觀念開始。

「人的視野總是跟他所在的平臺相稱,看得遠是因為站得高,要打破觀念上的障礙,必須從改變營造外部環境開始」,郭添法們認為,「優質的環境必然能吸引優秀的人群以及人群承載的高層次文化」。

出於改造家鄉環境的初衷,他們相中了臺商創業基地附近的區域,郭振輝這樣形容該區域:「就是一片荒涼地,山路崎嶇,雜草蔓生,水庫廢棄,荒無人煙。」但這樣的荒野地,卻寄託著聚龍創始團隊的「原鄉情懷」,他們相信,每個人內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原鄉記憶」,隨著城鄉變遷,人們遠離故鄉,安居四方,這種記憶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愈發鮮明,人們對「原鄉」的追求也愈發迫切和濃烈。因為它既是「原鄉」,又是精神世界裡的「世外桃源」。

「為城市居民建設一個『田園牧歌』式的美好家園!」這個目標定位幾乎同時引起了聚龍創始團隊的共鳴,大家一拍即合,「聚龍小鎮」的建造藍圖便在這一群聚龍人頭腦裡繪就。

在這張藍圖的指引下,聚龍小鎮的建設者並沒有先蓋樓,而是先把環境整治和生態建設擺在了第一位。

2007年開始動工,足足用了一年多時間平整土地,修路造池。待到聚龍小鎮的「雛形」初成:聚龍湖初現波光,山水之間,亭臺樓閣,草坪綠地,交通阡陌。

2008年年底,聚龍小鎮才啟動蓋樓計劃,生態環境完善與樓房建造幾乎同步進行。隨著聚龍小鎮幾期計劃的逐步落地,那個曾經的貧瘠之地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位於鬧市城郊與鄉鎮之間的一處獨特景觀,一個「此心安處」的「清靜之地」——郭添法等聚龍小鎮創始人逐漸將記憶中的「原鄉」從腦海裡帶入了現實。

鄰裡守望的「家園」

「除了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必要的硬體外,要營造『世外桃源』般的『原鄉』,在『鄉民』中注入『原鄉文化』更為關鍵」,郭振輝說道。

「什麼是『原鄉文化』?」

經過了審慎的思考和周密的考察,聚龍創始團隊最後的「統一意見」是:「原鄉文化」的核心是「鄰裡文化」。

郭添法說道,幾十年來「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讓人流從鄉村逐漸向城市聚集,城市的高樓大廈和高層住宅不僅對空間進行切分,而且潛移默化地阻擋了人們溝通的媒介。在某種程度上,以往在鄉村裡互相串門、吃百家飯、村頭巷尾的侃談便變得越來越少,人情變得越來越淡薄。

聚龍小鎮每年中秋都要舉行一次「鄰裡千人宴」。戴藝攝

「恰恰這種『鄰裡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風景」,郭振輝等人認為,「鄰裡文化」是傳統中國農耕文明下生成的特色文化,是中國人所嚮往的「精神家園」裡的一塊自留地,「遠親不如近鄰」、「裡仁為美,擇不處仁」、「僻巷鄰家少,茅簷喜並居」等等,——對於「鄰裡文化」的讚美,在聖賢智者、文人墨客的詩文中比比皆是。

於是,「讓鄰裡文化回歸現代生活」成為了聚龍人的不懈追求。

那麼,「鄰裡文化」的內容和形式要如何呈現,才能讓它在聚龍小鎮的業主之間潛移默化地成為「生活紐帶」?

對此,聚龍人經過了幾年的摸索和嘗試,在實踐中不斷地注入禮儀誠信、互助共享、尊老愛幼、包容和諧等文化元素,既彰顯儒家等傳統文化又契合現代人的價值觀,最終形成了聚龍小鎮自己的「鄰裡文化」。

萬事開頭難,取千裡必先積矽步。聚龍創始團隊主張先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根據要求,聚龍小鎮所有管理和服務人員,必須在行為舉止上符合傳統國學禮儀,比如雙方見面互相頷首,互致敬語等等,將傳統禮儀和美德制度化,讓制度化規範行為化,通過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習慣性行為,以各種形式的活動烘託「鄰裡文化」的氛圍,不斷引導業主們從接受到融入,再讓鄰裡文化從不經意間的融入最終實現與生活「榫接卯和」。

聚龍小鎮開心菜園的豐收分享日。戴藝攝

據聚龍小鎮副總經理郭文祥介紹,為了不遺餘力營造「鄰裡守望」的生活家園,聚龍小鎮每年舉辦200多場樓棟鄰裡宴,鄰裡早餐會、日常餃子宴、日常鄰裡宴成為常態,中秋等重大節日還舉辦大型千人鄰裡宴和「鄰裡文化節」,每家每戶帶上幾個自家拿手菜,和所有鄰居一起分享美食,共敘和諧鄰裡情,這已經成為小鎮的特色;對於新入住的業主,會定期舉辦「迎新鄰裡宴」,讓新業主更快融入小鎮的溫馨生活。

另外,聚龍小鎮專門斥資1.2億建成全國最大的鄰裡中心,可同時容納5000多位業主共同舉辦鄰裡宴,並設置「鄰裡情廚房」和「開心菜園」,只為與更多家人分享愛與歡樂。在聚龍小鎮採訪,不時能看到業主們頷首問好的和諧景象,四處都能聽到讓城裡人感到不可思議在這裡卻司空見慣的故事:

自從入住聚龍以後,楊女士為了方便樓上樓下鄰居串門,慢慢養成了出門不鎖門的習慣,有時在鄰居家裡一待就是一天,有時回到家裡發現不但沒有少了物件反而多了一些土特產,原來希望與她共享勞動成果的熱心鄰居發現她不在,便將土特產留了下來……

幾年前,聚龍湖要清淤,近600畝湖面,188萬立方米容水量,清淤約5000噸,治理報價需千萬元。消息一經傳出,迅速得到了業主們和員工們的響應,紛紛自告奮勇加入清淤泥的行動中,甚至連孩子和老人都力所能及的參與進來。他們共同出力,在聚龍湖畔形成了「人力傳輸帶」,將湖底的淤泥一簸箕一簸箕的往外運,人人參與,幹得熱火朝天。徹底改造之後,如今才能看到如此美麗清澈的聚龍湖。聚龍公司感恩於此,把通過大家辛苦努力節省下來的千萬經費,用於修建了明道橋,聚龍湖上又多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如今,每當郭添法從聚龍湖畔經過,看到湖上波光瀲灩,湖水清澈見底,成群白鷺掠飛棲息,他總能想到當時清淤的場景,心裡總能掠過帶著暖意的感動。

他知道,在這感動的背後,交織著聚龍建設者們營造「世外桃源」般理想家園的煞費苦心。(林錦旺 張族浩)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批量製造IDA 平安聚龍團隊總監佟欣講述團隊共贏方法論
    兩年血拼鑄就大陸首個百人IDA團隊1998年,我國中資保險業務發展進一步提升,壽險保費收入總量再次超過產險,越來越多的人將保險看做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在這一年,佟欣離開外企加入平安人壽。兩年後,聚龍團隊培育出101位IDA會員!實現了首支大陸地區百人IDA團隊目標。彼時,聚龍團隊只有350人,這意味著每3.5個成員中就有一位IDA得主,縱觀2014年港澳臺四個百人IDA團隊中,人力最少的一支團隊也達到了800人,達成比為800:100。為達成百人IDA團隊的目標,聚龍團隊將目標分解成多個小目標。
  • 安海中心小學小記者聚龍小鎮採風 心兒,在這片田間自由地飛翔
    這一天我們異常興奮,因為我們安海中心小學小記者即將踏上一場奇趣之旅——前往聚龍小鎮農場研學實踐。聽說這趟旅程會有很多好玩的遊戲,會有有趣的事要發生,我們既激動而又好奇……  乘車抵達農場,身著軍裝的教官帶領我們排隊走進農場。走過一段羊腸小道,眼前的景致豁然開朗——大片翠綠的甘蔗林很是壯觀,還有一大片草莓地,那些鮮紅的草莓看起來顆顆飽滿,讓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 在餘不穀,遇見你嚮往的生活
    每一個早晨,都是一個愉快的邀請,使得我的生活如大自然般簡單。我們一起探索更多山居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在餘不穀,無論是天然環境還是營造空間,都圍繞「安靜」二字展開,而安靜的核心在於獨處,正如叔本華所言:「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
  • 哈洛小鎮裡的田園城市生活!
    住在田園卻享受著城市生活的便利,這歷來是都會人海市蜃樓般的夢囈。Letchworth似乎輕而易舉地找到了平衡點。昔日的繁盛古鎮,被規劃者精心雕刻成世界上首座花園城市,綜合了田園城市生活的精華。霍華德用田園城市思想構築了一個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每天早上人們都能被第一縷陽光叫醒,在清風中感受晨曦的美好,在花香鳥鳴中靜享悠閒無比的慢時光,這種生活,成為新時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而今,在北京副中心以東,五礦萬科聯袂打造的哈洛小鎮,就是一個能實現夢想的地方,一座能圓我們最初夢想和渴望的小鎮。
  • 生活中旺桃花的好方法
    不過桃花運不好的也不用太擔心,滴天居士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有效的招桃花方法。 花瓶催桃花法 準備一隻花瓶,把花瓶放在自己的桃花位上面,花瓶裡可以插花也可以是空花瓶,按照12生肖的桃花位來擺放這樣桃花會旺起來!
  • 城南有一個約5000畝的山地森活小鎮!很多人說,這是嚮往的生活
    大盤開發就是其中的重要章節,可以窺究城市的生活密碼。 在多個城市超級大盤的開發中,小鎮關注度特別高,有以海邊文藝烏託邦為定位的阿那亞,那裡倡導文藝生活方式。杭州也有小鎮,比如良渚文化村,打造圍繞村民生活服務的生活方式。還有桃李春風,以家人文化生活為關注重點,打造成全齡頤樂生活小鎮。
  • 「現代陶淵明」,過出詩意生活~
    咱們經常用陶淵明的這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來形容一個人閒適的生活。
  • 聚龍萌娃神還原世界名畫人物
    近日,聚龍外國語學校一年級布置了一個別樣的親子作業——創意模仿大賽,孩子們用家中現有的材料,cosplay世界名畫或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孩子們一個個戲精上身,媽媽的首飾、爸爸的吉他、姥姥的圍巾、閒置的玩具、書本、花瓶、寵物甚至鍋碗瓢盆,都成了孩子們還原作品的道具,他們眉目之間透露出一本正經的樣子,讓人忍俊不禁。
  • 2020古滇生活季丨回歸萬物家園,擁抱生活原色繽紛
    ·第壹城舉辦與理想大城的家人們一起擁抱七彩生活十一黃金周,2020古滇生活季3rd如期而至接力傳遞多元的生活方式與日常的溫度與家人相伴,與朋友暢樂與鄰裡和睦,與內心安然……七種顏色劃定了七種美好生活場景在"舌尖紅"暢享雲南美食的多彩滋味在"歡野橙"與孩子一起沉浸自然樂園在"溫暖黃"與古滇家人共創美好港灣在"仙蹤綠"塑造健康生活的小小日常
  • 森山健康小鎮開展自然教育
    本報記者 果叮咚 本報通訊員 張駿        森山健康小鎮鐵皮石斛自然教育基地位於「世界小商品之都」浙江省義烏市。森山健康小鎮作為義烏規劃建設25個小鎮中的一顆明珠,是一座集生產、生活、生態、生命為一體的新型現代化小鎮。小鎮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是中小學生和社會大眾開展自然教育研學培訓的理想之地。
  • 小鎮露營最強攻略丨快來小鎮搭帳篷 感受接地氣的生活之美
    在這個清風細雨都滿載詩意的季節,每一個人渴望踏出家門,在不同的遠方感受不同的風情,聽不一樣的故事、體驗不同的生活。當夏日與露營完美結合,何不躲進千畝湖山間,枕著銀河蟬鳴入眠,用一場田野盛宴盡情釋放自我!
  • 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規劃出爐
    以橘為媒,推動農旅產業發展,中國首個(寬皮)蜜橘文旅小鎮——黃巖區中華橘源小鎮總體策劃和概念規劃項目正式出爐。中華橘源小鎮位於黃巖澄江街道和頭陀鎮交接帶,是黃巖區城鄉接壤的核心區段,也是黃巖蜜橘的發源地——斷江一帶,由老永寧江江道分為南北兩岸,北岸為頭陀鎮範圍,南岸為澄江街道範圍,總策劃面積7.7平方公裡。
  • 從生活上改變爛桃花的出現
    光棍節即將到來,有很多朋友還是沒有脫單,這時候就特別迫切希望有桃花,但是桃花有好有壞,壞的桃花會給大家帶來不少的困擾,而好的桃花則是讓人特別的幸福
  • 京津佛羅倫斯小鎮換上限定皮膚,營造意式聖誕氛圍
    京津佛羅倫斯小鎮聖誕裝飾  玩趣意式童話小鎮,打卡聖誕新潮流  京津佛羅倫斯小鎮在這個聖誕季變身童話世界裡的聖誕小鎮,廣場上、迴廊下、花園裡…五顏六色的鮮花即日起至2021年1月3日,關注佛羅倫斯小鎮微信公眾號,參與互動遊戲,贏取最高價值5,000元的小鎮購物禮券;邀請好友助力,還可獲得額外抽獎機會。更有線上商城(www.FVoutlet.com)驚喜折扣、眾多小鎮現金購物禮券等你來拿!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張家灣設計小鎮點亮副中心未來生活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張家灣設計小鎮點亮副中心未來生活 編輯:崔瀟    來源:中國日報    2020-12-17 20:51
  • 小鎮建築 || 金風玉露一相逢 酌酒與君言
    酒文化是中國文化裡獨特的部分,「曲水流觴」何其風雅,「鬥酒詩百篇」堪稱傳奇,「又摘桃花換酒錢」內含無限浪漫,「但願長醉不願醒」是避世的幻夢,無論是傳說中的儀狄造酒,還是杜康造酒,酒在中國古代傳說中都是一場浪漫的意外。
  • 哈洛小鎮
    懷著對自然和土地的敬畏,更是對人的敬畏,經過多年的籌備與設計,2018年一座寄託著新北京發展希望的小鎮終於實景呈現。為什麼要做一座小鎮? 萬科的經營理念,一直是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中心。哈洛小鎮的誕生正是其堅持做城市美好生活場景師的行動之一。多年前,萬科在杭州打造了第一座小鎮——良渚文化村,這是萬科最初探索建設一座小鎮的成功案例。